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71

6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2 of 71

學習目標

  • 解釋製程選擇策略的重要性。
  • 解釋製程選擇對一個組織的影響。
  • 描述基本製程型態。
  • 討論製程的自動化方法。
  • 解釋技術管理的必要性。
  • 列舉重新規劃設施佈置的原因。
  • 描述設施佈置的基本型態。
  • 列舉產品別佈置與製程別佈置的主要優點與缺點。
  • 解決簡單的生產線平衡問題。
  • 建立簡單的製程別佈置。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3 of 71

章節大綱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4 of 71

6.1 導論

  • 製程選擇(process selection)
    • 是指決定商品或服務系統化生產的方式,主要包括產能規劃、設施佈置、設備,以及工作系統設計。
  • 製程選擇和產能規劃會影響系統設計。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5 of 71

組織的製程選擇

  • 取決於組織的製程策略,主要包含:
    • 資本密集度
      • 組織運用設備與勞力的組合程度。
    • 製程彈性
      • 系統因應產品或服務設計的改變、產量改變與技術改變,所能夠調整的程度。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6 of 71

6.2 技術

  • 技術技術創新通常對企業流程具有主要影響性。
    • 技術創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指新的(或改進的)產品、服務或製程的發現與發展。
    • 技術(technology):指科學上發現能使商品、服務或製程獲得發展與改善的應用。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7 of 71

技術的種類

  • 作業管理最關切以下三種技術形式:
    • 產品與服務技術
      • 新產品與服務的發現,主要由科學家以及工程師所完成,他們利用科學方法發展新知識並轉化為商業應用。
    • 製程技術
      • 包含生產商品與提供服務的方法、製程與設備。不僅包含組織內的製程,同時也延伸到供應鏈中。
    • 資訊技術(IT)
      • 利用電腦與其他電子設備來儲存、處理及發送資訊的科技。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8 of 71

技術可視為一種競爭優勢

  • 產品上的技術進步可為公司帶來競爭優勢。
    • 可以更快速地行銷產品,將大大地提升市場占有率產生大量利潤
  • 製程上的技術進步藉由
    • 增加品質、降低成本、增加產量以及擴充製程產能,也同樣可以為公司增加競爭優勢。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9 of 71

技術獲取

  • 雖然製程上的技術能帶來巨大的效益,但也伴隨著本質上的風險,故應
    • 了解技術上所能達成以及不能達成的事項。
    • 經濟考量(初始成本、空間、現金流、維護、顧問)、整體考量(成本、時間、資源),以及人力考量(訓練、安全性、工作減少)等列入考慮。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10 of 71

6.3 製程選擇

  • 製程選擇的三個主要問題如下:
    • 系統必須處理的產品或服務有多少變化?
    • 需要何種程度的設備彈性?
    • 期望的產出量是多少?

答案可做為選擇合適製程的方針。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11 of 71

製程型態

  • 五種基本製程型態為:
    • 零工式生產
    • 批量生產
    • 重複性生產
    • 連續性生產
    • 專案生產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12 of 71

零工式生產

  • 適用時機:
    • 小規模作業
    • 需要種類多樣、數量少的商品或服務時。
  • 特徵:
    • 製程是間斷的,工作是小規模作業並且使用不同的製程設備
    • 使用一般性設備與技術工作者的高彈性
  • 舉例:
    • 模具工廠、獸醫診所等。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13 of 71

批量生產

  • 適用時機:
    • 需要種類多樣性中等、數量中等的商品或服務時。
  • 特徵:
    • 設備不需像零工式生產般具有彈性,也不需過分要求作業人員的技術水準,但製程仍為間斷的,其生產製程作業變化較少。
  • 舉例:
    • 麵包店、電影院或航空公司、塗料、遊樂業、音樂會、音樂影片、廣播,以及電視節目和大眾傳播。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14 of 71

重複性生產

  • 適用時機:
    • 需要大量標準化的商品或服務時。
  • 特徵:
    • 只需要些微的設備彈性,基本上作業人員的技術也普遍偏低
  • 舉例:
    • 重複性生產的製程型態多應用於組裝業,其他例子包括生產線、裝配線(行動電話、電視)等。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15 of 71

連續性生產

  • 適用時機:
    • 需要大量高度標準化的商品或服務時。
  • 特徵:
    • 系統的產出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因此不需要設備彈性
    • 作業人員的技能需求範圍從高至低皆需要
  • 舉例:
    • 石油、鋼鐵、糖、麵粉、鹽等。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16 of 71

