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ta 109年第11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線上報名
📣📣📣 malta 109年第11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開始報名囉  ⛰🌊

本年度原住民族文學論壇前進校園,與政治大學、世新大學、台東大學以及之間跨界平台等場域連結,安排「上山下海──原住民族文學的在地思維」、「傳承與接力─新世代原住民藝文創作者對話錄」、「讀本與教材─原住民族文學的教育實踐」、「跨界與衍生──原住民族文學與展演」、「交響與共鳴─原住民族文學的幾種觀察」、「以文寫史─原住民族文學的跨界視域」、「用鏡頭說故事─原住民族文學傳播記事」等多場次的論壇,側重文學在地知識的啟發與文學教育的實踐,聚焦於原住民文學創作者及其作品的關懷,跨界文學展演的豐富內涵與多元層面,鏈結國際視野與見聞,集思廣益拓展原住民文學的版圖,持續推廣原住民族文學的發展。


🎉🎉🎉

一、活動時間:109年9月25日(五)、10月6日(二)、10月13日(二)、10月16日(五)、10月24日(六)、10月27日(二)

二、活動地點:
(一)政大綜合院館南棟2樓270204教室
(二)世新大學良彥講堂(體育館3F)
(三)政大總圖書館陳芳明書房
(四)In Between之間跨界平台(台北市光復北路100巷31號,近捷運台北小巨蛋站四號出口)
(五)臺東大學人文學院三樓情境教室

三、各場次活動:
★★★★【場次一】用鏡頭說故事──原住民族文學影像傳播記事
時間:2020年09月25日星期五,上午10:00-12:00
地點:政大綜合院館南棟2樓270204教室
主持人:王雅萍/政大民族系主任
與談人:陳潔瑤/導演
與談人:鄭光博/導演
與談人:林名遠/導演

★★★★【場次二】跨界與衍生──原住民族文學與展演
時間:2020年10月06日星期二,下午16:00-18:00
地點:世新大學良彥講堂(體育館3F)
子題一:原住民族文學的跨界與展演
子題二:文化語言的跨界與再現
子題三:台灣原住民族神話與國際接軌
主持+與談:馬紹.阿紀/泰雅族/世新大學數媒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一:徹摩/排灣族/金曲獎歌手  
與談人二:姚孟超/冉色斯動畫公司總監

★★★★【場次三】傳承與接力─新世代原住民藝文創作者對話錄
時間:109年10 月13日星期二,下午16:00-18:00
地點:世新大學良彥講堂(體育館3F)
主題:傳承與接力-----新世代原住民藝文學創作者對話錄
子題一:在那天上、在那地上:創作與藝術的疆域
子題二:街舞與泰雅文化符號:研究
子題三:街舞與泰雅文化符號:展演
主持+與談:馬紹.阿紀 世新大學數媒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一:林櫻/泰雅族/原住民新生代作家
與談人二:諾命.帖楠/泰雅族/世新大學圖傳系研究所碩士生/泰四料理舞者
與談人三:黎沐依/泰雅族/世新大學數媒系畢業/泰四料理舞者

★★★★【場次四】以文寫史--原住民族文學的跨界視域
時間: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上午10:00-12:00
地點:政大總圖書館陳芳明書房
子題ㄧ:台灣歷史小說寫作與歷史事件踏查
子題二:從原住民族文學世界談文學對歷史的承諾
子題三:從台灣新文學史發展談原住民族的歷史小說書寫
主持人:王雅萍/政大民族系主任
主講人+與談人:陳耀昌醫師
與談人:陳芳明教授
與談人:孫大川教授

★★★★【場次五】交響與共鳴:原住民族文學的幾種觀察
時間:2020年10月24日星期六,下午14.00-18:00
地點:In Between之間跨界平台(台北市光復北路100巷31號)
●上半場
主題:交響與共鳴─原住民族文學的幾種觀察(上)
主持人:孫大川教授|學者,山海文化雜誌社總編輯
子題一:原住民創作歌謠的世代與場域
              與談人:劉智濬/中台科技大學副教授
子題二:敘事影像中的想像敘事
              與談人:李旭彬/藝術家,台南藝術大學、化師範大學美術系講師
子題三:這禮拜回家:有種移動是原住民文學
               與談人:馬翊航/作家
●下半場
主題:交響與共鳴─原住民族文學的幾種觀察(下)
主持人:孫大川教授|學者,山海文化雜誌社總編輯
子題四:山海文化雜誌社與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發展的形影
               與談人:巴代/作家,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台灣原住民筆會理事長
子題五:數位電子書產業行銷介紹與問答
                與談人:李芷瑄/華藝數位電子書部門專員



