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亞太建築空間與文物保存               國際研討會 - 摘要投稿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研討會起緣:

臺灣與日本於1895~1945年間,不論於建築風格或建設法令等,在建築史發展上曾有短暫匯集。日本建築師在臺灣的土地上嘗試各種不同於以往傳統日本形式之風格,在此時期造就許多現下為人民所重視的文化資產。

現今,回顧當時建設上主要式樣脈絡,由於當時的政治考量,總督府在長達五十餘年期間經歷過皇民化運動等時代變遷,因應潮流衍生出了西洋歷史式樣、東洋歷史式樣、新藝術與藝術裝飾式樣、閩洋折衷式樣、現代主義式樣等不同建物之建造風格。如今建成之中山堂(前身為臺北公會堂)、總統府(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前身為建功神社)等,均為日籍建築師設計及監造。這些具代表性的日式風格建築們,至今依然被當作重要公家機關持續使用,或是因其歷史及藝術等保存價值被指定為文化資產,並早已融入現今社會大眾生活之中。期待藉由本次研討會思索保存修復技術之重要性,透過嶄新的學術視角,促進臺日間文化資產保存技術與理念交流,以跨領域專業,在強化國內修復人才教育,探討當今文化資產修復議題,藉推廣有形與無形傳統藝術之傳承,落實文化資產保存之永續,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徵稿方向:
A / 文化資產保存之國際連結與跨域整合
B / 有形文化資產保存修復
C / 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表演藝術技術保存
D / 文化資產人才培育
E / 數位應用與保存技術科學
F / 活化再利用與管理維護經營
G / 其他與文化資產相關之主題

重要時程:
◆   論文摘要報名截止:112年6月30日(五) 
◆   審查結果公告:112年7月14日(五)網站公布
◆   全文繳交截止期限:112年8月15日(二) 
◆   全文審查通知:112年8月30日(三)網站公布
◆   研討會日期:112年9月18日(一)09:00-17:00 

如有相關問題請洽:02-2272-2181分機 2075胡孝誠、2461朱可暄、2462李宜穎

電子郵件 *
Next
Clear form
Never submit passwords through Google Forms.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Report Abus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