各種製程型態之優缺點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17 of 71

四種製程型態的概觀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工作變化、製程彈性、單位成本

以零工式生產最高,逐漸遞減到連續性生產。

產出量以連續性生產最高,逐漸遞減到零工式生產。

18 of 71

專案 (project)

  • 前述的製程型態(零工式生產、批量生產、重複性生產、連續性生產)屬於典型的持續性作業
  • 專案(project)生產是唯一非持續性的生產方式
  • 特徵:
    • 非例行性的工作,並在一段時間間隔內完成特定目標。
    • 設備彈性與作業人員技術的範圍也是從低至高皆有
  • 舉例:
    • 從簡單到複雜都有,製作動畫、新產品或服務上市、發行圖書、諮詢服務或興建橋梁等。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19 of 71

製程選擇影響的各種活動╱功能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20 of 71

製程型態並非永遠�都只是「純粹」的形式

  • 製程型態並非永遠都只是「純粹」的形式,常常可以發現混合製程型態,亦即製程中包含其他製程型態的元素。
  • 舉例:
    • 有些公司是以重複性生產或連續性生產為主,但通常也會有維修工廠(零工式生產)修理損壞的零件或設備。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21 of 71

產品與服務的特徵

  • 透過確認主要產品或服務的特徵,產品或服務特徵(product or service profiling)
    • 將產品或服務的主要需求與製程能力做連結,可避免製程型態不一致。
    • 與以下面向息息相關:
      • 產品或服務的製程
      • 期望訂單大小
      • 訂價策略
      • 期望換線率
      • 贏得訂單的需求等。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22 of 71

商品與服務的永續生產

  • 永續生產是在商品及服務創造時,使用有下列特性的製程與系統,包含
    • 無汙染
    • 節約能源及天然資源
    • 環境效率
    • 對員工、社區與顧客的健康、安全活動,以及在社會與創造的基礎上回饋所有工作者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23 of 71

達成永續生產目標

  • 羅威爾永續生產中心提倡並設計下列方式:
    • 減少傷害生態的廢棄物及副產品。
    • 減少人體或環境有傷害的化學或物理藥劑。
    • 節約能源及材料,同時合乎其需求地使用能源和材料。
    • 將工作場所設計為消除到最低限度的化學、人體工學及物理傷害。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24 of 71

精實製程設計

  • 原則是持續減少相關的浪費。
  • 成功的精實設計可使
    • 存貨及倉儲空間減少
    • 更快的回應時間
    • 更短的前置時間
    • 減少不良品、重工與廢料
    • 增加生產力。
  • 應用於
    • 單元佈置、健康照護、遞送系統、製造、建築專案和流程再造。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25 of 71

自動化 (automation)

  • 以機器代替人工,而此機器包括能夠自動運作的感應器與控制裝置。
  • 自動化的範圍從工廠的完全自動化單一自動化作業的形式。
  • 服務業的自動化亦是一種選擇。
    • 舉例:自動提款機 (ATM)、自動空調、自動檢驗、自動存取系統、快遞包裹分類、郵件處理、電子郵件、網路銀行以及電子收費器等。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26 of 71

自動化的優點、缺點與限制

  • 相較於人力作業,自動化的優點、缺點與限制: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優點

低變異性

減少變動成本

缺點與限制

初期成本較高

較缺乏彈性

員工會害怕因為自動化而失去工作,故自動化在道德與生產力

間存在反向效應

27 of 71

組織考慮使用自動化時應注意之問題

  • 自動化問題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28 of 71

自動化的三種型態

  • 自動化可分為三種型態:
    • 固定式
    • 可程式
    • 彈性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29 of 71

固定式自動化

  • 三種之中最嚴密的自動化,有時也稱為「底特律式自動化」,採高成本、專業化設備來執行固定一連串的作業。
  • 優點:低成本與高產量。
  • 缺點:極小的產品類別變化和轉換生產其他產品時的高成本。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30 of 71

可程式自動化

  • 使用電腦程式控制高成本、一般性功能的設備。藉由電腦程式控制,可以提供每個作業的生產程序、加工步驟以及詳細內容等資料。
  • 優點:具有經濟性生產小批量多樣性產品的能力。
  • 舉例:數值控制機及機器人都是可程式自動化應用的實例。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31 of 71

