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113

奈米精瓷�CAP-LOCK CERAMIC SYSTEM

我們在這裏要跟各位探討與分享的,

是針對接受過根管治療(也就是抽神經)後的牙齒~

尤其是後牙區

假牙膺復(也就是裝戴牙套)上的新趨勢。

2 of 113

牙齒的解剖型態

  • 有些牙齒因為蛀牙太嚴重、牙周病、牙齒受到撞擊等原因,會讓牙神經受損甚至壞死,必須要進行根管治療。

3 of 113

一、傳統假牙的設計理念

  • 大部份的人都知道,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必須要做牙套,否則將來很容易會咬裂掉

  • 因為抽過神經的牙齒等於失去了生命,不再有水份和養份的供應,像枯樹一樣,慢慢的會脫水、失去韌性

  • 在裝置牙套前,牙齒的結構還得先經過強化~也就是裝置牙根柱(俗稱打釘子

4 of 113

  • 左圖元件符號14所示為一般的現成牙根柱(screw post),將根管鑽除一定的深度後,選取合適長度、粗細的現成牙根柱,鎖入根管並黏固。

  • 它有點類似蓋房子之前要先打地基的原理。

5 of 113

  • 植入一到二根的牙根柱後,牙髓腔還須加以填充(類似灌漿),一般用的是複合樹脂或者銀粉等材料~元件符號15。

6 of 113

  • 基礎工程做好之後,要把牙冠及周邊的齒質,整個磨掉一大圈,把牙齒磨到剩下小小的,再裝個牙套(元件符號16)上去。

7 of 113

另一種特製牙根柱的做法(一)

  • 另一種較嚴謹的根柱設計,是以金屬鑄造一體成形的特製牙根柱,可完全吻合牙齒的缺損部份。

8 of 113

  • 特製牙根柱的製作,必須經過精密的印模,在石膏模型上雕臘塑形,再將臘形包埋後,以特定的金屬鑄造出完全吻合缺損結構的牙根柱。

  • 本例使用的金屬為較穩定的鈀金,色澤呈現出漂亮的金黃色。

  • 一體成形的特製牙根柱,結構強度當然比打現成螺絲形牙根柱的做法,強固許多。

9 of 113

特製牙根柱的做法(二)

  • 也可以由牙醫師,直接在患者口內,以可塑性材料塑出根柱的模形,再送技工鑄造

  • 本例為右下第二大臼齒根管治療後。除了上例印模後在石膏模型上間接製作外,還可以用duralay~一種可塑性的樹脂,直接在口內塑形…

10 of 113

  • Duralay剛調和時是流動性的。

  • 流體狀態時,配合塑膠針,把預備裝置特製牙根柱的空間全部填滿。

11 of 113

  • 硬化之後取出,若操作得當,將可翻製出精確的根柱外形。

12 of 113

  • 送交技工所,進行包埋、鑄造

13 of 113

  • 以鈀金鑄造出特製牙根柱

14 of 113

  • 以一般的假牙黏劑裝置到牙齒裏頭

15 of 113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傳統牙套的製程

  • 患者左下第一、二大臼齒嚴重蛀牙,牙冠部位的齒質剩不到一半!

16 of 113

  • 從X光片看,牙齒結構已嚴重破壞,必須先裝置牙根柱加以強化。

17 of 113

  • 取模製作出精密的特製牙根柱

18 of 113

  • 裝置回患者口內時,必須完全密合,沒有誤差。

  • 以特定的黏著劑固定後,開始修形~全罩式的傳統牙套,設計原理就是要把牙齒整圈的包起來,必須把牙冠磨掉一大圈。

  • 本例定製的是金屬牙套,需要修掉的厚度比較少,所以還剩下一些齒質。

19 of 113

  • 偏偏碩果僅存的齒質,只剩下薄薄的那一圈!

20 of 113

  • 大部份患者的牙周組織不是很健康,多少有浮腫、出血的問題。

  • 有時為了爭取較大的retention,牙套必須儘可能的包覆深入一點,這時就得破壞牙齦組織。

21 of 113

  • 從X光片了解特製牙根柱的構造。

  • 若本例定製的是瓷牙,則需修除的齒質就更加可觀,恐怕牙冠左側的齒質都要不見了!

22 of 113

為什麼要這樣做?

  • 不是為了要保護這顆牙齒嗎?

  • 為什麼保護它之前,要把它磨成那副德行呢?

