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using Google Docs
(五)產業永續桌內討論紀錄
Updated automatically every 5 minutes

產業永續發展桌內討論紀錄

共創者

桌長

陳威良

紀錄

沈軍廷

面向

產業永續發展

團隊

三個圈內的炸雞、循環島新媒體、五角拌、神明與碳的距離

部會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李奇樺簡任技正)、大氣環境司(林冠銘技士)、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蔡群儀組長、曾惠瑜視察)、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童建強簡任技正、陳愷雯科長、朱昭蓉科長、林庭瑋技正)、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黃秀玲副組長、塑膠中心陳健強經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周秀姿研究員)

桌內討論狀態

問題釐清狀態: 進行中   ⌛22:24

議題主軸狀態: 未開始  ⌛22:30

政策建議狀態: 未開始  ⌛1:00:00

議題聚焦鏡

請記錄時標注議題主軸主要源於哪個執行團隊,並記錄討論過程重點

討論結果

議題主軸

最關注的議題主軸

綠色意識的教育推動

議題主軸來源團隊

三個圈內的炸雞、循環島新媒體、五角拌、神明與碳的距離

再釐清的問題

輸入 @ 後點選「下拉式選單」➡️ 「部會」即可增添並選擇不同部會

問題序

問題敘述

涉及部會

問題一

環境部對於小型回收場的態度為何?

部會希望集中化、自動化跟大型回收場,但對於社區型的回收場並沒有規劃有沒有一些輔導或補助方案?

社區型回收場面臨都更,大多都不受民眾喜愛,部會是不是有一些輔導機制,如轉型或是環境教育?

環境部  教育部 

問題二

針對綠色意識的消費教育規劃?

環境部 

問題三

除文化部外其他部會造成的文資損失跟汙名化要怎麼處理?

禮儀用具(香金紙炮)跟文化產業(勞動權跟產業發展權)被剝奪

文化過程中所產生出來的環境成本,是不是可以有環境代償的方式

環境部 文化部  經濟部 

討論過程重點

再釐清問題

一、循環島新媒體:循環經濟白話文-消費者消費模式改變

循環商品其對於消費者的CP值跟價值,問題與重點是消費者消費意識需要改變,希望透過教育方式引導。

二、三個圈內的炸雞:時尚產業環境成本、設計桌遊(時尚產業):金錢、時間、環境成本,指數比較

部會回應:

1.有輔導跟引導部門協助廠商製程

2.經濟部目前有的措施

3.製造業低碳補助(購買設備)500萬
4.服務業數位化30-500萬

5.永續融資優惠(企業永續融資保證措施)

三、五角拌:拾荒者服務、地方型回收廠存活

1.產業面環境部希望集中化、自動化跟大型回收場,但對於社區型的回收場並沒有規劃

2.有沒有一些輔導或補助方案針對社區型的回收場

3.部會回應補助清潔隊,與團隊想要的社區型回收場不同

4.社區回收場遇到都更,容易不被住民接受,是不是可以輔導轉型可能變成環境教育等等

四、神明與碳:文化價值跟環境價值的衝突、禮儀用具跟文化產業(勞動權跟產業發展權被剝奪),1. 公正轉型

2. 除文化部外其他部會造成的文化資產與相關產業損失跟汙名化要怎麼處理?

3.禮儀用具(香金紙炮)跟文化產業(勞動權跟產業發展權被剝奪)

4.禮儀用品中特定傳統文化技藝類別,在產業歸屬問題希望是可以到文化產業?

