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
---|---|---|---|---|---|---|---|---|---|---|
1 | 部門 | 中文職稱 | 英文職稱 | 核心職位 | 職責 | 詳細解說 | 各資歷薪資行情、工時、待遇、薪資佔總製作費比例 | |||
2 | 好萊塢 | 中國 | 台灣 | |||||||
3 | 製片組 | 製片人 製作人 製作 出品人 監製 | Producer | 負責除了導演需要負責的藝術創作部分的其他所有部分,最主要為資金的籌措。 | 如果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製片人就是一部電影的親生爹娘了。製片人完全控制電影拍攝的資金,是整個電影製作團隊的領導者,也是將一部電影從無到有成功完成的實現者。 有時也是電影的最早發起者、推手、催生者、創立者、總召集人。所以,在獨立製片制度中,導演往往就是電影的製片人。在製片廠製片制度中,製片人往往是製片方指定的此電影項目的總負責人。 | 電影檔薪 5萬~200萬美元(約150萬~6,100萬元台幣) 電視劇每集3萬到10萬美元 | 電視劇每集45分鐘製作費為150萬~200萬人民幣 全劇組保障每日工時最長不超過12小時,受惠於一線演員合約 | 電影短片月薪 120,000元台幣 電視劇每集製作費為130萬~250萬台幣 全劇組每日工時平均超過15小時,沒有勞基法保障 | ||
4 | 共同製片人 副製片人 | Co-Producer | 協助製片人負責影片特定一部分進行製片的製片人。聯合製片人更多意義上是給那些在一個特定領域中進行製片的製片人。或者也可以是製片人的部下工作優異,而賦予此名號作為獎勵。也或者是製片人的友人,幫助製片人在某個部分進行協助的人。 | 在好萊塢,製片人的職位界定是比較模糊的。一部電影中有多個「製片人」,但他們不一定都是共同製片人。 | ||||||
5 | 聯合製片人 協同製片人 | Associate Producer | 某人多少參與並幫助電影的主要製片工作(主要與製片人一起),為了予以感謝,將他賦予此名號。或者,是一些製片人或行政製片人他們並未太多參與影片的主要製片工作而無法承擔製片人或行政製片人的名號,而給予此名號。 | 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在好萊塢,這比較像是一個禮貌性的名號,給那些曾經幫助過影片製片的人。注意和共同製片人(Co-Producer)的區別。 | ||||||
6 | 行政製片人 監製 專案管理人 | Executive Producer | 行政製片人是制定影片製作發行戰略的管理層人員,所以,發行或製片方的領導往往在片中得到這個頭銜,而他們並不一定參與影片拍攝。同時,這個頭銜還會給那些沒有參與影片拍攝,但在資金或其他方面給予影片極大幫助的人,做為禮節的報答。(因為在口語裡,executive有時會指那些在平時並不參與企業項目實際製作的辦公室高層) | 常誤譯的職位。Executive Producer的正確翻譯是「行政製片人」,而非「執行製片人」。 「Executive」在英文中雖然有可執行的意思,但是它的主要意思是指商業活動中,處於高級階層,進行管理,策劃和計劃執行的人。說白了就是辦公室裡的領導們。所以,最貼切的翻譯是「行政」。 所以實際上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應翻譯成「首席行政官」,而非「首席執行官」。CEO是辦公室裡管理層的頂端。他不僅管理,還需要制定企業戰略。把這個概念放在電影產業,這個職位就不難理解了。有時「出品人」會等同於這個職位。不過出品人可翻譯成Presenter,更為確切。 | ||||||
7 | 執行製片人 執行製作 統籌 | Line Producer | ★ | 聽命於總製片人負責製作預算,並確保每日拍攝按照預算計劃執行。執行製片人同時還是那個上下溝通的重要製片人,聯繫上級領導和下級工作人員事務的人。執行製片人一般是那個真正意義上僱傭主要工作人員的人,包括攝影指導或美術,有時甚至是導演。一個執行製片人同時期只能工作於一部電影的拍攝。 | 注意: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執行」製片人,區別於行政製片人(Executive Producer)。在好萊塢,執行製片人有時會與製片主任(Unit Production Mananger)工作等同,但不一定。 部分執行製片人隸屬於美國製片人公會(PGA),而UPM則完全隸屬於美國導演工會(DGA)。Line這個詞緣由早期拍攝時「on the line」的那個人,即負責每條拍攝生產線的人。 | 電視劇月薪 30,000~80,000元人民幣,多落在5萬元 | 電影電視劇月薪 80,000元台幣 | |||
