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扶逍遙法外跨界講座
「逍遙法外系列講座」邀請跨界人物與非典型法律人進行跨界對談,透過局外人V.S.圈內人的不同角度,談談法律工作之內涵與價值。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報名費用】免費參加。
【講座訊息】法扶官網活動頁面

您可透過以下管道獲取最新的講座資訊
▶▶法扶報報電子報(點選訂閱電子報輸入email) https://www.laf.org.tw/edu/1
▶▶逍遙法外跨界講座LINE社群 https://line.me/ti/g2/eQfMpog_p-R3CkYPxr2qHg
▶▶法扶會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legalaidtw

收聽過往節目內容:
法扶YouTube頻道
Sound On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講座121場:社會救助法40年反思:法律如何回應貧窮的變遷?

📍時間:2025年9月23日(二)晚上7點
📍地點:法律扶助基金會總會六樓大會議室(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189號6樓)

台灣的社會救助法,作為保障弱勢家庭及遭遇急難者的最後防線,歷經40多年演進。然而,面對時代變遷及經濟結構調整,社會救助法的救助門檻與不足日益顯現,近八成實際生活陷入困境的貧窮人口未被納入救助保障。

社會救助法不僅是救助的工具,更是台灣官方法律上對「貧窮人」的定義。然而,這種嚴格且具片面性的定義,使大量實際處於貧困邊緣、急需幫助者,事實上從政府、學界及非政府組織的視野中「消失」,成為看不見、摸不到的「隱形貧窮」。換言之,現行的社會救助法框架,讓台灣社會在制定針對貧窮的公共政策與社會服務策略時,基於一個不完整、甚至誤導性的認知,難以真正回應多元且複雜的貧窮現況。

🎤  本次講座特邀銘傳大學公共事務與行政管理學系李靜玲助理教授與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發言人巫彥德先生,共同剖析社會救助法的歷史沿革、現行困境及修法迫切需求。由李艾倫律師主持,引領大家深刻了解法律如何形塑貧窮的社會現實,並探討未來改革的可行方向。

📍免費入場,座位有限,請事先報名

***本系列活動均為實體講座,並無開放線上直播參與,但相關活動均有錄音可透過收聽Podcast了解內容***

您可透過電子報、LINE群組、法扶臉書獲得最新Podcast節目上架訊息,有意加入請參考上方資訊。

姓名 *
您的Email? *
傳送提醒出席email
請問您是否願意以此email訂閱法扶電子報〈法扶報報〉 *
法扶報報為針對弱勢及社會法律相關議題之邀稿集結,內容並有法扶會最新動態,以及相關主題講座之活動資訊電子報,採不定期發送。
您想要參與的場次? *
現場人數有限,當天採現場簽到自由入座方式
Required
您的手機號碼? *
發送出席提醒簡訊或相關異動提醒
本項活動現場將有錄音(或錄影),報名出席本項活動即表示您同意現場發言或拍照錄影的相關權益由法扶合理使用。(請勾選下方我已理解並同意授權) *
Required
對於本次活動您的期待,或有甚麼特殊需求想告知主辦單位(非必填)
Submit
Clear form
Never submit passwords through Google Forms.
This form was created inside of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Does this form look suspicious?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