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using Google Docs
台灣孔廟與儒學的傳承.docx
Updated automatically every 5 minutes

台灣孔廟與儒學的傳承

王朝茂

徐晞琳

  1. 前言-「廟」、「學」

孔廟是祭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廟宇,有很多稱號:文廟、先聖廟、先師廟、仲尼廟、明倫堂、孔子廟、孔聖廟、夫子廟、孔父廟、孔聖廟等。孔子廟,基本上,是「廟」和「學」的兩個層次結合構成,廟是祭祀孔老夫子的場所,「學」是教育園地(其後稱明倫堂),兩者,一般稱為「廟學」,基本上,是與宗教的廟宇不同的。

根據台北孔廟文獻記載,台灣以孔廟為名登記的孔廟至少有16座,分別位在台北、台南、高雄、彰化、桃園等地,另外,視為道教而未以孔廟為名但祭祀孔子的廟23座(葉倫會,2002)。

  1. 孔廟、聖域

孔廟在建築上,主軸設定為「廟」,大殿即大成殿,祭祀孔子,置孔老夫子神位,旁祀亞聖(孟子)、述聖(子思)、曾子、顏回等四配及十二哲。此種孔廟的奉祀,受傳統儒學獨尊的影響,以萬古流芳的牌位方式,來肯定孔子的崇高地位及中國數千年儒學的文化核心價值,將「道統」高於「治統」理念的具體實現。孔子為「至聖先師」,是「百世帝王之師」,孔廟具神聖不可侵犯的「聖域」地位。台灣的孔廟建築沿襲曲阜孔廟的格局,在孔廟入門(櫺星門)前立有「下馬碑」。台南孔廟在大門「全台首學」前,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在此下馬」石碑一面,可見對孔廟的尊重。

参、孔廟、簡史

文獻記載,孔子去世(周敬王41年,479BC)後次年,魯哀公在山東曲阜孔子故宅立廟,是最早的孔廟。漢高祖12年(195BC),以太牢祭祀孔子,是最早官方祭祀孔子的開始,樹立祭孔的典範。唐太宗貞觀四年(460AD)下令各州府郡,各地官學普設孔廟,並採坐北朝南方位,使孔廟快速增加,孔廟成為漢人社會中一種獨特的社會類型。唐玄宗時晉封孔子為文宣王,因此孔廟又稱「文宣王廟」,幾乎有城鎮就有孔廟的存在(楊玉姿,2004)。

緣於漢朝獨尊儒家,罷黜百家,使儒學定於一尊。唐朝文風鼎盛,國威遠播,日本、韓國來中國汲取中國文化,儒家思想傳到日本、韓國,在日本造成漢化的「大化革新」。十三世紀以前,越南是中國的一州,教育、科舉,典章制度均仿自中國,孔廟建築及教育「聖城」的作法都和中國一樣。

宋徽宗崇寧三年,將孔廟正殿稱為大成殿,專祀孔子牌位,把諸子、先儒移出,另建東西廡奉祀。明初海外活動正盛,鄭和七次下西洋,使儒學和孔廟,遠播海外,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甚至到歐美各地生根。

學者或謂,秦漢以前春秋時代的孔子是學術地位的象徵,周公的地位甚於孔子,魏晉以後,孔子才凌駕周公。至唐高宗時期,將周公定位為政治人物而離開文廟,配享周王廟。至此孔子取代周公,進而建立孔門系譜和孔廟教育「聖域」地位,使孔子成為「百世帝王之師」。早在魏晉時期,淝水之戰,東晉打敗符堅,漢人南遷,東晉孝武帝在建康設國子學,建孔廟,以中國道統自居,企圖以文化認同號召北方。如前所述,唐太宗在各縣設立書院,興建孔廟,書院大都依附在孔廟。孔廟是祭孔場所,也是教育園地,同時具有祭祀及教育兩大空間。書院教育興起於唐朝,而盛於宋朝,延續到清末,前後1300年(毛禮銳等,1989)。孔廟的發展過程即是一部中國教育的發展史。

