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96

如何閱讀聖經?�Part 9 智慧書

錫安國度使徒中心

1

2 of 96

課程內容

  • 基礎概念 - 讀聖經需要學嗎?
  • 文體的閱讀與解釋 (上)
    • 書信:新約書信就能照單全收嗎?
    • 舊約敘事:每個故事都可以直接應用嗎?
    • 使徒行傳:初代教會做法必須照做嗎?
    • 四福音:一個故事怎麼重複了四次?
    • 比喻:常被誤解的比喻
  • 文體的閱讀與解釋 (下)
    • 律法書:以色列的律法跟我有關嗎?
    • 先知書:怎麼這麼難懂?
    • 詩篇:作者的禱告還是我的禱告?
    • 智慧書:以前的智慧現在適用嗎?
    • 啟示錄:到底要怎麼讀?

2

文體

書卷

主要特點

書信

新約書信

由使徒和其他早期基督徒寫給教會和個人的書信,包括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加拉太書等。

敘事

歷史書

敘述聖經人物的故事、疑難及境況,傳達信息。包括創世記、出埃及記、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紀、歷代志、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

使徒行傳

記錄早期基督教教會的歷史,特別關注使徒行傳。

福音書

福音書

記錄了耶穌基督的生平、教導和事工,並強調祂作為救主的身分。

律法書

律法書

包含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的某部分以及申命記的大部分內容。明文法律和決疑法律都記載在這些書中。

先知書

先知書

包括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但以理書等,記錄先知的信息、預言和警告。

詩篇

詩篇

150 首詩歌,表達對神的讚美、祈求、感恩和悔改。

智慧書

箴言

智慧文學,包含箴言、警句、格言,教導人們正確的生活方式。

傳道書

以智慧的角度探討人生意義,提出哲理性問題。

雅歌

描寫愛情和婚姻的詩歌。

預言書

啟示錄

描寫末世的異象和預言。

*課程內容來自“如何閱讀聖經(校園出版)”,使用使用Google Gemini整理

3 of 96

聖經中的願望

  • 在基遍,耶和華晚上在夢中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想要什麼,只管向我求。』所羅門說:『…求你賜我智慧治理你的子民,並能辨別是非。…』
  • 主喜悅所羅門的祈求, 對他說:「既然你不為自己求壽、求財富,也不求滅絕仇敵,只求有智慧治理我的子民, 我必應允你,賜給你空前絕後的智慧和悟性。 你沒有求富貴和尊榮,但我會一併賜給你,使你有生之年在列王中無人能比。 你若像你父親大衛一樣遵行我的道,遵守我的律例和誡命,我必使你長壽。」」-列王紀上3:5~14

3

4 of 96

為什麼求智慧?為了追尋幸福

  • 找到智慧、得到悟性的人有福了,因為智慧比銀子更有價值,比金子更有益處,比珠寶更珍貴;你所喜愛的一切都難以相比。智慧的右手有長壽,左手有富貴和尊榮。她的路上有福樂,她的道上有平安。對持守智慧的人來說,智慧是生命樹,緊握智慧的人必蒙祝福。- 箴言3:13~18
    • 幸福 – 發自內心地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足
    • 幸福是人們對自己理想的生活感到滿足的主觀感覺,是自然而然且發自內心的感受,而非客觀標準。

4

5 of 96

找到智慧的人有福了

5

智慧

幸福

錢、權、

健康、

名聲

  • 追求錢、才能、名聲、健康…都是為了幸福,但卻不一定幸福
  • 智慧是才是得到幸福的關鍵

6 of 96

什麼是智慧?

  • 一般理解: 經驗、知識、良好判斷。
  • 聖經智慧: 始於敬畏耶和華 –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箴言 9:10)。
    • 做出好的、敬虔的生命選擇的能力,神是其來源 [箴言 9:10]。
    • 對神及其權威的敬重和敬畏。
    • 在神的統治下巧妙地生活。
    • 對正確事物的認識和遵循的力量。
    • 一個成聖的靈魂的行為。
    • 積極追求敬虔。
    • 敬虔生活的藝術。
    • 活出來的知識。
  • 整體觀:敬畏神 -> 巧妙地生活 -> 敬虔選擇 -> 聖靈工作
    • 不僅僅是理智上的認同,而是一種由神賦予力量的、影響信徒生活各個方面的轉變。智慧是透過他們與神的關係而可以實現的目標。

6

7 of 96

聖經中的智慧書

  • 智慧書是一系列專注於為在複雜世界中過敬虔生活提供實用智慧的書籍。提供關於做出明智的選擇、理解苦難以及從神的角度尋找人生意義的見解。
  • 核心智慧書:箴言、約伯記和傳道書
  • 雅歌: 提供了關於愛和關係的見解
  • 部分詩篇:部分提供道德指導(詩篇1篇)

