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21

科普活動省思

屏東縣自然輔導團邱彥文

2 of 21

大綱

  • 謝迺岳:科學園遊會的設計與實施

3 of 21

大綱

  • 來龍去脈請看參展過程整理

4 of 21

時間(全國大會)

預定七月底的最後一個週末,兩天

9:30~16:30

地點

東京科學技術館

5 of 21

陳坤龍老師:實驗設計

蔡智恆老師:現場解說

林自奮教授:材料提供

6 of 21

展出前的最終聯絡

繁瑣的前置作業�所做的最後交代

7 of 21

場地布置圖,鉅細靡遺地把70攤位成列

8 of 21

餐票(右圖),給參展人員一個合理休息空間

9 of 21

直接給參展單位告示牌,讓民眾知道中午需要休息

10 of 21

展場布置應該一致與整潔

11 of 21

好好吃飯,好好休息,很重要!!!

12 of 21

承辦單位的大學志工

田口さん

菅原さん

13 of 21

2017.7.31致謝

14 of 21

反思

15 of 21

關於整體科普活動的規劃

      • 活動展場宜在室內有冷氣的地方,不只來賓舒適,更是對參展單位的尊重。
  • 不應該只追求人數或攤位數等KPI,必須要兼顧來賓在攤位的學習時間與品質,因此闖關與蓋章領獎品這個模式,真的不是必要的選項。
  • 展攤不見得只有擺攤解說這個模式,加入工作坊、科學演示、科學劇場、科展報告..等等更能夠豐富科普活動內容。

16 of 21

關於整體科普活動的規劃

      • 對於展出的說明,事前應有完整的規範,而且提供共同的表件讓所有單位填寫,統一格式,再由專家學者審查,最後輸出成紙本或網路下載
      • 整個展場的規劃,應該要有一致性,所有需要設備應事先調查好,現場多餘的需求不應該是承辦單位要處理的事情。
      • 展出前一天應有合理的布置時間,將隔天所有的活動裝置都就緒,而不是當天才處理。

17 of 21

關於整體科普活動的規劃

      • 活動當天應該要給出展單位合適的休息時間與地點,其實也應該考慮所有來賓的休憩空間。
      • 活動當下應有管理人員引導與管理動線,人數較多的攤位引導到別處或者維持排隊順序。可以事先招募工讀生或志工擔任這些工作,除了管理人流甚至也可以進入攤位協助。
      • 對於科學展場的安全規定,防災的設備與規劃應該要更嚴謹。

18 of 21

關於個人或團體展出內容

      • 承辦單位不是展出單位的員工,所有的需求應該事先調查與溝通。
      • 單元設計必須要考量到初學者的學習時間與品質,以這個前提再去規劃材料數量。
      • 實作材料應考慮到材料的取得難易度,或至少提供採購方式與大約金額

19 of 21

關於個人或團體展出內容

      • 活動當下要考慮成員數量,同時能兼顧幾位來賓的解說,如果人力不足,就堅持來賓排隊等候。
      • 人員應有輪替,工作事項事先應該都先溝通清楚。

20 of 21

關於社會

      • 希望有長期資助科學社群的企業或聯盟
      • 互通資訊的管道
      • 年會

21 of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