肆、台灣孔廟的歷史背景

台灣初建孔廟於1665年,至今只有341年的歷史,但由孔子「德侔天地,道貫古今」的崇高地位和「廟學」的教化功能,所以孔廟在台灣受到官方及民間的重視。

台灣孔廟大抵分為兩大區塊:其一是由政府官方出資或資助建立的孔廟,另ㄧ方面是以民間宗教信仰而建的孔廟。民間信仰將孔子視為「神祗」,歸在道教之列。官方支持及資助所建的孔廟,基本上把孔子視為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冀期以孔子偉大的教育家風範、教育思想、政治理念、人生哲學、天人合德等思想,來敦品教化、規範倫常、衍生治道、純化社會以進理想的大同境界。兩者的功能取向上,是有所差異的。

台灣孔廟的興建與發展可以分為:鄭成功來台至日本據台、日據時代、台灣光復以後三個時期。

ㄧ、鄭成功來台至日本據台時期(1895年前)

此時興建的孔廟有:台南孔子廟(1665)、澎湖馬公孔廟(1683)、高雄左營舊城孔廟(1684)、彰化孔廟(1726)、屏東孔廟(1881)、新竹孔廟(1824)、宜蘭孔廟(1868)、台北市孔廟(1881)、羅東孔廟(1892)。這時期是中國儒學在台灣的播種、生根、弘揚的時期。

二、日治時期(1895-1945)

這時期的孔廟,大都是民間私人所興建。這些孔廟的建築形式、規模、祭祀都與前期有異。日治時期,是日本軍國主義高張的時代,孔廟不被重視,且因為皇民化活動及戰爭,致使孔廟受到破壞,如台南孔廟被充當日軍屯駐所及公學校,使台灣孔廟和廟學度過五十年暗淡時期。

三、台灣光復後(1945年後)

這個時期,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以復興中華文化為號召,對先前孔廟年久失修或遭破壞者,大力重修整建,並予以普及,幾乎所有都會、城鎮、景點都有孔廟產生。這時期所建孔廟有:花蓮孔廟(1950)、桃園縣孔廟(1989)、高雄縣孔子廟(1984)等。另因原來格局太小、被日軍佔用損毀而予以擴大重建的有:台中孔廟(1976)、高雄市孔子廟(1976)等。

台灣孔廟,由教育部和內政部主導,加強對孔廟建築物維修,文物典藉蒐集整理,聘請專家學者成立「祭孔禮樂工作委員會」,制訂祭孔禮樂、服飾、樂器、祭品、樂舞,研訂釋奠禮規則,並由政府主導,每年在各地孔廟舉辦隆重的釋奠大典,將孔子儒家思想的主流價值予以肯定和實踐。

此外,為弘揚教化,發揚師道,頒訂孔老夫子誕辰(九月二十八日)為國定假日及教師節,學校舉行隆重祭孔及教師節慶祝活動,並在各縣市成立文化中心,傳承儒學和孔子的教育理念。

必須ㄧ提的是,台灣孔廟之行政管轄,被歸在內政部宗教司,與ㄧ般宗教寺廟並列,而非文化局或教育單位所管轄。有人認為孔子既非神祗,孔廟亦非凡廟,孔子的地位主要是在哲學思想及萬世師表方面,將孔廟歸隸內政部宗教司,似有其不倫不類之處。

伍、台灣孔廟現況

以下介紹台灣孔廟,是以傳統早期興建的孔廟和其後由官方興資或資助所建孔廟為主,將具代表性者介紹如下:

