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87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及考招關聯

主講人:永慶高中 實驗研究組長 尤鴻銘

2 of 87

簡報大綱

04

課程學習成果示例

02

大學多元入學管道與高中課程學習成果

01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05

課程學習成果檢討與改進

03

學生學習歷程平台

3 of 87

PART ONE

1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學習歷程檔案的作用與系統運作

4 of 87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定義

5 of 87

學者說:學習歷程檔案

所謂學習歷程檔案是指有系統、有目的地去蒐集學習者的作業或作品,藉由紀錄來呈現學習者努力的過程和自我的成長,蒐集的作品格式可以是文字的書面資料、聲音、影像、程式碼和圖畫等,視應用在哪一種類課程的需要而定。學習歷程檔案所蒐集的紀錄也必須包含學習者在這段學習過程中來自專家、同儕或是其他觀點回饋的意見,還有學習者本身對自己的作品或作業的自我反省和修正(張基成、童宜慧,2000;簡幸如、劉旨峰、曾江合、袁賢銘,2004;Chang, Tseng, & Liang,2014)。

5

6 of 87

教育部說:學習歷程檔案

6

7 of 87

所以說

8 of 87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服務特色

展現個人特色

和適性學習軌跡

提升

備審資料品質

呈現考試難以

評量的學習成果

協助學生生涯

探索及定向參考

提升備審資料品質

過去學生通常在高三學測後。才開始準備備審資料,鑑於時間匆促與資料佚失,許多備審資料往往失去真實性與準確性。

呈現考試難以評量的學習成果

尊重個別差異,重視考試成績以外的學習歷程,呈現學生個人特色。

展現個人特色和適性學習軌跡

鼓勵學生定期記錄並整理自己的學習表現,重質不重量,展現個人學習表現的特色亮點與學習軌跡。

協助學生生涯探索及定向參考

學生透過整理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中,可以及早思索自我興趣性向,逐步釐清生涯定向。

一步一腳印,累積學習成果

8

9 of 87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蒐集的資料

(不包含課程諮詢紀錄)

(包含學業成績、課程諮詢紀錄)

(包含學籍資料、幹部紀錄)

(包含修課產出之作業、作品等)

(包含彈性學習時間、團體活動時間及其他表現)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數位平臺

(學習歷程� 學校平臺)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生學習

歷程資料庫

(學習歷程� 中央資料庫)

9

10 of 87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蒐集項目詳細內容

學習歷程學校平臺

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

項目

內容

項目

內容

基本資料

學生學籍資料 �(含校級、班級及社團幹部紀錄)

基本資料

同學習歷程學校平臺之資料

學校每學期提交

修課紀錄

學校報經各該主管機關備查之課程計畫所開設、有採計學分之科目/課程學業成績及課程諮詢紀錄

修課紀錄

同學習歷程學校平臺之資料;�不包括課程諮詢紀錄

學校每學期提交

課程學習成果

(需任課教師認證)

前款科目/課程產出之作業、作品及其他學習成果

每學期學生上傳時間及件數由學校自訂

(每學期上傳當學期之課程學習成果)

課程學習成果

同學習歷程學校平臺之資料

學生自該學年上傳至學校平臺之課程學習成果每學年勾選至多6件,由學提交

多元表現

彈性學習時間、團體活動時間及其他表現

每學年學生上傳時間及件數由學校自訂

(限學生高中就學期間取得,不限當學年度之多元表現)

多元表現

同學習歷程學校平臺之資料

學生自該學年上傳至學校平臺之多元表現每學年勾選至多10件,由學校提交

每學期提交

每學年提交

10

11 of 87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如何蒐集資料

  • 上傳 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
  • 勾選 要提交至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 之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
  • 登錄 基本資料、修課紀錄
  • 提交 基本資料、修課紀錄(每學期) 、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每學年)
  • 登錄 學生修習科目之學業成績�(課程諮詢教師登錄課程諮詢紀錄)
  • 認證 學生課程學習成果

學生

學校行政人員

教師

🖳

提交

【註】學習歷程學校平臺之架構形式:

  • 校務行政系統 +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紀錄模組
  • 直接整合於校務行政系統

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

學習歷程學校平臺

【註】

校務行政系統

(各家系統廠商)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紀錄模組

(國教署委託開發、直轄市委託開發、各校自行開發)

🖫

1

2

3

4

5

提交

11

12 of 87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如何與各系統介接

學習歷程� 中央資料庫

🖫

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計畫平臺

🗊

甄選會/�聯合會招生�報名平臺

(升學備審資料)

