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循環零廢棄桌內討論紀錄
桌長 | 徐珮琳 | 紀錄 | 李慈瑄 |
面向 | 資源循環零廢棄 | ||
團隊 | 食在必行、長居在垃圾島上、E.A.T!、點點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部會 |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梁開忠環境部資源循環署) |
問題釐清狀態: 已盤點釐清 ⌛00:00
議題主軸狀態: 已盤點釐清 ⌛00:00
政策建議狀態: 已盤點釐清 ⌛0:00:00
請記錄時標注議題主軸主要源於哪個執行團隊,並記錄討論過程重點
最關注的議題主軸 | 各地回收分類標準不一致,如何提升可回收物再利用率 |
議題主軸來源團隊 | 點點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輸入 @ 後點選「下拉式選單」➡️ 「部會」即可增添並選擇不同部會
問題序 | 問題敘述 | 涉及部會 |
問題一 | 各縣市回收標準不一,部會該如何整合資訊? 可否透過統一平台整理和公開各縣市的回收標準,供不同使用者能清楚知道回收標準? | 環境部 |
問題二 | 對回收業者而言,需要有利可圖才能達成我們的期待,有些業者已使用AI進行垃圾分類,在都合法的情況下,政府如何鼓勵業者配合的動機? | 環境部 |
問題三 | 如何強化回收觀念的宣導作為?如果只是在收垃圾時當場退件,也無法讓民眾了解為何被拒收,應該要有其他宣導管道,讓民眾能實際配合各地的回收政策。 | 環境部 |
問題四 | 能否設計類似推廣電子發票政策的獎勵機制來促進和落實回收政策? | 環境部 |
最關注的議題主軸 | 提升循環食器的使用率 |
議題主軸來源團隊 | E.A.T! 「食」在必行 |
輸入 @ 後點選「下拉式選單」➡️ 「部會」即可增添並選擇不同部會
問題序 | 問題敘述 | 涉及部會 |
問題一 | 部會所提及的提供可循環容器盛裝餐點業者名單查詢網站,已有很多業者不再更新,提供的資訊和實際有落差,部會該如何讓業者的資料能定期更新並跟上現況? | 環境部 |
問題二 | 政府雖然有協助推廣循環杯跟循環餐具的使用,但通常是短期的任務和活動,而非針對整個循環食器在未來整體社會的期待有遠程目標或明確的階段性規劃? | 環境部 |
問題三 | 不同循環食器系統間的競爭和利益衝突導致使用率不高,或無法更有效利用,不同系同間也有著借還問題,部會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 環境部 |
問題四 | 當市場上還有一次性食器可以選擇,也降低循環食器的使用率,需要將一次性食器的價格提高(成本內部化)或全面禁用等政策才能有推力讓更多人使用循環食器。部會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為何?可否做出相關承諾? | 環境部 |
最關注的議題主軸 | 二手物交換平台的推廣和優化 |
議題主軸來源團隊 | 長居在垃圾島上 |
輸入 @ 後點選「下拉式選單」➡️ 「部會」即可增添並選擇不同部會
問題序 | 問題敘述 | 涉及部會 |
問題一 | 廢棄物處理的問題,物資若可以循環利用就可以減少垃圾,部會提出有平台,但團隊認為目前的線上地圖並未有知名度,未來如何改善? | 環境部 |
問題二 | 雖然已有平台,但關鍵是好用或是不好用?例如:臉書的物品交換社團,就能讓物品的詳細資訊一覽無遺,但目前「全國不用品藏寶地圖」平臺只有分大類,並未能一次獲得較有效的資訊,例如物品位置等等,導致尋物的人會有使用上的困難。是否可以參考如贈物網和購物平台等平台設計,優化目前的全國不用品藏寶地圖,才能讓民眾願意使用。 | 環境部 |
問題三 | 部會是否有規劃如何推廣「全國不用品藏寶地圖」平臺? | 環境部 |
回收分類標準不一致
循環食器
二手物交換平台
請直接在下方以條列方式列出參考建議,若有明確指向的部會,亦煩請標出
各地回收分類標準不一致,如何提升可回收物再利用率
桌長:(說明第一輪針對回收標準不一的討論)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自我介紹)(過去回收的補貼機制)
例子:嬰兒車台南市可回收,行李箱則是也是部分縣市回收。
桌長:所以團隊希望能有單一平台公告各地回收規定,以便民眾在跨區使用時可以有資訊參考?
點點塑:單一平台提供資訊的可能性?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若都以中央的網站做布告,可是各地跟中央可能會有資訊落差,例如地方規定改變,中央網站未變。
點點塑:但這應該是可以透過網站設計讓資訊同步更動的,應該沒有這麼難。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這我們可以努力看看,不過在實務上也可能因為第一線清潔人員的認知不同而影響可否被回收的狀況,前陣子有過清潔隊員拒收可是環保局是認定該收的狀況,但這很難判定,因為例如馬桶蓋就可能是單一材質或複合材質,但對民眾來說太難判讀,但實際在回收分類上卻要被分開。
桌長:關於獎勵機制是否要再進一步討論?
點點塑:也許可以結合環保集點。但形式或獎勵的情況需進一步討論和設計。在物品上給予條碼,來提供掃描回收獎勵。
其他團隊:那如何避免重複掃描?
點點塑:他的掃瞄功能只能一次,掃完就直接被回收。
其他團隊:如已有市場機制在做,那政府的角色是什麼?