  • 打個比方好了:我的房子只是稍有龜裂,希望稍加修繕,沒想到師傅竟然把它整個打掉了,只留下地基,再接出一棟新房子來。

23 of 113

令人不太能夠理解的地方~

  • 既有的健康齒質全部都被犠牲掉了

  • 牙周全被外來物包覆,等於異物侵入

  • 接出來的房子,與舊有基座的密合度一直是個大問題

  • 材質不穩定的假牙直接接觸牙齦組織,易產生病變
  • ......

24 of 113

探討 傳統牙套的材質、結構與製程

  • 要了解傳統牙套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得先分析它的材質、結構製程。

  • 製程是不是太繁複了?有沒有簡化的可能?

  • 另外,是不是接合的黏劑不夠理想,限制了它的外形設計?

25 of 113

義齒的材質基本上分為:

  • 金屬牙冠
  • 瓷牙
  • 全瓷牙冠

26 of 113

  • 圖左為一般瓷牙,內層結構為金屬。
  • 圖右為全瓷牙冠

27 of 113

28 of 113

傳統固定義齒的材質

金屬牙冠

瓷牙

成份

德國Wiron99合金冠

德國Wiron99合金瓷冠

鎳65% 鉻22.5%

美國Tilite鈦合金冠

美國Tilite鈦合金瓷冠

鈦5% 鎳鉻80%

純鈦金屬冠

純鈦金屬瓷冠

鈦100%

鈀銀合金冠

鈀銀合金瓷冠

鈀金53% 銀37.7%

2%金合金冠

2%金合金瓷冠

黃金 2% 鈀金79%

52%金合金冠

52%金合金瓷冠

黃金52% 鈀金38%

87%金合金冠

87%金合金瓷冠

黃金87% 白金11%

29 of 113

傳統牙冠該怎麼挑

  • (1)五金行到JUST GOLD

  • (2)耳環

  • (3)眼鏡鏡架

  • (4)鎳幣泡可樂試試看

  • (5)經濟考量 Vs. 品質取向

30 of 113

失敗的傳統假牙

  • 四顆相連接的金屬固定義齒,看起來包覆得很緊密,假牙也似乎沒有鬆脫之虞

  • 可是...

31 of 113

  • 由於患者主訴吸吮假牙部位有異味。

  • 拆除後,發現後牙已嚴重蛀蝕

32 of 113

  • 另一個例子:

  • 患者右下第一大臼齒因故拔除,待傷口癒合後,準備製作牙橋

  • 當我們拆除了舊有牙套後,發現~

33 of 113

  • 右邊的第二小臼齒已經蛀到頭都快不見了!

  • 左邊的第二大臼齒接近牙齦的部份,也已經發黑、塞滿了食物

34 of 113

  • 假牙內側黏著劑已經溶解殆盡。

  • 小臼齒裏頭甚至塞滿了髒東西。

35 of 113

由X光片可見:

  • 兩顆牙冠的邊緣根本都沒有密合。

  • 食物肯定會堆積在牙套的四周,造成蛀牙和牙周病。

36 of 113

拆除掉牙套後的X光片發現:

  • 小臼齒的牙冠沒了!

  • 大臼齒近心和遠心面也蛀得一蹋糊塗!

37 of 113

另一例:

  • 門牙裝的瓷牙,邊緣有明顯的黑線及縫隙

38 of 113

  • 瓷牙拆除後,發現齒質早已蛀得一蹋糊塗

39 of 113

  • 從咬合面看,牙冠邊緣變黑的部份,就是瓷牙不夠密合的地方,髒東西不斷的滲進假牙裏頭,侵蝕了齒質的結構。

40 of 113

為什麼會做出這麼可怕的假牙?

因為傳統假牙

在設計理念以及整個製程上

存在著很多無法解決的缺點

41 of 113

(1)修形印模時的誤差

  • 牙醫師在侷促的口腔內為牙齒修形,其實是項艱困的任務。要靠手工把牙冠磨成工整的輪廓,還要有清晰的邊緣,不是件容易的事。

  • 真象往往是:牙醫師修出來的牙齒像狗啃的一樣,技工必須發揮想像力,才能猜得出假牙大概要做到哪裏?

  • 另外,印模使用的材料以及印模的技巧,也是將來假牙精密與否的關鍵因素。

  • 修形後的牙齒周圍,往往是血肉模糊,如果沒有經過排齦,石膏模上根本看不出邊線到底在哪裏?

