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31

基基團不只有靈修�它本身可以是靈修�

2023年5月21日

香港天主教基層基督徒團體聯會

馬慎政

2 of 31

“The Church is the holy faithful People of God of Lumen Gentium, it is neither populism nor elitism. And this cannot be learned theoretically, it is understood by living it.” Pope Francis

教會是 向外展現光的神聖忠實的天主子民,它既不是由民粹主義也不是精英主義組成的教會。 這無法從理論上學習,而是通過生活來理解教宗方濟各

 

16/02/2023 Vatican hosts conference on lay co-responsibility in the Church�The Dicastery for Laity, Family and Life hosts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theme “Pastors and lay faithful called to go forward together”

3 of 31

燭光繪畫的線條、光暗、形態如何活靈活現,

它仍不是燭光,因為它不帶有光!

4 of 31

要展現光明,必須本身也是光。�

5 of 31

但先有接觸過燭光的體驗,

才會發現這「燭光」缺了光!

6 of 31

“The Church is the holy faithful People of God of Lumen Gentium, it is neither populism nor elitism. And this cannot be learned theoretically, it is understood by living it.” Pope Francis

教會是 向外展現光的神聖忠實的天主子民,它既不是由民粹主義也不是精英主義組成的教會。 這無法從理論上學習,而是通過生活來理解教宗方濟各

 

16/02/2023 Vatican hosts conference on lay co-responsibility in the Church�The Dicastery for Laity, Family and Life hosts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theme “Pastors and lay faithful called to go forward together”

經驗告訴:從來與生命意義有關的事,都存有一些領域,需要當事人通過生活才可理解。真正的理解,需要人自身真誠貼服地接受,最終只有當事人才真正知道自己的想法。

7 of 31

要了解暢泳的樂趣,就要先在水中游!�做過人的父母,才會更了解為人父母的辛酸!�要明白工作的意義,就要先好好地工作!�要明白「助人為快樂之本」,就要先去幫助過別人!�要明白靈修對自己的意義,就要先投入靈修中!�

這無法從理論上學習,而是通過生活來理解

8 of 31

基基團不只有靈修�它本身可以是靈修�

9 of 31

靈修方向:加深天人關係

  • 基督徒的天主是 超越的(transcendent) ,也是內在的(immanent)

  • 如何修天人關係?如何了解自己的天人關係?如何發現需要悔改的時刻?

  • 一條腿(垂直方向) - 強調個人對天主直接的參透,去加強與天主的關係。經常談的方法:避靜、個人獨處,有外力幫助的靈修指導、大自然靈修、朝聖。

 

  • 另一條腿(橫向方向) - 從人與人關係發展去了解及加強與天主的關係。因為與天主的關係不能單從人性去理解,而兼用信仰寶庫的啓示去理解。基基團靈修,而且自己可以做。

10 of 31

信仰寶庫的啓示

  •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 25:40)

  • …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的;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若一4:20)

  • 因為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瑪 18:20)

  • 愛主愛人」。二合一的誡命;一事兩面。

  • 「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瑪 5:8)

  • 默存會修女的神修啟發: 「從愛人中學習愛天主。」

11 of 31

信仰寶庫的啓示

天人關係反映在人性中的相互 關係和社會關係。

<教會社會訓導彙編>第110節

12 of 31

基基團為提供一個怎樣的靈修環境?

  • 內在的安全環境
  • 團體不只是組織,它是展現人性的地方:是一處人的真誠與情感自由無懼地交流的地方,讓成員彼此重新克服內心的黑暗。

- 成員有共通點:為加深及保存信仰。身邊的人有好的意向,想為此作出掙扎及努力他們是好人

- 會守秘密的安全環境。

- 內心自由的環境:不在乎於言詞的多寡,也不在乎於說話的表達能力,讓參與者甚至只以臨在而無言的方式參與,放膽真誠地去面對自己的良善,重新發現內心的寶庫,以整理自己的思絮。

13 of 31

基基團為提供一個怎樣的靈修環境?

