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23

可怕的黴菌

指導教師:黃惠卿老師

報告人:6年2班第一組郭庭輔

鄭喬安

呂岱欣

郭庭輔

黃家宇

陳昱安

黃秉森

2 of 23

大綱

一、小組成員與工作介紹

二、研究動機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架構

六、相關資料整理

七、研究發現

八、結果與建議

九、參考資料

3 of 23

一、小組成員與工作介紹

鄭喬安小組長同學:問卷設計、實驗設計、訪談規劃、監督

陳昱安同學:問卷設計、實驗設計、實驗數據整理

郭庭輔同學:拍照、攝影

呂岱欣同學:資料蒐集、簡報製作、資料記錄

黃秉森同學:資料記錄、資料蒐集、美工處理、簡報製作

黃家宇同學:影片剪輯、程式設計

4 of 23

研究目的

1.研究為什麼食物會長黴菌?

2.想知道黴菌長什麼樣子?

3.想知道什麼物質可以讓土司發霉的很快?

4.哪些環境適合讓黴菌生長?

5.研究已經發酵的物質例如:醬油和未經發酵物質例如:水發霉的情況。

5 of 23

研究架構

6 of 23

影片欣賞=>請更改名稱

7 of 23

黴菌的用途

1.青黴菌: 西元1929年英國佛來明(SirAlexander Fleming)無意中發現青黴菌能抑制細菌的生長而製出青黴素。從此以後,醫藥界開始使用各種抗生素來治療疾病,因而使成千上萬的絕症病患得到痊癒。

2.木黴菌: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而且還能促進生長、提高養分利用率、增強作物抗逆性和修護農化環境污染等。

8 of 23

食物為什麼會發霉?

因為空氣中的孢子,無所不在,它們喜歡在潮濕 溫暖 陰暗的地方吸取營養且分解。

9 of 23

10 of 23

實驗步驟

1.將土司切成四等份

2.分別滴上醋 、水 、牛奶 、醬油

3.接著連續觀察吐司的黴菌

4.最後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黴菌

11 of 23

實驗器材

1.四片吐司{大小相同}

2.用來實驗的液體 例如;水、牛奶、醋、醬油

3.大小相同且空氣量一致的夾鏈袋

12 of 23

實驗設計

:發霉 :一點發霉 :未發霉

種類

醬油

牛奶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除了有醬油的地方之外都有發黴

第四天

除了有醬油的地方之外都有發黴

13 of 23

實驗過程

14 of 23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15 of 23

醬油:

實驗結果:有醬油的地方沒有發霉,反而是沒有醬油的地方有發霉。

推測:醬油因為經過發酵,可以抑制黴菌滋生,也有可能是因為醬油內有添加防腐劑,所以沒有發霉。

16 of 23

水:

實驗結果:發霉的結果最嚴重,幾乎整片吐司都發霉了。

推測是因為水是未經發酵的,因此無法保存太久。

17 of 23

牛奶:

實驗結果;雖然發霉的面積小於水發霉的面積,不過發霉的氣味是裡面最重的。

18 of 23

醋:是裡面唯一沒有發霉的。

推測:可能是因為醋內有添加防腐劑,所以沒有發霉。

19 of 23

研究發現!

我們發現未經發酵的物質能讓土司發酵得更快例如:水、牛奶,而已經加工過的物質則不會讓土司發酵例如:醬油、醋

20 of 23

結論與建議

結論:黴菌的實驗雖然有趣,但發霉的食物大多都不好聞,如果要做黴菌類的實驗的話, 一定要處理好發霉的東西,如果孢子囊飄散到空氣,被人吸到對身體不好

建議:

1.如果你們以後也要做這個實驗的話,盡量使用麵包店的吐司,實驗用的夾鏈袋也必須封緊,否則會影響實驗結果

2.用來實驗的液體盡量平均分布在土司上

21 of 23

心得感想

1.鄭喬安:透過這個活動,讓我知道雖然做簡報很有趣,不過也讓我知道分組活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2.陳昱安:我覺得黴菌很有趣,但有時味道讓人難受。。。

3.郭庭輔:我覺得這次的報告讓我不敢把吐司放太久了

4.呂岱欣:因為這次的報告讓我更了解黴菌的種類和用途

5.黃秉森:我覺得這次的報告,讓我學到很多知識。

6.黃家宇:這次的實驗很有趣.旦發霉的食物不好聞。

22 of 23

九、參考資料

23 of 23

我們的報告已結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