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53

《城南舊事》

〈惠安館〉與

〈爸爸的花兒落了〉

林海音

2 of 53

目錄

  • 作者
  • 關於《城南舊事》
  • 〈惠安館〉內容大意
  • 〈惠安館〉主要角色
  • 〈惠安館〉主題
  • 〈惠安館〉重要引文
  • 〈爸爸的花兒落了〉內容大意
  • 〈爸爸的花兒落了〉主要角色
  • 〈爸爸的花兒落了〉主題
  • 〈爸爸的花兒落了〉重要引文
  • 參考資料和延伸閱讀

3 of 53

作者–林海音

  • 191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本名林含英,父母是台灣人。
  • 三歲隨父母遷回台灣居住,五歲隨父母搬到北京。
  • 十三歲時父親病逝,她幫助母親照顧弟妹。
  • 1934年考入北京新聞專科學校就讀。
  • 畢業後先後在《世界日報》擔任記者、編輯,並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擔任圖書編目工作。
  • 在北京居住了二十五年,1948年隨丈夫遷回台灣

4 of 53

  • 在台灣時,曾任《國語日報》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文星》雜誌文學編輯。
  • 1965年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訪問四個月。
  • 1967年創辦《純文學》月刊,擔任發行人及主編。
  • 1968年成立純文學出版社,1995年結束營業。二十七年來出版了四百餘本書籍。
  • 2001年在台北逝世。

5 of 53

  • 一生創作甚豐,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和兒童文學。
  • 代表作品有《城南舊事》、《冬青樹》、《曉雲》、《我的京味兒回憶錄》等。
  • 《城南舊事》被拍成電影,獲得多個電影獎項。
  • 積極培育文學人才,發掘並提拔鍾肇政、鍾理和、黃春明、七等生等作家。
  • 得獎無數,包括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大會「終生成就獎」、五四獎「文學貢獻獎」、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 。
  • 《城南舊事》獲選《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行榜」。

6 of 53

��關於《城南舊事》

  • 1960年出版。
  • 依序分為〈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等五篇故事。
  • 結構上既是長篇又是短篇:各篇是獨立的故事,合起來是一部長篇小說。
  • 散文風格與小說形式兼有:以散文的筆觸回憶舊事;全書也具備小說的要素,如鮮明的人物及豐富的情節。

7 of 53

  • 以林海音童年往事為原型的自傳體小說。全書用「第一人稱」敘述觀點。
  • 以小女孩英子的純真眼光和赤子之心,敘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發生在北京城南邊的故事。
  • 小說人物有瘋女人、小偷、革命學生、褓姆等。他們的故事發生在英子六歲到十二歲時的童年生活中。
  • 小說充滿著淡淡的離別哀愁,結構嚴謹。林海音說:「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

8 of 53

  • 學者認為《城南舊事》可以歸類為:

- 懷鄉文學

題材和背景源於北京城南的家鄉回憶,小說充滿懷舊氣息,懷念的是童年的舊人舊事。

- 女性文學

〈惠安館〉、〈蘭姨娘〉和〈驢打滾兒〉描述不幸女性的悲苦遭遇。

- 兒童文學

通過小孩的心靈、語言和動作,體會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屬於兒童文學中的「成長小說」,敘述小孩成長的人生經歷。

 

9 of 53

  • 含有各種方言(如《惠安館》中,不同人物把「惠安館」分別說成「惠難館」、「灰娃館」、「飛安館」),給小說帶來輕鬆幽默。

  • 文筆樸實自然,運用白描、對比、象徵等寫作技巧展現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

10 of 53

  • 台灣應鳳凰教授認為:

「《城南舊事》不論從那個角度閱讀都是很好的作品,有人說它是女性作品,因為裡面的主角,比如惠安館裡面的秀貞 、宋媽,都是以女性為主角,特別整個小說的敘述者英子,她還沒有受過社會的薰染,用純潔的眼光看這世界,即使看到一個小偷,也不會有那種我們既定的眼光,直接判定小偷是壞人。有人認為它是一部成長小說,每段故事的最後都是別離,最後一段「爸爸的花兒落了」,寫道:爸爸去世了,英子也長大了。整部小說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可以是青少年成長小說,也可以是兒童讀物,或是成年讀者對童年的回憶,它是有很多面向的,我想這是經典小說很重要的條件。」

