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厄 已被食盡 無有留存 那人回想剛剛的宴饗 帶著饜足的微笑 彷彿於方才掌中那杯 溶融黃泉碧落的不夜侯 以那清甜 以那醇厚 以那空瓷杯曾有的一切 他想 他想 他想 他想 想滌煩子 想瑞草魁 想草中英 是雲腴 是甘露 在血管裡上升下降 滋養且撫去了生死的冷冽 滌淨了老病的殘缺 | 還有香乳 如花抹散 由內而外 流淌芬芳的暖風 然後四肢森森 煩燠從指尖流出 冷面草 蒼壁 一片冰心掛在水豹囊 清人樹 凌霄芽 漏影春 滿園花開 胸前腦後 從嘉木 葭萌芽以離鄉草 於是 他憑虛躡空 高舉徘徊 羽化遷歸 歸返 歸返 歸返 歸返 歸返那醇厚 那幽香 那讓沈重身體剎那輕靈的碧波 是樂土的門戶 天國的長階 再啜一口人間世 再啜一坏紅塵淚 雲華無盡 隨橄欖仙 此後 已被食盡 不復有存 |
以下,全都是茶的美名或別名:
水厄 | 太平御覽卷八六七引世說新語佚文:「王濛好飲茶,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
不夜侯 | 胡嶠飛龍磵飲茶詩:「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 |
滌煩子 | 說郛引施肩吾殘詩:「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
瑞草魁 | 杜牧題茶山:「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
草中英 | 鄭遨茶詩:「嫩芽香且靈,吳謂草中英。」 |
雲腴 | 黃儒品茶要錄:「借使陸羽復起,閱其金餅,味其雲腴,當爽然自失矣。」 |
甘露 | 陸羽茶經七之事引宋錄:「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
香乳 | 楊萬里謝符尚書惠茶啟:「遠餉新茗,當自攜大瓢,走汲溪泉,束澗底之散薪,燃折腳之石鼎,烹玉塵,啜香乳,以享天上故人之意。」 |
四肢森森 | 陶榖清異錄: 「湯悅有森伯頌,蓋茶也。方飲而森然嚴乎齒牙,既久四肢森然。二義一名,非熟夫湯甌境界者,誰能目之。」 |
冷面草 | 陶榖清異錄:「符昭遠不喜茶,嘗為御史,同列會茶,嘆曰:『此物面目嚴冷,了無和美之態,可謂冷面草也。飯余嚼佛眼芎,以甘菊湯送之,亦可爽神。』」 |
蒼壁 | 黃庭堅謝送碾壑源揀芽:「矞雲從龍小蒼璧,元豐至今人未識。壑源包頁第一春,緗奩碾香供玉食。」 |
一片冰心 |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二首之一:「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水豹囊 | 陶榖清異錄茗蕣:「豹革為囊,風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滌滯思而起清風。每引此義,稱茶為水豹囊。」 |
清人樹 | 陶榖清異錄:「偽閩甘露堂前兩侏茶,郁茂婆娑,宮人呼為清人樹。每春初,嬪嬙戲採摘新芽,堂中設傾筐會。」 |
凌霄芽 | 楊維楨煮茶夢記:「鐵龍道人臥石床,移二更,;月微明及紙帳。梅影亦及半窗,鶴孤立不鳴。命小芸童汲白蓮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為飲供。 |
漏影春 | 陶榖清異錄蕣茗:「漏影春,法用鏤紙貼盞,糝茶而去紙,偽以花身別以荔肉葉,松石、鴨腳之類珍物為蕊,沸湯點攪。」 |
嘉木 | 陸羽茶經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
葭萌 | 揚雄方言:「蜀人謂茶曰葭萌。」 |
芽以 | 陸廷燦續茶經:「百夷語:『茶曰芽以;粗茶曰芽以結;細茶曰芽以完。』」 |
雲華 | 寒日書齋即事詩之二皮日休「深夜數甌唯柏葉,清晨一器是雲華。」 |
橄欖仙 | 陶彝云:「生涼好喚蘇雞佛,回味宣稱橄欖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