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57

世界史的發展歷程(上)

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開始了海外探險、美洲殖民,以及各洲的貿易與文化交流。這一時期,將世界史劃分成兩大階段。在此之前,世界各

地雖然有交流,但是交流的幅度與頻率都不大,各古老的文化、民族有多元並立的態勢。古代文化彼此的交融,常常要靠帝國的征服來帶動。

在此之後,因為科學的進展、交通技術的革新,文化碰撞與融合快速發展。雖然每個國家都保存了一定的傳統習慣、風俗文化,但是外來的因子持續不斷彼此影響。

P78

2 of 57

P79-80

十五世紀歐洲人繪製的世界地圖

3 of 57

4 of 57

  • 認識西亞與埃及古文化的發展
  • 分析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政治演 變及文化成就

P80

5 of 57

4. 理解佛教的起源與發展

5. 認識基督教的發展與影響

6. 認識伊斯蘭教的創教與傳播

P80

6 of 57

西亞、埃及、印度、中國等古文化皆 起源於大河流域。在西元前3000多年, 出現西亞與埃及古文化,經過不斷的交流 與融合,擴大了文化的內涵。其後,地中 海地區出現古希臘、羅馬文化,並成為歐洲文化的重要源頭。

P82

7 of 57

  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因應統治及人們心靈慰藉需要,逐漸形成各式宗教信仰,其中佛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由於 信仰範圍擴大與信徒人數增加,更是現今重要的普世宗教。

P82

8 of 57

你知道四大古文化指的是哪些地區的文化嗎?這些古文化又有什麼著名的歷史遺蹟或器物留存呢?

9 of 57

10 of 57

  • 認識西亞與埃及古文化的發展

P80

11 of 57

西亞古文化有什麼特色?

Q

P82

12 of 57

1-1 西亞古文化

西亞古文化主要分布在兩河流域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伊朗高原等地區。

其中兩河流域的 蘇美人巴比倫人,以及

西亞其他地區的希伯來人波斯人曾建立重要的文化。

P82

13 of 57

1-1 西亞古文化

P82

2-1-1 古西亞形勢圖。從兩河流域延伸到地中海東岸一帶,

因形狀如同一彎新月且土地肥沃,稱為「肥沃月彎」

14 of 57

P82

一、兩河流域

1.蘇美人:最早在兩河流域建立城邦

楔形文字

陰曆

六十進位法

蘇美人的發明爾後皆成為西亞文化的共同遺產

15 of 57

P82

2-1-2 約西元前3000年的楔形文字。蘇美人用蘆葦以刻壓的方式在溼泥版上寫字,因形狀如楔子,故稱為楔形文字。(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

16 of 57

P83

2.巴比倫人:注重契約和法律觀念

漢摩拉比法典

2-1-3 漢摩拉比法典(局部)。法典刻在玄武岩上,石碑上方雕刻著太陽神授予漢摩拉比(西元前1792年~前1750年在位)象徵王權的權杖,下方為楔形文書寫的法律條文。

(法國羅浮宮收藏)

17 of 57

漢摩拉比法典的序言中聲明:「……天神叫道:『漢摩拉比,值得讚美的人君,諸神的虔敬者,你當使正義廣被四方,你當除滅邪惡,你當教化萬民,你當增進萬民福祉。漢摩拉比,……你使巴比倫繁榮昌盛……』。」

請想一想,由聲明的內容來看,這部法典顯示出何種意義?

18 of 57

口強調君王的地位高於神祇

口強調法律由神授予且公正

口法典是由君王創立與頒布

口法典內容由人民商議完成

19 of 57

P83

二、西亞其他地區

1.希伯來人(又稱猶太人):

居住於地中海東岸的巴勒斯坦地區

猶太教

認為上帝耶和華是唯一真神,自己是上帝的選民。這種一神信仰影響了後來的基督教與伊斯蘭教。

20 of 57

P83

2.波斯人:西元前六世紀,興起於伊朗高原

征服埃及、西亞,建立跨三洲大帝國。

歐亞非大帝國

波斯帝國雖採取中央集權的統治,但仍重視各地的特有文化,促使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增加。

2-1-4 西元前六世紀波斯帝國疆域圖

21 of 57

P83

祆教神廟。此神廟位於伊朗雅茲德,建於一九三○年代,是祆教重要的信仰中心,上方即是象徵光明的善神。

祆教

波斯人信奉祆教,崇拜象徵光明的「火」,相信世上有善與惡兩股對立勢力,善神終會戰勝惡神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com

22 of 57

埃及古文化有什麼特色?