5.文化過程中所產生出來的環境成本,是不是可以透過環境代償的方式來做規劃

6.針對跨部門陳情及討論的整合處理平台

7.媒體的平衡(汙名化)-民俗文化的污名化,傳統民俗行為的排碳量完全不及商業/工業碳排,但是公部門報導並未有所平衡。(2017年減香事件、公廟及民俗傳統活動PM2.5事件)

議題主軸

綠色意識的教育推動

總歸跟公民在消費上的綠色意識有關,如何提升公民的綠色消費意識是此次議題主軸

公私交流&對談

討論結果

1.希望消費者綠色意識建立可以在環境教育下提高位階-----環境部

2.加強消費者進行綠色及環境友善相關商品(綠色溢價)採購的誘因-----環境部

3.加強企業投入在綠色及環境友善產品的開發與服務,並且投入對應憑證的誘因-----環境部、經濟部

討論過程

一、互相介紹

神明與碳的距離(建宏):全世界只有台灣在民俗文化信仰中,有焚香、金紙、鞭炮等祭典活動的特色文化,但因為政府政策的施行不當與迫害,導致民俗及禮儀用品相關產業受到損害,其中針對產業發展/勞動權在未有明確規範的範疇下讓相關產業/企業無所適從,當相關公會/商會跟內政部陳情的時候,內政部因為主則標的不同,故無法處理,因為民俗活度動歸文化部管理,但是祭典活動中產生的排放行為歸環境部管理,產業的發展歸經濟部管理,因為是環境部透過行政命令、媒體等方式散播對應訊息,導致民俗及禮儀用品產業被迫害,且對公部門求償無門,故有公正轉型的問題。

循環島新媒體(郁書):我們主要是在做循環經濟的白話文,我們在推動的過程中發現,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是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從消費者面,讓他們更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感覺才可以打破這個問題。

五角拌(宏翊):我們這次提的是地方型小型回收廠,目前政策主要是往大型回收場,但比較少針對小型回收場的方案,包含有很多民怨,希望結合更多弱勢團體等等

三個圈內的炸雞(亭謙):時尚產業的經濟問題,消費者在選購衣服的時候是沒有指標可以去選購的,所以我們這次主要是在探討這件事,如何增加消費者認知或是發展標章是我們所關注的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蔡組長:非常肯定循環包才需要被推廣。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閻慧貞:國家標準係屬自願主要供廠商作為設計製造生產之參考;買賣雙方作為契約、交貨、驗收之準則;消費大眾作為選用產品之基準;權責機關作為執法之引用依據等。標章與國家標準不盡相同,如環境部環保標章、經濟部的省水標章和節能標章、內政部的綠建材標章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童建強:我是負責電動車跟電動車產業發展,我們在公正轉型跟產業衝擊是更大的,從公正轉型到產業發展會需要非常多的時間。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林庭瑋:工廠的回保問題,事業廢棄物的再利用、在整個產業要去做綠舍轉型有很多面向,我們就是需要去提供很多永續的協助。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陳愷雯:金紙是我們主要的業務,等一下也可以大家做交流,我們也有一些研發的補助也可以來申請。

經濟部產業發展朱昭蓉:產業發展署提供研發補助協助傳統產業開發新產品,因應近年淨零減碳趨勢,相關研發主題也鼓勵業者朝研發新材料、運用再生材料或改善製程導入低碳化相關技術進行產品研發,歡迎業者運用申請。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黃秀玲:為服務中小企業因應國際淨零趨勢,啟動LINE@平台進行「碳服務」,支援中小企業加入減碳行動,加速實現淨零目標,降低中小企業碳焦慮。民眾及企業如有相關疑問可運用LINE搜尋官方帳號「碳服務」或「@caas」,便可加入互動,即時獲得淨零減碳訊息及所需之服務。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周秀姿我們一定是站在尊重民俗的立場,希望跟大家做交流。

二、部會針對問題回應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李奇樺:

問題一:我們目前在社區的回收場,社區自主為主,另民間的回收場自己會去設定是否接受拾荒者的回收社區小型回收廠希望可以變成環境教育場域,或是弱勢團體變成環境教育場域的人員,有一些相關環境教育的法令要遵守,環境教育人員需要透過法令取得認證,另外場所的認證也是有相關認證條件,回收場應該是可以透過地方進行輔導,成為環境教育的夥伴,認證是環境部的工作但可以透過地方環保機關協助