可程式自動化

  • 電腦輔助製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AM)指在製程中使用電腦,範圍從機器人到自動品質管制。
  • 數值控制機(numerically controlled machines, N/C machines)以數學關係式為基礎,遵循一套製程指令寫成的程式,它能指示機器執行作業細節,這些指令儲存在裝置內,例如,軟磁碟、磁碟片或微處理器等。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32 of 71

可程式自動化

  • 機器人(robot):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機械手臂、動力供應及控制器。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33 of 71

彈性自動化

  • 由可程式自動化發展而來,但卻比可程式自動化來得更客製化。
  • 這兩者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彈性自動化所需的換線時間較少,因此設備幾乎是連續性作業,而且不需以批量生產來達成產品多樣性。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34 of 71

6.4 製程策略

  • 儘管彈性為重要的競爭策略,卻無法成為最佳選擇之原因:
    • 彈性化的系統與設備通常較為昂貴。
    • 具彈性之系統未必比彈性差的選擇更具生產效率。
  • 決策者採用彈性具有兩項理由:
    • 其一是當需求為多變或不明確時。
    • 其二是透過改善預測的方法來克服前項困難。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35 of 71

6.5 設施佈置

  • 佈置(layout):指對部門、工作中心和設備的組合型態,特別是強調系統中工作(顧客或物料)的移動。
  • 佈置設計之重要性:
    • 其需要投資大量金錢與心力。
    • 其涵蓋長期的承諾,以至於造成錯誤後將很難解決。
    • 其對作業上的效率與成本有重大的影響。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36 of 71

佈置設計的目標

  • 佈置設計的基本目標:
    • 為了促使工作、物料和資訊能在系統中順暢流動。
  • 輔助目標包括以下幾點:
    • 促使產品或服務品質的達成。
    • 使員工和空間的運用上具有效率。
    • 避免瓶頸。
    • 最小化物料搬運成本。
    • 消除員工或物料不必要的搬動。
    • 最小化生產時間或顧客服務時間。
    • 為了安全性而設計。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37 of 71

基本的佈置型態

  • 三種基本的佈置型態包括:
    • 產品別佈置:適用於重複性製程
      • 為了達成順暢、快速且使大量產品或顧客經過此系統的佈置,必須藉由產品或服務的高度標準化,並允許重複性製程,才可能達成目標。
    • 製程別佈置:間歇性製程
      • 設計來處理具有不同加工需求的產品或服務。
    • 固定位置佈置:於專案佈置需要時使用
      • 產品或專案保持固定不動,而人員、物料及設備依需要而移動的佈置。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38 of 71

產品別佈置(product layout)

  • 產品或服務的流程線

  • 在製造環境中,可依據活動型態分為
    • 生產線(production line)
    • 裝配線(assembly line)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39 of 71

產品別佈置的優點

  • 產品別佈置的主要優點包括:
    • 高產出率。
    • 因高產量而降低單位成本。
    • 勞工專業化,減少訓練成本和時間,導致較長的監督時間。
    • 較低的單位物料搬運成本。
    • 勞工與設備的高利用率。
    • 製程和排程表在系統初始設計時就已建立,這些活動在系統運作時不需再一次特別注意。
    • 例行性盤點、採購和存貨管制。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40 of 71

產品別佈置的缺點

  • 產品別佈置的主要缺點如下:
    • 過度分工造成工作枯燥乏味,而且重複性工作無法使員工進步,可能會造成心理問題以及壓力傷害。
    • 缺乏技能的勞工可能對維護設備或提高產出興趣缺缺。
    • 此系統對產出量或產品製造過程設計改變的反應缺乏彈性。
    • 此系統經常因設備故障或高缺勤率而停擺。
    • 預防性維護、立即修復能力與備用零件存貨都是必要的費用。
    • 個人產出的激勵計畫是不切實際的,因個人產出的變異只會使平順的生產系統受到負面影響。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41 of 71

U 型佈置

  • U 形生產線的優點:
    • 生產線較為密集,只需直線生產線的一半長度。
    • U形生產線能使員工群聚,增加員工間的溝通,更能提升員工間的團隊合作與協調。
    • 在U 形生產線的設計下,工作指派相對較具彈性。
    • 若物料進入與離開工廠的地點皆相同,U 形生產線將可使物料搬運最小化。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42 of 71