Q

P84

23 of 57

1-2 埃及古文化

埃及雖然位於北非的沙漠地帶,但因尼羅河每年定期氾濫帶來肥沃的淤泥使其能發展出高度的農業文化。

因此,希臘史學家曾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P84

2-1-6 古埃及形勢圖

24 of 57

P84

一、宗教信仰

埃及的宗教屬於多神信仰

太陽神

太陽神是宇宙的主宰

法老以太陽神之子的身分統治人間

圖片來源:wiki

25 of 57

原意是指「王宮」或「王宮的主人」,後來演變為對古埃及國王的尊稱。

法老

26 of 57

P84

尼羅河神

尼羅河神象徵周而復始的再生力量。埃及人相信死後靈魂通過審判,就能死而復生,因此他們將死者的肉體製成木乃伊保存,以備復活之用

圖片來源:wiki

27 of 57

P84

2-1-6 西元前1275年,繪於莎草紙上古埃及官員的死者之書(局部)。埃及人死後,在陰間接受奧塞利斯審判時,會將死者的心臟放到天秤上,如果天秤保持平衡,死者便獲宣判無罪,得以復活。(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

28 of 57

P85

二、文化成就

1.應用科學

醫學知識

太陽曆

幾何學

測量學

因為製作木乃伊

累積大量實作經驗

為掌握尼羅河氾濫時間,制定太陽曆

為了建造金字塔與丈量氾濫後的土地

29 of 57

P85

2-1-7 約西元前十一至十世紀的木乃伊與人形棺。埃及人將死者製成木乃伊加以保存,並放置在人形棺中。

30 of 57

P85

2-1-8 約建於西元前二十六世紀的吉薩金字塔群。古夫金字塔原高147公尺,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原高143公尺,為第二大金字塔。

31 of 57

P85

2.象形文字:

埃及人發明的文字,起初是由一些圖象符

號所構成的象形文字。

後來有些常用的符號,被當成表音字母,經過腓尼基人簡化後,傳到地中海一帶,成為西方拼音文字的基礎

2-1-9 古代文化的拼音字母

32 of 57

腓尼基人為古西亞民族,居住

於地中海東岸,擅長航海經商,

往返於歐、亞、非三洲相鄰的地中海地區,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推手。

腓尼基人

33 of 57

千年不朽的木乃伊

P92

二十世紀義大利畫家繪製,描繪古埃及製作法老木乃伊的情景。

34 of 57

木乃伊是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特色,埃及人

善於製作木乃伊,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術。他們將死者臉部塗滿融化的松脂,再從鼻孔取出腦髓,並填入藥料。隨後用石刀切開身體的側腹取出肝、腸、胃、肺等內臟,放入食鹽將水分吸乾,再塗上油和松脂,分別裝入罐子中,這些罐子被放在陵墓中與屍體不遠的地方。後來也有人用亞麻布將內臟包裹起來,重新放入木乃伊的體內,據說這樣有利於復活。

35 of 57

但有趣的是,埃及人從不取出死者的心臟,埃及人將心臟視為感情、生命與意識的中樞,不能與身體分開,所以製作木乃伊時會小心的不破壞心臟。他們認為在死後的審判中,死者的心臟會被放在天秤上,以判斷死者生前的品德。所以埃及人會在木乃伊上放護身符,以保護死者心臟。

36 of 57

當屍體處理好之後,必須放入碳酸鈉溶液中浸泡七十天,然後取出晾乾,再次填入香料,最後以亞麻布包裹。貴族或法老的木乃伊,還會按照死者的面目輪廓,畫出清晰的線條。

37 of 57

此外,有些木乃伊會被戴上假髮及珍貴的首飾,穿漂亮衣服,在眼睛上用玻璃或木製眼珠填滿,再放入人形木棺。棺木內有各式各樣的陪葬品,以滿足其來世的需求。這種方式製成的木乃伊千年不朽,至今都可以看出保存的樣貌。

38 of 57

一般埃及百姓死後,也會被製成木乃伊,不過做法十分簡陋,胸腔內多被填入雜草、木屑或蘆葦等當作乾燥劑,然後放在沙漠地帶進行脫水處理,這樣製成的木乃伊很少能長時間保存。

資料

來源

1. 郭豫斌(2013)。圖解世界史(古代卷)。臺中:好讀出版社。

2. Francoise Dunand, Roger Lichtenberg 原著,顏湘如

譯(2003)。木乃伊──邁向永恆之旅。臺北:時報文化。

39 of 57

埃及人為何要將屍體製作成木乃伊?

埃及人相信人死後可以復活,因此必須保留屍體的完整,故不論身分尊卑貴賤,他們多半會將屍體製作成木乃伊,以備復活所需。

40 of 57

第1課結束

41 of 57

更多影片連結在�康軒國中社會歷史頻道

42 of 57

習作

 

習作 

43 of 57

配合1-1

1.歷史課時,同學們正在討論古代某一民族的特色。由內容判斷,同學們討論的應該是哪一個民族?

(A)蘇美人  (B)波斯人 

(C)希伯來人 (D)巴比倫人

(B)

第21頁

 

習作 

44 of 57

配合1-1、1-2

2.這個宗教最重要的特徵是二元論,認為世上有善神與惡神相互對抗,但最後善神會戰勝惡神。此外,信徒必須確實遵守善思、善言、善行,一生皆應學習與跟隨這三項真理。關於這個宗教的說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這是古巴比倫人的宗教信仰 

(B)這個宗教崇拜象徵光明的火

(C)信徒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 

(D)這個宗教特別崇拜尼羅河神

(B)

第21頁

 

習作 

45 of 57

3.附圖是兩河流域、波斯與埃及的古文化分布圖, 請以圖中的代號回答問題。

第21頁

 

習作 

46 of 57

配合1-1

(1)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大帝國且崇拜火的民族,位於哪一個地區? 