點點塑:政府應做資訊的建置...
桌長:整理一下大家的想法,目前大家應該是希望藉由物品上提供條碼,掃描能得知回收資訊,以利民眾回收,而條碼也能同時在回收的當下有回饋獎勵機制給予回收者。
其他團隊:這個月是手機循環月。每回收一部手機有一次抽獎機會。
桌長:關於提供回收獎勵機制這部分,中央部會的想法為何?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目前的回收站背後都有獎勵或是商業模式來維持其運作和回收運用,所以在不同類型的回收站中央其實提供很多補貼和獎勵,鼓勵地方促進資源回收。但地方可能需要自行面對尋找合適場地的問題。
二手物交換平台的推廣和優化
桌長:二手物品的回收率該如何提高?(說明前一論討論的內容和幾項問題)
長居在垃圾島上:剛才大家進入「全國不用品藏寶地圖」發現在使用上有很多障礙,包括不易取得資訊,還要私下聯絡等等,都不是那麼直覺地可以應用。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我們知道民間有很多網站提供這樣的服務...
桌長:例如聯絡功能,可以直接聯繫。
長居在垃圾島上:不,他目前網站本身也沒有明確的收不收的規定...應該說網站現在的功能很基礎,僅有一些標籤。都是以單位為主再提供物品資訊,而不是提供給個人來做刊登。
其他團隊:當民間已經有更好的平台,大家到底希望政府的角色是什麼?
長居在垃圾島上:很多民眾在不清楚其他服務時,還是會仰賴政府機關所提供的服務,所以應該要做好。
其他團隊:那是要在政府網站上提供其他平台的資訊嗎?
長居在垃圾島上:不,若政府已做了這樣的服務,卻讓大家不能好好使用,那不是浪費資源?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好,像是上面有網址但是還點不開要用複製貼上的?
桌長:那大家在這件事情上的想像很不一樣,我們是不是利用便利貼讓大家各自想一想對於網站的建議和期待?
(看完之後,大家發現網站的功能和定位很奇怪)
桌長:我們可否請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說明當時設置網站的功能和定位是什麼?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其實一開始這個網站是因為民眾很難得知住家附近的站點,所以透過單一網站提供區域位置站點資訊,讓民眾要尋找回收站點時可以得到資訊。
其他團隊:從首頁的查找功能覺得在設定搜尋條件很複雜,例如點了二手衣,下一個選項則有改造,那二手衣是要送去改造嗎?但其實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其他團隊:可以增加對於站點的評價。
其他團隊:一般網頁上會清楚的介紹網站的目的跟功能,但我們需要花很多時間才釐清他是電話簿。
提升循環食器的使用率
桌長:部會所提及的提供可循環容器盛裝餐點業者名單查詢網站,已有很多業者不再更新,提供的資訊和實際有落差,部會該如何讓業者的資料能定期更新並跟上現況?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一開始的時候是一起建置,後續的資料更新卻是很困難,因為業者不一定會主動告知,未來我們可以再討論研議更新的頻率或建立更友善的資訊回饋管道。我們也很希望外送平台能慢慢使用循環餐具,但是消費者接受程度其實是一個挑戰,因為民眾有對衛生考量的安全疑慮,雖然我們很清楚衛生不是一個問題,而是觀念需要慢慢地改變和慢慢獲取民眾的認同。另外,由於在外送平台推動也有回收成本的問題,由誰送回餐具,費用由誰負擔,如果沒有人願意買單也很難推動。
桌長:不同循環食器系統間也有著借還問題,部會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我們也曾想過要求業者使用統一的規格的方式,但業者在這些設計上是有各自的行銷考量,過去的經驗也確實發現就算直接提供業者們使用一致性的杯具,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桌長:因為目前仍是示範階段,政府雖然有協助推廣循環杯跟循環餐具的使用,在未來對於整體社會有遠程目標或明確的階段性規劃?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有的,我們一直在努力透過合作和鼓勵機制來推廣相關政策。
團隊:是否未來會加大禁用或懲罰使用一次性餐具?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政策很難強硬推動這些懲罰性措施,主要還是要觀念的改變。
團隊:那麼為何不能將成本從消費者處轉移到業者呢?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成本在誰身上其實都會反彈,而且最終也還是會被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但大家也可以想另外一件事,一次性用品和使用循環餐具背後的成本,其實循環餐具仍是需要很多成本像是運輸和清洗等費用,其實可能都高於一次性餐具,我們是為了不要增加環境負擔而希望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但其實這背後都有費用存在。
團隊:那在剛剛提到水資源等在循環餐具使用上的消耗,那其實就是垃圾和其他資源的競逐關係?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沒錯,這時候我們就會回到,水資源和環境保護孰輕孰重的問題了。
桌長:那會不會其實循環杯其實是配套的政策,真實真正的目的是要全面自備餐具?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可以這麼說,因為循環餐具其實是當你沒帶時可以臨時借用的管道而已。
團隊:那這樣循環餐具就會需要退場嗎?也就是這個市場勢必會萎縮?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不是的,因為從長期的觀察下來,其實行為的改變還是有一個飽和的程度,就算自備餐具還是有部分人是需要這些服務的。
若桌長評估有需要投票時,可以複製下方投票按鈕於建議/意見下方,讓大家就讚、無所謂/中立/還可以、反對投票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