  • 假使取的模已經失真了,那技工再怎麼用心,做出來的還是無法令人滿意

42 of 113

(2)技工製程的誤差

  • 牙醫師在診所為患者修形並取模後,接下來就交給技工所,在翻出來的石膏模上,製作假牙。

  • 技工的製程更複雜:包括牙冠邊緣定位、牙齒分割、雕臘、包埋、鑄造、堆瓷、進爐、拋光...等等

43 of 113

回到剛剛特製牙根柱的例子

  • 傳統全罩式的牙套,在磨掉牙冠周圍那一大圈的時候,面臨到挺尷尬、也挺為難的局面~
  • 磨少了,牙套厚度會太薄!
  • 磨多了,齒質就要磨光光了!

  • 牙周磨得太深入,破壞了組織,還會血肉模糊,影響取模!
  • 磨得太淺,又怕罩不住!

44 of 113

  • 大部份患者的牙周組織不是很健康,多少有浮腫、出血的問題。

  • 有時為了爭取較大的retention,牙套必須儘可能的包覆深入一點,這時就得破壞牙齦組織。

  • 注意後牙的舌側已經造成牙齦損傷與出血

45 of 113

修形之後接著就要取模及灌石膏

  • 傳統的印模材料是一種以水粉調製而成類似洋菜膠的alginate

  • 它的優點是便宜

  • 不過,每次調和時的水粉比例水的溫度氣泡多寡取模後到灌石膏的時間等等,都會影響其收縮膨脹。

46 of 113

  • 灌石膏時,以膠碗調和並在震盪器上將氣泡趕出來。

  • 調石膏的水粉比例,也會影響模型的精確度。

47 of 113

  • 在震盪器上小量的加入石膏。一次加得太多、或者震盪得不夠,都可能包埋氣泡在裏頭,造成模型的空洞

48 of 113

  • 一層一層的加入石膏

49 of 113

  • 小心翼翼的灌好石膏了,等硬化後拆模,還是發現左舌側有氣泡空腔。

  • 如果不幸氣泡出現在修形的牙冠上,就很麻煩了

50 of 113

  • 剛翻出來的石膏模型,坦白說往往很難清楚界定牙冠的邊線到底在哪裏?

  • 請注意看兩顆牙冠鄰接部位

51 of 113

  • 在兩顆牙冠的鄰接部位,是最不容易印出清楚邊線的。但這些部位往往是牙周病好發區域,患者平常清潔就很困難。

  • 技工所收到這樣的模型,只能用猜的,自己畫出邊線。

  • 可是,邊線超出一點點、或者退縮一點點,都會造成大麻煩!

52 of 113

技工加工處理後的牙模

53 of 113

54 of 113

裝戴假牙時

  • 技工所製作完成的假牙,交由牙醫師為患者裝戴固定時,也可能發生誤差

  • 因為翻成石膏模型時,可能的~

  收縮膨脹、

  ditching時是否精準、

  裝die的時候軸向是否偏移、

  雕臘及試戴過程有無損傷了石膏模

   。。。。。。。。。

  都造成將來假牙無法完全裝到定位。

55 of 113

金屬與組織的排斥與過敏反應

  • 傳統牙套還存在著一大隱憂:金屬潛在毒性的問題

  • 由於傳統牙套是一個全罩式包覆的設計,不論金屬冠還是瓷牙,都必須依賴主結構的金屬來提供必要的強度。

  • 但是,很多金屬成份與人體組織是不相容的。

56 of 113

  • 金屬材質與牙肉緊密接觸

  • 口腔內環境惡劣:潮溼、食物堆積、酸甜苦辣百味雜陳。。。

57 of 113

  • 您覺得它會不會釋放毒素?

  • 會不會造成組織過敏反應?

  • 甚至:會不會致癌

58 of 113

從以下幾個譬喻來想想含金屬的傳統牙冠是否不盡理想?

  • (1)五金行到JUST GOLD

  • (2)耳環

  • (3)眼鏡鏡架

  • (4)鎳幣泡可樂試試看

59 of 113

那麼不要用金屬來做假牙可不可以?