★★★★【場次六】上山下海─原住民族文學的在地思維
時間:2020.10.27(二)15:00-18:00
地點:臺東大學人文學院三樓H306-4情境教室

主題:流汗才書寫:支亞干部落的參與及書寫
子題:攀登原民視界:與高山協作、嚮導同行
子題:走山的人,山林實境:追蹤自然足跡
子題:造舟遊大海:達悟族山海文化記憶
主持人:簡齊儒老師|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程廷Apyang Imiq |太魯閣族,作家。花蓮縣萬榮鄉西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
與談人:羅安聖|魯凱族。動物追蹤師。沙拔壤民宿/羅沙工作室負責人
與談人:江薇玲Sipnadan Chiang|達悟族。《二姨丈的TATALA》導演與部落文化工作者



★★★★【場次七】讀本與教材─原住民族文學的教育實踐
時間:2020.10.28(三)9:00-12:00
地點:臺東大學人文學院三樓H329書法教室

主題:讀本與教材─原住民族文學的教育實踐
主持人:董恕明老師|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里慕伊‧阿紀Rimuy Aki|泰雅族,作家
與談人:郭李宗文|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與談人:游珮芸|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所長

★★★★★★★★★★★★★★★★★★★★★★★★★★★★★★★
注意事項:
※一人可報名多場。席次有限,期望報名者依約出席。
※本活動不收取任何報名費用。
※本活動無法核發「公務人員研習時數」或「研習證明」,敬請見諒。
※承辦單位有權更改時間和地點,如有變動,將以E-Mail通知。
   請參加者詳實提供通訊方式和真實姓名以利聯繫。

★★★★★★★★★★★★★★★★★★★★★★★★★★★★★★★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山海文化雜誌社

協辦單位:世新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 世新大學原住民族文化傳播暨發展中心 │ 世新大學數媒系原住民專班動畫組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 政大民族系學會 │政大民族服務社│社團法人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之間跨界平台


