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using Google Docs
中寮山生態據點的發展經驗-990722.doc
Updated automatically every 5 minutes

中寮山生態據點的發展經驗

文/林昆海1、林世忠2、黃芳國3

1、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總幹事

2、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理事長、中寮山生態據點召集人

3、和春技術學院 講師,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會員

摘要

生態據點起源於「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的理念,在參考英國鳥會(RSPB)的經驗後,希望達到以下目的:凝聚會員情感、累積基礎生態資料、推廣自然觀察活動、發展組織、推動保育工作。推動的步驟為:(一)選定具生態特色的據點;(二)聯繫區域性的鳥友;(三)累積基礎資料;(四)進行推廣工作;(五)進行保育工作。中寮山生態據點是高雄鳥會推動的第一個生態據點,除例行環境教育推廣的工作外,在生態監測和野生動物保育上的成果最為凸顯;多年來一直是全國猛禽的監測點,更發現珍貴稀有鳥種「草鴞」的野外繁殖記錄。每一個生態據點有其獨特條件並發展自有的特色,在發展過程中,定期的檢討修正可以檢驗生態據點的方向是否正確。中寮山生態據點在經驗和地理位置上正可以作為鳥會推動大高雄生態據點營造的中心,對於鳥會及民間保育團體來說,中寮山的經驗亦提供社區紮根發展的參考!

一、序言

旗山位於高雄縣27個鄉鎮的中央位置,介於內門丘陵與屏東平原之間,地形上概為河階平原、低丘陵山區,氣候「低緯度熱帶季風區」,夏迎風多雨,冬背風乾涼。中寮山的地理位置則在則旗山鎮行政轄區西南方,為一獨立山嶺,「旗山斷層帶」通過東側,地質上歸屬砂岩、泥岩地區,東側緩坡、西側陡坡,三角點海拔421公尺(當地人稱「獅頭山」),往東可俯視88水災受創的荖濃溪、楠梓仙溪、旗山溪、高屏溪等河階平原、沖積扇三角洲,往西則為聞名的月世界惡地形、大崗山、小崗山。中寮山稜線設有電視廣播電台的微波站、轉播站,晴空無雲時,可遠眺玉山(海拔3952公尺)、大武山(海拔3090公尺)、關山(海拔3666公尺)…。中寮山生態據點則位於中寮山與磱碡坑山之間,南北長約5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面積共約1500公頃的低海拔山區,東側為高屏溪,西側與北側為月世界惡地形,是高屏溪重要的水源水質保護區,也是大高雄地區重要的自然生態寶庫。

‧鳥語263‧2004.11

中寮山林相優美、生態完整,是眾多保育類野生動物生存的重要棲地,其中珍貴的保育動物有52種,甚至包括珍貴稀有的草鴞、八色鳥、黃鸝、穿山甲、山羌、棕簑貓...,幾已囊括低海拔山區大部分的保育類動物,鳥類已發現133種,其中保育鳥類35種,還有種類繁多的各種哺乳類、兩棲類、爬蟲類、蝴蝶、魚蟹類、昆蟲及豐富多樣的植物基因庫。在低海拔山區幾乎已被開發破壞殆盡的今日,中寮山已成為低海拔野生動物的生命孕育地與庇護所,高雄鳥會選定中寮山區進行生態據點營造,有其重要的象徵意義。

二、生態據點的緣起

「全球思考,地方行動」不但是口號,也是共識和行動。台灣的鳥會組織早已邁入第30年頭,最早的三個團體分別在北、中、南三大城市成立,成員也以都會區居民為主,雖然現今各縣市也都有地方鳥會的組織,但是如果以鄉鎮、村里的層級來看時,便會發現鳥會還是都市型的社團。以高雄鳥會為例,雖然30多年來辦公室都設在都會區,但是也有不少居住在偏遠鄉鎮的會員,因此在會員服務和活動推廣上,較難照顧到偏遠地區的會員。有鑑於此,參考英國鳥會的經驗遂發展出「生態據點」的構想(林昆海,2000)。據點發展的步驟如下:

(一)選定具生態特色的據點:

    週休二日遊憩品質的低落,常令喜愛生態觀察和大自然的朋友打消外出的想法,選定具生態特色、鄰近一個小時車程的據點,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並作為鳥會推動觀察、推廣、研究和保育的基礎。我們選定的潛力據點在高雄市有高雄都會公園、中都濕地、北壽山、援中港、半屏山、美術館、鳳山水庫;高雄縣有澄清湖、鳥松濕地、衛武營都會公園、永安鹽田、茄萣濕地、中寮山、黃蝶翠谷、舊鐵橋濕地、高屏溪口等。視鳥友參與度和各點之特性發展不同之活動內容。

(二)聯繫區域性的鳥友:

以鄉鎮或行政區為單位,聯繫周邊的會員,從會員較多、鄰近都會區的地方做起,像鳥松、旗山、美濃、岡山、永安、茄萣等,未來延伸到甲仙、六龜等更為偏遠的鄉鎮。

(三)累積基礎資料:

由於地利之便,經由當地鳥友長期的觀察與調查,足以收集累積相當豐富且詳實的生態資料,作為個人成長及日後據點推廣、研究和保育的基礎;此階段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時間,資料包括物種名錄、出現的時間地點、影像記錄、圖說,任何足以作為培訓、解說、推廣運用之資料。除例行性觀察活動之外,結合年度鳥口普查或其他活動,成為監測生物動態的資料貢獻者。

(四)進行推廣工作:

每一個據點的例行活動都是鳥會推廣自然保育及環境教育的活動。在基礎資料收集完整後,可視人力及地方之特色,安排進一步的推廣活動,如接受社區或學校預約,成為鳥會推廣自然觀察、招收會員、從事保育工作的據點。會內則整合各據點之活動訊息,宣傳公佈給社會大眾及鳥友參與,發揮更大的效益。

(五)進行保育工作:

對於具特殊及完整生態特色的地點,經過長期的生態調查之後,符合相關法令如野保法、文資法、都計法的內容者,一方面可依法爭取劃定保護區或自然公園,或爭取認養、合作、規畫等,以維護當地之環境生態,提供會員及一般市民、學校多用途之生態教室功能,作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和長期監測之樣區;如援中港、永安、鳥松、中寮山等。

由以上推動之步驟,據點的發展應可以達到「凝聚會員情感、累積基礎生態資料、推廣自然觀察活動、發展組織、推動保育工作」等目的。以下就中寮山生態據點之發展經驗與各位分享。

三、中寮山生態據點推動之歷程

(一)鳥友的呼應

早在提出據點發展的構想之前,中寮山地區早有鳥友進行長期間的觀察記錄了。居住在旗山鎮的第三作者長久以來就地利之便、教學之餘,在本區進行鳥類觀察記錄,在例行觀察中與第二作者相識;第二作者雖然在高雄市定居、工作,卻不時回到故鄉探訪,此地豐富的生態與自然環境為兩人所驚嘆,據點構想的出現與他們兩位正在做的不謀而合。在這樣的因緣下,「中寮山綠盒子俱樂部」於89年9月3日成立,開始了每個月的例行活動,是高雄鳥會第一個正式的生態據點。

其他的生態據點順勢成立,皆有其基礎和不同的發展方向。如鳥友歐瑞耀、洪福龍領軍的鸕鶿隊,長期監測鳳山水庫、高屏溪的鸕鶿族群變化;永安據點起源於黃國彰、余小芬的鳥類監測,並發展為定期推廣活動和並以推動鹽田自然公園為目標;鳥松濕地公園則由推動到認養,成為鳥會派駐管理員經營管理的據點;壽山則自民國81年以來鳥會持續推動自然公園、培訓解說員、巡山員等,進行環境教育的長期據點。近來竹滬據點也逐漸成形,透過每月的觀察推廣活動,進行紮根的工作。

(二)生態的驚喜

一個人埋頭苦幹的喜悅,在與眾多同好分享之後,變得更有衝勁和活力,同時也增加了調查的頻率和精確度。以鳥類調查為例,90年據點成立之初,第三作者的鳥種記錄約為56種,此後鳥種數一再突破,多年來已達到133種,其中保育鳥種高達35種,像八色鳥、草鴞等珍貴稀有鳥種也都有繁殖記錄;在其他物種方面,不但陸續發現,更有珍貴影像記錄,如棕簑貓、穿山甲。在距離高雄都會區三十分鐘的車程內,有如此豐富的生物相,對任何愛好自然的人來說是一大吸引力,也因此後續的推廣觀察活動都有新舊成員加入,達到推廣和深耕的效果。鳥類及其他保育類生物名錄見附錄。