8 | 製片主任 製作經理 | Production Manager | 製片主任直接向執行製片人報告,直接負責監管拍攝資金,僱傭工作人員,審核開銷,確保所有部門在預算內進行製作。類似整個團隊經理的職務。 | 有時會和執行製片(Line Producer)重合。但在大型製作中,他們的工作有所分工。製片主任(在好萊塢主要的製片主任被喚為Unit Production Manager)更像是執行製片人的更具體的執行者。 這裡還需要注意「製片主任」和「UPM」的區別。嚴格說來,製片主任 Production Manager 和 UPM Unit Production Manager 是同樣的職位——只不過是好萊塢歷史上的一些小問題。 過去在好萊塢還是舊片場制度時,有個製片主任管理整個片場項目(在今天這些人就是行政製片人),但一個片場中往往有多個項目同時進行拍攝,每個項目都有其自己的「製片主任」,所以稱為Unit Production Manager,翻譯成「項目製片經理」更好一些吧,以至於他們後來永遠也沒丟掉Unit這個頭銜。 不過如果非得區別他們的話,UPM是主要製片主任,而PM,更多是第二組的製片主任,協助第一組的UPM進行輔助工作。最後要注意的是,UPM是只有美國好萊塢才有的特殊職位,並且隸屬於美國導演工會(Director Guild of America,DGA)。 | ||||||
9 | 製片副主任 | Assistant Production Manager | 輔助製片主任工作助手,或製片主任的執行人。 | |||||||
10 | 製作會計 | Production Accountant | 對拍攝資金管理控制的會計。 | |||||||
11 | 製作協管 | Production Coordinator | 協調拍攝製作所需的一切瑣事,如購買設備,為工作人員聯繫住宿等,以確保正式拍攝正常無誤。是所有Production Assistant的主管。 | 說白了就是幹雜事的主管。儘管如此,這個職位非常重要,製作協管是確保拍攝基層穩定運行的最重要因素。 | ||||||
12 | 製片助理 劇務 | Production Assistant Set Production Assistant | 在一部電影拍攝時,往往需要從當地僱傭許多額外勞力來進行一些小而雜的事情,比如搬運,控制交通,遠距離取送物品,協助後勤部門等等。 | 又稱PA。對所有在片場幹雜活的工作者的總稱。這些雜活無法由某個部門的特定人員完成,需要這些助手來完成。 | 電影月薪 19,000~43,000元台幣,多落在32,000元 | |||||
13 | 選景指導 場景管理 外聯製片 | Location Manager | 負責管理所有拍攝場地事務的人。他的職責除了尋找、聯繫、確定場地,還包括管理場地的使用,製作場地使用計劃等。 | 一般來說,場地管理會把具體任務交給執行場景管理助理(Assistant Location Manager)來做。 | ||||||
14 | 整備員 | Wrangler | 對某些物件進行照顧、控制和維護的人。 | 廣義詞,中文沒有特定的詞與之對應。如動物管理員(Animal Wrangler)、發電機整備員(Generator Wrangler)。大多為該領域的專業人員。 | ||||||
15 | 技術顧問 | Technical Advisor | 廣義詞,指在拍攝中對某個領域有技術專業了解的人員,用來提供顧問。 | |||||||
16 | 娛樂業律師 法務顧問 | Lawyer | 對娛樂業的著作權授權、經紀、勞務合約、保險合約提供法律服務的人。 | 電影年薪6,100萬~1.8億元台幣 | ||||||
17 | 後勤組 | 後勤 生活製片 | Craft Service | 提供工作人員餐飲,同時還負責打理片場,如清理地板等清潔服務。 | 「Craft」本意是手工藝。在電影製作中,指藝術部門(因為美國把電影拍攝的技術與藝術當成一門手藝),如攝影組、導演組、美術組等。所以這個詞的意思是給這些「藝術部門」提供服務的人。譯成「工藝服務」絕對是錯誤的。 | |||||
18 | 廚師 | Chef | 在片場料理食物給工作人員的人。 | |||||||
19 | 醫務 | Set Medic | 在片場擔任醫療服務的救護人員。 | |||||||
20 | 運輸組 | 運輸總管 | Transportation Captain | 管理所有運輸車輛和司機。 | 運輸總管自己並不駕駛,只是管理運輸部門、配車人員和路線,來確保拍攝的順利進行。此職位有時由執行製片負責。 | |||||
21 | 運輸協管 | Transportation Coordinator | 管理司機的人員,聽命於運輸總管。是運輸協調部門的執行者。管理司機和拍攝時需要的運輸。 | |||||||
22 | 司機 | Driver | 駕駛製片所需的各種車輛的人。 | 注意:影片拍攝中的汽車司機可不是他,特技場面中的司機稱為特技司機(Stunt Driver)。 | ||||||
23 | 行銷組 | 行銷總監 宣傳總監 | Publicity Director | 由製片方僱傭的,專門負責對拍攝的電影進行宣傳的總監。相當於一個公司的行銷部門的總監。 | ||||||
24 | 行銷企劃 | 電影行銷企劃人員。 | ||||||||
25 | 電影海報設計師 | 設計電影海報的人。 | ||||||||
26 | 導演組 | 導演 | Director | ★ | 狹義上的導演負責指導表演和設計鏡頭;廣義上的導演要負責電影拍攝的所有藝術創作部分,也可能是該電影的「作者」(Author)、主要創作者。導演的功力通常可從一部片的演員表現、畫面構圖設計、鏡頭運動、剪輯節奏、氣氛營造、場面調度中看出。 | 導演負責在開拍前喊「Action」,使攝影機、鏡頭中的演員和事物開始進行表演。導演也負責決定各鏡頭拍攝完畢的時機,喊「Cut」,並告知場記這顆鏡頭是屬於「OK」、「Keep」、或「NG」。在需要重拍的時候喊「Again」。 在影片字幕中被寫作「Directed by」。 | 電影檔薪 25萬~2,000萬美元 | 電影檔薪 2,000萬~6,000萬元人民幣 | 電影檔薪 50萬~2000萬元台幣 八點檔每集8萬~12萬元 單元劇每集4萬元(90分) 台語劇每集2萬元(30分) 廣告每支15萬元 | |