11 of 53

〈惠安館〉內容大意

  • 全書的第一篇故事,篇幅最長。

  • 英子住在老北京。她同時認識了住在惠安館裏面的秀貞和一個叫妞兒的小女孩。

  • 秀貞曾經與一個大學生相愛,後來那大學生回了老家,沒有回來。

秀貞未婚懷孕,家人把她剛生下的女兒小桂子送走。她因傷心過度而精神崩潰,被人說是瘋子。英子與秀貞很投契,也很同情她的不幸遭遇。

12 of 53

  • 妞兒是英子的玩伴,經常被養父母揍打。她希望尋找親生父母。

  • 英子偶然發現妞兒身上的特徵,跟秀貞失去多年的女兒的特徵一樣,於是幫助她倆相認。

秀貞與妞兒團聚後,兩人立刻跑去趕火車找爸爸。

  • 英子在病榻中隱約聽到秀貞與妞兒在火車意外中喪生。

英子大病痊癒後,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

家人在英子面前都裝作不知道秀貞與妞兒的事情。

13 of 53

〈惠安館〉主要人物

  • 英子

全書的中心人物,也是敘述者 -「我」。

在〈惠安館〉故事中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六歲小女孩,生活在北京胡同裏。

因好奇心而接觸秀貞。成年人都怕瘋子秀貞,但是勇敢的英子完全不怕,還與她交朋友。

喜歡玩伴妞兒,無意中發現妞兒的身世很像秀貞的女兒小桂子,於是幫助這對受盡苦難的母女重逢。

大膽的英子更偷偷把媽媽的金鐲送給秀貞做盤纏。

在醫院裏昏迷了十天。病癒後隨家人搬家。

14 of 53

  • 秀貞

〈惠安館〉故事中的中心人物,一個可憐的瘋子。

與父母同住的獨生女,梳著大辮子,身形瘦削。

與大學生思康暗中相愛,未婚懷孕。

由於思康一去不回,加上失去女兒,因而抑鬱成

病,經常嚷著要找女兒小桂子。

人人都怕她,只有英子與她交往。

在英子的幫助下,秀貞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女兒。

在母女相認的晚上慘死在了火車輪下。

 

15 of 53

  • 妞兒

唱戲的六歲小女孩,性情溫和。

長得很好看,有兩個小漩渦,眼底下有兩個淚坑。

英子喜愛的玩伴,把自己可憐的身世告訴英子。

住在井窩子(老北京賣水的人在水井旁建屋聚居的地方)。

經常被養父母打罵,想偷偷地出走,找親生父母去。

有堅強倔强的一面,有時候不肯唱戲就不唱戲。

脖子後面有塊青記,所以英子認為她就是秀貞的小桂子。

和秀貞相認後當晚死在火車輪下。

 

16 of 53

  • 思康

一個從外地來北京讀書的窮苦大學生,寄住在惠安館。

秀貞的愛人,也是小桂子的父親。

接到家人通知,說媽媽病了。離開秀貞時不知道她懷了他的孩子。回鄉後音訊全無。

  • 秀貞的爸爸媽媽

人們叫秀貞的爸爸做「長班老王」(長班就是給會館看門的)。

他們把秀貞的嬰兒丟在齊化門城門底下。

17 of 53

  • 妞兒的養父母

養父在齊化門把妞兒撿回來。

養父個子高大,拉胡琴,教妞兒唱戲賺錢。

養父經常打罵妞兒,不許她出外玩耍 。

養母是瘸子,給人縫補衣服賺錢,也擰妞兒,但不管她出外玩耍的事。

  • 英子的爸爸媽媽

兩人十分疼愛英子。

爸爸對英子管教頗嚴,教她寫字,以準備考小學。

英子對爸爸又愛又怕。

18 of 53

  • 宋媽

英子家的女傭,說不好北京話。

不許英子看瘋子秀貞,但她自己對秀貞的事情也很好奇。

  • 老婆子

秀貞家的親戚,告訴宋媽秀貞的事情。

19 of 53

〈惠安館〉主題

  • 生死離別

思康離開秀貞返回家鄉,渺無音訊。

秀貞的初生嬰兒被父母扔掉,以致憶女成狂。

秀貞和妞兒離開英子去找父親,結果不幸意外身亡。

秀貞和妞兒的死使英子悲傷不已。

20 of 53

  • 親密的童年友誼

英子在油鹽店遇到了受欺負的妞兒,為她挺身而出。

英子想與妞兒分享一包八珍梅。

英子很愛護妞兒,關心她被養父母虐打。

英子與妞兒在家庭背景和性格都完全不同,但是兩人卻能發展出親密的友誼。

21 of 53

  • 純真的人性

天真無邪的英子不願接受大人的勸告,遠離瘋子秀貞,反而懷著善意與她交往。

由於英子的真誠善良,秀貞和妞兒才能相認。

純真的英子偷了母親的金鐲,以為這樣能夠幫助秀貞和妞兒找到爸爸。

22 of 53

  • 悲憫的情懷

故事細膩地描繪秀貞失去孩子後的思念和傷痛,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

英子萬分同情秀貞與妞兒這對苦命母女的遭遇。

  • 婦女的命運

作者以女性的立場寫出在保守的舊社會下婦女的悲慘命運:秀貞的愛人音訊全無,她未婚懷孕,難以得到思想保守的社會和家人的接受。父母把她的孩子丟棄,使她精神崩潰,變得瘋瘋癲癲。

