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19

跨世代對話與共融共學

2 of 19

我=「群我」+「個體我」

3 of 19

兩種態度: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少數)

福留子孫(多數)

4 of 19

跨世代對話與共融共學

從年輕人角度來看

怡廷

5 of 19

6 of 19

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什麼?

  1. 年輕人之間也出現世代鴻溝,甚至是一歲就一個鴻溝:科技、演算法、同溫層
  2. 個體我的概念越來越重
  3. 吃不飽還談什麼理念:多數人關注眼前生活、少數人關注價值理念

7 of 19

Why? 年輕人為什麼要和上一代對話?

1.看見脈絡、看見宏觀

2. 了解不同世代的觀點,培養更全面的思考能力。

3. 傳承大智慧

4. 拓展人脈,增加跨領域合作的機會。

8 of 19

What? 年輕人想聊什麼?

  1. 青年想聊什麼?:眼前的事、價值感的事
  2. 困境:談太遠他無感、一關心眼前的事又備感壓力
  3. 那到底要怎麼聊?
    1. 回顧關係與地雷
    2. 平等地對話:減少”前輩”威嚴與經驗談,聊彼此曾有過的困難
    3. 看見”有的”而不是沒有的,從肯定再到給建議
  4. 聊什麼?
    • 共同”興趣”
    • 新科技運用
    • 有意願”一起探討”的話題

9 of 19

How? 怎麼跨越?

  • 家庭:

10 of 19

How? 怎麼跨越?

  • 社會:
    • 想把每個人「平等」看待,但平等是指看見每個人背後的脈絡。
    • 注意媒體操弄,保持客觀。

11 of 19

How? 怎麼跨越?

  • 機會:
    • 大齡國民會許多 AI 無法取代的事情,如何從中找回人類基本價值,並與大齡國民合作?
    • 高齡化社會下,跨世代協作應視為重要的基本能力
    • 與大齡國民合作:高齡化社會、健康醫療發達,大齡國民可以做也願意做!(高齡志工文化盛行)

12 of 19

跨世代對話與共融共學

從大齡世代的角度來看

丁丁

13 of 19

上一代的想望:

不必因死去而中斷

但下一代應「自定義福祉」

14 of 19

代間財富轉移:

  1. 2024年全球財富增加8.4%(扣通膨)
  2. 財富泵向上階層
  3. 84兆美元未來20年代際轉移
  4. 過年:滑手機臉漠然 vs 叨唸的長輩

15 of 19

Why 與下一代對話:

  • 想望有人接棒 / 福留子孫
  • 自己不要過時與脫節 => 共學
  • 初老 => 在職場上與年輕人共事
  • 更老 => 受到照顧與善待 => 青年在勞動
  • 我家的下一代 => 我們的下一代

16 of 19

What 哪些題材可以兩代對話

  • 怎麼把台灣建成「末日方舟」
  • 建立基本收入制度
  • 復振常民政治 => 共軛民主
  • 讓代際財富分配更公平

17 of 19

What 哪些題材可以兩代對話

  • 合「自造經濟」、「共享經濟」、「市場經濟」,讓台灣成為「產消合一社會」與「多元社會」
  • 租稅負擔率約 20% ,採累進稅制,資本利得要課稅。

18 of 19

What 哪些題材可以兩代對話

  • 當同學
  • 適應自然人與 AI 協作
  • 健康 / 養生
  • 理財

19 of 19

How 跨過坎?

  • 撕掉標籤 => 叫名字 => 身份對稱
  • 起出錢 / 出力成就事情
  • 分享:自造 / 書 / 影片/ 藝術 / 宗教
  • 起出遊 / 一起訪友
  • 協力自造 / 網約交換(...銀行) / 共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