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1
姓名類型分享方向瓶子類型信紙類型300字海村告白信(分4-5段,約350字(可以談自己跟海的淵源、在海村生活/工作的這些日子,曾經感到徬徨、恐懼、滿足、享受這些情緒的事件緣由)攝影成果照片連結
2
黃建圖返留鄉飲食【關於海,關於回家】

成長於龜山島社區,海、港口、龜山島作為生活背景是理所當然的。只是這個理所當然隨著成長過程,逐漸遠離家鄉,也沒變得這麼理所當然。

成長後,探索世界、發展事業,變成新的理所當然。

2016 年受到親人離世的提醒,於是洄歸,重看自己成長的所在。在這個可稱為是成長原點的地方,重新理解、人、港口、島的關係,也受啟發看見海村的多樣性與可能性。想跟打開這個瓶中信的你說: 
鄉間的歌謠永遠的依靠;
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會有人發現是稻香的歌詞嗎?)
3
胡瀚臨返留鄉攝影【關於海,關於感動】

我媽媽從龜山島來,在我的成長經驗裡,可以從大家的反應知道這是一件很酷的事。但除此之外對它沒有更多的想像了,海、社區和漁港對我來說非常陌生,那裡只是逢年過節要回去待一下,看看外婆的地方。

2019年在因緣際會下和社區長輩、海波浪團隊及對議題有興趣的人坐在一起,也看見社區回龜山島的紀錄片,共感了人對島的感受與情緒,如同開了好奇的大門,開始想親近這一切,不管你們要做什麼務必算我一份。

今年邁入地方工作的第二年,在某些時刻會有「我能在這裡真是太好了」的感覺,社區的親朋好友和我打招呼說「你今天有來哦」時、當長輩遇到困難向我求助時、試著想透過行動解決地方需要時,還有登龜山島時被問到來過的次數,我有辦法說出很多次時。

前輩曾說過地方工作者身上會有土地的味道,那在海村生活就希望身上能沾有大海的味道吧!想跟打開瓶中信的你說:

你也有想去的地方嗎?現在出發都不會太晚!
4
陳運成新故鄉數位冰火A4紙【關於海,關於相逢】

我一直是個自由接案的設計師。2019那年,因為緣份而前往龜山島社區,與社區長輩們一起作伙梳理龜山島人的故事。

其實我是個不會游泳、不會衝浪的人,勉強來說與海...就是曾經冬天坐船到東北角磯釣過吧,但從來沒想過會跟與海生活的這群人們建立關係。

直到2024年1月12號,從社區夥伴口中得知了社區長輩清文大哥仙逝的消息。或許是因為去年家裡經濟出了些問題,開始對「活著是為什麼、我還能成為什麼」有許多反思,從來沒想過要與地方建立關係的我不禁悲從中來,想到社區長輩們的心願很簡單,就是很單純的關懷、希望更多人關心與龜山島有關的議題。

覺得自己可以為龜山島社區付出更多,我就這樣成為了海村社群的一員。想跟拾獲這瓶的你說:

你能活成各種樣子
為你關心的人付出更多。
5
謝士元新故鄉【關於海,關於感動】
從小在高雄鄉下長大的我,自小時候就喜歡滿山片野的到處跑、到處冒險,對於培養自己的那片土地甚是熟悉。

自有記憶以來就常常聽到爸爸這邊的家人提起我們的家鄉在金門料羅海邊,大家在講金門的故事時聽得出對於家鄉的自豪和情感,對於我而言充滿了好奇,好想知道在海邊的家鄉長什麼樣、有什麼樣的親戚住在那、能看到什麼樣的夕陽、沙灘長什麼樣、海是什麼顏色、家鄉人講話的聲音、有什麼好吃的食物、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等,滿心期待的能回去看看。