(三)推廣的紮根

中寮山生態據點正式成立後,舉辦以下紮根活動:

1‧據點觀察日:每月第一個週日訂為據點觀察日,這是高屏溪乃至旗山地區四年來唯一每月舉辦例行性自然觀察活動的地點,吸引來自高雄、台南、屏東縣市等地的民眾前來參加,參加人數從十多位到六、七十人不等;活動方式除清晨的賞鳥、自然觀察活動外,為了對兩棲爬蟲、哺乳動物等有較好的觀察體驗,不定期舉辦夜間觀察更深受歡迎;後來更成為旗山鎮商圈促進會、旗山鎮教育會、屏東鳥會的例行活動地點。

2‧生態講座校園推廣:除了定期的推廣活動之外,觸角更延伸到附近的溪洲國小、大洲國中,我們在學校舉辦生態講座,配合校慶活動設置攤位宣導,讓學童更深入認識學校附近的生態。

3‧生態解說研習活動:推廣的努力得到旗山鎮公所的認同,92年8月、96年6月協助旗山鎮公所等相關單位舉辦生態解說研習活動,有近80位地方民眾報名參加,為地方生態教育播下新的種子。

(四)社區的參與

據點例行活動沿著新南巷進行觀察,居住在山區的民眾約有十多戶人家,起初從旁觀的角色,看到鳥會據點成員賞鳥、生態觀察、攝影、撿拾垃圾,且對違法獵捕野生動物者施以道德規勸、舉發、協同警方取締等作為,深深感到鳥會的作為對地方的關心,因而獲得地方人士的認同,並於90年9月22日與大洲社區居民共同成立「大洲社區巡守隊」,把「社區安全」與「環境保護」工作結合起來。在每年週年慶時舉辦社區生態活動,有生態園遊會、環保DIY、自然及夜間觀察活動,吸引許多親子參加;鄉間辦桌結合生態問答活動,在純樸的鄉間獲得熱烈的迴響;淨山淨溪活動真正社區動員,清除了數十年堆積在溪畔搗衣的洗衣粉包裝袋和各種垃圾、廢棄物、破舊家具,居民們開卡車自己動手來,總共清除了兩大車的垃圾,回復山林的原貌。種種活動除了聯繫社區居民情感外,更結合生態保育和愛鄉的觀念。

(五)野生動物之保育

在新南巷設置「嚴禁傾倒垃圾廢土、禁獵野生保育動物」、「愛護自然環境、禁止捕捉野生動物」、「嚴禁傾倒垃圾、禁止毒魚電魚」等八塊告示牌,以期發揮教育和嚇阻效果,本告示牌由據點成員以勸募方式捐助製作完成。另外與大洲派出所建立良好之通報和合作關係,一發現不明車輛和人員,即刻注意追蹤,發現到的獵具有鳥網、獸鋏、竹雞「吊仔」、鼠籠等,成功嚇阻不法盜獵的行為。進一步在長期的互動中,無形的將獵人轉化為保育的先鋒,成為地區的守護者,這樣的效果受到稜線中寮路地區民眾的認同,該區盜獵、破壞活動頻繁,居民們希望據點成員予以協助,降低違法獵人之干擾以保育野生動物。

(六)分區使用與承載量的管制

中寮山生態據點範圍廣達1500公頃,有許多區域平時罕有人煙出入,由於區內產業道路路徑狹小,若非熟悉地形環境者帶路,實難一窺究竟。就環境地利之便,得以進行分區使用,一般例行活動的範圍以新南巷道路兩側為主,為主要觀察區;猛禽監測站非固定成員不開放參觀;草鴞活動區只有少數成員進入,且嚴格管制出入的頻率。其他範圍視活動性質與內容帶領開放,如水塘和夜間觀察,在據點成員的帶領下,可以有效控制進入範圍內的人數和行為,為分區管理和承載量管制建立經驗與執行的基礎。