27 | 執行導演 | Executive Director | 代替導演於現場進行執導電影的人。 | 在某些情況,如導演只是被聘請來掛名、導演沒時間導戲、導演沒有足夠經驗導戲的時候,就需要執行導演在現場進行執導。有時候執行導演不只一個,此時原本的導演稱為「總導演」。 | ||||||
28 | 副導演 第一副導演 助理導演 | Assistant Director 1st Assistant Director | ★ | 分為1st Assistant Director,第一副導演,1st AD。和 2nd Assistant Director,第二副導演,2nd AD。 第一副導演,有時在國內會被稱為執行導演。他是導演具體工作的執行人。他主要負責片場的正常運行,以及確保拍攝按照拍攝計劃執行,並製作每日的通告單(Call Sheet)。 | 經常催促各部門、吃力不討好的人。負責在開拍前大喊「全場安靜!」,確認導演執導完演員之後,喊「Sound, Light, Camera」下令拍攝。 副導喊「Sound」後,收音師須按下錄音鍵並答「Speed」;喊「Light」後,燈光師須打開燈光開關,並答「Set」或默認;喊「Camera」後,攝影助理需架置完攝影機並喊「Set」、攝影師須按下錄影鍵並答「Rolling」、「Roll」或「Running」,接著副導會督促場記到鏡頭前打板,並在需要時倒數「5、4、3、2、1」。有時會替導演喊「Action」。 (因通常拍攝會先等燈光架好、場記板定位再對收音師下令,所以通常會跳過Light和場記) 第一副導演要準備好所有的拍攝計劃和任務,負責分解劇本分部計劃。他要與導演共同合理利用時間,並且監督和確保其他所有部門都能按照時間計劃執行工作。他的其他工作包括負責拍攝計劃、帶演員彩排和提詞、處理勞務合約、確保片場安全性,並和製片主任聯合管理預算。他一般是導演組的領導。 | 電影年薪 19.2萬美元 | 電視劇副導月薪 25,000-30,000元人民幣 | 電視劇副導月薪 70,000-100,000元台幣(商業台多落在8萬元,大愛劇場公定價7萬元) | ||
29 | 第二副導演 副導演助理 |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2nd Assistant Director | 負責所有與導演工作有關的信息,報告,和文案。他還負責催場,提醒演員,安排演員或文替,並進行拍攝前的準備工作。他還需要記錄所有部門的工作時間表,協助第一副導演的工作,負責整理所有有關文檔。 | 在國內有時稱助理導演、副導演助理,或僅僅「副導演」。第二副導演有時還會有助理,他們稱為2nd 2nd Assistant Director。 | ||||||
30 | 第二組導演 | Second Unit Director | 在好萊塢,往往有一些場景是為了節省時間需要同時拍攝(在好萊塢拍電影,時間比金錢還寶貴),或者是一些空鏡頭,道具鏡頭,或一些群眾演員的鏡頭等一般是一個主要場景拍攝結束後的一些輔助鏡頭。這些鏡頭並不需要導演親自拍攝,這時,導演信賴的一位可以勝任輔助導演工作的人則負責導演這些輔助場景的戲,而導演就可以繼續進行下一場的主要拍攝。這樣的人即為第二組導演。 | 注意:第二組導演並非「副導演」。同樣,還存在第二組攝影指導。(Second Unit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
31 | 場記 劇本監製 | Script Supervisor | ★ | 劇本監製的職責是追蹤記錄劇本中有多少部分已被拍攝;監督場景內的所有布景道具的位置及狀態、角色的位置及姿勢、演員視線和運動軸線正確,確保影片所有細節的連戲、不會穿幫;以及記錄場記表。 | 注意:這裡的場記表,和攝影報告不太一樣。 雖然劇本監製的場記表,和攝影助理的「場記表」(即攝影報告),有很多相同的部分,但劇本監製的場記表更加詳細,不僅記錄包括攝影參數,還有導演對所拍攝的鏡頭的意見,在台灣會寫「OK」、「Keep」、「NG」等,或攝影指導的意見,包括這條鏡頭的品質評估。 而攝影報告更多的是記錄拍攝時攝影機的各種參數細節。 | |||||
32 | 場記板操作員 打板員 場記助理 | Clapper-Loader | 負責打板,或用鼓掌代替拍板。 | 通常由場記或第二攝影助理擔任。又稱板弟、板妹。 | ||||||
33 | 布局師 | Layout Artist | 在實拍或動畫,主要負責對演員走位、攝影機運動進行安排和布置的工作。負責製作走位、鏡位圖。 | 通常由副導演擔任。 | ||||||
34 | 戲劇指導 | Director of Drama | 指導演員演戲、幫助演員進入角色狀態。 | 通常由導演擔任。 | ||||||