ㄧ、全台首學-台南孔子廟

台南孔子廟1665年(明永曆19年),是鄭成功之子鄭經主政時,採納諮議参軍陳永華之議所建,位於現址(台南市南門路2號)。建築物以祭祀孔子的「先師聖廟」為主體,旁設「明倫堂」。1684年(康熙23年)台灣納入清廷版圖,由巡台厦兵備道周昌等捐銀整修,改名「先師廟」,題康熙御書「萬世師表」匾額於正殿中。1777年再重修,購買泉州石材,延聘當地名師精雕細琢,再運來組合安裝,增設泮宮坊、府學署等,而使台南孔子廟燦然大備,是台南孔子廟的全盛時期。其後陸續修建,增置禮器、樂器、文物、及美化園林等。1887年台灣建省,改為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三廳,原台灣府改名台南府,台灣府學改名台南府學。

日治時期,台南孔子廟被充當日軍屯駐所及公學校,孔廟不再受重視而趨荒廢。二次大戰末期,台南市被炸,孔廟嚴重受損。台灣光復(1945)後,政府集資多次修葺增建,終使台南孔子廟恢復舊觀,且更輝煌亮麗(傅朝卿,2001)。1982年政府公佈台南孔子廟為「一級古蹟」,列為最珍貴的建築文化財。

 

圖一 台南孔子廟-全台首學

圖二 台南孔子廟-大成門

圖三 台南孔廟-大成殿

二、台北市孔廟

台北人文匯粹,開發甚早,1825年沈葆楨來台設台北府,立台北儒學,招生授徒,並設壇祭孔。1881年完成大成殿等,即舉行祭孔典禮。其後陸續增建,成清領時期與武廟、天后宮並列為台北城內三大廟宇。1895年日軍駐台,文廟充做衛戍醫院,文物受到損毀。1925年才由地方捐地募款在大龍峒籌建孔廟,稱台北市孔廟,於1939年完工,是民間興建的最大孔廟(葉倫會,2002)。

台北市孔廟為黃瓦紅牆,屋脊曲線、簷樑雕刻精美,彩繪、磁磚、交趾陶燒人物、動物、花卉栩栩如生極具藝術價值,建材大部份取自福建。大成殿依傳統坐北朝南,其他主要建築,崇聖祠、東西廡等與傳統格式無異。

由於台北市為全台政經文教中心,所以孔廟建築相當重視,無論庭園、資材、作工、設計、結構都極為考究。每年祭孔大典,由中央大員主持,邀國內外人士蒞臨觀禮,非常踴躍,尤其八佾舞表演,釋奠禮過程,讓文教士子、各國嘉賓,爭睹聖儀,門限為塞,是每年一次的盛事。

 

圖四 台北市孔廟

圖五 台北市孔廟-大成殿

圖六 台北市孔廟-至聖先師牌位

三、彰化孔廟

彰化孔廟1726年興建,台灣光復後,1978年由政府撥款整修成現在的孔廟。它位於縣城東門內,中央為大成殿,兩側東西廡,前有通道、戟門,東有義路、西有禮門,再前為櫺星門,後設崇聖祠,右立明倫堂,堂後是學廳,佔地比台南孔廟大。但因屬縣學而無四合院格局,為彰化孔廟之特色。

彰化孔廟建後曾重修十餘次,格局與初建時大有差異。日治時期,都市計劃列為道路,拆除禮門、義路、伴池、萬仞宮牆、明倫堂及堂後學廳,僅存大成殿、東西廡、戟門、櫺星門及崇聖祠,毀去原建築三分之ㄧ。1976年重修,二年後完工,成為今貌且列為一級古蹟。

圖七 彰化孔廟-萬仭宮牆

圖八 彰化孔廟-大成殿

四、高雄市孔子廟

高雄市有兩座孔廟。一為「鳳山舊城孔子廟」,座落在現在高雄市舊城國小校園內,是1684年(康熙23年)所建,已有三百二十多年歷史,列為三級古蹟。該廟位在左營蓮池潭畔,原有規模及建築相當完備。日治時代,改為小學。目前僅剩崇聖祠及祠後碑林,名為「鳳山舊城孔子廟崇聖祠」。