(七)草鴞的再發現

十年來的鳥種記錄從56種增加到133種,其中一些過去在獵人口傳耳聞的鳥種陸續出現;92年5月在例行巡邏中發現了第一級的珍貴稀有保育類草鴞的繁殖記錄,總共記錄到二隻成鳥、三隻幼鳥;這是國內首次的繁殖目擊記錄,根據「亞洲及台灣鳥類紅皮書」(1998)推測族群數量在100隻以下,此次發現顯示本據點對草鴞之重要性。社區之紮根行動能夠持續,從最基層之獵具取締、山區巡邏做起,進而發現珍貴稀有保育鳥種之繁殖,顯示在大家的努力下,保育工作有所進展,這不但始料未及,也是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

四、永續發展的限制與未來

(一)土地的限制

中寮山生態據點涵蓋的範圍絕大部分都屬於私有地,特別是大地主和財團;區內種植果樹、砍伐竹林等農業活動,多少對野生動物和環境生態產生衝擊;大地主對於本區土地並未直接利用和參與,對社區營造之空間改善產生限制。同時,偶有各式直昇機在範圍內進行演訓等活動,影響本區生物(尤其是猛禽)之生息和活動之推展。

(二)居民的參與

社區居民受限於工作時間和參與方式與意願,對於「社區安全」、「防止盜獵」的重視大於生態環境之保護與推廣,但是位居第一線的角色居功厥偉;目前在生態調查、環境教育、生態推廣上仍以鳥會會員為主力,兩者角色相輔相成,未來的據點經營工作仍朝向以社區居民為主體的方向努力!在例行觀察活動中,發現以高雄市、溪洲社區和旗山鎮民的參與度較高,顯示人口較為密集、開發地區的居民,對於生態環教活動參與的意願較高。能夠吸引周邊地區居民的參與,不但是好的發展,也期望能引發更多效益。

(三)未來的發展

1‧環境教育:目前中寮山生態據點環境教育推動的工作除例行活動之外,可進一步加強與鎮公所、地方社團之合作,延伸到稜線中寮路段。同時將累積多年之記錄,整理出版手冊、折頁、地圖等材料,發揮更大的教育功能。

2‧建立猛禽監測站:本據點猛禽觀察記錄名列全國最詳盡的點之一http://www.raptor.org.tw/

日行性猛禽記錄高達17種,佔現有33種台灣日行性猛禽(林文宏,2006)的52%,也是全國及亞洲日行性猛禽遷移調查的據點。除89年的記錄為9-12月之外,90-92年每個月都有調查記錄,這是極為難得、珍貴的!持續的監測分析,未來將可發揮更大的教育、研究、保育效益。

3‧加強保育工作:草鴞出現的環境以低海拔的草生地環境為主,可視為本區之指標性物種,對於本種的持續調查和保育工作是中寮山生態據點獨特的象徵,深入其生活史研究並以族群復育為目標。其他物種及棲地的保育工作亦將持續,未來朝向擴大範圍和深度努力。

4‧作為大高雄生態據點營造的中心:鳥會會員在各地進行生態觀察、社區營造和教育推廣的角色,除中寮山之,往北有林忠安在內門鄉推動的文化、民俗技藝推廣工作;在美濃有劉孝伸主持的八色鳥工作室,每年與美濃愛鄉協進會舉辦黃蝶生態季活動,推動美濃的社區營造、文化紮根工作;在大樹鄉鳥會與濕盟、中山大學水資源研究保育中心共同認養高屏溪右岸舊鐵橋生態復育區,為河川復育注入新的面貌。另外結合目前認養的鳥松濕地公園、進行長期鳥類監測之鳳山水庫、高屏溪口;推動自然公園的永安濕地、茄萣濕地、援中港等,各據點發展其獨特之個性,在定位和角色扮演上相輔相成,形成大高雄生態據點營造的網絡。中寮山生態據點在經驗和地理位置上正可以作為鳥會推動大高雄生態據點營造的中心,對於鳥會及民間保育團體來說,中寮山的經驗亦提供社區紮根發展的參考!

五、誌謝

中寮山生態據點之營造,要感謝許多默默付出的鳥友:黃芳國、曾志成、李相德、鐘素惠、林傳傑、張政祥、李文化、陳世明、柯木村、黃建華、鍾金男、郭燕武、朱海文、呂善文、鄭來基、鄭門智、林世忠、林昆海、楊玉祥。同時也要對其他生態據點的成員們致上最大的敬意!

