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巴彈力球
指導老師:倪浩航老師
班級:6年1班
報告人:黃思涵、王鈺家、林沛妤、陳奕樺、周子心、蔡瑋倢
大綱
一、小組成員與工作介紹
二、研究動機
三、研究目的
四、原理
五、研究方法
六、材料介紹
七、研究架構
八、研究過程(1)、(2)
九、結果
十、建議與心得
八、
九、
小組成員與工作介紹
周子心:美工處理、簡報製作。
王鈺家:資料蒐集、簡報製作。
陳奕樺:實驗操作、記錄。
蔡瑋倢:拍照、攝影。
林沛妤:影片編輯。
黃思涵:資料蒐集。
研究動機
因為我們曾經看到網路上流傳有關使用食鹽和膠水製成彈力球的話題。所以想換鹽巴的種類,看看用隨手可得盤鹽和玫瑰鹽能不能做出跟一般彈力球一樣的質感、品質。
研究目的
1.了解彈力球彈跳的原理製作流程。
2.探討那一種比例能讓彈力球比較不易硬化。
3.研究那一種鹽巴做出的彈力球彈的最高。
原理
當膠水中的膠碰到鹽巴的時候,鹽巴會與膠水產生化學反應,且鹽巴具有排水的特性。所以在搓成球的過程中,會發現擠出來的都是水分,這是因為膠已經和鹽融合。
研究方法
1.小組討論→怎麼樣所做出來的彈力球會彈的比較高。
2.準備實驗器材、規劃實驗設計、進行實驗與紀錄。
3.數據資料整理、完成簡報→成敗原因。
材料介紹
1.食鹽→為了與做出來的盤鹽與玫瑰鹽彈力球做比較。
2.盤鹽→為了實驗看看用其他種類的鹽巴可否做出彈力球。
3.玫瑰鹽→為了實驗看看用其他種類的鹽巴可否做出彈力球。
4.膠水→為了讓鹽巴、盤鹽和玫瑰鹽可以形成。
5.筷子→為了攪拌,可以用其他東西代替。
6.容器→為了裝膠水和鹽巴的物品,大小隨意。
食鹽
盤鹽
玫瑰鹽
筷子
膠水
容器
研究架構
研究過程(1)
我們把鹽巴放入容器內,再慢慢加入膠水塑型製成彈力球,最後把水吸乾。發現只有食鹽能製成彈力球,不過彈力不會很強。而實驗過後我們發現,不會彈的關鍵是在於盤鹽和玫瑰鹽的顆粒不像食鹽一樣小,所以我們決定把它們壓碎再試試看。
盤鹽
玫瑰鹽
研究過程 (2)
壓碎之後我們再做次實驗,發現兩個原本失敗的盤鹽與玫瑰鹽彈力球都成功了,只不過盤鹽做出來的彈力球表面會有一個個的顆粒,玫瑰鹽則是會變成一般的粉色鹽巴彈力球,但兩個做出來的彈力球彈力都沒有很好。
實驗比例
盤鹽 | 15g | 10g |
膠水 | 5 cc | 5 cc |
玫瑰鹽 | 15g | 10g | 5g |
膠水 | 5cc | 5cc | 5cc |
彈跳高度 | 最不佳 | 不佳 | 最佳 |
5g |
5 cc |
彈跳高度 | 最不佳 | 不佳 | 最佳 |
結果
1.盤鹽彈力球最好的比例就是鹽越少,彈跳效果越佳。
2.玫瑰鹽彈力球最好的比例也是鹽越少,彈跳效果越佳。
3.若是將二者相互比較彈跳高度,則結果類似。
4.所以鹽的顆粒越細,彈跳效果越佳。後續依據實驗結果,也許就可製作彈跳效果佳的彈力球了。
食鹽 盤鹽改善前 盤鹽改善後 玫瑰鹽改善前 玫瑰鹽改善後
建議與心得
1.膠水要少量多次、不要一次加太多。
2.不要讓鹽巴碰到水,避免結塊。
3.一次不要做太大顆,會很難擠水出來,也不好攪拌。
4.做完實驗後,分析彈跳高度,我們發現做出的彈力球的彈跳高度其實不高,且彈力球放置了幾天後,彈性也會慢慢降低。
謝謝大家
結果
1.盤鹽彈力球最好的比例就是鹽越少,彈跳效果越佳。
2.玫瑰鹽彈力球最好的比例也是鹽越少,彈跳效果越佳。
3.若是將二者相互比較彈跳高度,則結果類似。但樣本數少,因此沒有辦法在兩組之間有顯著差異。
4.所以鹽的顆粒越細,彈跳效果越佳。後續依據實驗結果,也許就可製作彈跳效果佳的彈力球了。
食鹽 盤鹽改善前 盤鹽改善後 玫瑰鹽改善前 玫瑰鹽改善後
研究動機
因為我們曾經看到網路上流傳有關使用鹽巴和膠水製成彈力球的話題。所以想換鹽巴的種類,看看用盤鹽和玫瑰鹽能不能做出跟一般鹽巴彈力球一樣的質感、品質。
17
改善後--盤鹽 改善後--玫瑰鹽 改善前--盤鹽 改善前--玫瑰鹽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