7

箴言

    • 正常人生

約伯記

    • 反常人生

傳道書

    • 無常人生

8 of 96

智慧書的特點與重要性

1. 與歷史書和先知書的區別

- 歷史書(如創世記到以斯帖記)強調神在歷史中的作為。

- 先知書(如以賽亞書到瑪拉基書)傳達神直接的信息和預言。

- 智慧書則側重於提供應對生活複雜性的道德和屬靈原則。

2. 普遍性與超越性

- 智慧書雖然植根於神與祂子民的約,但處理的是普遍人類經驗,如公義、苦難、關係和人生意義。

- 這些問題超越了以色列歷史上的特定事件,適用於所有人。

3. 權威與表達方式

- 智慧書的權威來自神的默示,但通常透過觀察、智慧格言和反思來傳達,而非直接命令或歷史記述。

- 使用希伯來詩歌和文學技巧(如平行句、隱喻、明喻等),使智慧易於記憶且具影響力。

4. 對初信者的重要性

- 智慧書提供原則性指導,而非連續的故事或預言。

- 初信者應理解其獨特性,避免因期望連續敘事而感到困惑。

- 正確的心態:將智慧書視為智慧格言和反思,而非歷史、命令或預言。

總結:智慧書為生活提供實用原則,幫助信徒在複雜的世界中活出屬神的智慧。

8

9 of 96

不會禱告,讀詩篇;�不會做人,讀箴言。

以色列王大衛兒子所羅門的箴言:要使人曉得智慧和訓誨,分辨通達的言語,使人處事領受智慧、仁義、公平、正直的訓誨,使愚人靈明,使少年人有知識和謀略,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使聰明人得著智謀,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懂得智慧人的言詞和謎語。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 箴言1:1~7

9

10 of 96

箴言 – 正常人生

  • 以敬畏神為核心的智慧勸告
    • 惡人所怕的,並臨到他;義人所願的,必蒙應允。(箴10:24)
  • 類似格言選集,對人生一般的觀察,為了某些情況的話
  • 避免當成應許或真理絕對化
    • 例如「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是一般情形的準則,不是應許
  • 避免斷章取義和抽象的方式解讀

10

11 of 96

傳道書 – 無常人生

  • 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傳7:15)

11

12 of 96

約伯記 – 反常人生

  • 約伯: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但一連串災難臨到他家。讓約伯陷入無奈和疑惑,心中痛苦不已。

12

13 of 96

閱讀智慧書的目的

  • 裝備信徒過敬虔生活,巧妙應對世界
  • 提供道德和屬靈的見解
  • 處理永恆和普遍的人類問題:
    • 公義和正直
    • 苦難和逆境
    • 人際關係
    • 人生的意義和目的
    • 工作和財富
    • 言語和行為的力量
    • 智慧與愚昧的選擇
  • 引導信徒做出敬虔的選擇,發展屬靈成熟度和敬虔品格。

13

14 of 96

主要主題:敬畏耶和華

  • 敬畏耶和華是箴言的關鍵,是對神深深的敬重、尊重和敬畏,承認祂的權威、聖潔和能力,謙卑地認識我們對祂的依賴,所有真正智慧和理解的基礎。
  • 同時包含理性和非理性的方面。
    • 敬畏上帝的客觀層面是指透過聖經教導和牢記的客觀原則,也成為大眾所承認並接納的道德行為準則。
    • 非理性的方面在於要透過誠心禱告,謙卑尋求神賜與的心而得到。在看似不合理的處境,順服神的律法,並相信神的帶領

14

15 of 96

主要主題:實用智慧與道德教訓

  • 箴言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智慧和道德指導,簡潔易記的格言,關於如何在各種情況下過好生活 。
    • 友誼:箴言 17 章 17 節 4
    • 言語:箴言 15 章 23 節
    • 勤奮:箴言 10 章 4 節
    • 自制:箴言 16 章 32 節
    • 信靠神:箴言 3 章 5-6 節 4

15

16 of 96

主要主題:智慧與愚昧

  • 智慧與愚昧的鮮明對比。
  • 箴言 9 章:智慧 vs. 愚昧。
    • 智慧邀請人獲得理解和生命
    • 愚昧提供導致死亡的偷來的快樂
    • 選擇智慧意味著與神的原則對齊
    • 選擇愚昧涉及拒絕神的教導

16

17 of 96

性格決定人生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的。」- 箴言4:23
  • 箴言所處理的是日常生活的領域,詢問一個人該如何生活或工作;他如何安排他的事務、他的時間以及他自己。
  • 箴言體現了一種包含行為及命運的世界秩序,也就是說,你現在做的事情將決定未來要發生的事情。更準確的說是一個連接關係:
    • 性格 => 行為=> 結果

17

18 of 96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 傳道書3:11
    • 永生就是對永遠的幸福快樂的渴望
    • 智慧的應許關乎永恆的幸福
    • 箴言原文是在敬畏神的人當中流傳的格言

18

19 of 96

箴言的描述是不是脫離了現實?