35 | 選角指導 演員管理 星探 | Casting Director | 選角導演負責組織角色選拔試鏡(Audition),協助導演挑選演員,他們有龐大的演員資料庫和廣泛的演藝經紀公司人脈。他們同時還需要負責演員的勞務合約和費用談判。 | 又稱演員導演,但並不是指導演員的導演(那是導演的工作)。一個好的選角導演能給導演帶來他想要的最好的演員。 | ||||||
36 | 特技指導 武術指導 動作指導 | Stunt Coordinator | 協調、指導、監督片中特技部分的技師。 | |||||||
37 | 舞蹈指導 舞台指導 | Choreographer | 在拍攝中如果需要舞蹈場景,他是負責舞蹈動作的導演。 | |||||||
38 | 編劇組 | 作者 原創者 | Creator | 某個故事、劇本、角色,或者電視劇的原始創作者,或創作團隊的主要領導創作人。 | 在影片字幕中被寫作「Created by」。 | |||||
39 | 編劇 作者 劇作家 | Writer | 對編劇比較籠統的叫法,或者對改編劇本的原著作者的稱呼。 | |||||||
40 | 編劇 | Screenwriter Screenplay Writer Scenario Writer | ★ | 撰寫劇本的人。負責撰寫故事情節、編排分場大綱、撰寫對白、設計人物等。 | 在影片字幕中被寫作「Written by」。 | 電影每部 1萬~100萬美元 電視劇週薪 3,000~6,000美元 | 電視劇平均每集5萬元人民幣(約25萬台幣) | 電視劇平均每集5萬元台幣 電視劇每集30分 12,000~15,000元台幣 電視劇每集60分 40,000~70,000元台幣 | ||
41 | 編劇助理 | Assistant Screenwriter | 協助編劇家寫作,如校稿、潤飾、激盪靈感等。長篇電視劇常見的職位。 | |||||||
42 | 編劇統籌 編劇總監 系列構成 | 編劇組的領導。當劇本架構龐大、編劇人數眾多時,負責統籌所有編劇內容。長篇電視劇常見的職位。 | ||||||||
43 | 分鏡師 故事板繪師 | Storyboard Artist | 創作分鏡表(又稱故事板)的繪畫師。 | 有時會由導演、攝影指導或美術指導擔任。 | ||||||
44 | 預覽動畫師 分鏡動畫師 | Previsualization Artist | 製作預覽視覺化的分鏡動畫的工作人員。 | 預覽視覺化是拍攝前製作的動畫、3D動畫模擬、繪畫、圖像等模擬電影拍攝完成時的呈現形式,以到達精確控制完成後的影像品質。 | ||||||
45 | 創意顧問 | Creative Consultant | 在電影拍攝中,給那些需要藝術創作方面提供諮詢的人。 | 廣義詞,不單只某一特定職務。比如拍攝一個建築師的電影,那你得需要僱用一個建築領域的專家作為創意顧問,來協助你完成電影中關於如何設計建築的部分。如科學顧問、醫學顧問、法律顧問、賽車顧問。 | ||||||
46 | 演員組 | 演員 藝人 | Talent | ★ | 負責演戲或表演的人。 | Talent為好萊塢對「演員」的統稱,更口語化。(無區別男女,即Actor和Actress) | 頂尖好萊塢巨星年薪 1500萬~7500萬美元 電視劇每集15萬~100萬美元 | 電影一線演員檔薪300萬~2000萬元台幣 電視劇每集3萬~25萬元台幣 | ||
47 | 配音員 聲音演員 聲優 聲替 | 負責以聲音演出的演員。 | ||||||||
48 | 替身 | Double | 代替演員表演某些場景的人。 | 廣義詞。他可能是代替演員表演危險動作的人,稱為特技替身(Stunt Double);也可能是演出演員的某個部位,成為身替(Body Double);也可能只是站在那裡為了劇組進行布光和走位的文替(Stand-in)。文替甚至沒有機會在影片中出現。 | ||||||
49 | 身替 身體替身 | Body Double | 身替是指在拍攝中,需要拍攝演員的某些身體部位,但也許演員的這個部位或者使用這個部位的能力不能滿足導演的要求,而需要一個能符合要求演員的身體部位,這位演員就叫做身替。 | 這個和「替身」是兩碼事。最好的例子:讓一位知名的演員去演鋼琴家,但他的手可能無法達到鋼琴家的水準,所以可能會僱傭一位真正的鋼琴家來專門「演」他的手。 | ||||||
50 | 文替 光替 | Stand-In | 與正式演員體型、身高相仿,幫助攝影、布光、錄音進行綵排的替身。在電影拍攝中,往往需要演員站在鏡頭前或燈光下,幫助攝影師構圖、對焦、布光、和攝影機運動的走位彩排。 | 這些瑣事是沒法讓一線的大牌明星去做的。(在好萊塢,一線明星每天的工作時間非常有限,為了檔期,基本上是來了就站在攝影機前開拍了。)所以,製片方會僱傭一些身形或長相與演員接近的替身來完成這些工作。所以叫Stand-in,站著。不過Stand-in並不一定僅僅是讀腳本這個工作。 | ||||||
51 | 特技替身 | Stunt Double | 替代主要演員去演危險動作的演員。 | 有時,演員的特技替身和文替是同一個人。注意和身替的區別。 | 電影年薪 5萬~100萬美元 | |||||
52 | 特技演員 | Stunt Performer | 在片中演一些危險動作的演員。 | 注意與特技替身的區別。特技替身是代替演員,需要讓觀眾誤認為替身即是演員,而特技演員是那些本身就會表演特技的演員,如與主角對打的眾多保鏢、火焰中的喪屍。 | ||||||
53 | 特約演員 客串演員 | 戲份較少,只有少數一、兩句台詞的演員們。 | 特約演員和臨時演員的差別在於臨時演員基本上沒有任何台詞。 | |||||||
