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頂心觀世音菩薩大陀羅尼經及經變與民俗文化
亞洲佛教與文明系列講座之七

佛教物質文明的傳播與亞洲文明的形成、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回顧本系列前幾場的精彩演講,我們邀請了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的博士候選人孔令偉,他從清文全藏經出發,來談清代滿、蒙、藏的宗教交流;古正美老師則是從犍陀羅佛像的造像形制來談佛教建國的意識形態;連瑞枝老師則是從南詔圖卷中地方統治階級的形象從神話、南傳佛教到儒家仕紳化出發,來談雲南白族統治階級如何運用不同宗教的符號與論述,來取得對地方有利的文化資本;劉國威老師從故宮的藏品來談明代宮廷中的漢藏佛教交流;劉堉珊老師則會從苯教來談象雄文明。本系列演講的最後一場演講,很高興請到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榮譽主任鄭阿財教授前來為我們講述「佛頂心觀世音菩薩大陀羅尼經及經變與民俗文化」。

鄭阿財教授是臺灣敦煌學「鼻祖」潘重規先生的學生,在中國文化大學開設的敦煌學課程激發了鄭阿財教授對於敦煌研究的濃厚興趣,鄭阿財教授開始大量接觸到佛教與中國文化碰撞、融和的諸多議題,此後長期專注於敦煌佛教文獻與文學研究。鄭阿財教授歷來研究的話題從敦煌學、中國佛教文學、俗文學及域外漢文文獻研究的領域來討論佛教與其他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近年來也關注漢字文化圈的異同與傳播、佛經繪圖形式與敦煌變文研究等研究方向。

鄭阿財教授本次演講將主要討論不同時期漢字文化在絲路中如何進行傳播與影響,並從「佛頂心觀世音菩薩大陀羅尼經」及經變的角度切入探討與民俗文化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敘述其在漢字文化圈的傳布過程。鄭阿財教授預計從唐宋時期的以來的唐代敦煌寫本、西夏與遼的刻本及金的石刻經幢,到南宋的雕版印刷為一階段講述區域民族文化與宗教使用語言文字的情況。第二階段鄭老師會從明代大量刻本印行普及,透過傳輸進入東北亞的朝鮮與日本、東南亞的越南,為東亞漢字文化圈接受而有翻刻、諺解等情形的歷史過程,來探討文化傳播的軌跡與脈絡。如果你也對這些議題感到好奇的話,千萬不要錯過鄭阿財老師本次的演講活動。


演講者:鄭阿財  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榮譽主任
主題:佛頂心觀世音菩薩大陀羅尼經及經變與民俗文化
+++++++++++++++++++
演講日期:11月25日週一
演講時間:下午14:00
演講地點:輔仁大學宜真學苑二樓博館所宜真空間
合辦單位: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國立故宮博物院
+++++++++++++++++++
本次演講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報名喔!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Next
Clear form
Never submit passwords through Google Forms.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Does this form look suspicious?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