  • 對日光之下的人類經歷似乎是假的。有人說箴言不是應許,而是可能性,但這樣的說法好像是即使人做到了義務,神卻可能不履行義務的神。但事實上,我們縱然失信,祂仍然是可信的。人不可能全心信靠一個只是通常履行應許的神。

19

20 of 96

限定性的應許

  • 應許有部分是通過經歷驗證的。經歷健康和富足的,通常是清醒的人、而不是醉酒的人,是脾氣好的人、而不是暴怒的人,是勤奮的人、而不是懶惰的人。
  • 很多箴言有限定應許的相對箴言
    • 惡人得來的財富是暫時的,並不能救他脫離死亡

20

21 of 96

箴言專注於義人興起的未來,而不是他們跌倒的現在

  • 跟離開伊甸園的情景類似,亞伯早逝,該隱壽終正寢,箴言講的生命不是長壽和早死,而是指向永恆中的結局。人非有信,就不能得著神的喜悅。如果神立即獎賞美德,兒子就會將享樂與敬虔相混淆,用敬虔和道德規範來滿足自己的慾望,用行為導向代替信心、盼望和愛的真正美德。神呼召祂的聖徒們為了公義的緣故受苦、同時生活在永生的盼望中,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性格。這樣,祂在維護公平的同時,也教導他們美德。完全靠信心而活作為智慧人的特徵。

21

22 of 96

閱讀原則1:注意文學手法

  • 智慧文學富含希伯來詩歌。
  • 平行句:相似或相反的想法。
    • 同義平行:箴言 1 章 2 節:「要使人曉得智慧和訓誨,分辨通達的言語。」(兩句意思相近)
    • 反義平行:箴言 10 章 1 節:「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兩句意思相反)
  • 隱喻:一件事比作另一件事。
    • 箴言 13 章 14 節:「智慧人的法則,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將智慧的法則比作生命的泉源)
  • 明喻:使用「像」或「如同」比較。
    • 箴言 26 章 14 節:「門在樞紐轉動,懶惰人在床上也是如此。」(將懶惰人的行為比作門的轉動)
  • 形象化的描述:生動的意象。
    • 箴言26章11節:「狗轉回吃牠所吐的,愚昧人行愚妄事也是如此。(形容愚昧的人重複犯著相同的錯誤)

22

23 of 96

閱讀原則2:尋求原則、理解箴言

  • 尋求基本原則,超越字面解釋。
    • 箴言22章6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 字面解釋:這節經文似乎保證,只要從小教導孩子,他們長大後一定不會變壞。
    • 超越字面:這節經文的重點在於「教養」的重要性和方向。它強調的是,父母應該從小給予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引導他們走上正路。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原則,而不是絕對的保證。因為孩子的成長還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自由意志,社會環境等。
  • 相互鼓勵和問責。
    • 箴言 27 章 17 節:「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這節經文提醒我們,朋友之間的互相鼓勵和督責,可以使彼此更加成熟和進步。
  • 理解箴言是普遍真理,而非絕對承諾。
    • 箴言提供的是普遍性的智慧,但並不保證每個人都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 箴言16章7節:「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
    • 這節經文可能被理解為,只要我們行事為人合乎神的旨意,我們的敵人就會自動與我們和好。但這節經文強調的是,當我們行事為人正直、良善,與神和好時,神會賜給我們平安,甚至能夠化解仇恨,但這並非一個硬性的交換條件。重點在於我們與神建立良好的關係,並且在生活上實踐神的教導,那麼神會為我們開路。
  • 謙卑和敬畏神通常帶來祝福,但非公式。
    • 箴言 22 章 4 節:「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這節經文指出,謙卑和敬畏神是蒙福的途徑,但並非一個可以保證一定會得到物質或屬靈回報的公式。

23

24 of 96

閱讀原則3:歷史文化背景、應用

  • 考慮歷史文化背景
    • 箴言25:27:「吃蜜過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榮耀也是如此。」
    • 古代近東:蜂蜜珍貴,過食傷身;過度求榮,不智自負。
    • 應用:凡事過猶不及,謙遜為要。
  • 以應用為導向的心閱讀
    • 箴言27章23-24節:「你要詳細知道你羊群的景況,留心查看你的牛群;因為資財不能永有,冠冕豈能存到萬代?」
    • 提醒:勤於管理,居安思危,著眼長遠。
    • 應用:延伸到現代的技能,金錢,家庭的經營,都需要用心。
  • 問自己:「這對我今天的意義是什麼?」
    • 箴言16:3:「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
    • 意義:凡事交託神,尋求祂的指引。
    • 應用:透過禱告,將所要進行的事情,交託給神,並且尋求神的旨意。

24

25 of 96

閱讀原則4:認識不同風格和目的

  • 箴言: 簡短實用的格言。
  • 約伯記: 探討苦難和神的主權 。
  • 傳道書: 反思人生意義 。
  • 雅歌: 愛情詩歌。
  • 詩篇 (智慧詩篇): 讚美和禱告。

25

26 of 96

敬畏神

  •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箴言9:10
  •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傳12:13~14)

26

箴言

    • 正常人生

約伯記

    • 反常人生

傳道書

    • 無常人生

27 of 96

永遠的福樂

  • 「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

  • 「祢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祢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祢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篇16:11

27

28 of 96

每日讀詩篇與箴言

  • 不會禱告,讀詩篇;不會做人,讀箴言。
    • 箴言31章,每天讀一章,一個月一遍
    • 詩篇150篇,每天讀五章,一個月一遍

28

29 of 96

YouVerson App

29

一個月一遍箴言詩篇

一年一遍聖經

- 舊約+新約

30 of 96

聖經中文譯本選擇

  • CUNP – 和合本(側重原文)
    • 目前大家最常讀的譯本
      • 1890年,西方傳教士翻譯
      • 白話文運動、新文學運動的先鋒
      • 還是有些句法比較難懂

