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using Google Docs
攝影美學(入門)-郭哲維(苑裡).doc
Updated automatically every 5 minutes

攝影美學(入門)

一、上課地點:苑裡

二、上課時間:苑裡-3/15開課,每週二晚上6:30-9:30,共18小時

三、課程名稱:攝影美學(入門)

四、師資簡介:郭哲維/網路人氣攝影家,靜宜英文系畢,擁有多本攝影譯著,其作品曾被刊載於Taipei Times,並曾受邀到靜宜、東海、中山醫、彰中、實踐、中正、台大醫學院等舉辦攝影講座。譯著有:數位風景攝影實拍,數位攝影徹底研究---光影之部,DSLR攝影構圖編修實務講座。現為職業婚禮攝影師。

五、課程簡介:因為數位相機的普及,攝影已經成為全民運動,但影像教育在國高中的學習階段經常被忽略,導致「學習攝影」在一般人心目中淪為「學習操作相機」,而「學拍人像」最終也淪為俗套的「美少女人像」。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擺脫俗套,進入攝影的核心價值?一隻豹之所以演化為一個成功的生存機器,不是因為牠有強力的腿肌,也不是因為牠有鋒利爪牙,而是因為剛好這些有利於生存的基因同時出現,好的基因單獨出現是沒有用的,我們從演化上了解到這樣的概念,應用在攝影上也是如此。學攝影時雖然需要從很多角度切入,但一張好照片其實是各種有力因素的同時出現才會成功。當你有一個想法須要透過攝影來呈現,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成功的傳遞訊息?這問題深深困擾著各世代的攝影學習者。

六、授課方式:課程初期會介紹相機的操作,使學生盡可能快地上手(請自備數位相機與腳架),接著進入一系列影像思考的課程。當講到光線對視覺所造成的影響時,老師會現場教閃光燈與反光板的使用。中期開始,課程將深入淺出地介紹半個世紀來人類對視覺的研究成果,其中包含符號學、圖像修辭方法、完形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所有命題都會使用投影機播放大量圖片來輔助,學生上完課之後可建立大量視覺資料庫。並獲得最真實有用的視覺知識。課程中老師會指定攝影作業,請同學利用生活時間試拍,並於下一堂課之前繳交數位檔(請寄至老師信箱william123267487@hotmail.com),上課時檢討。

七、學分數及上課堂數:1學分(18小時、6堂)

八、課程大綱

堂  數

授課主題

內容簡介

第1堂

攝影動機與相機操作

  學習攝影之前,首要釐清的就是你心中的攝影是什麼?如果我們無法在同一個平台上交流,談話就會失準。第一堂課必須要研究的,就是觀察熱門的攝影網站,透過所謂的「首頁高人氣照片」了解大眾心目中的攝影形象,揣摩他們學習攝影的動機。參考座標系一旦建立之後,我們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這時候再談學攝影,才是理性的選擇。

  接下來我們會說明相機操作,重點是為什麼我們要那樣操作。光圈不只是用來模糊背景,快門也不只是用來凝結主體。攝影是用靜態表現動態瞬間的藝術,相機只是媒材,我們必須了解這個媒材給了我們哪些先天限制,才能反過來充分利用它。

作業:用高速快門表現動態,用慢快門表現動態,用小光圈搭配腳架拍攝微光場景。

第2堂

閃燈教學與光影觀念

    一般初學者對於閃燈總是多所畏懼,但這是因為他們總是以學習操做為目標,而沒有學到燈光的心法。閃燈教學的重點不在於做什麼,而是為什麼要這樣做。燈光從某一個特定角度打下來,必然有它的理由,我們只要掌握光線對視覺如何造成影響,使用閃燈就會更得心應手了。課堂上將播放實拍照片講解燈光的佈局,學生可以更快體會到閃燈使用的精神。

作業:使用離閃拍攝前廉同步與後廉同步影像。

第3堂

常見攝影觀念探討

    錯誤的攝影觀念導致錯誤的問題,問錯問題就會得到錯誤的答案。因此研究他人的錯誤問題,可以使自己更快獲得解答。常見問題如「厲害的攝影人不用後製」、「用底片拍照比較厲害」、「為什麼我買了單眼還是拍不好」、「學攝影一定要用單眼嗎」、「為什麼我買了外閃效果還是很差」。每一個錯誤問題底下都是因為發問者並未確實觀察經驗,並受到意識型態左右。我們會探討: 1、用什麼技術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2、他們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問題。本課會有簡單的後製教學,展現一整套專業流程,使學生了解如何製作出高質量的攝影圖像。

第4堂

攝影美學課題之一:器材、光線、構圖、時機、呈現

  什麼是構圖?為什麼攝影需要構圖?在主體快速移動的情況下怎麼增加構圖成功機率?什麼時候該用廣角,什麼時候用長焦?快門時機是什麼,為何重要,如何運用?傳統暗房後製與數位後製有什麼差別,為什麼後誌如此重要?照片的編排與呈現方式如何影響觀眾解讀照片訊息?觀念攝影如何傳遞觀念?一個攝影人若真要走上攝影之路,必然會面對上述問題。

第5堂

攝影美學課題之二:攝影語言如何語言?

    廣告圖像為什麼可以成功喚起消費意識?既然圖像可以影響人的心智判斷,那麼攝影該研究的就是分析圖像的結構,並找出其中運作的方式。就像物理學使用量子理論來解釋萬物運作,攝影也有一套符號學理論來解釋攝影運作。本堂課將從人文的角度,帶領學生領會符號學的奧妙。不但深入淺出地介紹羅蘭巴特符號學,並融入當代最新的譬喻研究,使學生能更快深入攝影語言的核心。

第6堂

攝影美學課題之三:熱門視覺研究領域,完形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

  第三堂美學課已經進入了純求知的領域,或許大家會有疑問:「認知科學和攝影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關聯太密切了,只是一般的攝影教學往往只到了器材操作階段就結束,學生極少有機會接觸相關視覺研究,進而激發更多想法。最後一堂課將整合前兩堂課的內容,從現代科學所累積的知識中,重新認識「視覺」這項演化上的奇蹟。

社大週(4/25-4/29)

本週暫停上課,師生到校參加社大主題性講座活動

社區公共參與行動日

師生參與課程相關之社區公共參與活動

九、評鑑方式:出席率50%、課堂討論30%、作業20%

十、學員資格:需年滿18歲

十一、課程指定教材:教師自編講義

十二、延伸閱讀書目及資料

羅蘭巴特,1995,《明室》,台灣攝影

羅蘭巴特,1998,《神話學》,桂冠,175頁

蘇以文,2005,《隱喻與認知》,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羅蘭巴特,2005,《顯義與晦義》(簡體),百花文藝,3-40頁

藏策,2006,《超隱喻與話語流變》(簡體),天津人民出版社,177-310頁

Richard Howells,2007,《視覺文化》(簡體),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58-114頁

吳嘉寶,1996,《人像攝影採光的視覺表現與其美學理論初探》,1996人像攝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十三、其它費用(所收費用全數用於學員上課所需,多退少補)

1、書籍費、材料費:老師於開學第一堂課說明所需書籍、教材、材料,由學員自行決定購買方式。

2、車資、戶外保險費:成課後,老師於開學第一堂課說明,由全班學員統一平均分攤。

十四、開課第一堂學員需攜帶之物品、服裝上的要求:

十五、收費規定:學分費:1學分,1000元 報名費: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