  • OK! 問得很好。

  • 其實慢慢的,牙科的復形及膺復,已傾向無金屬的趨勢

  • 我們接著要講的是全瓷牙冠

60 of 113

三、全瓷材料的發展

  • 全瓷冠是利用高純度的三氧化二鋁氧化鋯或是一些結晶比例很高的瓷來取代傳統瓷牙冠的金屬內冠。

  • 此種內冠的製作方法有很多種,包括離心鑄造、噴射式壓模、電腦輔助設計及製作(CAD-CAM) 及玻璃浸潤等。

  • 利用上述方式將內冠做出後,再將瓷粉鍛燒在內冠上完成全瓷冠的製作。其優點為全瓷冠完全沒有金屬,所以可以讓較多的光線穿透,不會有「死白」的感覺,在齒頸部的牙齦也不會有陰影存在。

61 of 113

四、全瓷材料專用複合黏著劑

  • 近年來,有所謂的3D齒雕瓷牙鑲面,已經逐漸跳脫全罩式假牙的概念

  • 成品內面再以氫氟酸處理,造成微孔(micropore)以增加黏著維持力,再以樹脂黏著劑把成品和之前修型過的牙齒互相結合。

62 of 113

全罩式 Vs. 局部鑲嵌

看到這裏,好像在固定義齒的做法,已經有了一線曙光。

已經有些非全罩式的假牙、無金屬的膺復體出現。

也開始有人正視牙周應該保存的問題!

 

但是,這些還是不夠!

63 of 113

  五、奈米精瓷的研發及設計理念cap-lock ceramic

  • 我們研發了截然不同的固定義齒型式,以密封罐的概念來設計新型假牙,並申請多國專利。

  • 右圖是最基本的型式

  • 另外還有十種以上的衍生型式,都含蓋在我們cap-lock ceramic system的範圍。

64 of 113

  • Cap-lock ceramic system的剖面

65 of 113

 針對較脆弱的牙冠,為了增加其強度,另外設計了key-way的衍生型式

  • 將特製的玻璃纖維牙根柱(元件符號30)穿過牙冠栓入根部

66 of 113

  • Key-way 剖面圖

67 of 113

  • 針對有設計根柱需要,但齒質破壞還沒那麼嚴重的case,我們可以直接設計一體成形的全瓷根柱型式。

68 of 113

傳統鍋蓋 Vs 密封罐

69 of 113

固定義齒(假牙)的新選擇

全瓷冠/Cap-Lock

70 of 113

根管治療之後的牙齒

71 of 113

以鈀金特製牙根柱強化

72 of 113

73 of 113

必須磨掉四周可觀的齒質

74 of 113

對牙周也有侵入性

  • 淺綠色藥劑為排齦膏
  • 可以讓牙齦迅速止血癒合讓邊線清楚

75 of 113

76 of 113

傳統全覆式牙套

  • 傳統瓷牙
  • 底層鑄造金屬、

  外面再燒瓷上去

  • 等級由底層金屬材質決定
  • 外層的瓷基本上並無差別
  • 最便宜的是鎳鉻賤金屬

77 of 113

裝戴之後 四周難免還是有接縫

78 of 113

年輕人的後牙

79 of 113

80 of 113

81 of 113

82 of 113

83 of 113

84 of 113

為什麼要這樣做?

  • 不是為了要保護這顆牙齒嗎?

  • 為什麼保護它之前,要把它磨成那副德行呢?

  • 打個比方好了:我的房子只是稍有龜裂,希望稍加修繕,沒想到師傅竟然把它整個打掉了,只留下地基,再接出一棟新房子來。

85 of 113

探討 傳統牙套的材質、結構與製程

  • 要了解傳統牙套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得先分析它的材質、結構製程。

  • 製程是不是太繁複了?有沒有簡化的可能?

  • 另外,是不是接合的黏劑不夠理想,限制了它的外形設計?

86 of 113

全新的假牙膺復概念

Cap-Lock Ceramic System

87 of 113

Case 1. 破壞嚴重的後牙

  • 根管過的大臼齒
  • 已經修補過多次
  • 牙冠太短時,不適合做傳統全覆式牙套。

88 of 113

89 of 113

90 of 113

  • 以玻璃纖維牙根柱Fiber Post來強化。

91 of 113

92 of 113

傳統瓷牙 Vs. Cap-Lock奈米精瓷

93 of 113

Case 2. 後牙#25 #26

94 of 113

95 of 113

96 of 113

97 of 113

98 of 113

99 of 113

100 of 113

101 of 113

102 of 113

103 of 113

104 of 113

105 of 113

106 of 113

107 of 113

您也可以選擇:

Cap-Lock

108 of 113

再怎麼短的後牙

Cap-Lock 也能修復

109 of 113

即使是條件惡劣的殘根

也有機會用 Cap-Lock 來修復

110 of 113

111 of 113

112 of 113

113 of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