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13

資訊安全素養-保護個人資料

2 of 13

什麼是個人資料?

  • 指個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護照號碼指紋婚姻家庭教育職業病歷聯絡方式財務情況其他得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該個人之資料。
  • 其他人或單位要使用必須取得本人的授權,並且說明用途。

3 of 13

為什麼要保護個人資料

  • 如果我們的個人資料被別人知道了:
    • 可能會接到很多廣告信或是廣告電話。
    • 歹徒可能假冒我們的身分去做壞事,讓我們的親朋好友被騙。
    • 個人資料變成商業數據。
    • 造成個人名譽、財產損失。

4 of 13

個人資料如何在網路上流出

  • 惡意連結(病毒、釣魚網站)
  • 數位足跡
  • 遭人惡意散佈

5 of 13

惡意連結&網路釣魚(1)

  • 「惡意連結」:帶有木馬、病毒或是會取得你電腦控制權的網址,當你點下這串網址時你的電腦很可能就已經中毒了,藉此取得你電腦的控制權或者偷偷下載木馬、病毒到你的電腦。

  • 「網路釣魚」是一種透過網路的詐騙方式。網路釣魚通常會使用電子郵件簡訊LINE傳送連結進行,如假冒知名銀行、或其他聲譽良好的商家,從信件中引導連結至真偽難分的網頁(多為金融、付款等活動),博取使用者信任,誘使其提供個人敏感資料,像是帳號、密碼、財務資訊等,最終目的就是竊盜身分取財

6 of 13

惡意連結&網路釣魚(2)

7 of 13

惡意連結&網路釣魚(3)

  • 在網路上留下個人資料要留意
    • 加入成為某一個網站的會員,
    • 在網路上買東西
    • 參加抽獎活動
  • 謹慎點選網路上的超連結(惡意連結)
    • 所謂的「惡意連結」,這些「惡意連結」常常會假裝是好聽的音樂或是好玩的小遊戲,欺騙我們去點選下載,當我們點選之後電腦可能就會中毒,歹徒就可以利用電腦病毒把我們存在電腦裡的個人資料和其他重要資料通通搬走。

8 of 13

什麼是數位足跡?(1)

9 of 13

什麼是數位足跡?(2)

10 of 13

什麼是數位足跡?(3)

  • 盡量讓自己在網路上留下的都是正面的足跡。
  • 不要上傳有個資疑慮的資料(個資文字、打卡、影像)
  • 以盡量不留足跡的方式上網(無痕視窗、私密瀏覽......)

11 of 13

遭人惡意散佈

  • 散佈不雅照
  • 刑法第235條
    • 散布、播送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九萬元以下罰金。
    • 意圖散布、播送、販賣而製造、持有前項文字、圖畫、聲音、影像及其附著物或其他物品者,亦同。
    • 前二項之文字、圖畫、聲音或影像之附著物及物品,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
  • 散播不實言論
  • 刑法第 309 條
    • 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
    • 以強暴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 刑法第310條
    • 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 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
    • 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12 of 13

還有沒有其他情況會使個人資料外流

  • 手機、電腦、平板....遺失,被別人拿走。
  • 手機、電腦...故障維修,遭不肖店家盜走。
  • ......

13 of 13

總結

不管在現實生活或是網路上都做一個:

  • 懂得保護自己...
  • 有禮貌、有風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