外在激發反省的環境

  • 成員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信仰及他們的熱誠。

  • 小社會的縮影:由男女老少、不同個性、有學歷與没有學歷,創新與保守,不同熱誠程度所組成的。成員甚至有不同程度的信仰認知與經驗,彼此之間有張力。

  • 如果有共同合作的善工,彼此之間有更大的張力

  • 提供社會的簡易版本;透過實踐檢驗自己的信仰。

14 of 31

��提供社會的簡易版本;實踐檢驗自己的信仰(補充資料)��

「聯會幹事會只有顧問,所以沒有神師的恆常指點。幹事們一同發掘及探討教會小團體的問題…。它也是一個社會的簡易版本:有不少的缺陷…。在這小熔爐中,面對各人在多方面的差異,着眼點的不同,甚至付出不同和不對等…,往往是對一個多元成員團體生活共融的挑戰。這挑戰正也是一個好的個人靈修契機學習意識及擺脫與信仰價值觀不同,而普遍已習以為是的一些世俗觀念及價值,特別那些糾纏在人際關係上的行事準繩及量值。在這裡我可以不斷向自己反問:在信仰眼中何謂「成功」?…怎樣才可進步?…甚麽才叫「奉獻」?…在天國的略影中,有能力多付出者沒有怨言,少給予者沒有被白眼。

取自《點滴 - 潤物細無聲》的「一切聯想從聯會幹事會開始」文章

15 of 31

「天人關係反映在人性中的相互關係

和社會關係。」

<教會社會訓導彙編>第110節

基基團靈修甚麼?

16 of 31

在基基團裡,可以找到甚麼? 重新找回定位。

重新發現內心的寶庫 (擺脫失去內心自由的文化)

  • 聖女加大利納說:「在祢的本性內,我將認識自己的本性」。從真善美之源,認識自己的真善美。

  • 「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創1:27)

人是按天主肖像而受造:聖善的種子已埋藏在人心裡。我們需要滋養和保護本性裡善的部分,及使它成長。

從信仰寶庫裡,取出的參考方向

17 of 31

重新發現內心的寶庫 (擺脫使人失去方向的文化)

  • 聖奧斯定 :「不要外求,回到你的心中,真理就在人心內。」在今天資訊爆棚、知識學問的分類精細及專研的年代,關於人及社會的學問及理論非常豐富,但環顧周圍的大小環境 - 社會及世界,又不見得精誠團結,關懷互信等極為重要的人際及社會關係亦隨着知識學問的增長而成正比例的加深。在當時已是非常有學識的 聖奧斯定的這背景,他的這句話在今天別具意義。因為知識可以產生混亂;需明白真理有等級性的區别,最高的等級是「愛主愛人」

在基基團裡,可以找到甚麼?

18 of 31

 

這句 聖奧斯定的說話在今天可以令人深思。這不是對知識學問的貶低,因為知識學問確實幫助我們明白事理,但是也可以使事理變得糟糕!我的經驗是:在涉及人的問題上,兩位出於善意的知識份子的辯論,是可以把事情弄清,使真理愈辯愈明,繼而相知相惜;但也可以因為愈辯愈不明,而產生芥蒂,甚至反目。在今天資訊爆棚、知識學問的分類精細及專研的年代,關於人及社會的學問及理論非常豐富,但環顧周圍的大小環境 - 社會及世界,又不見得精誠團結,關懷互信等極為重要的人際及社會關係亦隨着知識學問的增長而成正比例的加深。回顧在當時已是非常有學識的 聖奧斯定的這背景,他的這句話在今天別具意義。我對此話的領會是:有更高一層的真理存在;它已在各人的心內,而且它是人人可共通的,任何人也可有所感悟的。我們需要它來綜合,整理,統馭從外在而得來的認知,光照學問的運用。問題是如何超越學問的覊絆,而再去感悟我們的內心?…

取自《會訊》 2021/11期「天人之間 - 歸家祈禱」的文章

不要外求,回到你的心中,真理就在人心內(補充資料)

19 of 31

  • 「…你們的身體是聖神的宮殿,這聖神是你們由天主而得的,住在你們內,而你們已不是屬於自己的了嗎?」(格前6:19) 。祂與我們很近,護衛我們,為我們發聲。

聆聽自己的聲音:

那種引起內心共鳴或感動的說話及文章 - 「為心曲填上歌詞」的聲音;那種在午夜夢迴時,發現平日不易察覺內心深處的感受及心聲 - 不受干擾的聲音;那種悲天憫人、惻隱之心的第一反應 - 以至梵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 「我們這時代的人們,尤其貧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喜樂與期望、愁苦與焦慮,亦是基督信徒的喜樂與期望、愁苦和焦慮。凡屬於人類的種種,在基督徒心 靈內,莫不有所反映。」

 

讓自己的「過去」向自己說話:

初衷初接受福音時的心態;正走上那個方向? 「漸」的可怕!

重新發現內心的寶庫 (擺脫使人內心麻木的催迫文化)

在基基團裡,可以找到甚麼?

