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資訊:微藻應用於汙水處理與碳捕捉之減碳商機(1/2)
日期|113年10月08日(二)
時間|09:00-16:00(8:30開始報到)
地點|成功大學自強校區,產創總中心儀器設備大樓9樓(701台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成功大學力行校區生科大樓
📅 課程時間表
09:00-10:30 邁向碳中和的生物技術發展|講員:吳意珣/成大化學工程學系教授
10:30-12:00 由產業面向與觀點看淨零排放政策推動|講員:楊勝仲/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工程師
13:00-14:00 微藻淨零減碳於保健食品的應用|講員:陳俊延/成大循環經濟中心主任
14:00-16:00 成大生科大樓實驗室參訪|講員:陳俊延/成大循環經濟中心主任
💡 課程資訊:微藻應用於汙水處理與碳捕捉之減碳商機(2/2)
日期|113年10月22日(二)
時間|09:00-16:00(8:30開始報到)
地點|成功大學力行校區,綠色魔法學校B1會議室(704台南市東區小東路25號)
📅 課程時間表
09:00-10:30 淨零減碳政策未來發展願景及展望|講員:陳建宏/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0:30-12:00 微藻淨零減碳於產業界的應用|講員:陳俊延/成大循環經濟中心主任
13:00-14:30 微藻淨零減碳用於工業廢水的發展願景|講員:張毓涵/成大循環經濟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
14:30-16:00 全方位節能負碳系統|講員:丁顥/成大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副研究員
師資專長
- 吳意珣教授 | 人工智慧與酶工程、CRISPR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微藻技術、二氧化碳封存及利用
- 楊勝仲博士 | 光電量檢測
- 陳俊延主任 | 微藻科技、生質能源技術、生化工程、微生物發酵工程、光纖應用
- 陳建宏博士 | 吸附與分離工程、氫能材料觸媒與系統、奈米碳基材料技術
- 張毓涵博士 | 藻類應用學、水產動物學、微生物學、營養學、廢水處理
- 丁 顥博士 | 智慧工廠、智慧製造、工業4.0、數位訊號處理、頻率域訊號分析、人工智慧、資料探勘、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虛擬量測
課綱説明
為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各國無不積極投入二氧化碳去除方法,其中包括物理處理、化學處理及生物處理,另外也積極開發可替代化石燃料的再生能源。其中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生物,把二氧化碳轉換成碳氫化合物,同時產生大量的生物質(biomass),後續產物可做為特用化學品、廢水處理、飼料、肥料、燃料等再加以利用。因此,生物固碳方式在目前是最節約能源且兼顧環保的方式之一。微藻負碳是近年來全世界高度重視的一種碳捕捉、利用與儲存技術(Carbon Capture Utilize and Storage; CCUS)。微藻可自大氣或煙道氣中有效回收二氧化碳,直接降低大氣或煙道氣中之二氧化碳濃度。目前國內外都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發展相關微藻負碳技術,藉利用藻類優異之碳捕獲能力,設計適當碳捕獲儲存模型,用以維持最佳藻類繁殖條件,最佳化其碳捕獲性能。因此,在兩日的課程將從政府政策、國內外現狀、藻類的型態與功用、市場應用潛力以及碳盤查相關法規,讓參與者瞭解新穎微藻負碳技術,並進行企業導入的可行性分析。
主辦單位|臺灣碳權交易所、臺灣證券交易所、國立成功大學
執行單位|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
協辦單位|成大FinTech商創研究中心、成大永續金融科技產學小聯盟
聯絡窗口
如有疑問,歡迎聯絡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 蔡小姐 jiawei@gs.ncku.edu.tw 06-2360524 #223
【肖像權聲明】
活動中將進行現場攝影記錄,參與本課程即同意授權主辦單位進行活動攝影,且同意主辦單位將相關影像用於主辦單位網站、社群媒體、出版品製作、研究發表等非營利之教育推廣用途,且同意主辦單位擁有公開宣傳、傳輸前述影像等權利。
👉 本課程免費參加,敬備午餐,名額有限,歡迎盡速報名!
👉 報名成功不代表錄取,課程將優先錄取上市公司代表,並以收到主辦單位email通知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