製程別佈置(process layout)

  • 設計處理具有不同加工需求的產品或服務。
    • 工作的多樣性需要設備的經常性調整,將造成非重複性的工作製程,亦稱為間歇性製程(intermittent processing)
  • 典型的製程別佈置的部門安排: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43 of 71

製程別佈置的優點

  • 製程別佈置的優點包括:
    • 系統可處理不同製程需求的變化。
    • 系統不會因設備損壞而特別容易受到傷害。
    • 一般性設備通常比產品別佈置的專業設備要來得不昂貴,而且維護也較容易與便宜。
    • 可使用人員激勵系統。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44 of 71

製程別佈置的缺點

  • 製程別佈置的缺點包括
    • 若製造系統是批量生產,在製品存貨成本會較高。
    • 流程與排程表造成不斷的挑戰。
    • 設備利用率低。
    • 物料搬運是緩慢且沒有效率的,每單位成本比產品別佈置更高。
    • 工作複雜通常減少監督時間,且導致較高的監督成本。
    • 需要特別注意每個產品或顧客(例如,流程、排程表、機器設定),而且低產量導致高單位成本。
    • 比起產品別佈置,需要更多的盤點、存貨控制和採購。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45 of 71

製程別佈置與產品別佈置的比較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46 of 71

固定位置佈置 (fixed-position layout)

  • 指產品或專案保持固定不動,而人員、物料及設備依需要而移動的佈置。
  • 適用於大型營建專案(建築物、發電廠與大型水壩)、造船業、大型飛機與太空火箭的生產等。
  • 固定位置佈置已經廣泛地應用於農業、消防、道路建築、房屋建設、重新製模、維修與油井開採等。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47 of 71

混合佈置

  • 在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不同單純型態佈置的組合。
  • 舉例來說,超級市場
    • 基本上是屬於製程別佈置。
    • 但也會發現使用固定路徑的物料搬運裝置,例如,在儲藏室中的輪式運送機,以及在收銀機前的帶式運送機。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48 of 71

單元佈置 (cellular layout)

  • 單元生產(cellular production) 以機器群組成所謂單元 (cell) 的佈置型態,而單元可以加工類似的製程。
    • 分群方式是由實施一套類似項目或零件族加工所需的作業來決定,而製程必須是類似的。
  • 單元佈置可使公司能在最小浪費下生產多樣化的產品。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49 of 71

傳統製程別佈置處理訂單的範例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說明:

單元佈置能避免製程別重複路徑的缺點。

訂單處理是由左方的運輸/接收開始,然後回到倉儲,再從此處將原物料一批批送進生產程序,經過生產系統之後,再回到運輸/接收,然後再送至顧客手中。

50 of 71

單元佈置處理訂單的範例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說明:

與傳統的製程別佈置相較,單元佈置的整個系統只經過相當簡單的路徑。

51 of 71

有效地促進單元佈置設計之技術

  • 快速換模(single-minute exchange of die, SMED):能讓組織快速轉換機器或製程來生產不同(但類似)產品類別。
  • 最佳化設備:比傳統的製程別佈置小,而且可移動,所以能快速地重新組裝成不同的單元佈置。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52 of 71

單元佈置相較於功能式佈置的優點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53 of 71

群組技術(group technology)

  • 指在有效的單元製造裡,將具有相似製程特性的項目分組。
  • 群組技術與單元生產的轉換涉及系統性的零件族分析,主要方法有三:
    • 目視檢驗
    • 設計與生產資料檢查
    • 生產流程分析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54 of 71

彈性製造系統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

  • 是一群包含電腦監控設備、自動化物料傳輸、機器人與其他自動化製程設備的機器。
  • 其設計是為了處理間歇性製程的需求,使其能獲取自動化的利益,以及個別或獨立機器所帶來的彈性。
  • 彈性製造系統之優點:
    • 與傳統製造方法相比,其能減低勞工成本,並且讓品質更趨一致性。
    • 與「死硬」的自動化生產相比,能降低更多投資成本,並擁有較高彈性與相對快速的換線時間。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55 of 71

彈性製造系統

  • 彈性製造系統之限制:
    • 相對能處理的零件多樣性較少,必須使用相類似零件族及使用相似的機器處理。
    • 複雜度與成本逐漸增加,使得彈性製造系統比傳統製程設備需要較長的規劃與發展時程。
    • 一般公司較偏好漸進式的自動化方式,但彈性製造系統卻是屬於大規模的技術提升,一開始的投入成本較高。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56 of 71