六、參考文獻

黃光瀛(1999)草鴞。方偉宏(主編)亞洲及台灣鳥類紅皮書(2/2):82-83。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農委員會八十八年計劃88科技-1.7-林-03(7)。

林世忠(2003)中寮山綠盒子俱樂部紮根經驗。旗山鎮中寮山生態解說研習手冊講義。高雄市野鳥學會。

林昆海(2000)發展據點,深耕保育力量。鳥語雜誌雙月刊238期:22-24。

林昆海(2001)再談據點。鳥語雜誌雙月刊239期:18-19。

黃芳國等,2000-2003中寮山猛禽年報。

蕭慶亮(2001)台灣賞鷹圖鑑。台北:晨星出版社。

http://www.raptor.org.tw/:台灣猛禽研究會網站。

植物名錄:

一枝香

六角英

玉蘭花

夜香木

茄苳

聖誕紅

龍舌蘭

九芎

天門冬

白花菜

姑婆芋

風藤

軟枝黃蟬

腸鬚草

龍柏

九重葛

巴西鐵樹

白茅

孟仁草

香葵

野木藍

落葵

龍眼

三角西番蓮

巴拉草

白匏子

林投

香澤蘭

野甘草

葫蘆竹

龍船花

三葉崖爬藤

文珠蘭

白鶴靈芝

武竹

倒地鈴

野桐

過山香

龍葵

千年木

日日春

石斛蘭

牧地狼尾草

桂花

野牽牛

過溝菜蕨

嶺南白蓮茶

土香

月桔

光臘樹

狗牙根

桂葉黃梅

閉鞘薑

酪梨

擬毛豆

土蜜樹

月桃

印度田菁

狗尾草

麻六甲合歡

椻柏

翼柄決明

大孤挺花

木芙蓉

印度鐵莧

狗骨消

桃花

斑葉露兜樹

榕樹

鍊莢豆

大花咸豐草

木棉

多花油柑

玫瑰

桃花心木

棕葉狗尾草

構樹

韓國草

大花紫薇

木槿

扛板歸

肥豬豆

海金沙

番石榴

漢氏山葡萄

黛粉葉

大青

毛地膽

扛香藤

虎尾蘭

烏柑

短果苦瓜

瑪瑙珠

檳榔

大飛揚草

毛西番蓮

朱槿

金腰箭

烏斂梅

紫花酢醬草

福木

檸檬桉

大黍

毛馬齒莧

朱蕉

長柄菊

狹葉艾納香

紫花霍香薊

綠竹

蟲屎

大葉雀榕

毛蓮菜

竹葉草

長穗木

破布子

紫背草

蒜香藤

雞母珠

大萼旋花

水丁香

羊角藤

阿勃勒

荔枝

腎蕨

酸藤

雞血藤

小天堂鳥

火炬花

艾納香

青葙

草梧桐

菩提樹

銀合歡

鯽魚草

小毛蕨

火炭母草

血桐

春不老

茶花

華九頭獅子草

鳳凰木

繩黃麻

小茄

牛筋草

西印度櫻桃

昭和草

蚌蘭

象牙樹

蒺藜草

蠅翼草

小葉冷水麻

牛膝

串鼻龍

柚木

酒瓶椰子

象草

蓖麻

蘆薈

小葉南洋杉

王爺葵

亨利馬唐

柚葉藤

馬尼拉艾納香

黃水茄

蘋婆

小葉厚殼樹

仙人掌

克非亞草

洋木蘭

馬利筋

黃荊

槭葉牽牛

蘇鐵

山芋

加拿大蓬

含羞草

相思樹

馬拉巴栗

黃連木

熱帶鱗蓋蕨

醴腸

山刺番荔枝

卡梨撒

夾竹桃

紅毛草

馬纓丹

黃野百合

盤龍木

麵包樹

山柚

可可椰子

李花