23 of 53

  • 女性的自主

秀貞雖然失去心智,但是從未放棄過要與愛人和女兒團聚的信念,甚至勇敢地帶著妞兒到遠方找尋思康。

當妞兒知道經常打罵自己的並非親生父母的時候,小小年紀的她開始產生自主的意識,打算去尋找親生父母。

24 of 53

  • 溫馨的親情

秀貞是一個可憐的母親。她失去孩子後,多年來依然日夜思念著她,還給她做衣服。這充分流露出深刻的親情。

英子大病的時候,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她,還假裝不知道秀貞的事情,以免英子難過傷心。

 

25 of 53

〈惠安館〉重要引文

  • 英子不認為秀貞是瘋子

 「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松大辮子的大姑娘,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她總是倚著門牆站著,看來來往往過路的人。」

  • 英子深深同情秀貞

「她停止了哭聲,滿臉淚蹲下來,摟著我,把頭埋在我的前胸擦來擦去,用我的綿綿軟軟的背心,擦乾了她的淚,然後她仰起頭來看看我笑了,我伸出手去調順她的揉亂的劉海兒。」

26 of 53

  • 調皮可愛的英子和身世可憐的妞兒

「我把鼻子頂著金魚缸向裡看,金魚一邊游一邊嘴巴一張一張的在喝水,我的嘴巴也不由得一張一張的在學魚喝水。有時候金魚游到我的面前來,隔著一層玻璃,我和魚鼻子頂牛啦!」

 

「妞兒只有一條辮子,又黃又短,像媽在土地廟給我買的小狗的尾巴。」

 

「我是蹲著的,伸出手正好摸到她腿上那一條條腫起的傷痕。我輕輕地摸,倒惹得她哭出聲音來了。她因為不敢放聲,嚶嚶地小聲哭,真是可憐。」

27 of 53

  • 英子與妞兒的友情

「我心裡可是有說不出的喜歡她,喜歡她那麼溫和。」

「我的絨褂子口袋裡還藏著一小包八珍梅,要給妞兒吃的。」

「我們真快樂,胡說胡唱胡玩,西廂房是我們的快樂窩,我連做夢都想著它。」

28 of 53

「我本來是要說話的,但是沒有出聲,只是心裡在問她:『妞兒,為什麼好多天沒來找我?』『妞兒,是你爸爸很厲害不許你來嗎?』『妞兒,昨天為什麼不許我跟你說話?』『妞兒,你一定有什麼難受的事吧?』真奇怪,這些話都是我心裡想的,並沒有說出口,可是她怎麼知道的,竟用眼淚來回答我?她不說話,也不用袖子去抹眼,就讓眼淚滴答滴答落在籐箱裡,都被小油雞和著小米吃下去了!」

 

「妞兒猶豫了一會兒,伏在我的耳旁小聲而急地說: 『 我不是我媽生的,我爸爸也不是親的。』」

29 of 53

  • 思念著女兒的秀貞

「她說:『小桂子,小桂子,你怎麼不要媽了呢?』那聲音多麼委屈,多麼可憐啊!她又哭著說:『我不帶你,你怎麼認得道兒,遠著呢!』」

「你要上學,我們小桂子也該上學了,我養點蠶,吐了絲,好給小桂子裝墨盒用。」

30 of 53

  • 秀貞描述出生時的小桂子

「『小桂子生下來,真不容易,我一點勁兒都沒有,就聞著窗戶外頭那棵桂花樹吹進來的一陣陣香氣,我心說,生個女的就叫小桂子。接生的姥娘婆叫我咬住了辮子,使勁,使勁,總算落了地,呱呱呱,哭聲好大呀!」

「『她呀,』秀貞閉上眼睛想著說:『粉嘟嘟的一個小肉糰子,生下來我看見一眼,我睡昏過去那陣兒,聽我媽跟姥娘婆說,瞧!這真是造孽,脖子後頭正中間兒一塊青記,不該來,非要來,讓閻王爺一生氣用手指頭給戳到世上來的!小英子,脖子後頭中間有指頭大一塊青記,那就是我們小桂子,記住沒有?』」    