  • TCV2019T – 現代中文譯本2019(側重意義)
    • 推薦給第一遍讀經的人
      • 強調「功能對等」的翻譯原則,即力求在目標語言中表達與原文相同的功能和意義。
      • 目標讀者廣泛,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語言相對平實,旨在讓所有人都容易理解。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建議的中文聖經版本。

  • CCB – 當代譯本(側重意義)
    • 推薦給第一遍讀經且希望用語更活潑的人
      • 2010年出版,更注重生動性和時代感,語言更為活潑,適合初信者、青少年進入聖經真理
      • 也採用意譯,但更注重「動態對等」,即不僅傳達原文的意義,還力求使讀者感受到與原文讀者相似的體驗。
      • 目標讀者主要是現代華語使用者,特別是年輕一代。

30

31 of 96

如何閱讀聖經?�Part 10 啟示錄

錫安國度使徒中心

31

32 of 96

課程內容

  • 基礎概念 - 讀聖經需要學嗎?
  • 文體的閱讀與解釋 (上)
    • 書信:新約書信就能照單全收嗎?
    • 舊約敘事:每個故事都可以直接應用嗎?
    • 使徒行傳:初代教會做法必須照做嗎?
    • 四福音:一個故事怎麼重複了四次?
    • 比喻:常被誤解的比喻
  • 文體的閱讀與解釋 (下)
    • 律法書:以色列的律法跟我有關嗎?
    • 先知書:怎麼這麼難懂?
    • 詩篇:作者的禱告還是我的禱告?
    • 智慧書:以前的智慧現在適用嗎?
    • 啟示錄:到底要怎麼讀?

32

文體

書卷

主要特點

書信

新約書信

由使徒和其他早期基督徒寫給教會和個人的書信,包括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加拉太書等。

敘事

歷史書

敘述聖經人物的故事、疑難及境況,傳達信息。包括創世記、出埃及記、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紀、歷代志、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

使徒行傳

記錄早期基督教教會的歷史,特別關注使徒行傳。

福音書

福音書

記錄了耶穌基督的生平、教導和事工,並強調祂作為救主的身分。

律法書

律法書

包含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的某部分以及申命記的大部分內容。明文法律和決疑法律都記載在這些書中。

先知書

先知書

包括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但以理書等,記錄先知的信息、預言和警告。

詩篇

詩篇

150 首詩歌,表達對神的讚美、祈求、感恩和悔改。

智慧書

箴言

智慧文學,包含箴言、警句、格言,教導人們正確的生活方式。

傳道書

以智慧的角度探討人生意義,提出哲理性問題。

雅歌

描寫愛情和婚姻的詩歌。

預言書

啟示錄

描寫末世的異象和預言。

*課程內容來自“如何閱讀聖經(校園出版)”,使用Google Gemini整理

33 of 96

33

34 of 96

作者

  • 約翰

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神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他就差遣使者曉諭他的僕人約翰。」(啟示1:1)

    • 同約翰福音、約翰一二三書作者
    • 漁夫
    • 耶穌的表弟
    • 最後在世的使徒

35 of 96

文體-啟示文學

  • 用異象來預告世界終末,且用象徵筆法描述
    • 賽24~27、結40~48、但、亞9~14、太24、可13、啟

  • 預示世界終結的普世大災變

  • 二元論特色
    • 黑暗與光明、今世與來世、地上與天上、審判與得榮耀

  • 從神的觀點看歷史

36 of 96

寫作方式

  • 啟示錄:新約最直接得自啟示的書信
    • 啟示:揭開,將隱藏的顯露出來

  • 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我轉過身來,要看是誰發聲與我說話…有一位好像人子…說:…你要把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都寫出來。」(啟1:10~19)

37 of 96

寫作背景

  • 西元90年代,羅馬皇帝多米田(Domitian, 51-96 A.D.)逼迫基督徒
    • 皇帝崇拜

  • 約翰被放逐到拔摩荒島上
    • 「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 (啟1:9)

38 of 96

收信對象

  • 第一世紀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亞洲部分)的教會
    • 給普通讀者

39 of 96

寫作目的

  • 皇帝崇拜與基督徒的信仰直接衝突,代價可能是付出性命

  • 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啟2:10)

  • 鑰節: 「聖徒的忍耐就在此;他們是守神誡命和耶穌真道的。」(啟14:12)
    • 勉勵在極大壓力下的基督徒要忍耐、要得勝
    • 得勝的人名字可留在生命冊上,免於第二次的死

40 of 96

今日的逼迫

  • 多元主義
    • 堅信要包容各種思想,予以尊重
    • 跟基督教的終極性和獨一性相斥
    • 特別排斥基督教

  • 物質主義
  • 道德相對主義
  • 自戀主義

41 of 96

信息內容

  • 背叛神的世界和順服神旨的教會
  • 教會與天上的敬拜合一
  • 勝利來自基督完成的工作,不倚賴人的環境
  • 基督徒必須願意為基督之名赴死
  • 地上萬族終將站在主的寶座前
  • 主回來的盼望比全世界的財寶更有價值

42 of 96

解釋關鍵

  • 耶穌贏了!
  • 「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願主耶穌的恩惠常與眾聖徒同在。阿們!」(啟22:20~21)