紅花野牽牛

假千日紅

黃椰子

緬梔

山珠豆

台灣山桂花

芒果

紅珠仔

側柏

黃槐

蔓澤蘭

變葉木

山素英

台灣海桐

豆薯

美人蕉

密花白飯樹

黑板樹

蝶豆

鱗蓋鳳尾蕨

山棕

台灣海棗

乳斑榕

美洲合萌

望江南

椰子

銳葉牽牛

欖仁

山黃梔

台灣華他卡藤

兔仔菜

美洲含羞草

盒果藤

楊波

黎豆

觀音棕竹

山黃麻

台灣葛藤

兔兒草

美羅勒

細梗絡石

楊桃

曇花

山煙草

台灣鱗球花

刺竹

苧麻

細葉小麥門冬

瑯榆

樹薯

五節芒

平柄菝契

刺莧

苦瓜

細葉金午時花

稜果榕

樹蘭

內苳子

玉葉金花

夜合花

苦苣菜

細葉饅頭果

節節花

龍爪茅

中寮山鳥類名錄

科別

鳥種名

保育類

科別

鳥種名

保育類

科別

鳥種名

保育類

鷿鷉科

小鷿鷉

鷸科

白腰草鷸

鶲科

藍尾鴝

水薙鳥科

大水薙鳥

青足鷸

鶇科

藍磯鶇

鸕鶿科

鸕鶿

鷹斑鷸

虎鶇

鸛科

黑鸛

山鷸

赤腹鶇

鷺科

蒼鷺

鳩鴿科

斑頸鳩

白眉鶇

黃頭鷺

金背鳩

白腹鶇

池鷺

紅鳩

白頭鶇

小白鷺

長尾鳩

畫眉科

白耳畫眉

大白鷺

綠鳩

棕噪眉/竹鳥

綠簑鷺

翠翼鳩

台灣畫眉

栗小鷺

杜鵑科

中杜鵑

頭烏線

黃小鷺

番鵑

繡眼畫眉

夜鷺

鷹鵑

冠羽畫眉

黑冠麻鷺

夜鷹科

台灣夜鷹

綠畫眉

雁鴨科

綠頭鴨

鴟鴞科

領角鴞

山紅頭

鶚科

魚鷹

黃嘴角鴞

大彎嘴

鷹科

黑鳶

草鴞科

草鴞

小彎嘴

花鵰

翠鳥科

翠鳥

綠繡眼

大冠鷲

赤翡翠

樹鶯科

棕面鶯

蜂鷹

佛法僧科

佛法僧

短尾鶯

戴勝

戴勝

短翅樹鶯

蒼鷹

鬚鴷科

五色鳥

柳鶯科

黃眉柳鶯

鳳頭蒼鷹

雨燕科

小雨燕

極北柳鶯

北雀鷹

白腰雨燕

扇尾鶯科

褐頭鷦鶯

台灣松雀鷹

啄木鳥科

小啄木

灰頭鷦鶯

日本松雀鷹

燕科

家燕

鶯科

粉紅鸚嘴

赤腹鷹

洋燕

王鶲科

黑枕藍鶲

灰面鵟鷹

赤腰燕

鵐科

灰頭黑臉鵐

澤鵟

棕沙燕

野鵐

隼科

遊隼

鶺鴒科

白鶺鴒

麻雀科

麻雀

燕隼

黃鶺鴒

梅花雀科

斑文鳥

紅隼

灰鶺鴒

白腰文鳥

雉科

竹雞

山鶺鴒

八哥科

絲光椋鳥

台灣山鷓鴣

樹鷚

白尾八哥

藍腹鷴

八色鳥科

八色鳥

黃鸝科

黃鸝

三趾鶉科

棕三趾鶉

山椒鳥科

灰喉山椒鳥

朱鸝

秧雞科

白冠雞

花翅山椒鳥

卷尾科

大卷尾

紅冠水雞

鵯科

白頭翁

小卷尾

白腹秧雞

紅嘴黑鵯

灰卷尾

緋秧雞

白環鸚嘴鵯

鴉科

樹鵲

灰胸秧雞

伯勞科

紅尾伯勞

台灣藍鵲

灰腳秧雞

鶲科

灰斑鶲

外來種

紅耳鵯

燕鴴科

燕鴴

黃腹琉璃

白腰鵲鴝

鴴科

小環頸鴴

野鴝

鷸科

磯鷸

黃尾鴝

共計47科133種,其中保育鳥類35種

昆蟲名錄