高雄市新孔廟1976年所建,名為「高雄市孔子廟」,位在舊孔廟附近蓮池潭畔,蓮池潭即為它的泮池。孔廟佔地面積六千餘平方公尺,前望龜山,左靠半屏山,依山傍水,潭邊垂柳,風光極為秀麗。大成殿是仿北京太和殿格式,相當宏偉壯觀。大成殿依清制,上覆琉璃黃瓦,屋頂有走獸,殿內為井字型,藻井屋頂。進入殿內,抬頭仰望,以蟠龍和彩鳳為主題材的和璽彩繪,這些圖案由內延伸到殿外及其他建築物。彩繪以黑白紅三色代表夏商周三代文化特色,畫工精細秀麗,有錦繡綿密的感覺,配合整體建築物的宏偉格局,極具中華文化代表性與尊孔之傳統價值。

圖九 高雄市孔子廟-櫺星門

圖十 高雄市孔子廟-大成殿

五、台中孔廟

台灣光復後第一座新建孔廟,位於台中市雙十路與力行路口,建於1976年,平面圖仿山東曲阜孔廟,建置相當完備。主要結構有:「道貫古今」和「德配天地」牌坊、照壁、櫺星門、泮池、前院、觀德門、毓粹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祠等。大成殿為仿宋建築,樑椼、天花板採用宋式彩畫、上覆黃色琉璃瓦,極為莊嚴肅穆(葉倫會,2002)。

圖十一 台中孔廟-大成殿

六、宜蘭孔廟

建於1868年,係參考台南孔子廟形式。大成殿採歇山重簷,上下簷距離很大,簷線弧度優美,有台灣最優美的殿宇之稱。宜蘭文風鼎盛,清朝時出兩位進士,12位文舉秀才,160多位貢生,孔廟在當時極受重視。日據時代被徵用作為日軍糧倉。二次大戰末期被美軍炸毀,1954年移地重建,歷經多年才現今制。

另在宜蘭縣羅東鎮,現有孔廟一處。1892年由民間興資所建,奉祀孔子為主及倉頡、周潼溪、張橫渠、程明道、程伊川、朱熹等儒學大師。現在所見羅東孔廟是光復後,1966年移現址改建而成(林衡道,1988;葉倫會,2002)。

圖十二 宜蘭孔廟-大成殿

七、新竹孔廟

新竹是閩南人遷台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孔廟始建於1824年,中間為大成殿、東西兩廡、前面是櫺星門,崇聖祠在大成殿後,左文昌宮、右明倫堂。台北孔廟未建前,是台灣北部最重要的文廟,對宏揚儒學,崇禮尚義的推展非常重視,是文風匯粹的重鎮。

1895年日軍據為軍營,1910年名宦祠、節孝祠、東西廡被拆除。1915年後改為學校或辦公場所,陸續拆除大成殿等,光復後將舊孔廟建材,增補重建,仿原來規模,唯格局略小(林衡道,1988;葉倫會,2002)。

圖十三 新竹孔廟-儀門

八、澎湖文石書院所改建的孔廟

台灣自1683年開始設立書院,迄清未約有六十多個。澎湖文石書院建於乾隆31年(1766),位於馬公市,負起宏揚儒學的重任,使澎湖一時文風大盛。中法戰役時,院中所藏古籍圖冊被燬。日據時期,書院一度改成日軍野戰醫院,地方人士為保留傳統儒家文化,將書院改為孔廟,後廳堂即為大成殿奉祀孔子(林衡道,1988)。光復後由政府維修,於1963年完成。1977年再將唯一僅存的完整建築「魁星樓」,依原型重建。

圖十四 澎湖孔廟

九、桃園縣孔廟

位在桃園市虎頭山上,1989年完工啟用,是台灣近期興建的孔廟,建設經費由台灣省政府及地方籌募。整體結構以供奉孔子的大成殿為重心。大成殿四周及殿內各有24根紅色圓柱,相當壯觀。大成殿後是供奉孔子五世祖的崇聖祠,前面依序是大成門、泮橋、櫺星門等。大殿採中國宮殿式,屋脊有走獸雕飾,兩旁東西廡供奉孔子弟子等。大成殿有五個門,每個門上有258個門釘,不設門神,所有建築格局與其他孔廟大同小異(桃園縣崇聖會,2004)。