20 of 31

 

「漸」 (補充資料)�

…豐子愷先生(1898-1975)的一篇文章「漸」,裡面有幾句話,一直成為我日後信仰生活反省的軸心:『漸。在不知不覺中,天真浪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對於意識形態,價值變化之漸,叫人坐立不安。原來是錯的事,為什麼「漸漸」變成對的事?原本可恥的事,為什麼又「漸漸」人人爭相追逐?…「漸」之可怕,在於我們的不知不覺。』…即使由很好的動機出發,例如要「成長」、「進步」、「發展」、「正義」等理由。…人是真理的追求者,即是肯定學問和知識是好東西及很有價值。吊詭的是,何以不少初期簡樸心思的新領洗者,在多年不斷吸納許多這些「好東西」後,可以漸漸變得難於親近,或難與他們開懷暢飲,而這些熱誠追求者起初的出發點,何嘗不是為了加深信仰嗎?…這使我記起教研中心的已故瑪利諾修會馬珍娜修女 評價自己宗教學碩士學歷的說話:「信仰學識與活出信仰,沒有必然的關係。」…我不猜疑學問和信仰知識本身是好東西,但我卻會問:究竟人先在心神上,應該預備一個怎樣素質的心靈載體,去承受這些很清楚是好的東西,使它真正成為邁向發展圓滿人性的「墊腳石」,而不弄巧反轉成了「絆腳石」呢?當我讀到真福八端中「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瑪5:5 ) 時,也許從這一端的聖訓中,再開始重新領會其啟廸的內容! 

取自《會訊》 2017/11期「靈修雜思」的文章

21 of 31

天人關係的鏡子 (實踐是檢驗信仰深度的方法,也能發現需要悔改的時刻!)

  • 講道者的第一個聽衆,就是講道者自己。

  • 聖奧斯定:「在必要的事上要合一,在懷疑的事上要有自由,在一切的事上,要有愛德。

  • 是否相信「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第 235節「整體大於部分,也大於部分的總和」「整體大於部分,也大於部分的總和」(「整體大於部分,也大於部分的總和」(補充資料「整體大於部分,也大於部分的總和」(補充資料)

  • 如果有需要共同合作的善工,可以共議同行嗎?相信服務的本質是「愛在行動」嗎?相信同工彼此之間有更大的張力,是幫助修上卓越聖德的道路嗎?

在基基團裡,可以找到甚麼?

22 of 31

「整體大於部分,也大於部分的總和」 (補充資料)�

 

 

 

顯然易見「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不是一條數學計算的公式,它是指向生命的說話,因為從來生命不是利益計算的結合體。從「整體」這角度看事情,是可以平衡、協調及協同(synergize)各部分之間的差異,填補因各部分的盲點或自我中心所帶來的缺失及狹隘的選擇,而且更重要的是:體現「人之作為人」而與他人不可或缺的愛德關連及互相守護的紐帶。在今天 過份的個人主義瀰漫下,了解及實踐這句說話是有很大的挑戰,因為涉及個人、家庭、團體的克制及犧牲,包括放棄自我中心的想法及一些安全感。這句說話對於基督徒來說是否也容易理解呢?神學家 若瑟拉申格 (Joseph A. Ratzinger) 在雅克塞爾韋 (Jacques Servais) 的《信仰不是一種思想,而是一種生活》專訪中,他簡潔描述基督徒本質是「為他人而存在」的。從實踐角度下,福音有這一句話去表述:「誰獲得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為我的緣故,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必獲得性命」(瑪10:39)。當明白耶穌是全人類的救主,領會祂時時刻刻懷抱眾人的心情,而不獨是我的或我家庭或我團體的救主時,耶穌的這番告誡的說話可幫助體會「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這句話背後的情與理。

取自《會訊》 2022/4期「整體大於部分,也大於部分的總和」的文章

23 of 31

天人關係的鏡子 (實踐是檢驗信仰深度的方法,也能發現需要悔改的時刻!)

  • 講道者的第一個聽衆,就是講道者自己。

  • 聖奧斯定:「在必要的事上要合一,在懷疑的事上要有自由,在一切的事上,要有愛德。

  • 是否相信「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 第235節

  • 如果有需要共同合作的善工,可以共議同行嗎?相信服務的本質是「愛在行動」嗎?相信同工彼此之間有更大的張力,是幫助修上卓越聖德的道路嗎?

在基基團裡,可以找到甚麼?

