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創作分享及新媒體構作工作坊 Beyond the Shore Series: NMD Dramaturgy Creative Workshop

如何從概念開始創作?一個「後戲劇劇場」的創作過程是如何?「後戲劇劇場」和當下的「新媒體」如何互相呼應?

在今次的工作坊,我們將以《彼岸:未來憶記》為引子,透過理論介紹、案例分享與創作實驗,探索後戲劇劇場(Postdramatic Theatre) 與 新媒體構作(New Media Dramaturgy, NMD) 的創作方法——從劇場、媒體與記憶開始,重塑敍事。

主持:梁海頤、尹珮彥


工作坊內容:


第一節 - 解構後戲劇劇場與新媒體構作

透過理論與練習,了解兩者的核心概念與創作方式

第二節 - 媒體與記憶

探索不同媒介如何影響我們對記憶的感知,從而建立自己的敘事方式

第三節 - 記憶的述說

以《彼岸:未來憶記》涉獵的海洋故事為靈感,透過創作實驗,構築個人的作品世界

第四節 - 共同記憶

從個體出發,透過作品分享與交流,連結成為一段尋於當下的「共同記憶」。


8/3(六)13:00-15:00


9/3(日)13:00-15:00


23/3(日)13:00-15:00


30/3(日)13:00-15:00

JCCAC L6-20 If Time’s Space

免費登記,名額有限 

此計劃受「藝術科技人才駐場計劃」資助。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關於《彼岸》: https://www.iftimeslimited.com/beyondtheshore 


關於 梁海頤: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當代戲劇,舞蹈和戲劇構作碩士,為跨媒介創作人/劇場構作,以香港為根,活躍於歐亞。她從地域和身體出發,探索在地文化和身份的多重性,研究主題包括海洋與城市記憶。2024年成立藝術平台「如果時間有限公司」,連結不同媒介,從個體擴展至群體,共同想像未來人文風景。https://www.alysaleungprojects.com/


關於 尹珮彥 博士:
主力劇場構作,藝術研究及演出,為《如果時間有限公司》創始成員之一,活躍於香港及荷蘭。現職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助理教授,為Arts & Society碩士課程統籌,學術範圍包括新媒體人工智能,表演藝術,以及文化研究方法。尹氏亦是國際學術組織Performance Studies international (PSi)理事會成員。

https://evelynwan.com/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個人資料 Personal Information 
*
中文姓名
英文姓名 *
聯絡電話 Contact Number
*
電郵 Email
*
出席工作坊 *
Required
你會怎樣形容自己的創作方式 ?
*
你通常會從什麼開始?又會如何整理你的作品世界?
e.g. 文本 Script /身體 Movement/ 視覺藝術Visual Art/ 多媒體Multi- media/ 觀眾參與 audience engagement ⋯⋯
你的簡歷/背景 *
為什麼你想參加此工作坊? *
Submit
Clear form
Never submit passwords through Google Forms.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Does this form look suspicious?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