(A)甲 (B)乙 

(C)丙 (D)丁

(A)

第21頁

 

習作 

47 of 57

配合1-2

(2)相信人有來生,死後經審判可以復活, 是圖中哪一個地區的特色?

(A)甲 (B)乙 

(C)丙 (D)丁

(D)

第21頁

 

習作 

48 of 57

4.下列條文是節錄自漢摩拉比法典,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第22頁

配合1-1

第104條:若大商人把穀物、羊毛、油或其他貨物交給小商販出售,則小商販應結算金額給大商人。小商販交給大商人的錢,要收取蓋章的文件。

第105條:小商販交給大商人的錢,若沒有收取蓋章的文件,則這些錢就不算數。

第196條:若一個平民打瞎另一個平民的眼睛,前者的眼睛應該被打瞎。

第199條:若一個平民打瞎一個奴隸的眼睛或打斷他的骨頭,平民應該賠償此奴隸身價的一半。

 

習作 

49 of 57

(1)根據第104、105條的條文,可推知巴比倫人重視下列何者?

(A)買賣商品的內容

(B)交換物資的方式

(C)簽訂交易的契約

(D)商業獲利的多寡

配合1-1

第22頁

(C)

 

習作 

50 of 57

(2)根據第196條的條文,可知此部法典主要具有何種特色?

(A)人人平等 (B)從輕發落 

(C)寬大為懷 (D)報復原則

配合1-1

第22頁

(D)

 

習作 

51 of 57

(3)綜合第196、199條的條文,可知巴比倫社會的何種情形?

(A)刑罰有階級的差異

(B)平民屬於最高階級

(C)奴隸可以自由買賣

(D)平民打奴隸不受罰

配合1-1

第22頁

(A)

 

習作 

52 of 57

5.下列是節錄自死者之書的短文,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第22頁

配合1-2

噢!讚美您!偉大的神,正義與真理的主宰。

我的主宰,我被帶到此地,來到您的面前,瞻仰您美麗的神采,並接受您的審判。我知道您,我知道您,也知道您和正義與真理判官中四十二位神的名。祂們監管罪犯,並當罪人在您面前受審之日,以吞飲他們的血為生。事實上,正義的主宰就是您的名。

 

習作 

53 of 57

5.下列是節錄自死者之書的短文,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第22頁

配合1-2

我來到您面前,我曾為您彰顯正義,我曾為您消滅欺詐罪惡。我不曾對人行惡,我不曾虐待牛隻,我不曾在神廟中褻瀆神靈,我不曾知道人不該知道之事,我不曾行惡,我不曾蓄意製造聲譽,我不曾對神口出惡言,我不曾對窮人施暴⋯⋯我不曾偷竊神的牛隻,我不曾阻攔神的遊行。我純潔無瑕!我純潔無瑕!我純潔無瑕!

資料來源:刑義田譯著(2006)。西洋古代史參考資料(一)。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習作 

54 of 57

(A)

(1)上文中提到人們必須在神的面前接受審判,並且不斷的宣稱自己是無罪且純潔無瑕,顯示一種死後審判的觀念。這樣的觀念最可能流行於古代的哪一個地區? 

(A)埃及  (B)中國  (C)蘇美  (D)巴比倫

第23頁

配合1-2

 

習作 

55 of 57

(C)

(2)此地區的人們之所以要接受死後審判,是因為他們抱持何種觀念?

(A)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的行為會反映在來世投胎

(B)相信宇宙由善神主導,人們必須行善才能進入天堂

(C)對於來世抱持樂觀看法,相信通過審判者便能復活

(D)相信宇宙有善惡二神,信仰善神的人便能獲得永生

第23頁

配合1-2

 

習作 

56 of 57

(A)

(3)在死後審判的觀念下,人們會將希望寄託於復活的來生,因此可能出現下列何種作為?

(A)將死者製作成木乃伊 

(B)頒布報復主義的法典 

(C)虔誠的信奉光明善神 

(D)發明六十進位計算法

第23頁

配合1-2

 

習作 

57 of 57

6.小杰在複習歷史時,發現上課抄的筆記有所缺漏,請你幫忙小杰整理出「西亞與埃及古文化」的筆記。

第23頁

配合1-1、1-2

項目

古西亞文化

古埃及文化

大河流域

兩河流域

( )流域

文字

蘇美人發明:( )文字

象形文字

曆法

蘇美人制定:陰曆

制定:( )

法律

巴比倫國王制定:

( )法典

法老權威至上

代表建築

具宗教性質的高塔建築

法老陵墓:( )

尼羅河

楔形

太陽曆

漢摩拉比

金字塔

 

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