  • 基督中心論
    • 重點不在謎般的符號和將來的事
    • 焦點在耶穌身上
    • 正典的原則-以耶穌的身分、工作為中心

43 of 96

解釋方法

  • 過去法
  • 未來法
  • 歷史法
  • 理想法(象徵法)

44 of 96

過去法

    • 當羅馬帝國逼迫教會結束,預言已經都應驗了
      • 為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所寫,預備第二和第三世紀將要發生的事

    • 必須以當時的背景來瞭解本書,經文對他們的意思是甚麼?
      • 解經基本原則

    • 缺點:啟示錄的預言幾乎沒有具體應驗在羅馬帝國

45 of 96

歷史法

  • 從第一世紀直到新天新地,教會歷史上重大事件都在啟示錄中記載

  • 有些預言已經應驗,有些是現在應驗,有些未來應驗

  • 優點:讓啟示錄與讀者切身關聯

  • 缺點:人為影響太大,根據每個世紀新的大事件,就會有學者修改詮釋,沒有一致的說法

46 of 96

未來法

    • 描述的事件會在基督二次降臨之前發生,是末世預言書信

    • 傾向照字面解釋,所有的事件都被壓縮在末日前很短的時間內發生-三年半(啟11:2~3、12:6、12:14)

    • 缺點:僅與末代信徒有關,甚至有“被提”說,連最後一批基督徒都不需要知道這些事

47 of 96

理想法

  • 象徵法
  • 以象徵的方式描述正義與邪惡之間的征戰,書中所描述的事件不必照字面方式應驗

  • 優點:讓信息可以在每個時代直接應用

  • 缺點:只用靈意解經,忽略在歷史中的真實性,將聖經啟示視為虛構,有“去神話”和”存在主義”的影響

48 of 96

哪一個是對的?

  • 沒有一個方法可以解釋整卷,多半是混合使用

  • 用上下文來理解啟示錄信息

  • 依據不同段落,採用合適的詮釋法,但每個段落的詮釋法不只一種

49 of 96

分段大綱

  • 1~3章:開頭
    • 1~3: 寫給七個教會的信息
  • 4~18章:中段
    • 4~5:天上的神
    • 6~16:地上的災難(大災難)
  • 19~22章:結尾
    • 19~20:耶穌再臨和世界的終局
    • 21~22:新天新地

50 of 96

開頭(1~3章)

  • 針對當時教會的信息

  • 適合用過去法解釋

  • 配合一點理想法,應用在每個時代的教會

51 of 96

1~3章:地上的教會

  • 給七個教會的信
  • 形式
    • 收信者:「你要寫信給…教會的使者…
    • 信的來源:「那…的說…
    • 讚許:「我知道你的行為…
    • 指責:「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
    • 勸誡:「…我就臨到你那裏…
    • 保證:「得勝的,我必將…
    • 呼求:「聖靈…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52 of 96

例:老底嘉教會

  • 沒有讚許(撒狄和老底嘉)
  •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3:15~16)
    • 不是指屬靈景況的冷淡或熱心
    • 附近希拉坡里溫泉有醫療效果,歌羅西冷泉可飲用
    • 老底嘉水質因溫泉水沉澱,只有極難入口的溫水
    • 指的是教會的失能,以奢華富裕取代靈命生活
    • 不仰賴物質的安全感,而轉向復活的基督

53 of 96

中段(4~18章)

  • 最多元見解的新約書信內容,沒有一致的看法
  • 描述災難(七印、七號、七碗)被釋出到全地

解釋方法

思考

過去法

大多數預言沒有應驗在羅馬帝國

歷史法

試圖將整個教會歷史嵌入,細節無法吻合

未來法

寓言中嚴重的災難還沒有發生,詮釋上比較合理

理想法

錯在與歷史完全分開,不相信神啟示的預言;但尋找能應用在任何時期的信息是正確的

54 of 96

6~16:印、號、碗象徵

七印

七號

七碗

1

白馬-軍事侵略

地上大火

皮膚上的瘡

2

紅馬-流血鬥爭

海洋汙染

海中的血

3

黑馬-飢荒

水質汙染

泉源流出的血

4

灰馬-瘟疫

陽光減弱

被太陽灼傷

5

迫害和禱告

昆蟲和瘟疫

黑暗

6

地震和驚恐

戰爭與死亡

哈米吉多頓大戰

7

天上的寂靜

神國的奧秘成全,憤怒臨到

冰雹和大地震,列國崩解

55 of 96

三種結構

56 of 96

耶穌預言的大災難

  • 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太24:21~22)
    • 聖經的一致性
    • 耶穌基督在地上的預言,耶穌親自的啟示一致
    • 啟示錄以基督的工作和基督的信息為中心

57 of 96

13章:兩隻獸

  • 假先知和敵基督(太24:15~28、但9:27、但11:31、但12:11、帖後2:3~4)
    • 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基督在這裡,或說:基督在那裡,你們不要信!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太24:23~24)
    • 敵:取代,敵基督是想取代基督的人

58 of 96

7章:“被提”說

  • 災前被提、災中被提、災後被提
  •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啟7:9~10)
  • 這段是指殉道者而不是被提
    • 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啟7:14)
  • 啟示錄要我們在各樣的不容易中做好準備,隨時迎見我們的神