🚩承辦單位聯絡資訊:
「109年第11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系列活動工作小組」
地址:11657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161巷10號1樓
e-mail:tivbtw@gmail.com
電話:(02)29361262、29361002
傳真:(02)29366802
山海文化雜誌社部落格 http://tivb.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ivbfb
💎山海文化出版品訂購單https://forms.gle/kVVhncwEywLEWLzX7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姓名Full Name *
性別Gender *
是否為原住民? *
族別Identity Description
若您具有原住民身分,請寫族別;非原住民者可不必填寫。
現職(服務單位/就讀學校/其他) *
聯絡電話、手機Phone Number *
請按格式填寫,如:02-29361002,或0911-123456。
電子信箱E-Mail *
論壇活動相關資訊將以email通知,請再次確認填寫正確。
【場次一】原用鏡頭說故事──原住民族文學影像傳播記事
【說  明】放映2019國際民族誌影展入選影片《32公里~六十年32 Km - 60 Years》影片,藉由鏡頭,80歲的泰雅族老人Wilang,帶我們一起穿越時光,回到快70 年沒人居住的老部落。部落的年輕人,又開始發起回老部落的尋根活動。wilang 拖著年邁的身軀,帶著我們一起上山。毀壞、凋零的老部落,在他心中,似乎未曾消逝。隨著他的腳步,逝去的文化生活一幕幕重現在你我的眼前…。       ◎陳潔瑤導演                                                                                                                                                                                                    台灣第一位原住民女導演,泰雅族人,以拍攝原住民紀錄片、戲劇為主,也跨域與國外藝術家聯合創作南島民族攝影作品。影視相關經歷,近二十年。曾在著名影視導演如張作驥、蔡明亮、瞿友寧團隊中工作。第二部劇情片《只要我長大》雙入選2016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導演」與「台北電影獎」競賽單元,獲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剪接」、「最佳新演員」五項大獎。2016亦旅法於西帖藝術村駐村創作。                                                                                                                ◎鄭光博導演                                                                                                                                                                                                                   鄭光博是長期跟一群泰雅族的文化工作者合作,以族群歷史與文化資產的影片紀錄保存工作為己任,走訪不同部落、拜訪耆老,循著泰雅族最重要的Lmuhuw的探索,包含吟唱內容的交織與對唱,整理泰雅遷徙的路徑與地名,以及古訓中語彙的豐富與其藝術性,透過影像拍攝呈現泰雅祖先一路走來所交代後代子孫的話語。紀錄片《Lmuhuw言的記憶》曾獲2017年國際紀錄片影展入選。                  ◎林名遠導演                                                                                                                                                                                                               用紀錄片來書寫歷史的七年級林名遠導演,紀錄片《我,存在—原住民影像紀錄Ta'u存在》,今年55電視金鐘獎入圍。她認為紀錄片不只是用鏡頭說故事,它更是一個媒介,讓她能恣意探索臺灣歷史。透過一部部與原住民議題相關的影片,補足了臺灣隱而未現的歷史空缺 。                                                                                                                                                                                                                       ◆主辦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承辦單位: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山海文化雜誌社                                                   ◆合辦單位:政大民族系、政大民族系學會、政大民族服務社、社團法人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
Clear selection
【場次二】跨界與衍生──原住民族文學與展演
【說  明】對善於說故事的原住民而言,文學的定義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數位傳媒時代,也讓文學的表現有了更加豐富的形式,文本之外,在影像、戲劇、音樂藝術等多元領域的展演與多元共鳴,在在為原住民族文學增添了別樣的想像與風格。因此,如何將影音、藝術等創作納為文本詮釋的新範疇,就成為當代不可或缺的討論議題。
Clear selection
【場次三】傳承與接力─新世代原住民族藝文創作者對話錄
【說  明】 走過十年的原住民族文學獎,年輕世代投入文學書寫的趨勢與亮眼的表現,無疑為原住民族文學挹注了更多的可能與活力。這些來自不同書寫背景的原住民創作者們藉由創作的生花妙筆及多樣的形式,到底為原住民族文學提供了怎樣的觀照視域,催生出了什麼樣的新局面?邀請新生代的藝文創作者共同對話,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激盪彼此內在的創作能量,鼓舞持續前行。
Clear selection
【場次四】以文寫史--原住民族文學的跨界視域
【說  明】講者介紹:                                                                                                                                                                                      陳耀昌醫師                                                                                                                                                                                                      講題:台灣歷史小說寫作與歷史事件踏查                                                                                                                                                         陳醫師是台大醫學院血液疾病及骨髓移植教授,被認為是台灣骨髓移植播種者,「法醫師法」先驅者,幹細胞醫學帶路者。曾榮獲衛福部「衛生福利專業獎章」肯定。他在六十歲開始寫小說,每出書必獲獎,必為暢銷書。現已經為台灣知名歷史小說家,歷史小說作品有《福爾摩沙三族記》(2012、《傀儡花》(2016)、《獅頭花1875》(2017)、《苦楝花》(2019) 。其中《傀儡花》獲得2016文化部「台灣文學獎小說類金典獎」、金石堂2016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2017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入圍。由公視拍攝為「台灣大河劇」:斯卡羅電視劇,預計在今年年底上映。作者寫歷史小說,均身歷其境踏察,而筆下時帶台灣情。請陳醫師帶領著大家,去挖掘與探訪被空白,被忽視遺忘的,充滿驚喜及感動的精采台灣歷史。                                                                                                                 ◎與談人:孫大川教授                                                                                                                                                                                         子題:從原住民族文學世界談文學對歷史的承諾                                                                                                                                            孫教授是卑南族原住民,原住民族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前監察院副院長、前原民會主委,致力於帶領推動台灣原住民族作家寫作、出版,推動原住民族文學不遺餘力。                                                                                                                                                           ◎與談人:陳芳明教授                                                                                                                                                                                       子題:從台灣新文學史發展談原住民族的歷史小說書寫                                                                                                                                  陳教授從事歷史研究,並致力於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1947年出生於高雄。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 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後赴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任教,同時受委籌備、成立台灣文學研究所,現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2011年,完成歷時十二載的 《台灣新文學史》,他說「歷史,是台灣的表情;文學,是台灣的心情」。書成後近年他大量閱讀年輕世代的文學作品,對有關原住民族社會的歷史書寫有不同視角。
Clear selection
【場次五】交響與共鳴:原住民族文學的幾種觀察
【說  明】文學反應時代,是現實生活的寫照。相較於過往,原住民族文學書寫者所關注的議題、創作手法及表達形式有何不同的差異與進展?原住民族文學的書寫如何被觀看與理解?試圖從原住民族文學研究生、學者以及藝文觀察者們的觀察與論述中見端倪,藉以掌握原住民族文學與時俱進的書寫張力與文學研究的新面向。
Clear selection
【場次六】上山下海─原住民族文學的在地思維
【說  明】原住民族文學描繪山林海河、儀式祭典與生命禮俗,傳遞族群的內在思維與美感經驗,這些都回應了原住民族知識的內涵。與時俱進的原住民族知識,更是族人與文化存續的關鍵。本場次將著重於「閱讀原鄉‧守望部落」的在地思惟與核心意識,思考文學地景走讀,導覽部落人文、歷史和山林環境,體會創作者原初所經驗的知識場域與文化理絡的動態與方向,讓文學走進原鄉,以文學行動豐富在地知識建構的契機。
Clear selection
未命名標題
未命名標題
【場次七】讀本與教材─原住民族文學的教育實踐
【說  明】當今,原住民族文學已成為國民教育體系當中不可忽視的一環,然而,市面上針對國民教育規劃的原住民族文學的教材與讀本相對的付諸闕如。我們需要怎樣的文學讀本與教材?以玆提供作為教學第一現場的詮釋資料與路徑,增進跨族群的相互了解與尊重。如何編纂出以「教學輔助」為手段,以落實「族群主流化」觀念為目標的教本,建構教、學雙方更立體的思惟以及更多元的想像,實刻不容緩。
Clear selection
Submit
Clear form
Never submit passwords through Google Forms.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Report Abus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