54 | 臨時演員 群眾演員 | Extra | 那些作為畫面背景的群眾演員們。 | 簡稱臨演、群演。也稱作環境演員、背景演員。 不作為畫面背景、缺乏台詞的臨時演員則不能被稱作背景演員。 | 電影日薪 4,500元台幣 | 電影日薪 500~1,000元台幣 | ||||
55 | 經紀人 演員仲介 | 電影年薪20萬~1,000萬美元 | ||||||||
56 | 攝影組 | 電影攝影師 | Cinematographer | 電影攝影師是對布光、構圖、運鏡、電影拍攝技術瞭若指掌的藝術創作者。他們是那個真正意義上將劇本文字轉化為圖像的人。 | 非常廣義的詞。這更像是一個職業的泛稱,而非職位。指有電影級別拍攝專業的攝影師。與他相對的是Videographer(錄像師)和Photographer(平面攝影師)。一個片場中可能攝影助理,攝影機操作員,膠片安裝員他們都是電影攝影師,但是攝影部門的那個領導一般稱為攝影指導(Director of Photography)。攝影指導和電影攝影師這兩個詞在好萊塢一般通用,還有一種另一種說法,即,如果攝影指導在一部電影中僅僅擔任自己的工作,而不兼職其他工作(大多數情況是兼職攝影機操作員),他們會稱為「攝影指導」。而如果擔任操作員等工作,會稱為「電影攝影師」。但無論如何,字幕上永遠會賦予「攝影指導」的名號。 | |||||
57 | 攝影指導 |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 | 當一個電影攝影師(Cinematographer)在一部電影中指導整個電影攝製團隊(主要是攝影部門還包括燈光部門,機械部門,藝術部門,有時甚至製片部門等等)來拍攝出導演想要的鏡頭影像,他稱為攝影指導。 在電影的實際拍攝中,攝影指導的權利往往比導演還高,因為他是負責電影最終畫面效果的那位最主要的創作者。而導演,更多是注重演員指導方面。 | 簡稱DP,在歐洲簡稱DoP。攝影指導被認為是電影拍攝階段最困難的職位,他不僅需要指揮整個團隊頂住來自多方面的壓力,還需要了解所有技術因素並同時進行藝術創作。攝影指導需與數位中間片(Digital Intermediate,簡稱DI)的調光師進行溝通。 | 電影週薪 5,000~3萬美元 | 電視劇月薪 10萬人民幣 | 電影及廣告班薪 30,000元台幣(含助理) 三立偶像劇個體戶月薪 90,000~110,000元台幣 三立偶像劇排班制月薪45,000元台幣 | ||
58 | 攝像師 錄像師 動態攝影師 | Videographer | 不對電影級別攝影有著專業知識,但對基本拍攝,和使用攝像機(主要是數位拍攝設備)有專業操作技術的攝影師。 | 這個詞是用來跟Cinematographer區別的。在中文中,比較貼近的則是「攝像師」一般來說,這個詞針對所有不是拍電影的但又懂如何使用影像錄製設備進行拍攝的視頻製作者的稱呼。 | ||||||
59 | 攝影機操作員 | Camera Operator Cameraman | 操作攝影機拍攝的攝影師。 | 攝影機操作員有時被翻譯成攝影師,要注意他和攝影指導(Director of Photography)的區別:攝影機操作員是只操作攝影機的工作人員。 他不對影片布光或構圖等進行藝術性創作。他聽從攝影指導的指令只進行穩定,正確的攝影機操作。所以,攝影機操作員要非常熟悉攝影機的控制設備。優秀的操作員會熟練使用只有高手才能玩得了的機械雲台(Gear Head)。這個職位經常會被攝影指導同時擔任,有時也被導演擔任。 | ||||||
60 | 數位影像技師 | Digital Imaging Technician | DIT的主要工作是協助攝影師確保數位攝影機正常工作,輸出正確的圖像格式、參數(如Gamma值、色彩空間 Color Space、Raw Setting等技術參數),確保影像輸出的品質、得到攝影指導想要的影像風格,以及管理拍攝素材。 | 簡稱「DIT」。數位影像技師是數位時代的膠片安裝員,不過要做的事情要遠比膠片安裝員做的多。 DIT和電腦工程師很像,他需要對數位攝影機的技術操作瞭若指掌。他進行攝影機設置和調試工作。他需要負責確保拍攝下來的素材能正確輸出、過檔,並且有條理的管理和儲存已拍攝的數位素材。他還負責所有的儲存媒介。 | ||||||
61 | 攝影助理 | Assistant Camera 1st Assistant Camera | ★ | 第一攝影助理是管理和維護他所負責的這台攝影機的所有狀況。他負責管理除他之外的所有其他攝影助理進行對攝影機的管理工作,並且負責攝影機的維護和確保攝影機的正常運作。 | 分為1st Assistant Camera,第一攝影助理、攝大助,簡稱1st AC;和2nd Assistant Camera,第二攝影助理、攝二助,簡稱2nd AC。 在拍攝中,他除了要進行安置攝影機的工作外(包括組裝,換鏡頭,清理維護等等一系列工作)主要負責跟焦的工作,所以在歐洲,他又稱跟焦員(Focus Puller)。不過跟焦員有可能是單獨的另外一個人,但第一攝影助理是一台攝影機的全權負責人,他是無論多大規模拍攝中絕不可或缺的。 | 電影及廣告班薪 2,500~5,000 | ||||