🖳

每學年度實施課程代碼介接至校務行政系統進行選課/排課等作業

每學年提交: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

高三下:�學生申請大專校院時,經學生本人勾選後釋出

每學期提交:學生基本資料、修課紀錄

學習歷程學校平臺

校務行政系統

(各家系統廠商)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紀錄模組

(國教署委託開發、直轄市委託開發、各校自行開發)

12

13 of 87

  • 學習歷程自述 (學習歷程反思�、就讀動機、未來學習計畫等)
  • 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 其他(各校系需求之補充資料等)

競賽/檢定主辦機構

招生報名平臺

(甄選會/聯合會)

各大專校院學習

歷程評分輔助系統

提供資料比對

學習歷程

中央資料庫

國教署

高教司

技職司

  • 教學科目及學分數表
  • 課程規劃表(教學大綱)

學校人員

課程計畫平臺

填報

學生自行勾選提交於中央資料庫的檔案作為升學備審資料

學生自行上傳作為升學備審資料

(大學個人申請/四技二專甄選入學第2階段)

學習歷程學校平臺

  • 課程學習成果
  • 多元表現�(如彈性學習時間、�團體活動時間及�其他表現)

學生

校內學習歷程檔案

紀錄模組

上傳

  • 基本資料(含校級、班級及�社團幹部紀錄)
  • 修課紀錄

教師及

學校人員

登錄

校務行政系統

學校人員提交

2

1

3

4

5

7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與各系統介接作業流程

課程代碼資料檔

6

13

14 of 87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如何提供備審資料給大專校院?

介接

提供備審資料

大學或技專校院校系

同學有勾選的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大學或技專校院才看得到。

勾選

1

課程學習成果大學至多3件技專至多9件

多元表現至多10件

上傳其他資料

● 學習歷程自述(學習歷程反思就讀動機未來學習計畫等)

● 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其他(各校系需求之補充資料等)

2

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

甄選會/�聯合會招生�報名平臺

14

15 of 87

大專校院端運用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升學備審資料之流程

上傳

學習歷程自述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15

16 of 87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檔案格式大小

資料項目

檔案格式類型

內容說明

(檔案大小或簡述文字之字數)

課程諮詢紀錄

(只限校內平臺)

文件:pdf、jpg、png

每件固定上限2MB

簡述:文字

每件100個字為限

課程學習成果

文件:pdf、jpg、png

每件固定上限4MB

影音檔案:mp3、mp4

每件固定上限10MB

簡述:文字

每件100個字為限

多元表現

證明文件:pdf、jpg、png

每件固定上限4MB

影音檔案:mp3、mp4

每件固定上限10MB

外部連結:文字

-

簡述:文字

每件100個字為限

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每件成果可包含文件、影音檔及簡述等類型

上傳某一科目成果之檔案合計為1件

16

17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如何呈現

不論哪一種科目,課程學習成果呈現形式,都可以用作業、作品、成果報告、專題報告、時事心得、文字影音創作、圖像設計作品、小論文、文學評論、活動企劃書、展演紀錄、實習心得等多元形式呈現

17

18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呈現形式

考試卷

習作

講義

學期綜整學習成果、專題報告

有特色的作業或成果報告

學習單、報告簡報

圖片、照片、影片

上課筆記

展現學習的特色亮點

18

19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完整流程

整理

上傳

認證

勾選

提交

課程學習成果

多元表現

整理

上傳

勾選

提交

每學期完成

每學年完成

每學年完成

學生負責

教師負責

行政負責

收訖明細確認

收訖明細確認

19

20 of 87

學習歷程檔案越花俏對升學越有利嗎?

老師請同學繳交的�作業、報告及作品等

課程學習成果

只要用心完成就很豐富,展現學習的特色亮點

申請/甄選入學�第二階段

1.彈性學習時間 (例如:自主學習)

2.團體活動時間 (例如:社團活動)

3.其他表現 (例如:志工服務等)

多元表現

大學或技專校院�備審參採項目

據實記錄學習�或體驗過程,

展現個人特色

認證

任課教師確認屬於學生課程學習所產出之成果

20

21 of 87

學習歷程檔案如何幫助學生生涯定向

藉由學習歷程檔案的蒐集及反思,幫助學生生涯定向

108學年度之後

實施108新課綱

生涯輔導

課程諮詢

修課和

參與活動

學習歷程檔案蒐集

生涯定向

21

22 of 87

善用 ColleGo 網站,協助生涯定向與學習準備

https://collego.edu.tw/

22

23 of 87

善用 ColleGo 網站,協助生涯定向與學習準備

因應新課綱課程選修、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的需求

1

2

3

4

了解自己興趣,也利用興趣代碼適配出喜歡的學群學類

生涯探索後,知道自己可能有好幾個感興趣的學群學類學系

擅長特定科目或對特定科目感到有興趣的學生

認識學群學類

清楚了解相似差異

學科能力的自我評估

新課綱的探索引導

推薦使用:

認識學群、認識學類

推薦使用:比較功能

推薦使用:探索系列、進階適配

推薦使用:

三年行動、學習案例

23

24 of 87

PART TWO

2

大學多元入學管道與高中課程學習成果

備審資料參採學習歷程之項目及內容

25 of 87

25

以學生為本位,尊重個別差異,鼓勵探索學習,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大學

高教深耕

12年國民基本教育

  • 素養導向
  • 跨域學習
  • 多元選修
  • 自主學習
  • 跨域整合
  • 問題解決

大學校院

高中職

國中小

大學考招

方案

  • 多資料參採
  • 重視學習歷程
  • 緊密結合高中育才及大學選才

是12年國民基本教育到大學教育一貫的人才培育方向

26 of 87

26

111學年度以後大學統一入學考試

考試

A

學測

寒假農曆年前考試

2月底寄發成績

B

分科測驗

7上旬考試

7月底寄發成績

5月中

國中會考

4月底5月初

技專統測

學科能力測驗

評量基本核心能力,以部定必修為測驗範圍

分科測驗

評量關鍵學科能力,以部定必修加深加廣選修為測驗範圍

國文(選擇+國寫)

英文

數學(數A、數B)

社會

自然

學生

自由選考

繁星推薦

申請入學

7科

數學甲

歷史

地理

公民與社會

物理

化學

生物

分發入學

統測成績用於

技專校院升學管道

非繁星、申請或分發

入學升學管道

110學年以前稱

指定科目考試(指考)

素養導向命題

混合題型

新式答案卷(卷卡合一)

高三下

5科

(分7節次考試)

學生

自由選考

27 of 87

27

招生

111學年度以後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考試入學分發

高三下課程結束後辦理

高中階段學習完整

111學年度以後大學主要招生管道

3科 ≦ 學測+術科+分科 ≦ 5科

學測 ≦ 4科

分科 ≧ 1科

繁星推薦

申請入學

分發入學

先以學測、英聽檢定篩選

大學校系至多參採4科

再依高中在校成績分發

先以通過一階檢定篩選

再依校系要求二階甄試

依正備取結果填志願分發

依校系所定

參採學測及分科測驗

填志願分發

高中(職)自己跟自己比

全程讀同一高中(職)

在校學業成績百分比前50%

由高中推薦委員會推薦

以學測鑑別是否達門檻

學生可以挑想念的

大學也可以挑適合的

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

個人申請

二階甄試

個人申請

一階檢篩

繁星

推薦

28 of 87

28

繁星推薦

推薦資格

管道特性

分發規則

全程讀同一所高中,且修滿高一、高二各學期之應屆畢業生

●「各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之平均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符合大學規定

●平衡城鄉差距、校校等值,達成「高中均質、區域均衡」的目標

●重視高中修課紀錄(在校成績)

●學測、英聽或術科考試成績,符合大學校系的檢定標準

●依照分發比序項目選才;第一項為「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

與學習歷程相關

修課紀錄

29 of 87

29

第二階段

分發

通過第一階段檢定篩選後,參與大學校系甄選

大學校系公告正備取名單後,依學生所填寫的志願序,進行分發

第一階段

參與學測、英聽或術科考試,符合大學校系所訂門檻

  • 6個志願
  • 先檢定
  • 後篩選
  • 書(備)審資料

如高中(職)在校成績證明、自傳(學生自述)、成果作品、競賽成果(或特殊表現)證明、其他(有利審查資料)….

  • 大學校系指定甄試項目
  • 如面試、筆試、實作項目…

申請入學

與學習歷程相關

修課紀錄

課程學習成果

多元表現

30 of 87

30

分發入學

依簡章校系分則

參加

學測及

分科測驗

依據成績

學生填100個志願

分發入學

(先檢定,再分發)

Step1

Step2

Step3

不採計

學生學習歷程

31 of 87

31

善用學習歷程檔案,提供大學備審資料

繁星推薦

學測

高中在校成績

(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前50%)

申請入學

第一階段

學測檢定及篩選

第二階段

綜合學習表現

(至少須占50%)

=備審資料+校系自訂甄試項目

分發入學

(不採計學生學習歷程)