問題三:祭祀用品的產業,當初推動是為了民眾健康,宣傳並不會以污染為主要論述方式,希望說這個祭祀的文化可以進行轉型,以功代金。

神明與碳的距離地方政府會用行政命令禁止燒金紙,所以造成這個產業的反彈。所以在中間溝通上有很大的問題,中央地方跟產業。只有禁止卻沒有輔導轉型,是不是可以有一些明確的配套,希望應該要尊重文化基本法,不應該違反了憲法的文化自由,另外公會也沒辦法跟政府部門溝通,祭祀公會表示配合可以,但做法應該要有個依歸。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童建強:產業會生存是因為消費者會使用,源頭來說,要去分析使用者的行為,他可以接受燒得比較少還是材質改變。

神明與碳的距離燒金紙他已經不是減量,而是直接的禁止,環境部只用罰款但沒有法令依據。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周秀姿:應該是沒有被禁止,想詢問被禁止的場域?跟我們看到的場域不同。另一般民眾購置之香的材質優劣可能與成本密切相關,有賴相關單位把關。

神明與碳的距離經濟部有訂一些香、金紙的產品標準,但環境部只有管理排放行為,如果產品的進口是沒問題的話那環境部就不應該禁止。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閻慧貞:本局於108年配合環境部空氣染防制行動方案針對香品國家標準進行修訂本局邀請環境部、中華民國禮儀用品職業工會全國總工會、中華民國禮儀用品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香業發展協會、大高雄製香職業工會、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產官研代表參加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決議通過審查,與會產業代表皆支持香品國家標準修訂。

神明與碳的距離關於龍山寺減香的案例,工會這邊有業者依照檢驗的標準,安排單位去檢驗,並且針對減香前、減香後、封香爐後各自做了PM2.5的檢測,但檢測結果並未有太大差異,禁香後PM2.5仍然超標,因此工會推測週邊的環境因素也是影響主因,但是環境部並未針對相關的結果調整論述,目前仍然以有問題的論述內容再進行散播,但檢測的結果具工會所述有沒有減量針對pm2.5根本就沒有差別。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這部分細節內容,我並不瞭解,訊息再帶回去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環保機關派員至宮廟進行PM2.5濃度監測並依據環境部公告之空氣品質標準進行核判,燒香動態的,香品產品品質符合規定,但空氣品質與燒香的量有關,是否有季風影響或是宮廟附近有營建工地,宮廟是密閉、半開放還是開放空間,是否安裝有污染防制設備等變因有關,建議環保機關要一併考量並提供說明,與廟方進行良善溝通。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可以給大家參考,有一個金紙的業者,金紙是可以申請環保標章的,之前有一個案例,他們是跟社區合作,以金紙循環的方式來做集中跟循環,變成一個循環的方式。現在新的世代不是不祭祀,新的世代來看的話香就只是跟神明來做傳達,在香的設計是不是可以改變,新的世代新的思維,可以透過綠色設計或是綠色行銷來去改變。

神明與碳的距離環境部有沒有針對排放行為一個很明確的規範,就像是在檢測空氣品質時有很多外部條件,這些條件應該要有度跟量,定義明確才能夠協助相關業者及使用者,可以知道什麼時候超標跟有所依歸。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所謂空氣品質超標應該是針對區域空氣品質,並不是針對單一祭祀排放行為,應該只針對場所提供空品資訊,例如人流多的場所等等,空品不好則建議採取防護措施,大概我們的規範方式是這樣子。

神明與碳的距離環境部講法是沒辦法被討論的,因為沒有規範,所以業者無法自處,自然無所適從,沒辦法被作對應調整相關罰則只有環境部或環保取締機關來的時候才知道,而且某些地方政府直接以行政命令或公文形式公告,以直接禁止相關行為的方式,已經侵犯到信仰自由了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李奇樺:應該說民眾會情,環保局就會去現場,去現場就是勸導或依照法令規定去執行管制,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地方是可以自治加嚴管制,但中央是沒有禁止。

神明與碳的距離在減香、減金香紙宣傳的部分,在現行宣導價值觀與主軸有欠缺妥善的論述,導致相關產業受害,目前這些媒體在對應節慶上仍會持續宣傳對應的論述,這邊建議後續要再評估調整。

三、議題主軸討論:綠色意識教育

對象部分分為消費者及企業

消費者都追求cp值跟價值(綠色溢價)