59 of 96

啟是揭非

  • 新約警告我們不可妄自臆測,預言不是要滿足人的好奇心,而是要啟”是”揭”非”
    • 重點不是預測,而是宣講神的信實、救贖和公義

  • 每一次“揭開”有實際的、道德的目的,將未來啟示給人是希望能影響現在
    • 實踐神在耶穌基督裡彰顯的生命
  • 看哪,我來像賊一樣。那警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見他羞恥的有福了! 」(啟16:15)

  • 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啟1:3)

60 of 96

結尾 (19~22章)

  • 復活、審判及新天新地

  • 描述終極的未來,適合用未來法詮釋

61 of 96

19~20章:基督再臨

  • 基督再臨
  • 神的子民被邀請到筵席
  • 神的敵人被丟到火湖
  • 撒旦被綑綁
  • 千禧年
  • 最後的審判
  • 新天新地

62 of 96

19章:耶穌再來

  • 若有人對你們說:看哪,基督在曠野裡,你們不要出去!或說:看哪,基督在內屋中,你們不要信!閃電從東邊發出,直照到西邊。人子降臨,也要這樣。…那些日子的災難一過去,日頭就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 (太24:26, 27, 30)

63 of 96

20章:千禧年

  • 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耶穌作見證,並為神之道被斬者的靈魂,和那沒有拜過獸與獸像,也沒有在額上和手上受過他印記之人的靈魂,他們都復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這是頭一次的復活。其餘的死人還沒有復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在頭一次復活有分的有福了,聖潔了!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20:1~6)

64 of 96

千禧年觀點

  • 前千禧年 (個人觀點)
    • 解釋頭一次的復活
    • 最自然的詮釋法
    • 早期教會相信的理論
  • 後千禧年
  • 無千禧年

*黃春生牧師:我對千禧年的看法

http://huangchunsheng-biblestudy.blogspot.tw/2013/07/blog-post.html

65 of 96

21章:新天新地

  •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21:1-3)

  • 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希11:16)

65

66 of 96

天堂是惡夢嗎?

  • 幾乎每個我所交談過的基督徒,都認為天堂只是一場無止盡的教會崇拜。我們腦子裡對天堂的刻板印象就是聖徒在天上不能地唱歌,偉大的聖詩一首接一首地唱,直到永遠,阿門。
  • 而我們的心開始往下沉-直到永遠?就這樣?這就是所謂的好消息嗎?接著我們嘆口氣,為著自己的不”屬靈”感到罪惡。我們信心盡喪,將眼光重新轉回現世,看看自己還能擁有甚麼樣的人生。」- “神聖的渴望”艾傑奇 (美國暢銷作家)

66

67 of 96

我們對伊甸園的渴望

  • 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創世紀1:31
    • 完全而美麗的天地,沒有罪的敗壞
    • 與神、彼此、動物和環境自由、無瑕的關係
    • 人類進步的每一個努力,都是在尋找伊甸園

67

68 of 96

永恆天堂的線索

  • 天堂是一座城市 (希伯來書10:11, 13:14)
    • 有建築物、文化、藝術、音樂、運動、商品和服務

  • 天堂被形容成新地和花園(啟2:7)
    • 有自然的美景、河流、山巒、樹木和花朵

  • 我們將有復活的身體(林前15:40~44)

  • 我們在天堂裡要安息(啟14:13)

  • 永恆的家在地上
    • 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

68

69 of 96

人類的三個時代

69

過去 (創1~2)

現在 (創3~啟20)

未來 (啟21~22)

最初的人類

墮落的人類:部分人相信並改變

復活的人類

原始的世界

墮落的世界:帶有些微起初的樣子

被更新的天地

人類被賦予統治權

人類的管轄受挫、失敗、被扭曲

對世界的管理權被贖回

神在天上,不斷造訪世界

神在天上,以聖靈內住信徒裡面

神在新地與人永遠同住

沒有咒詛、羞恥

罪、咒詛與羞恥

不在有咒詛、羞恥

不認識罪

在罪的權勢下,被耶穌贖回

罪永遠去除

70 of 96

人類的三個時代

70

過去 (創1~2)

現在 (創3~啟20)

未來 (啟21~22)

撒旦在世界

撒旦在世界,被耶穌擊敗,等候審判到來

撒旦被丟入永火

豐富的食物和水

有飢渴,要為食物和水勞碌

豐富的食物和水

在勞力中有安息、滿足

沒有安息,工作勞累不堪

安息加增,工作中有喜樂

人類致身理想所在

人類被放逐,在墮落的世界掙扎、流浪

人類重回理想國

人類文明的開始

文明的進展和汙染

文明淨化並永恆擴展

神啟示對人和世界的計畫

神的計畫耽延卻十分豐富

神對人和世界的計畫實現

71 of 96

更新的計畫

  • 神從未放棄起初的創造
  • 字首 - 再“Re-”
    • 和好(reconciliation)、救贖(redemption)、悔改(reclaim)、復興(revival)、再來、更新(renewal)、重生(reborn)、復活(resurrection)
    • 回到過去失落的狀態