62 | 第二攝影助理 | Second Assistant Camera 2nd Assistant Camera | 協助第一攝影助理打理攝影機的人。在拍攝中他主要負責進行「打板」(slating)即在拍攝前舉著場記板的人;填寫和整理攝影報告(Camera Report,與場記表相似)以及為演員的走位做標記。在拍攝前,第二攝影助理還需負責攝影機的安置,運輸,確保攝影機的安全。同時,他也是負責所有關於攝影機的文書處理。 | 第二攝影助理有時還會有助理,他們稱為2nd 2nd Assistant Camera。 | 電影及廣告班薪 2,000~3,500元台幣 | |||||
63 | 跟焦員 追焦手 | Focus Puller | 操作跟焦器的攝影助理。 | 電影及廣告班薪 4,000~5,000元台幣 | ||||||
64 | 副攝影師 副機攝影師 B機攝影師 | Additional Camera B Camera | 操作一台副攝像機的攝影機操作員。 | 電影拍攝並非由一台攝影機完成,或是需要多台攝影機從不同角度拍攝。這時,除了主攝影師外,其他攝影師(攝影機操作員)均可稱為Additional Camera。每一台機器除了副攝影外,當然還需要副攝影助理。 | ||||||
65 | 穩定器操作員 | Steadicam Operator | 操作Steadicam、Minicam、三軸電子陀螺儀穩定器的攝影師。 | |||||||
66 | 劇照師 側拍師 | Still Photographer | 在片場拍攝劇照的平面攝影師。 | |||||||
67 | 側錄師 | 在片場拍攝幕後花絮的動態攝影師。 | ||||||||
68 | 膠片安裝員 | Camera Loader | 使用膠片攝影機拍攝時,安裝和拆卸膠捲的工作人員。 | 使用膠片拍攝時,1000英尺的35mm膠片只能拍攝10分鐘左右的素材。所以需要一位專門的工作人員來完成這項工作。膠片安裝員要有效的在「暗袋」進行膠片安裝,並對使用過的膠片做記錄和標記使用中的膠片。他負責填寫膠捲盒信息(Meg ID)。在數位電影中,這個職位被數位影像技師(DIT)取代。 | ||||||
69 | 燈光組 | 燈光師 燈光指導 燈光總監 | Gaffer | ★ | 燈光部門的領導。負責電影拍攝的布光方面。聽命於攝影指導指揮整個燈光部門進行燈光的安置,調試,打光等工作。不僅如此,他還需要對燈光的藝術設計負責,並製作燈位圖(又稱布光圖)。 | 一般和器械師、器械總監(Key Grip)一同合作。 | 電影班薪15,000元台幣(含助理) | |||
70 | 總燈光助理 器械助理 副燈光師 副機械師 | Best Boy | 燈光師和機械師工作的執行者。指揮燈光,電工和器械,場工進行布光和拍攝器械的安裝。 | 在好萊塢,燈光師或燈光導演、燈光總監(Gaffer)和機械師或器械師(Key Grip)的助理,都稱為「Best Boy」,包括女性。所以沒有「Best Girl」這種說法。 | 電影班薪 2,500~5,000元台幣 | |||||
71 | 燈工 | Lighting Technician | 聽命於燈光師對片場進行布光,操作燈具,安置燈具等相關工作。 | 電影班薪 1,000~3,500元台幣 | ||||||
72 | 電工 | Electrician | 各種電氣設備的專業人員。 | |||||||
73 | 錄音組 | 錄音師 收音師 成音師 現場同步錄音師 | Production Sound Mixer Sound Recordist | ★ | 負責拍攝現場同步錄音的錄音師。錄製各錄音軌並進行混音。 | 又稱Sound Guy。 | 電影班薪 8,000~14,000元台幣(含助理) | |||
74 | 錄音助理 收音桿操作員 | Boom Operator | 舉麥克風桿(Shotgun Boom)進行收音的工作人員。同時也擔任錄音師的助理。 | 又稱Boom Man、Boom Girl、蹦哥、蹦妹、蹦桑、桿兒爺、挑桿兒。 | 電影班薪 300~400元人民幣 | 電影班薪 1,000~2,000元台幣 | ||||
75 | 場務組 | 場務領班 器械師 器械總監 | Key Grip | 聽命於攝影指導。負責指揮器械團隊安裝、調校、操作使用各種拍攝輔助器械和體力活,並且協助燈光完成對各種布光的塑形。 | 一般與攝影指導和燈光師一同完成工作。 | |||||
76 | 場務助理 器械工 | Grip | 器械部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安裝、調校、操作使用各種拍攝輔助器械,同時還負責各種體力活。 | 注意和場工(Swing Gang)的區別。 | 電影年薪 9.2萬美元 | |||||
77 | 軌道操作員 推軌員 | Dolly Grip | 操作軌道和軌道車的器械師。 | |||||||
78 | 維護工程師 | Maintenance Engineer | 負責日常維護和修理的工作。 | |||||||
79 | 美術組 | 美術指導 | Production Designer | ★ | 負責你在鏡頭中能看到的所有事物的視覺呈現。管理的範圍包括置景組、道具組、服裝組、化妝組,甚至視效組。 | 場景的設計、道具、演員的服飾和化妝。美術是電影畫面好壞與否的重要因素。 | ||||
80 | 藝術總監 藝術監督 | Art Director | 藝術總監監督和管理片場所有美術部門工作人員,包括設計,建築,製作的所有部門進行有效的工作。 | 藝術總監聽命於美術指導(Production Designer)。注意不要將兩者混淆,以及不應翻譯成藝術導演。這裡Director是監督指導的意思。 | 電影電視劇月薪 91,000元台幣 | |||||