學測

分科測驗

由校系自訂採計考試科目組合

修課紀錄

課程學習成果

多元表現

學習歷程

自述

其他

修課紀錄

學習歷程擋案

中央資料庫擇要勾選上傳

依校系要求

報名時上傳

至多3件

至多10項

僅在校成績

學生在高中課程所修習的學習成果,如實作作品、書面報告、探究與實作成果等。

  • 包含多元表現綜整心得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執行成果、社團活動經驗、擔任幹部經驗、服務學習經驗、競賽表現、非修課紀錄之成果作品、檢定證照、特殊優良表現證明等
  • 學生可從中擇要提供與大學校系審查,無需樣樣均備。學系將以學生所提供之多元表現情形,據以綜合評量,並非以單一項目做為錄取標準。

參考部定必修、加深加廣選修、校訂必修、多元選修及綜合高中相關課程進行綜合評量。校系公布重點領域和是否參考學業總成績等。

大學審查

重質不重量

綜合評量

32 of 87

32

善用學習歷程檔案,提供大學備審資料

33 of 87

33

運用學習歷程檔案產出大學備審資料之優點

項目

現行(109學年度)方案

未來(111學年度)方案變革項目

資料內容

各校系自訂繳交類別,依校系特性

所需內容而有不同

統一分類上傳項目並有教師認證

準備時間

高三下開始蒐集準備

每學年分期上傳

高三下在勾選提供大學參考

內容格式

學生自行排版、印製與統整資料

上傳後由資料庫系統彙整

項目數量

無規定件數或範圍,10MB

限制參採數量且以校內活動課程為主

大學審查

以PDF檔審閱學生資料

數位資料讓審查更系統化

提升資料信效度

無須額外花費或

借助外力編排

重質不重量

非積點比賽

相同時間更快

看到學生特點

避免高三臨時

準備及負擔

34 of 87

34

採取書審資料PDF學習歷程檔案雙種方式

學生因海外歸國就學、學習階段跨越新舊課綱、升學未定向、重考或個人意願等不同因素,未來在111學年度以後欲以個人申請管道升讀大學者,無法運用或選擇不運用學習歷程檔案產出備審資料,仍可以使用現行PDF檔案制度上傳備審資料,不影響其報考大學之權益。

35 of 87

35

大學提供學習準備建議方向,學生逐步累積學習歷程

招聯會網站

學習準備建議方向可以看到各大學校系的選才理念

目前網頁上學測數學考科為111學年升大學者適用

每學年度新生將於升學前2年公告

(如112學年升大學者,約110年4月公告

36 of 87

36

※本表僅係大學學系招生選才時,於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甄試過程之學習準備建議方向,並非指學生必須具備所有項次之學習歷程。例如:A學系於「多元表現」看重學生之「擔任幹部經驗」及「特殊優良表現證明」,若學生未能提具特殊優良表現相關證明(A學系審查重點項次之一),但另提供「服務學習經驗」,學系仍會以學生所提供之多元表現情形,據以綜合評量。

電機工程系

個人申請參採數學考科

選才理念

輔導參考

繁星推薦參採數學考科

透過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提供

大學校系自訂項目

高中學校提供

至多3件

至多10件

37 of 87

37

大學學系百百種,運用Collego查詢/比較

高中選課輔導

大學招生參採

  • 銜接「高中選課輔導」與「大學招生參採」之橋樑。
  • 建置「大學選才需求」與「高中學習資源」兩大對應檢索系統,以協助高中生發展「學習計畫」。

大學選才

高中育才

輔助系統

https://collego.ceec.edu.tw/

善用本校升學輔導專區!

及『輔導知心』

38 of 87

Collego導覽、

大學升學網站導覽

38

39 of 87

PART THREE

3

學生學習歷程平台

平台操作及檔案上傳、勾選說明

40 of 87

40

41 of 87

重點複習!!!

41

42 of 87

切記!學習成果�不能跨學期上傳�每學期最多能上傳12件�但重質不重量!

42

43 of 87

43

主要學習歷程上傳資料項目

上傳到校內資料庫

(期末)

上傳教育部資料庫

(從校內資料庫勾選)