  • 罪的影響有多廣,基督的救贖就有多廣
    • 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神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的臨到眾人嗎?」(羅5:15)

71

72 of 96

基督的中心地位

  • 啟示錄是「耶穌基督的啟示」:來自祂、關於祂
  •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啟22:13)

  • 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1:10)

  • 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2:20)

  • 耶穌基督救贖計畫的完成

73 of 96

活在現在,專注永恆

  • 除了現在,我們能在何處遇見永恆?」-C. S. Lewis

  • 「他替眾人死了,為的是要使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著,卻為那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而活。」-林後5:15

73

74 of 96

往天堂的旅程

  • 今世生活只是一場排練,正式的公演是在永恆裡。」- 華理克
  • 我們應當將今生看作只是通往天堂的一段旅程,生命中其他的關切都應該居於其次。為什麼我們要為著其他的事情勞力或勞心,卻不為我們真正的目的地和真實而快樂呢? 我決心盡我所有可能,努力為我自己獲得另一個世界的快樂。」- 愛德華茲 (Jonathan Edwards, 1703 – 1758, 北美歷來最偉大的神學家)

74

75 of 96

問題與討論

  • 課程中提到「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對你來說,這句話有什麼意義?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認為要如何實踐這種對神的敬畏,才能幫助你做出更智慧的決定?
  • 我們學習到箴言提供了許多關於日常生活實用智慧的原則,但同時也提醒我們箴言是普遍真理而非絕對承諾。請分享一個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情況,當時你可能需要運用聖經中的智慧,以及你如何理解箴言在這個情況下的指引?
  • 啟示錄中的「新天新地」對你有什麼意義?你所認識的盼望是甚麼?
  • 你覺得啟示錄中提到的「得勝者」指的是什麼?我們如何才能成為得勝者?

75

76 of 96

附錄

76

77 of 96

參考資料

  • <新約綜覽>,大衛鮑森著,米迦勒出版,2015年。
  • <新約聖經背景註釋>, 李納著,校園出版,2006年。
  • <誰說字句叫人死>,蔡麗貞著,校園出版,2014。
  • <當耶穌再來>,大衛鮑森著,以琳出版,2010年。
  • <天啟的雷聲>,畢德生著,校園出版,2017年。
  • <啟是揭非-啟示錄品讀>,孫寶玲著,德慧出版,2017年。
  • <世界在等待的門徒>,斯托德著,校園出版,2015年。
  • <天堂-從聖經了解天堂真貌>,藍迪.愛爾康著,橄欖出版,2010年。

78 of 96

箴言摘錄 – 殷勤與財富

  •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13:11
  • 起初速得的產業,終久卻不為福。 - 箴言20:21
    • 樂透得主的情形
  • 耕種自己田地的,必得飽食;追隨虛浮的,足受窮乏。誠實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 28:19~20
  • 懶惰人哪,你要睡到幾時呢?你何時睡醒呢?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你的缺乏彷彿拿兵器的人來到。- 箴言6:9~11
  • 不要與人擊掌,不要為欠債的作保。你若沒有什麼償還,何必使人奪去你睡臥的床呢?22:26~27

78

79 of 96

箴言節錄:拒當酸民

  • 他(主)嘲諷那些酸言酸語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箴言 3:34節

79

80 of 96

箴言摘錄 :拒當酸民

  • 他(主)嘲諷那些酸言酸語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箴言 3:34節
    • 酸民「總是帶著譏誚」。他侮辱漫罵的能力看來就如在學識上的老練,然而在這種機智的面具之下,是一種對自己意見和知識所呈現之過度膨脹的自信。這就是為什麼在這節經文裡,驕傲的譏誚人被拿來與謙卑的人做對比。譏誚人在愚昧人當中特別有影響力,他們通常興起成為主要的領袖。
    • 在我們現今的文化氛國裡,在社會上最被追捧的,就是那些最厲害的嘲笑者跟揭密者,但是再沒有比崇拜談討人更糟的事,因為他們會讓你無法忠誠或敬畏於任何事,他們所做的並非是憑藉真心的辯論而是他們的感嘆、諷刺意見和上揚的眉毛。
    • 在他們身上最終的審判是致命的卻也是剛好的:(主)譏誚那好譏誚的人(3:34)
      • 「阻擋驕傲的人但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得前書5:5)。

80

81 of 96

不做褻慢人的座位…這人便為有福

  • 你們愚昧人喜愛愚昧,嘲諷者(褻慢人)以嘲弄為樂,無知者厭惡知識,要到什麼時候呢?」箴言1:22, 當代譯本
    • 褻慢人格特質是在於恨惡順服任何人的高度驕傲,他們的策略是要去揭穿每件事並在過程中表現得自以為是和通達萬事。在大眾眼光中跟卻有著屬世的聰明和圓滑。當然有些事是值得批判或是嘲諷的,但坐褻慢人的座位是讓嘲諷和譏笑成了一個習慣性的回應,慣性嘲諷會使你的心剛硬也毒害自己與人的關係。
    • 我們生活在鼓勵解構的後現代世代,也活在讓嘲諷和譏笑變得容易、但是具邏輯的對談卻變得困難的網路世代,因此我們必須抵抗巨大的文化壓力而不讓自己成為褻慢人。

