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學目標
(1)中華學子應具有國際視野、能開展個人並推動國家社會發展、熟悉資訊技術、充分使用資訊、認識過去歷史與今日現狀並進而能掌握未來。
(2)中華學子應具備個體責任觀,社會與國家責任觀,以及世界責任觀。學理工的同學對人文社會科學要有相當程度的涵養,而學人文社會科學的人對自然科學要有某種深度的了解。
(3)中華學子不僅需要有一種專長,而且要有適應社會迅速變化的能力,尤其是迅速變化的就業市場。
2.能力指標
(1)生命關懷能力:能基於個體的獨特與生命的價值性,以關愛為主導,運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接納與幫助他人,尊重生命的責任。
(2)熱忱與抗壓能力:能主動真誠並勇於面對自己,繼續努力發揮潛能,進而具備面對及調解壓力的能力。
(3)社會責任與倫理能力:利用各種技能和物質以改善生活之環境,善盡社會公民責任,及追求真理,傳承中華文化,爲大眾謀取福利。
(4)溝通與合作能力:和相異的團體與個體,以不同形式將換意見及溝通事項,並相互協調配合以共同達成任務目標。
(5)統整應變能力:重新統合不同的意見或事物,成為新的整體,並藉由反向思考,學習從不同的觀點與角度看待問題,進而迎合各種環境變遷。
(6)發掘、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7)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8)具備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