三線蝶

台灣黃蝶

琉球青斑蝶

紫斑蝶

銀紋淡黃蝶

侏儒蜻蜓

食蟲虻

紅頭麗蠅

大白斑蝶

玉帶鳳蝶

琉球紫蛺蠂

黃三線蝶

雌紅紫蛺蝶

粗鉤春蜓

窗螢

細扁食蚜蠅

大鳳蝶

白三線蝶

琉璃小灰蝶

黃斑

樺斑蝶

彩裳蜻蜓

石蛾

麗紋大蚊

小灰蝶

白紋鳳蝶

紋白蝶

黃裳鳳蝶

樺蛺蝶

禾蛛緣椿象

黃腹鹿子蛾

象鼻蟲

小紫斑蝶

白條斑蔭蝶

迷你小灰蝶

黑脈樺斑蝶

環紋蝶

黃斑椿象

寬腹螳螂

紅圓翅鍬形蟲

切翅單環蝶

東陞蘇鐵小灰蝶

淡色小紋青紋蝶

黑端豹斑蝶

八重山粉蝶

赤星椿象

蟋螽

擬食蝸步行蟲

孔雀蛺蝶

青帶鳳蝶

淡黃蝶

黑鳳蝶

青紋細蟌

六條瓢蟲

台灣文一字蝶

青斑蝶

眼紋擬蛺蝶

黑點粉蝶

猩紅蜻蜓

大白條天牛

黑翅細

台灣波紋蛇目蝶

枯葉蝶

荷氏黃蝶

圓翅紫斑蝶

薄翅蜻蜓

星天牛

小青瓢臘蟬

台灣粉蝶

紅邊黃小灰蝶

單帶

端紅蝶

褐基蜻蜓

黃星天牛

褐翅葉蟬

台灣紋白蝶

琉球三線蝶

無尾鳳蝶

端紫斑蝶

善變蜻蜓

義大利蜂

角蟬

台灣黃斑

琉球小灰蝶

紫蛇目蝶

綠斑鳳蝶

溪神蜻蜓

家長腳蜂

台灣角金龜

兩棲類名錄:

褐樹蛙、虎皮蛙、貢德氏蛙、澤蛙、金線蛙、小雨蛙、白頷樹蛙、日本樹蛙、莫氏樹蛙、拉杜希氏赤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巴氏小雨蛙、史丹吉氏小雨蛙、中國樹蟾、盤古蟾蜍、黑眶蟾蜍…

爬蟲類名錄:

百步蛇、雨傘節、龜殼花、眼鏡蛇、赤尾青竹絲、錦蛇、環紋赤蛇、青蛇、大頭蛇、茶斑蛇、紅斑蛇、赤背松柏根、南蛇、過山刀、黑頭蛇、草花蛇、水蛇、白梅花蛇、臭青公、蓬萊草蜥、古氏草蜥、斯文豪氏攀蜥、台灣草蜥、攀木蜥蜴、印度蜓蜥、多線南蜥、長尾南蜥、鱉、斑龜、食蛇龜…

哺乳動物名錄:

山羌、台灣獼猴、白鼻心、食蟹獴、鼬獾、穿山甲、台灣水鹿、台灣野兔、赤腹松鼠、蝙蝠…

魚蟹名錄:

台灣馬口魚、粗首鱲、鱧魚、黃鱔、土虱、鱸鰻、黃灰澤蟹、拉氏清溪蟹、圓軸蟹、長臂溪蝦…

蜘蛛名錄:

泉字雲斑蛛、人面蜘蛛、長圓金蛛、鬼蛛、台灣綠貓蛛…

保育類生物名錄:

鳥種名

保育類等級

鳥種名

保育類等級

鳥種名

保育類等級

草鴞

紅隼

鱸鰻

黃鸝

食蛇龜

山羌

遊隼

野鵐

水蛇

八色鳥

魚鷹

台灣山鷓鴣

大冠鷲

棕噪眉(竹鳥)

台灣藍鵲

日本松雀鷹

棕簑貓(食蟹獴)

台灣獼猴

北雀鷹

黃裳鳳蝶

白鼻心

台灣水鹿

黃嘴角鴞

金線蛙

台灣松雀鷹

黑鳶

雨傘節

台灣畫眉

黑鸛

紅尾伯勞

白頭鶇

蜂鷹

眼鏡蛇(飯匙倩)

朱鸝

蒼鷹

黃腹琉璃

灰面鵟鷹

領角鴞

黑眉錦蛇(錦蛇)

百步蛇

鳳頭蒼鷹

燕鴴

赤腹鷹

澤鵟

龜殼花

花翅山椒鳥

燕隼

環紋赤蛇

花鵰

藍腹鷴

穿山甲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