81

82 of 96

箴言摘錄 – 言語與管教

  • 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10:19
  • 藐視鄰舍的,毫無智慧;明哲人卻靜默不言。往來傳舌的,洩漏密事;心中誠實的,遮隱事情。- 11:12~13
  • 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亡。-13:3
  • 棄絕管教的,必致貧受辱;領受責備的,必得尊榮。13:18
  • 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13:24

82

83 of 96

警戒追求虛浮、愛慕虛榮

  • 豔麗是虛假的, 美貌是短暫的, 唯有敬畏耶和華的女子配得稱讚。」-箴言31:30

83

  • 十歲是孩子自己認同成長的時代,但大眾媒體的變形社會,關註名人身體與生活,讓全球孩子都沉浸在自己的夢幻童話故事照片中。用戶,知道IG是一種性格,特別對年齡女孩產生不良影響。
  • FB內部研究證據,只分享最佳時刻的令人興奮、看起來完美的壓力和上癮的產品,可能會導致飲食不健康、且身體健康的憂鬱症。用戶提供照片和影片的探索頁面,可能的用戶近親接觸可能會涉及到的內容。

84 of 96

箴言摘錄 – 警戒惡人和醉酒

  • 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只要終日敬畏耶和華;因為至終必有善報,你的指望也不致斷絕。23:17-18
  • 酒能使人褻慢,濃酒使人喧嚷;凡因酒錯誤的,就無智慧。 20:1
  • 好飲酒的,好吃肉的,不要與他們來往;因為好酒貪食的,必致貧窮;好睡覺的,必穿破爛衣服。23:20~21

84

85 of 96

箴言摘錄 - 遠離妓女和外遇

  • 智慧要救你脫離淫婦,就是那油嘴滑舌的外女。他離棄幼年的配偶,忘了神的盟約。他的家陷入死地;他的路偏向陰間。凡到他那裡去的,不得轉回,也得不著生命的路。2:16~19
  • 要使你的泉源蒙福;要喜悅你幼年所娶的妻。他如可愛的麀鹿,可喜的母鹿;願他的胸懷使你時時知足,他的愛情使你常常戀慕。5:18~23
  • 你心中不要戀慕他的美色,也不要被他眼皮勾引。因為,妓女能使人只剩一塊餅;淫婦獵取人寶貴的生命。人若懷裡搋火,衣服豈能不燒呢?人若在火炭上走,腳豈能不燙呢?親近鄰舍之妻的,也是如此;凡挨近他的,不免受罰。6:25~29

85

86 of 96

箴言摘錄– 倚靠神

  •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3:5~6
  • 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16:3
  • 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這樣,你的倉房必充滿有餘;你的酒醡有新酒盈溢。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也不可厭煩他的責備;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3:9~12

86

87 of 96

時空之詩 (傳道書1:1~3)

  •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
  •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

87

88 of 96

88

89 of 96

89

90 of 96

佛教信仰

90

91 of 96

享樂主義

91

92 of 96

虛空的意思-蒸氣

  • 難以捉摸-禍福
  • 汙穢惡臭-社會公義
  • 不扎實-財富
  • 漫無目標-勞碌積財
  • 不能持久-快樂
  • 難以掌控-衰老
  • 短暫存在-生命

92

93 of 96

蒸汽 vs 佛家

93

1

有實體

2

無實體

94 of 96

「蒸汽」 vs 佛家「空」

  • 因緣而生,沒有創造主
  •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 沒有神,就沒有道德標準可言
    • 羅素是一個有名的無神論者,有一天他騎著自行車,忽然覺得不愛自己的妻子了,於是決定跟他分手,羅素這樣的行為,其後還一再重複,因為每個無神論者就是自己的標準,沒有任何道德基礎。
    • 一個拒絕神的生命,是一項徹底的投資,把一切押注放在一個錯了會附上無限大的代價的信仰,如果真的有神而沒有相信,錯了是沒有回頭路,也沒有出路的,這也需要義無反顧的信心,或是為了享受罪中之樂,而不斷欺騙自己沒有神。

94

有神

無神

95 of 96

「蒸汽」 vs 佛家「空」

  • 佛教認為,事物是空無的,要對萬物採取消極的態度才能看破。
  • 因為執著會帶來痛苦,所以就不要執著。
  • 佛教徒的終極目標是領悟到無我,而進入涅槃(熄滅)而成佛,是一個要消滅自我的過程
    • 但第一 沒有一個真誠的佛教徒有把握說今生就能成佛
    • 第二 涅槃不能描述,所以佛教徒完全不知道要去哪裡,自己還是自己嗎?那裏值得羨慕嗎?
  • 但傳道書說: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傳5:19)

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提前4:4)

95

可享受

不可享受

96 of 96

新天新地的盼望

  • 「在這山上,萬軍之耶和華必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用陳酒和滿髓的肥甘,並澄清的陳酒,設擺筵席。」- 以賽亞書25:6
    • 盼望:身體復活、物質世界恢復
    • 基督徒卻可以很有把握的說,當我們認識神,我們就能更認識自己,而且透過基督救贖,我們更能成為真正的自己,脫去纏住我們的罪,有一天,我們能夠享有復活無瑕疵的身體,不犯罪的自由,和享受永遠快樂時光的生命。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