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術---經脈不塞車
經絡不通,身體就會出問題,��雙手敲打,利用振動、在身體部位直接加壓,
帶動經絡管道內氣血運行。 ��慰勞媽媽長年辛勞,元氣周報傳授為人子女幾招經絡拳,
幫媽媽敲敲打打,疏通經絡,讓媽媽身心舒暢。 ��
總教練郭子瑩說明,人體氣血經脈不通就如泥沙淤積的河流,
經絡拳運用大禹治水的智慧,
以適合的力道、角度敲打來疏通經脈,
簡單的動作就能大大改善許多毛病,
增進骨質密度、釋放肌肉群的乳酸,
達到身體五臟六腑的深層代謝。��他強調養生保健很容易,「自己就可以作自己的醫師」。 �
示範媽媽 骨齡只有18歲
不少人試過經絡拳後,不僅紓解原先不適的地方,
還能感覺到四肢靈活、頭腦清晰,全身通體舒暢。 ��這次示範親子經絡拳的林媽媽, 體檢時骨頭年齡居然只有18歲。 ��長年辛勞的媽媽,總是肩膀僵硬,
這些小問題都可能是容易失眠、骨刺、記憶力衰退的開始。 ���
觀察十多年來參加經絡拳學習、義診的媽媽們,
郭子瑩發現,身體逐漸老化,臟腑也就跟著下垂,
最明顯可見肚子愈來愈大、大腿愈來愈肥,��此時肩頸要承受所有臟腑壓力,
猶如背著重重的龜殼在肩上,
到了更年期,情況更嚴重。
過度按摩 可能捏錯揉錯
傳統又捏又揉的方法是錯誤的,
也不要用木棒、 按摩棒等器具敲打。
舉例來說,肩膀會痠痛, 就是肩膀部位的氣血阻塞,
直接在問題點刺激, 容易發炎紅腫或是纖維化,
且一般人愈按摩、肩膀愈硬,
過度的按摩並不適當。 ��
郭子瑩強調「雙手萬能」,
手可以產生氣,產生熱度,
利用雙手才能有深度的將震動波傳送到體內,
才能有效疏通氣血。 ��放鬆肩膀,除了要釋放長久工作疲勞造成的阻塞,
也要加強心臟力量,徹底加速肩膀、脖子以及腦部循環。 �
拳握空心 找到部位輕敲
首先,要請媽媽閉目、自然呼吸、全身放鬆,
如果媽媽是偶發性肩膀緊繃,
也可觀察到手臂外側特別肥厚、 顏色相對暗沈,
表示肩部血液循環較差,先將拳頭握成空心,
輕輕敲打手臂外側,也就是「三焦經」的位置。 ��如果是習慣性的僵硬,很可能是心臟無力所形成的,
則可以先敲打手臂內側「心包經」的位置,再打外側三焦經,
先加強心臟的強度,幫助血液往上循環來改善肩膀僵硬、失眠問題。
手法小叮嚀 ��1.握拳時保持空心(如下圖),手腕放鬆自然揮動,
一定要由輕而重,感覺有「啪」聲,
愈打愈鬆、愈打愈熱才是對的。
2.自己練習約3分鐘見效,子女幫忙約5分鐘見效,
如果沒有感覺鬆了,可能手法不對。
3.幫媽媽敲打時,可以從一瓦(拳頭提起約離身體10公分)開始,
最多到三瓦(距離30公分)。
自己練習可以從兩瓦到四瓦(距離20公分到40公分)。 �
《敲敲經絡拳》自行打法 ���1.打手臂外側(三焦經) ��一手上舉曲肘,
一手輕輕用空拳的虎口面
振動正下方手臂外側。
2.打手臂內側(心包經) ��手臂上舉,
敲打手臂內側。
3.打胸大肌(心包經) ��一手向後外拉,
一手輕輕用空拳的虎口面
振動胸大肌。
容易胸口呼吸不順的媽媽
可以特別加強。
4.打腋下(心經)
一手高舉托天,
一手輕輕用空拳的虎口面振動腋下。
記憶力衰退的媽媽特別加強。
5.打肩窩(小腸經) ��手臂上舉後彎,敲打肩窩。
容易習慣性落枕的媽媽
可以特別加強。
《敲敲經絡拳》子女打法 ��1.打手臂外側(三焦經) ��媽媽正坐放鬆,
女兒雙手同時用空拳
輕輕振動媽媽的手臂。
2.打手臂外側(心包經) ��女兒一手扶著媽媽前臂,
一手振動放鬆媽媽的二頭肌。
3.打胸大肌(心包經) �
女兒將媽媽的手向外拉開,
一手振動放鬆媽媽的胸大肌。
容易有胸口呼吸不順的媽媽
特別加強
4.打腋下(心經) ��媽媽雙手盡量上舉,
女兒雙手輕輕振動媽媽的
腋下與肩部正後方。
記憶力減退的媽媽特別加強。
5.打肩窩(小腸經)
媽媽一手抱頭,
女兒雙手輕輕振動媽媽的肩窩。
容易習慣性落枕的媽媽特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