81 | 置景設計 布景設計 | Set Designer | 將美術(Production Designer)的藝術概念設計出來以符合電影拍攝的設計人員。聽命於藝術總監(Art Director)。 | |||||||
82 | 置景協調人 建築總監 | Construction Coordinator | 介於美術(Production Designer)和建築工人之間的那位協調經理。 | 他需要了解美術和藝術總監的創作計劃來帶領手下的建築工人,置景師,安裝工人等來搭建片場。有點像國內的包工頭。 | ||||||
83 | 置景師 布景師 搭景師 | Set Decorator | 置景師的工作是負責監督指導所有道具和場景的正確裝飾和布置。 | |||||||
84 | 置景工 布景工 美術助理 | Set Dresser | 聽命於置景師或置景工領班(Leadman),負責對場景道具和布景的正確擺放和製作並進行維護和保養。 | 一般和場工(Swing Gang)一起工作。 | ||||||
85 | 場工 | Swing Gang | 那些搭建,組裝,拆卸,搬運場景建材的工人,說白了就是搭場子的工人。 | 注意和置景工(Set Dresser)的區別。 | ||||||
86 | 搭建工 | Rigger | 專門對燈具進行安裝、對片場布景搭建腳手架的工人。 | |||||||
87 | 道具組 | 道具師 | Property Master | 製作、採購、管理拍攝道具的人。道具部門的總管。 | 與劇本監製(Script Supervisor)一同工作。 | |||||
88 | 道具助理 美術助理 | Property Assistant | 維護、保養、打理拍攝道具的人。負責將道具放在應有的位置。 | 電影電視劇月薪 49,000元台幣 | ||||||
89 | 槍械師 | Armorer | 槍械師主管影片拍攝中的所有槍械,武器及冷兵器。 | 他們的職責有挑選槍械與彈藥、確保所有人安全、維護打理槍械、擔任槍械顧問、確保所有槍械的合法性和安全。在美國,無論多大多小的電影片場(包括學生片場)都必須有槍械師在場監督。一般槍械師必須持有槍械師執照。 | ||||||
90 | 特效組 | 特效總監 特效監製 | Special Effects Supervisor | 監督並指導拍攝時使用的一切特殊效果。 | 有時稱Sepcial Effects Coordinator。這裡的「特效」(Special Effects)指拍攝中使用的物理特效,如特效化妝、煙火、爆炸、模型等。而用後期用電腦合成的3D特效,稱為「視覺特效」(Visual Effects)。 | |||||
91 | 爆破師 | Bomber | 專門安裝炸藥、管理炸藥、評估炸藥安全,以及引爆炸藥的專業技師。 | |||||||
92 | 梳化組 | 造型師 | Stylist | ★ | 針對角色設計整體造型的人。 | |||||
93 | 彩妝師 化妝師 | Makeup Artist | 對演員進行化妝的人。 | 電影年薪 10萬美元 | ||||||
94 | 梳化助理 化妝助理 造型助理 | Makeup Assistant | 協助彩妝師給演員化妝的人。 | 也負責在導演喊卡時,用衛生紙替演員擦汗、補充人工淚液、梳理頭髮等。 | ||||||
95 | 髮型設計師 | Hair Stylist | 給演員打理髮型的人。在拍攝過程需緊盯著演員的頭髮。 | |||||||
96 | 特殊化妝師 特效化妝師 | Special Makeup Artist | 專門進行特效化妝的化妝師。 | 如使用矽膠或乳膠創造人造皮膚、潰爛或病變的傷口、疤痕等特殊效果。區別於普通化妝師(Makeup Artist)。 | ||||||
97 | 服裝組 | 服飾總監 | Costume Supervisor | 服裝部門的管理者。他來進行所有服飾的準確性和可用性,確保所有服飾準備得當。同時還負責所有跟服裝有關的事務。 | ||||||
98 | 服裝設計師 | Costume Designer | 設計電影中角色穿著戲服的人。 | 這個職位要比想像的複雜一些。在古裝、科幻、奇幻劇中,他可能需要和美術溝通進行設計相應年代衣服。在現代劇中,他可能做的更多的是搭配,來符合導演的創作風格。他還需要注意服飾給觀眾帶來的影響等一些細節,比如殭屍劇中,他需要設計殭屍的衣服到底有多破爛才夠真實。 | ||||||
99 | 服裝管理 | Wardrobe Supervisor | 服飾部門總管,管理整個拍攝所需要的所有戲服。聽命於服裝設計師(Costume Designer)。 | |||||||
100 | 服管助理 服飾師 | Costumer Wardrobe | 整備各種戲服的人,同時在現場打理演員身穿的戲服確保其不會出錯、不連戲。 | |||||||
101 | 著裝助理 | Dresser | 協助服飾師來給演員穿戴服飾。 | |||||||
102 | 後期組 | 後期製作總監 後製總監 製作監製 | Post-Production Supervisor | 對所有後期製作部門(剪輯、聲音、調色、特效、素材處理等部門)進行監製。 | 相對於後製導演,後製總監的工作是監督整個後期流程。他更像一個後期部門的總管理者,而後製導演更像是執行者。後製總監主要聽命於製片人。有時稱Production Supervisor,即製作監製。注意,他和國內特有的職位「監製」略有不同。國內監製主要工作為聽命於總製片人監督整個拍攝前期後期的順利進行。 | |||||