31 of 53

  • 英子幫助妞兒找媽媽

 「我糊里糊塗地說著,拉開妞兒那條狗尾巴小辮兒,可不是,可不是,恍恍惚惚的,我看見在那雜亂的黃頭髮根裡面,中間是有一塊指頭大的青記。我渾身都抖起來了。」

 「『你也好可憐,你的親爹、親媽啊——啊,妞兒,我帶你找你的親媽去,你們再一塊兒去找你親爹。』」

 

32 of 53

  • 秀貞與妞兒相認

 「秀貞這時也啞著嗓子喊叫了一聲:『小桂子!是我苦命的小桂子!』秀貞把妞兒從我身後拉過去,摟起她,一下就坐在地上,摟著,親著,摸著妞兒。妞兒傻了,哭著回頭看我,我退後兩步倚著門框,想要倒下去。我看見她們兩個人的臉,變成一個臉,又分成兩個臉,覺得眼花,立刻閉住眼扶住床欄,才站住了。」

33 of 53

  • 秀貞與妞兒遭逢不測

「『可也真怪事,她怎麼一拐能拐了倆孩子走?咱們要是晚回來一步,咱們英子就追上去了,唉!越想越怕人,乖乖巧巧的妞兒!唉!那火車,倆人一塊兒,唉!我就說妞兒長得俊倒是俊,就是有點薄相……』」

34 of 53

  • 英子大病後思念妞兒

「我重新坐正,只好看趕馬車的人狠心地抽打他的馬。皮鞭子下去,那馬身上會起一條條的青色的傷痕嗎?像我在西廂房裡,撩起一個人的袖子,看見她胳膊上的那樣的傷痕嗎?早晨的太陽,照到西廂房裡,照到她那不太乾淨的臉上,那又濕又長的睫毛一閃動,眼淚就流過淚坑淌到嘴邊了!我不要看那趕車人的皮鞭子!我閉上眼,用手蒙住了臉,只聽那得得的馬蹄聲。」

35 of 53

��〈爸爸的花兒落了〉內容大意 

  • 城南舊事全書的終結篇,主要敘述父親與作者自己相處,以及父親逝世的故事。

  • 英子以第一人稱敘述她小學畢業禮當天,父親病重,無法親身到學校出席她的畢業典禮。在她獨自參加小學畢業典禮的過程中,穿插著父親教導她的往事回憶。

  • 這些往事包括回想前一天在醫院和爸爸的對話、一年級因上學遲到而挨打的事件、到銀行寄錢給在日本的陳叔叔。

36 of 53

  • 畢業典禮結束,英子回到家裏,知道爸爸已在醫院裏病死了,她非常傷心。

  • 一方面,英子天真無憂的童年提早結束;另一方面,英子從此要擔負起照顧弟妹及家庭的責任。

  • 〈爸爸的花兒落了〉標題有兩個含意:一是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徵愛花的爸爸逝世。

37 of 53

〈爸爸的花兒落了〉主要人物

  • 英子

故事中的敘述者「我」,已經十二歲了。

家裏最大的孩子,有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

內心對於變成大人感到非常矛盾。

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且致謝詞。

小時候有賴床的習慣,被父親用雞毛撣子打才趕到學校。

爸爸要她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鍛鍊,吩咐她到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

爸爸在她的小學畢業典禮當天離世,她明白到自己長大了,要堅強地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38 of 53

  • 英子的爸爸

十分愛花,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重視手足之情,為了弟弟給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

重視孩子的學業,不喜歡英子上學遲到。

對待英子很嚴格,例如:不許小孩子上學坐車但也充滿愛心。

鼓勵英子要堅強面對苦難。

在英子小學畢業典禮當天因病去世。

39 of 53

  • 英子的媽媽

典型中國家庭裏的慈母。

照顧患病的丈夫和七個子女。

英子爸爸不能出席畢業典禮,她把爸爸種的夾竹桃給英子別在襟上,代表爸爸看見英子上台。

40 of 53

  • 英子的弟妹

英子共有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

當英子拿著小學畢業文憑回家時,他們在院子裏玩沙土,似乎對爸爸的病情一無所知。

 

  • 老高

英子家的廚子,叫英子趕快去醫院。

41 of 53

〈爸爸的花兒落了〉主題

  • 父親離世

文中沒有直接描繪父親病逝的情況,而是含蓄地以花象徵父親,並以平淡質樸的文字表達哀傷的思緒。

 

爸爸身體健康時,院子裏到處都是花。

 