近幾年陸續出現遠在其他國家從未碰面的親戚們突然出現,追查祖譜釐清過後確定是出海遠到它國發展的親戚子孫們,因為發展不如預期,遲遲沒有機會回到家鄉祭拜祖先,直到子孫們狀況發展比較穩定後才回來認祖歸宗,完成長輩心中的遺願,也讓我們發現家族的親戚遍佈各東南亞國家,很像電視劇中的離鄉背景出外打拼劇情。

海與自己的關係,聽起來很接近,但其實很陌生,從小爸媽會擔心我們跑到海邊玩,因為他們覺得很危險,也沒有機會回金門,因為當時交通不容易等種種原因,越是阻攔越是好奇,期待未來自己能和海有什麼樣的樣貌。

有離開、有重逢、流著同樣的血液、有著不同的人生樣貌,海的自由,有時也是一種阻礙,每件事情的一體兩面,就看自己怎麼去選擇。
6
胡庭碩新故鄉飲食保力達(之前辦魚市場導覽,凌晨三點出發,上車前先做保力達跟莎莎亞的提神飲料給客人)有洞洞的活頁打孔紙

(之前辦活動時,都會讓住客寫交換日記)
【關於海,關於自由】

18歲時,我有了駕照,跟國中同學們騎機車到沙灘。本來只是坐在岸邊,但同學無論如何都要把我拉進水裡,浪花及腰,一陣一陣,我覺得好自由好自由。

我以為,那會是最後一次碰到海水了。漸凍人的我越來越嚴重,從稍微能走,到離不開輪椅,海對我來說有太多太多阻礙,海難以親近,我也是。之後我投入地方創生的空間經營,輾轉流落幾座山間小村,後來有機會,辦過幾場夜遊漁市場,迎著曙光,我們看大船尿尿,吃生魚片早餐,沒碰半滴海水。

各種原因,我結束了空間經營,住回都市家裡。流浪於各個專案團隊,坐在企劃/行銷的位置上,服務於不同的文化/社會議題。但總覺得,我還是會回到某個小村,你知道你日復一日只需遇到某些人,聊著某些話題,不用趕著各種最新,但依然能快樂滿足。

去年,我第一次嘗試浮潛,發覺就算是輪椅生活,還是有1000種你沒試過的可能。上岸了,但與海的緣分還在繼續。「你就過來,我們試試看怎麼讓這片海,接觸到更多能享受其中的人」表達了恐懼後,海波浪沒放過我。

目前我一邊認識海,一邊嘗試轉譯海村生活。希望你喜歡我們精心設計,在社群上推播的各式內容。想跟撿到這封瓶中信的你說:

你是否也曾因故,放棄過自由?
相信我,自由不會放過你的。
7
Wendy鄉思病(從未離開)寶特瓶隨手撕下的紙【關於海,關於守護】

沒有邊際、深不見底的海,卻漸漸完整了我。無論到哪一片海,都能即刻歸屬,因為所有的海都是流通相連的,人也應該如此。

我們都是大海送到陸地的種子。

全職媽媽因為家庭生活出現巨變危機,硬著頭皮殺入二度就業職場叢林,在前老闆積極栽培(逼迫)下,拿起麥克風當企劃主持、扛起鋤頭當農夫(食農老師)最後被大地之母靈性呼喚,辭去幼兒園十八般武藝樣樣通只差沒去開娃娃車的異能開發工作,縱身跳海就此立志一生都要為孩子守護一片安心赤足的沙灘。

3年裡在宜蘭沿海撿了20幾噸的廢,清理來自各地聚散的國內外進出口廢貨,最後在梗枋漁港旁靠了岸。將大海所有的傷心和無奈,裝進了濱海公路三段的222工作室,以各種形式為大海發聲、寫字、行動也創作。

謝謝大海接住7年前支離破碎的我。

「大海是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就算天氣不好,還是能看見海波浪上折射的光。有時候也會是魚兒翻身的鱗光。我們也來成為魚吧!在陸地上游出一道潮流,翻滾的時候一定會夜裡最美的煙火。」
8
大Q新故鄉【關於海,關於跨越】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