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5

止觀略述

  1. 止觀要旨總說
  2. 止觀修持次第概要
  3. 發起精進已,意當住禪定

1

生態廣論班

2 of 5

1止觀要旨總說

止觀的字面意涵

  1. 奢摩他是音譯,義譯就是寂止、寂住,止息沉掉,安住於所緣上:「外境散亂既止息已,於內所緣,恆常相續任運而轉,安住歡喜輕安之心」
  2. 毗缽舍那是音譯,義譯就是勝觀:「即由安住奢摩他時,思擇真實,是名毘缽舍那。」

修習止觀的勝利

《解深密經》:「慈氏,若諸聲聞、若諸菩薩、若諸如來所有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應知皆是此奢摩他、毘缽舍那所得之果。」

2

止觀二者理須雙修>風中燭之喻

止觀二者的次第>「當知具止觀,能摧諸煩惱,故應先求止。」「謂先修止,次依止故,乃修妙觀。」

生態廣論班

3 of 5

2止觀修持次第概要

修學奢摩他的資糧P346

  • 安住在具足順緣的地方 > 外環境
  • 少欲
  • 知足
  • 斷除雜務
  • 持守清淨戒律 > 由戒生定
  • 斷除貪欲等惡尋思

修學奢摩他的次第

  • 打坐威儀 > 盤坐、垂簾、手勢...
  • 內心所緣 > 善所緣 > 緣佛像
  • 覺知沉、掉 > 正知+正念
  • 對打坐的錯誤認識 > 放空、甚麼都不想
  • 透過九住心P376、六種力P377、四種作意P379修習 > 獲得輕安
  • 生起證得空性的毘缽舍那 > 解脫生死

3

生態廣論班

4 of 5

2止觀修持次第概要

修學毗缽舍那的資糧

  • 親近正確地了達佛語宗要的智者
  • 聽聞宣說空性的無垢經論
  • 透過聞思的智慧引發通達空性的正見
  • 生起通達空性的毗缽舍那

修學毗缽舍那的次第

  • 認識所破 > 避免墮入斷見
  • 抉擇補特伽羅無我和法無我 > 引生證得空性的毗缽舍那
  • 修學深廣兩種道次第,具足方便及智慧>佛果
  • 空性的毘缽舍那 > 解脫生死

4

生態廣論班

5 of 5

3發起精進已,意當住禪定

修策發精進求證菩提

  • 對善法好樂、歡喜>身心若振奮,眾善皆易成(布施黃菜葉為例)

思惟菩提心之利益

  • 菩提心能夠滅罪勝過其他的善 >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

為成佛故學奢摩他

  • 止觀是與外道、與小乘共
  • 沒有大乘發心的攝持,即便我們獲得了止觀,也不是靜慮波羅蜜多和般若波羅蜜多

5

發起精進已,意當住禪定

於顛倒境散亂能止息

且於正義如理起尋思

由是引發止觀雙運道,

速疾相續生起求加持

生態廣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