24 of 31

天人關係的鏡子

  • 是否相信聖神嗎?深信聖神為每個人帶來不同的恩典,同一位聖神更是合一的神,不是分裂的神。那麼善用聖神所給予恩典的目的是甚麼?相信聖神困難嗎?相信聖神困難嗎?(相信聖神困難嗎?(補充資料相信聖神困難嗎?(補充資料)

  • 「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瑪 5:8)

在基基團裡,可以找到甚麼?

25 of 31

相信聖神困難嗎?(補充資料)�

 

在信仰反省上:聖神為我們帶來不同而獨特的恩典,這部分對聖神的信仰是很多人較容易理解和經驗到的,可能亦因為這正好也配合肯定個人的「自我」及「現況」對聖神的信仰的另一部分 - 同一位聖神,祂帶來合一 - 卻是我們較難體會到的,因為這要求我們離開「自我」,甘願走入對方裡去,共同面向一個不可掌握的前方。這實在是需要很大的信德及望德,因為在那刻我們未必察覺到聖神,正如神學家 若瑟•拉申格在《耶穌基督的天主》一書中寫:「我們只能通過聖神所完成的事工來認識祂」。 

取自《會訊》 2019/1期「團體、聖神、見證」的文章

26 of 31

例子:

境況一

個人到邊際境遇,自覺無能為力,不知所向,只好向神開放,讓聖神帶領。

境況二

在團體低沉時,用任何方法都不見成效,兩個不同意見的人,不會太堅持己見,因為未有成功的把握,他們容易相處,向聖神開放。

境況三

在團體成功時,兩人對己見有信心。即使有妥協達致一個兩面不討好的方案,能否仍相信讓聖神帶領,而不傷和氣呢?能否相信祂正在帶領我們導向立體的真理,而祂正要我們在真實處境中學習真正的善嗎?

相信聖神的困難程度:境況三 >境況二 >境況一

 

 

相信聖神困難嗎?(補充資料)

參考《會訊》2019/1期「團體、聖神、見證」的文章

27 of 31

 

團體生活的困難在於好人有好意向建議認為最合適的方法,在同樣好人身上卻推拷出不同的結果。在理性層面上環視四周都未必能找不到比自己方案更好的理由。人能否放下對未能滿足自己的妥協方案的不滿,而相信是聖神的帶領而開懷地攜手前行呢?

 

以兩位好人為例子,有5種反應及四個層次

 

1)互相敵對 相反聖神

2)兩位好人無成功背景,要妥協,平常心,被逼交託 第一層次的相信聖神

3)兩位好人發現互補,更好的方向 第二層次的相信聖神

4)兩位好人有成功背景,要妥協,但不愉快,主動交託 第三層次的相信聖神

5)兩位好人有成功背景,要妥協,主動交託,不怨天尤人 第四層次的相信聖神

  • 真理有等級性的區别,最高的等級是「愛主愛人」,需要透個行動去完成,不是觀念上的認知。 「力行方有真知」回應教宗的2023年2月16日的講話:「教會是 向外展現光的神聖忠實的天主子民,它既不是由民粹主義也不是精英主義組成的教會。這無法從理論上學習,而是通過生活來理解

  • 退後一步可以是在信仰上踏前一步。

  • 團體生活就是學習相信天主聖神。因為往往在不同之中,面對理性無法推拷的未來與結果, 學習信任天主,相信聖神帶來創新性的行動

相信聖神困難嗎?(補充資料)�

28 of 31

天人關係的鏡子

  • 是否相信聖神嗎?深信聖神為每個人帶來不同的恩典,同一位聖神更是合一的神,不是分裂的神。那麼善用聖神所給予恩典的目的是甚麼?

  • 「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瑪 5:8)

在基基團裡,可以找到甚麼?

29 of 31

  • 思想主導生活 (例如:聯誼活動、「吐苦水會」、信仰研習班、查經組 …)

  • 基基團靈修 不能透過強制性體系去建立。那麼靈修活動變得苛求、辛苦及反效果。它是建立在成員的觀念、意識及自由行動上。歸根到底,需要每個人獨自,並且甘願地去處理自身心靈密室內與天主及人的友誼。  

 

 

基基團靈修的基礎�

30 of 31

結語 

  

  • 基基團是學習及實踐整合信仰的「近處」。

  • 團體內成員間合作是一種靈修 - 培養心靈載體,學習相信天主聖神,兌現聖神帶來的合一。

 

  • 基基團的成長 - 以天主聖三為模樣:邁向建立天主聖三的內在關係 - 獨立而共融,但在服膺愛德上統一,成為可見的天主工具。

31 of 31

 

 

 

多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