103 | 後期製作指導 後製指導 執行後製總監 | Post-Production Coordinator | 後製導演的負責協調後期製作的所有方面。 | 包括確保整個後期工作流的有序進行(從剪輯到特效);確保後期各部門的技術環節銜接無誤;製作後期計劃並協調後期錄音,管理後期部門,負責所有後期相關文案。最後還需要負責最終成片的封裝事務。這裡雖然英文是Coordinator,但是對於國內職務,翻譯成「導演」更為貼切。 | ||||||
104 | 剪輯師 | Editor | ★ | 把拍攝好的素材(又稱毛片)剪輯為成片的人。 | ||||||
105 | 剪輯助理 | Assistant Editor | 輔助剪輯師的工作。 | 剪輯組除了主剪輯師之外的所有其他協助剪輯的工作人員。比如給剪輯片段命名,整理,編號,進行一部分粗剪、初剪等等的輔助工作。 | ||||||
106 | 調光師 調色師 | Colorist | ★ | 影片拍攝完畢後對素材進行數位校色和調色的圖像處理人員。 | 數位中間片(Digital Intermediate,簡稱DI)的過程。 | |||||
107 | 視效組 | 視覺特效總監 視覺特效指導 |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 監督指導一部電影中所有視覺特效(計算機生成的特效)的總監。 | 注意和特效總監(Special Effects Supervisor)的區別。有時稱Visual Effects Director。 | |||||
108 | 3D建模師 | 3D Modeler | ||||||||
109 | 動畫師 | Animator | ||||||||
110 | 合成師 數位合成師 | Compositor Digital Compositor | 後期製作中進行特效合成的圖像工作人員。 | |||||||
111 | 混音組 | 聲音指導 音響總監 聲音設計師 | Sound Designer | ★ | 電影音軌的總設計師。 | 「聲音」指電影中的所有可聽元素,稱為總音軌(Soundtrack),包括對白、環境音、配樂和音效。 | ||||
112 | 整合混音師 混錄師 成音師 | Re-recording Mixer | 一部電影的音響部門由三大部分——混錄對白、混錄音樂、混錄聲效和擬音。而整合混音師是將這三軌混音最終和電影畫面混錄在一起的錄音師。 | |||||||
113 | 聲音剪輯師 | Sound Editor | 音響部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剪輯各種聲響,包括對白,音樂和音效。 | |||||||
114 | 音效剪輯師 | Sound Effects Editor | 專門對各種音效進行剪輯的工作人員。 | |||||||
115 | 對白剪輯師 | Dialogue Editor | 專門編輯對白對話的音效剪輯師。 | |||||||
116 | 補錄對白混音師 後配混音師 | ADR Mixer | 專門補錄對白(Automated dialogue replacement)的錄音師。 | |||||||
117 | 配樂混音師 | Scoring Mixer | ||||||||
118 | 擬音師 音效設計師 | Foley Artist | 用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敲敲打打來模擬各種聲音的藝術家們。 | 為擬音音效進行混音的人稱為擬音混音師(Foley Mixer)。 | ||||||
119 | 演奏組 | 作曲師 配樂師 | Composer | 創作電影配樂的音樂人。一部電影的主要配樂師。 | 在影片字幕中被寫作「Music by」。 | 電影短片檔薪 12,000元台幣 | ||||
120 | 指揮 | Conductor | 指揮電影音樂演奏的指揮家。 | |||||||
121 | 電影電視劇組職務解說表 及各國薪資比較 by 禮琅帛 & 傅玉松 | |||||||||
122 | 職責解說文章原作者:禮琅帛 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crynma | ||||||||
123 | 製表、增修、校訂禮導演之文章及收集薪資資訊:傅玉松 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4000k | ||||||||
124 | 請問您願意匿名公開您的薪水數字讓同業們知道嗎?歡迎您一同填寫薪資問卷調查,幫助我完善此表: | |||||||||
125 |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8m-VkK6JXrOeOxQGic1tG1y0aCSF1tbJUXIXvFgrzKQ/viewform?usp=send_fo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