電腦整合製造�(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是利用整合的電腦系統,廣泛地與製造活動連結系統。
  • 包含工程設計、彈性製造系統、採購、訂單流程、生產規劃與控制。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57 of 71

服務業佈置

  • 服務業佈置通常可被分類為產品別佈置、製程別佈置或固定位置佈置。
  • 服務業佈置設計的兩個重要關鍵因素:
    • 顧客接觸程度
    • 客製化程度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58 of 71

顧客接觸程度與客製化程度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例如,圖片加框、裁縫。

則佈置可被安排來促進員工及設備生產。

例如,醫療照護及個人照護。

該服務業便是一個零工式生產

的環境。要有較多員工及高彈

性設備,以及可支援此環境的

佈置。

客製化程度

例如,超級市場、加油站。

可採行自助化,但必須考慮到

容易取得服務與顧客的安全。

顧客接觸程度

例如,網路服務、線上銀行、

ATM。

核心服務和顧客即可分開,讓高

度作業效率可以輕易達成。高度

標準化服務可以以自動化方式產

生。

59 of 71

服務業佈置

  • 倉儲與儲存佈置
  • 零售佈置
  • 辦公室佈置
  • 服務自動化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60 of 71

6.6 設計產品別佈置:生產線平衡

  • 生產線平衡(line balancing)
    • 以工作站有大約相同時間需求的方式,決定如何將作業指派到工作站的程序。
  • 目標
    • 使不同作業群組具有相同時間需求,亦即花費相同的工作時間。
    • 使生產線閒置的時間最小化,同時產生最大的勞工與設備利用率。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61 of 71

週期時間(cycle time)

  • 決定工作站數量之關鍵為生產線週期時間
    • 指允許各個工作站完成一單位所有工作的最大時間。
    • 此外,週期時間也同時決定生產線的產出率。
    • 週期時間 = 每天作業時間 / 期望產出率
    • 產出率 = 每天作業時間 / 週期時間
    • 最小的必要工作站數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62 of 71

生產線平衡

  • 在生產線平衡中相當有用的工具是先行關係圖(precedence diagram)。
    • 根據工作的組成與其順序的優先關係圖,此圖須從左至右解讀,一開始的任務在左,最後的任務在右。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63 of 71

生產線平衡的啟發式解法

  • 兩種生產線平衡的啟發式解法:
    • 先分配後續工作最多的作業。
    • 依據最大位置權重來做先後分配。位置權重為各項作業時間與其後續作業時間的加總。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64 of 71

生產線平衡使用的一般程序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65 of 71

評估作業效果之方法

  • 兩種最常運用於評估一組作業效果之方法:
    • 生產線的閒置時間比例,亦稱為平衡延遲(balance delay)
    • 生產線效率
    • 生產線效率= 100% -閒置時間比例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66 of 71

生產線平衡的指導方針

  • 平衡生產線
    • 一次分配一個工作到生產線。在每一步驟中,從未指派的工作來決定哪些是可以合格指派的。
  • 利用啟發式方法選擇一項工作指派。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67 of 71

6.7 設計製程別佈置

  • 製程別佈置設計的主要問題與部門相對的位置息息相關。

  • 製程別佈置的主要目標
    • 使運送成本、距離或時間最小化,其方法是讓具有密切相關性的工作流程部門盡量靠近。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68 of 71

設計製程別佈置

  • 選擇佈置的考量因素:
    • 運送成本、距離或時間最小化。
    • 亦包括最初投入建置成本、預期作業成本、有效產量,以及調整系統的難易程度。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69 of 71

設計製程佈置之資訊需求

  • 製程別佈置之資訊需求如下:
    • 部門或工作站的大約規模,以及建築物的面積尺寸與可容納部門等列表。
    • 不同工作站之間的流量估計。
    • 位置之間的移動距離與單位距離成本。
    • 投資在佈置的金額。
    • 特別考量的列表。
    • 建築物中主要設施、通道和出口、裝卸碼頭的位置。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70 of 71

相關度評比

  • Richard Muther允許分析或管理者主觀投入,以管理或分析每一組部門間配對的相對重要程度。
  • Muther 方格圖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71 of 71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 完

敬請接續

第7章

工作系統設計

9/11/2010

第6章 製程選擇與設施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