爸爸病重不能參加英子的畢業典禮,媽媽替英子別上夾竹桃,代表爸爸。

以垂落的夾竹桃、落地的小青石榴象徵父親的逝世。

42 of 53

「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那時我十三歲,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如果說一個人一生要分幾個段落的話,父親的死,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段落。」(林海音)

43 of 53

  • 成長

小說突出「成長」的主題,反覆從故事情節和不同人物的口中,提醒英子「我不再是小孩了」,而是「小小的大人」:「你大了」「你最大」「這裡就數你大了」。這對一個小學畢業生來說,殊非易事。

宋媽、蘭姨娘、小偷叔叔在和英子分別時都叮嚀她要能長成大人樣。

 

爸爸生前對英子的教誨(不准上學遲到)和訓練(像成人一樣到銀行匯錢),都是希望鼓勵她學習堅強和獨立。

44 of 53

當英子知道爸爸去世的噩耗時,她沒有六神無主、大哭起來,反而像大人一樣表現鎮定、安靜,然後獨自去醫院。

 

父親病逝象徵著童年的告別式,英子領悟了成長的意義,必須擔當起照顧弟妹與分擔家務的責任。

 

父親的逝世儼然是童年的告別式, 林海音的人生段落被驟然的切割,英子的童年從此一去不返!

45 of 53

「英子原是個懵懂好奇的旁觀者,觀看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直到爸爸病故,她的童年隨之結束,她的旁觀者身分也至此結束,在十三歲的年紀『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該負的責任』。」

(齊邦媛〈超越悲歡的童年〉)

 

46 of 53

  • 父女真情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全書中父女關係刻劃得最深的篇章。

 

英子在醫院與爸爸的簡短對話,讓人感受到爸爸的痛苦無奈,以及英子對爸爸未能出席畢業典禮的失落。

 

爸爸對英子的態度是愛之深,責之切:爸爸嚴厲懲罰不願意上學的英子,之後卻為女兒送上了保暖的花夾襖,還附上兩個銅子兒。

 

英子深深感激爸爸給自己的磨練 - 他吩咐英子到銀行寄錢。

47 of 53

〈爸爸的花兒落了〉重要引文

  • 故事中第一次以花象徵爸爸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裡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台一樣!』」�

  • 爸爸對英子的期望實現了

「六年前他參加了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後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 

48 of 53

  • 爸爸病重時對英子的叮囑

 「『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英子?』」

 

  • 爸爸愛女情切

 「爸沒說什麼,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裌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子兒來給我。」�

49 of 53

  • 不祥的預兆

「畢業典禮就要開始。看外面的天,有點陰。」

 

  • 喜歡花的爸爸

「爸是多麼喜歡花。」

「他回家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 同學面對著成長的矛盾心情

「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

50 of 53

  • 爸爸對英子的忠告

 「『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著你媽媽。你最大。』」

「這是爸爸說的,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闖練,闖練,英子。』我臨去時爸爸還這樣叮囑我。」

51 of 53

  • 散落的花象徵爸爸的離世

「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地很不像樣,……」

「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

 

  • 英子聽到爸爸離世時的反應

 「『老高,我知道是什麼事了,我就去醫院。』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

  • 花兒落了,不僅象徵爸爸的死亡,也預表童年的結束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2 of 53

��參考資料和延伸閱讀��

  • 參考資料

http://nmtldig.nmtl.gov.tw/lin/web/07time/01time.html

http://tlm50.twl.ncku.edu.tw/wwlhy1.html

http://203.72.96.2/lib/userfiles/%E3%80%8A%E5%9F%8E%E5%8D%97%E8%88%8A%E4%BA%8B%E3%80%8B%E7%A0%94%E6%9E%90%EF%BC%8D%EF%BC%8D%E7%94%A8%E5%8F%A6%E4%B8%80%E5%80%8B%E8%A7%92%E5%BA%A6%E7%9C%8B%E4%B8%96%E7%95%8C.pdf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20120608_1_OldStory.pdf

http://www.lib.ncku.edu.tw/journal/11/13.htm

http://windfish27.github.io/southsidestory/article4.html

53 of 53

  • 延伸閱讀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57915922X

http://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910281081253.pdf

http://amadis.lib.nttu.edu.tw/paperupload/uploadfile/20078231730372.pdf

http://www.yuyingchao.com/beike/html_qikan/mingzuoxinshang_6/96355.html

http://lib.shute.kh.edu.tw/net-read/read99/h/129a.htm

http://www.1-123.com/0wenxue/linhaiying.asp

http://mypaper.pchome.com.tw/skyflys/post/132170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