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18

奇妙的電磁鐵

指導教師:林裕峯主任 陳信均老師

報告人:6年6班林廷恩 黃凱謙 簡大喆 葉恩楷

周學涵 張郁珍

2 of 18

大綱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電磁鐵的歷史

五.生活中的電磁鐵 六.實驗設計

七.研究發現 八.結果與建議

九.心得感想 十.連結網站

3 of 18

小組成員與工作介紹

張郁珍小組長:資料蒐集、簡報製作

簡大喆:問卷設計、實驗設計、實驗數據整理

周學涵:拍照、攝影

黃凱謙:問卷設計、實驗設計、訪談規劃

林廷恩:資料記錄、資料蒐集、美工處理

葉恩楷:影片剪輯、程式設計

4 of 18

一、研究動機

上自然的時候,老師有稍微講到磁力,我們這組就想為什麼自然裡有磁力,所以我們想要更進一步的瞭解電磁鐵以及他的應用。

5 of 18

二、研究目的

了解電磁鐵在生活中的原理

了解電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了解電磁鐵在生活中的使用方法

6 of 18

三、研究方法

  1. 上網查電磁鐵的相關資料
  2. 做實驗
  3. 問自然老師電磁鐵的實驗,步驟,相關資料

7 of 18

四.電磁鐵的歷史

1.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漢斯·奧斯特首先發現載流導線的電流會產生磁場,使臨近的磁針改變方向。

2.西元1825年,英國人威廉·思特金將通有電流的金屬線纏繞在絕緣的棒上,發明了電磁鐵。

3.美國人物理學家約瑟·亨利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在軟鐵芯上纏繞密集的線圈,使用電流不大的電池通電後,便能吸起一重的塊。

8 of 18

五.生活中的電磁鐵

1:起重機 2:磁浮列車

3:電磁鎖 4:揚聲器

5:電風扇6:吸塵器 7:電鈴

9 of 18

六. 實驗設計

實驗器材:

1.固定材料:電池盒、電線、迴紋針、吸管、砂紙、

2.可控制的材料:電池、漆包線、鐵棒、木棒、鋁線、鐵線

實驗步驟:

1.決定一種增強磁力的方法

2.依據選擇的方法製作電磁鐵

3.觀察並紀錄吸起迴紋針的數

10 of 18

對照組:

吸管裡加鐵棒,外包漆包線

實驗組:

1.吸管裡加木棒,鋁線

2.吸管裡不加東西

3.改變電池的數量

11 of 18

1.先將漆包線上的漆刮除

(防止通電不順利)

6-1實驗步驟

2.再將漆包線纏在吸管上(吸管裡有鐵棒)

3.再將漆包線接在電池座

(有電池)上

12 of 18

電池數量

材料

一個電池

(10個迴紋針)

兩個電池

(15個迴紋針)

三個電池

(20個迴紋針)

四個電池

(25個迴紋針)

鐵棒+漆包線

可以吸起5個迴紋針

可以吸起7個迴紋針

可以吸起10個迴紋針

可以吸起12個迴紋針

木棒+漆包線

可以吸起0個迴紋針

可以吸起0個迴紋針

可以吸起0個迴紋針

可以吸起0個迴紋針

鐵棒+鋁線

可以吸起10個迴紋針

可以吸起15個迴紋針

可以吸起20個迴紋針

可以吸起25個迴紋針

木棒+鋁線

可以吸起3個迴紋針

可以吸起5個迴紋針

可以吸起6個迴紋針

可以吸起8個迴紋針

6-2實驗結果

13 of 18

七.研究發現

我們這組經過研究和討論之後發現,在使用相同電池數量與鐵棒下,使用鋁線會比使用漆包線產生的電力強;也發現了,在使用相同電池數量與木棒下,使用鋁線會比使用漆包線產生的電力強

這就表示鋁線的電力比漆包線還要來的強

14 of 18

八. 結論

木棒本身不能產生磁力吸起迴紋針 ,但是木棒透過鋁線;鋁線在透過電池就可以產生磁力吸起迴紋針,主要是因為電池把電力傳送鋁線上 ,木棒就可以吸起迴紋針

1.木棒本身不導電

2.鐵棒+漆包線<鐵棒+鋁線(電力)

3.木棒+漆包線<木棒+鋁線(電力)

15 of 18

九.心得感想

林廷恩: 我覺得電磁鐵是一種好玩又有趣的東西;上自然課的時候我們也操作了許多關於電磁鐵實驗的器材,自然老師也給我們看了很多相關的影片,經過這次的報告,我學到了很多相關的知識。

葉恩楷: 我發現電磁鐵是一種奇妙的東西,而且上學期在自然課時也有上到,經過這次的報告,又學到了更多課本以外的東西。

簡大喆:我覺得電磁鐵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而且在實驗的時候也可以吸收很多知識,我還發現電磁鐵可以用來做很多很多的交通工具,或著是一些我 們身邊的物品。

16 of 18

九.心得感想

張郁珍:我除了在自然課本看到的以外,也在這次的報告中,學到了課本以外及老師沒講過的東西。

周學涵: 自從我上了電磁鐵這一課後,讓我了解電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及使用的方法,也學到了課本裡額外的相關知識。

黃凱謙:我一直以為磁鐵的磁力不能改變,我現在才知道電磁鐵可以改變磁力大小,電磁鐵是個很神奇的東西。

17 of 18

十.連結網站

18 of 18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