每學系至多參採

多元表現

學年不限件數,上傳到校內資料庫

一學年最多勾選十件從校內資料庫上傳到教育部資料庫,三年累積30件

十件

課程學習成果

學期最多12件,上傳到校內資料庫

一學年最多勾選六件從校內資料庫上傳到教育部資料庫,三年累積18件

三件

43

44 of 87

PART FOUR

4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成果示例

課程學習成果各課程示例

45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國文 報告

45

46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國文 報告

46

47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資訊 報告

47

48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資訊 報告

48

49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英文 筆記

49

50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物理(光學) 筆記

50

51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物理(電學) 筆記

51

52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地理 筆記

52

53 of 87

生命教育

53

54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筆記

課程學習成果-筆記

54

55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筆記

55

56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筆記

56

57 of 87

57

58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作業

58

59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作業

59

60 of 87

60

61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校外參觀報告

61

62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校外參觀報告

62

63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筆記、講義、心得

63

64 of 87

64

65 of 87

65

66 of 87

課程學習成果

66

67 of 87

67

68 of 87

68

69 of 87

5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成果檢討與改進

問題與回答 突破迷思

70 of 87

至目前止執行問題檢討

1.100字作品說明過於簡略:「與成員們一起完成這篇小論文很有成就感」、「請老師幫我認證」

改善方式:學習歷程100字簡述寫法�(掛載於校網學習歷程專區)

70

71 of 87

榮登排行榜的影片是甚麼類型,

看片名會知道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影片類型嗎?

71

72 of 87

大學端介面

擇要檢視核心資料

真的能吸引教授點開來看嗎?

72

73 of 87

作品名稱:

完成時間:

學習心得:

(很重要)

作品記得加上說明,不管是照片或報告

73

74 of 87

至目前止執行問題檢討

2.在最後時限壓線上傳,上傳後不告知老師�

74

75 of 87

至目前止執行問題檢討

3.作品檔案太大

改善方式:

1.建議同學精選有代表性的作品即可

2.學習歷程專區有放壓縮教學,或Google「PDF壓縮器」

75

76 of 87

檔案呈現方式建議及提醒

資料來源:

興大附中

張啟中秘書

層次低

層次高

※層次較低的作品建議多項收集完之後,加上一份整合性的綜整心得成為一件作品

76

77 of 87

至目前止執行問題檢討

1.PDF文件裡含照片亦可。

2.不要傳零散照片。

3.同一項活動的照片整合在同一份PDF。

4.如果是作業,建議整學期多份整合在一起,並加上學習心得:�(1)你學到什麼�(2)碰到什麼困難,如何解決�(3)發現自己有什麼特質,強/弱項,學習反思�(4)其他

※學習心得建議作用:�(1)濃縮後可成為100字作品說明

(2)多學期多份作品整合後成為升學時1000字學習歷程反思素材

77

78 of 87

觀念釐清

備審資料要靠重金打造,

多元入學=多錢入學

誤解

真相

找人代製的備審資料,流於千篇一律,顯得自己全無特色

轉載自「親子天下」

78

79 of 87

觀念釐清

口才好在面試時較吃香,是不是該讓孩子補口語表達?

誤解

真相

口才不是關鍵,能聽懂問題、會關心環境和人,才是教授要找的人才

轉載自「親子天下」

79

80 of 87

觀念釐清

對科系的熱情,面試怎麼可能問得出來,教授多半自由心證吧!

誤解

真相

你做過的事情和對環境的觀察,都是教授在乎的證據

轉載自「親子天下」

80

81 of 87

觀念釐清

學測成績才是錄取關鍵,備審資料或面試只是做做樣子

誤解

真相

學測成績是申請大學的門檻,進入第二階段,審查委員完全看不到學測成績

轉載自「親子天下」

81

82 of 87

觀念釐清

多元表現看重社團、志工和競賽經驗,對弱勢家庭不公平

誤解

真相

大學教授不重視活動、證書的量,但要看到背後的動機

轉載自「親子天下」

82

83 of 87

觀念釐清

學測五科只選四科計分,每個學生選擇不同,沒有基礎分數,填志願像賭運氣,很不公平

誤解

真相

108課綱後,分數只是選才的門檻,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

轉載自「親子天下」

83

84 of 87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關鍵提醒

  •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備審資料是成果組合,�不包括獎懲紀錄、出缺勤紀錄

★沒有鉅細靡遺記錄學生高中學習過程,重質不重量,不是軍備競賽

打破迷思

  • 學生從甄選會/聯合會招生報名平臺勾選�學習歷程檔案,上傳招生單位平台

★大學只能看到學生勾選的資料,不是呈現學生在校全部的表現

84

85 of 87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關鍵提醒

  •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是現行大學申請入學第二階段備審資料的優化及數位化

★不等同國中升學高中的超額比序項目,僅作為大學申請入學的參考資料之一部分 (各大學校系另有自訂項目);不是每項都要具備,大學是綜合評量

  •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著重記錄學生上課作業�或作品(課程學習成果)

★學生上傳作業請任課教師認證,�經教師專業判斷為課程產出之成果

打破迷思

85

86 of 87

有問題嗎…

87 of 87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