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建議
指導老師: 童祖蘭
報告人:6年6班第一組
暖暖包的奧秘
大綱
一、小組成員與工作介紹
二、研究動機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相關資料整理
六、研究發現
七、參考資料
一、小組成員與工作介紹
李俊驊同學:資料蒐集、簡報製作
簡志峰同學:實驗設計、實驗數據整理
邱麟竣同學:拍照、攝影
江昱晴同學:資料記錄、實驗設計
郭珮瑩同學:資料記錄、資料蒐集
徐晨崴同學:拍照、簡報整理
二、研究動機
暖暖包真的很神奇,小小的一包卻能讓人無限溫暖,讓我們非常好奇,到底暖暖包是怎麼製作的呢?它的原理又是如何呢?
三、研究目的
1、 暖暖包原理
2、 何謂暖暖包
3、不同材質的保暖程度
四、研究方法
1、上網查資料
2、實驗不同材質暖暖包的
保暖效果
五、暖暖包原理
暖暖包的發熱機制是利用醋酸鈉在水裡面溶解度的特性。這種暖暖包中的醋酸鈉水溶液原是處於過冷狀態,暖暖包中有一小鐵片,當有外力按壓此小鐵片產生微小震動,過冷(過飽和)的醋酸鈉水溶液受到擾動,開始從不穩定狀態趨向穩定狀態,此時醋酸鈉開始結晶並釋放潛熱,暖暖包發揮其功效。
六、何謂暖暖包
暖暖包裡裝有多種物質(鐵粉、食鹽、活性碳、蛭石、吸水性樹脂、水)。其中可做為暖爐放熱的東西(物質)就是鐵階、水分與空氣中的氧。要讓隨身攜帶的暖暖包變熱,需要撕開外包裝,讓空氣中的氧與鐵粉和水互相結今成氫氧化鐵,這時鐵與氧氣所挾帶的能量就會變成熱氣散出。
實驗設計
實驗器材:紅豆、石頭、鹽巴、麵粉、針線、袋子、微波爐、
溫度計、剪刀
實驗流程:
1、先將四種材質放在袋子裡並用微波爐加熱
2、每隔五分鐘拿出來記錄溫度
3、繪製成表格,觀察溫度變化
實驗結果
| 石頭 | 麵粉 | 紅豆 | 鹽巴 |
5分鐘 | 56度/ | 62度/ | 79度/ | 63度/ |
10分鐘 | 52度/-4 | 38度/-24 | 80度/+1 | 57度/-6 |
15分鐘 | 46度/-6 | 36度/-2 | 76度/-4 | 53度/-4 |
20分鐘 | 42度/-4 | 33度/-3 | 72度/-4 | 46度/-7 |
25分鐘 | 39度/-3 | 31度/-2 | 66度/-6 | 41度/-5 |
七、研究發現
實驗過後我們發現,紅豆的保溫效果比較好,而麵粉最差。
結論與建議
1.如果要在家自製暖暖包的話,材質建議使用紅豆,效果較佳,不要使用麵粉,麵粉的保溫不好。
心得感想
這次的實驗讓我知道紅豆的保溫很好,
八、參考資料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