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16

可樂噴泉

602第四組

指導老師:林裕峰主任、王雪玲老師

組員:郭俞涵、范倖瑜、林宣霓、陳緯哲、徐守睿、許安邦

2 of 16

大綱

  1. 小組成員與工作介紹
  2. 研究動機
  3. 研究目的
  4. 研究方法
  5. 研究發現

6.心得感想

7.結論與建議

8.參考資料

3 of 16

一、小組成員與工作介紹

小組長郭俞涵:資料蒐集、簡報製作。

郭俞涵 范倖瑜 : 問卷設計、實驗設計、實驗數據整理。

陳緯哲 徐守睿:拍照、攝影、影片剪輯。

許安邦:實驗設計、訪談規劃。

林宣霓:資料記錄、資料蒐集、美工處理。

4 of 16

二、研究動機

在喝可樂時總會調皮的把曼陀珠加進可樂裡,結果一打開可樂就全部噴出來。我很好奇為什麼把曼陀珠加進可樂裡會噴出來來,也想知道可樂加多少曼陀珠會噴射最高,因此我們做了這個實驗。

5 of 16

三、研究目的

1.為什麼曼陀珠碰到可樂會噴發

2.如果把曼陀珠和可樂一起吞到肚子裡,肚子會爆炸嗎

3.可樂裡該加多少曼陀珠才會噴的最高

6 of 16

1.為什麼曼陀珠碰到可樂會噴發

可樂中的苯甲酸鉀(Potassium benzoate)、阿斯巴甜、以及二氧化碳加上曼陀珠成分中的明膠與阿拉伯膠(Gum arabic)皆和泡沫的形成有關。曼陀珠的外殼布滿了許多小孔,增加了產生反應的表面積(藉此增加單位時間內化學試劑之間的暴露量),使二氧化碳氣泡快速而大量地生成,造成了如噴泉般的瀉流現象。

曼陀珠表面無數的小孔會產生催化作用,釋放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氣體,造成大量泡沫的快速噴發。

7 of 16

2.如果把曼陀珠和可樂一起吞到肚子裡,肚子會爆炸嗎

據介紹,兩者之所以在胃內接觸不會產生『爆炸』般的效應,有雙層原因。首先是因為曼陀珠在經過咀嚼、溶化後進入胃中時,其成分中的微粒被一層食物液體所包覆,從而降低了微粒粗糙表面的反應能力。其次,可樂進入口腔及食道時,口腔與食道內壁的體液、食道的鱗狀上皮細胞,以及口腔的吞咽和食道的蠕動等,都是處於過飽和狀態的二氧化碳飲料的干擾源,使二氧化碳逐漸釋出。喝可樂的過程中,有打嗝的現象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美國著名的科普電視節目《流言終結者》也做了一個類似的實驗,先把可樂倒進豬肚後再放進曼陀珠,豬肚並未膨脹得特別厲害,脹破更未發生。

吃了曼陀珠在喝可樂並不會像影片中一樣造成生命危險。

8 of 16

研究材料

1.350毫升的可樂

2.曼陀珠

3.尖銳的東西

4.一捲量尺

9 of 16

實驗步驟

1.先將平蓋用尖銳的東西刺一個洞

2.把想要的曼陀珠數量加進可樂裡

3.趕快蓋上瓶蓋,再拿量尺測量

4.進行拍攝

10 of 16

3.可樂裡該加多少曼陀珠才會噴的最高

可樂裡加8可曼陀珠是可樂

噴射出最高的。

加幾顆曼陀珠

噴射高度

2顆

1公分

4顆

2公分

8顆

8公分

11 of 16

四、研究方法

1.上網查資料

2.在可樂中加入數量不同的曼陀珠進行觀察

12 of 16

五、研究發現

我們發現如果把可樂打開大久,裡面的二氧化碳就會被釋放出來,所以就無法形成泡沫反應,就算你放再多的曼陀珠也不會噴射出來,等於說你前面做的都功虧一簣了。

13 of 16

六、心得感想

俞涵:我覺得做這個實驗很有趣,可以讓我知道曼陀珠碰到可樂的反應。

倖瑜 : 我覺得這次做簡報可讓我了解到有關可樂的相關資料例如:公升數和可以了解可樂裡面的

守睿 : 我得這個覺實驗很有趣,

緯哲:很有趣,讓我知道可樂碰到曼陀珠會什麼有反應。

安邦 : 我覺得這個實驗還滿有趣的,讓我知道曼陀珠用到可樂的影響。

宣霓 : 我覺得實驗很有趣,讓我了解到可樂噴泉的狀況。

14 of 16

七、結論與建議

結論:在可樂裡加8顆曼陀珠是噴射最高的。

如果你把可樂和曼陀珠一起吃 下去肚子,肚子並不會爆炸。

建議:在做這個實驗的時侯,必須在比較空曠的地方進行實驗,才不會波及到別人,事後的清理也比較麻煩。

如果把可樂和曼陀珠一起含在嘴裡是個非常危險的動作,可能會噴的到處都是。

15 of 16

八、參考資料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8F%AF%E6%A8%82%E5%8A%A0%E6%9B%BC%E9%99%80%E7%8F%A0%E5%99%B4%E7%99%BC%E7%8F%BE%E8%B1%A1

16 of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