政府推廣業者申請標章的誘因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綠色消費,第一個概念不是鼓勵大家消費,我們是從源頭開始,有需要才消費,再透過標章,如果你有需要的產品就優先購買政府認證標章的產品,我們要去宣傳這些標章,消費者更在意的是錢跟健康,所以我現在出去宣傳都以省荷包跟健康為訴求產品品質是很基本的門檻,再符合環境訴求(如省水、省電)才可以拿到標章。對消費者可能需要個角度宣導。

神明與碳的距離既然要送環保標章、碳足跡驗證等只要有委託第三放驗證就有驗證費用及成本,企業成本上升價格不動的話品質就會下降,那企業增加這個成本的誘因,還有消費者增加費用買這些東西的誘因是什麼?是不是可以針對認證可以有一些獎助措施?是不是可以有一些交換或好處?針對企業端的教育跟消費教育?目前所有的教育都在學校端,但學校端的學生其實都還不具有消費能力有點杯水車薪。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為加速小型製造業(經常僱用員工數9人以下)導入低碳化、智慧化相關技術、設備及管理機制,朝向低碳化及智慧化升級轉型,進而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及經濟韌性,中小企業針對製造業的轉型有相關的補助。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為推動產業低碳化轉型,本署針對大企業聯合10家以上供應鏈廠商提供最高3,000萬低碳化補助,中小企業提供500萬的低碳化補助。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如果是要做消費者端也有永續材質的相關介紹推廣,大家也可以來本署推動的永續材質圖書館,館址位於台中市「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高分子醫材大樓4樓」。https://sml.pidc.org.tw/about_tw_1.php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機關輔導企業執行低碳作為,面對市場機制,除了永續報告書等法令規範需要透過消費者教育。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環境部畢竟不是經濟單位,所以我們沒有編這種輔導企業預算,但我們希望創造市場,就是綠色採購。

神明與碳的距離綠色採購這端,公部門是不是可以提供對應的佐證憑證,這些對應到ESG,有沒有辦法增加企業誘因,並且提供對應後續在簽證上的支持。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目前企業綠色採購願性的。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因為企業要做ESG報告書,他們有限制一定要做綠色採購。

神明與碳的距離就算是ESG報告書,未來還是需要有第三方查證,如果政府或第三方公信單位可以協助做發放對應的社會影響力憑證,在永續供應鏈的佐證上,尤其在明年之後會計師要簽證ESG報告書上,就會有需要佐證的需求,企業會更增加使用綠色採購的誘因。

如何提升消費者的意識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台灣人很喜歡集點,利用環保集點應該可以提高他們的消費意識。

神明與碳的距離有沒有辦法像食農教育一樣,用一個模式的做推廣,就像在食農教育普及之前,有機蔬果價格較高民眾不一定接受度較高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未來可能會有一些產品強制要求申請碳足跡標籤。

塑膠中心我們是利用企業健學,學習優良標章的使用,進而影響消費行為。

執行

神明與碳的距離文化過程中所產生出來的環境成本,是不是可以有環境代償的方式?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這個部分要再去詢問我們相關單位,因為在文化面來說這個碳排比較小,所以在優先序上來看應該不會是最要緊的。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在校內或生活經驗開始宣傳從小推動綠色意識教育。

神明與碳的距離:  是不是可以透過在民俗活動的自願性碳抵消的認購方式,強化民眾對於碳權及環境抵銷的認知,以大眾日常生活的範圍,來強化消費認知。

資源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各部會都有辦論壇,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能擴大觸及範圍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針對淨零綠生活目前有在做一些教材跟繪本,也招收種子人員進行宣導。環保集點也是一個誘因,先用這種優惠的方式形成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習慣。針對淨零綠生活目前有在做一些教材跟繪本,也培訓種子人員進行宣導。環保集點也是一個誘因,先用這種優惠的方式消費者養成綠色消費習慣。

投票

若桌長評估有需要投票時,可以複製下方投票按鈕於建議/意見下方,讓大家就讚、無所謂/中立/還可以、反對投票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