圖十五 桃園縣孔廟-大成殿

十、南投縣孔廟

南投縣的孔廟有兩座,一為位在日月潭的日月潭孔廟及埔里孔廟。日月潭孔廟位在風光明媚的日月潭畔,名為文武廟,前殿祀武聖關公,後殿奉祀孔子稱為大成殿。1932年台灣電力公司興建日月潭,水位升高70公尺,村民被迫遷村,將文武廟移到現址。光復後,為推展觀光事業,改建成現今金碧輝煌的文武廟。文武廟是中國傳統琉璃紅柱的建築,但結構佈局與傳統孔子廟有些差異(葉倫會,2002)。另一座埔里孔廟始建於1926年,位於埔里鎮。

圖十六 日月潭孔廟

十一、高雄縣旗山孔廟

正名為「高雄縣孔子廟」,位於旗山鎮旗鼓山上,據稱是東南亞最大的孔廟。1983年奠基,1985年完工,即舉行釋奠禮,時為孔子誕辰2535年紀念日(九月二十八日),用以宏揚儒學、尊師重道。該廟位在風景秀麗的中山公園內,沿路拾級而上,可俯視旗山街景,對面旗尾山,高屏溪、楠梓仙溪宛延流過,遠處高屏平原與大武山的蒼翠景色,風光旖旎,輔以廟貌莊嚴、花木扶疏,令人心曠神怡。可惜該廟建成後,因地基鬆軟,建物龜裂,加以政治因素,啟用後次年即閉門荒置(湯民雄、曾茂源,1996;李乾朗,1999)。殆至2002年重修完成啟用。

圖十七 高雄縣孔子廟巍峨廟門

圖十八 高雄縣孔子廟大成殿

陸、台灣孔廟與中華文化的傳承

台灣自明鄭、清朝以來,地方主政者「謁孔」而後「蒞政」,是一貫的傳統。所以每個大城或縣治,孔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建設。孔廟與儒學並立,即俗稱「左學右廟」。左學指明倫堂為主的建物,功能相當於今日的公立學校;右廟則指大成殿為中心的建築群,前後依次為萬仞宮牆、泮池、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祠等,是祭祀孔子及其先人之所,即為前述之「聖廟」。孔廟在精神上,意味著對讀書人的敬重,對文明啟發的期待,彰顯教育活動的重要和對教師的尊敬。

筆者畢業於台南師範學校,是一所培育師資的搖籃,位在台南孔廟附近。學校以「師道」為訓,至聖先師為尚,四書五經是必修教材。畢業典禮當天凌晨,沐浴整冠,由校長率領到孔廟致祭後返校舉行畢業典禮,意味深長,終身難忘。

孔子廟在教育及中華文化的傳承上,具有下列幾個表徵與實質性意義:

  1. 孔廟是對儒學萬世一系尊孔祭孔的圖騰

孔廟以大成殿為主軸,奉祀代表東方文化的孔夫子為重心,東西廡奉祀其後的儒學大師、儒生、聖賢,本身是尊孔崇賢聖域,亦是庠序重地。

高雄舊城孔廟於康熙四十四年重修時,有詩記其盛曰:「荷香十里地,喜建聖人居;泮壁流天際,園橋架水渠。千秋成俎豆,萬國共車書;巍峨今伊始,英才自蔚如。」

            圖十九 孔廟先賢先儒牌位

  1. 孔廟是古蹟

孔廟是代表中國傳統風格的建築物。台灣孔廟不過三百多年歷史,大成殿多仿自紫禁城宮殿的傳統形式,聘任巧工名匠的傑作,精雕細琢的藝品,年代雖不遠但或列入古蹟,或評為珍貴文化財。廟中的收藏,如經籍、古本、釋奠禮器、石碑、碑林、帝王名家題額、畫棟雕樑、石刻、繪畫、古董、陶瓷、樂器、文案等,都是極具價值的文物。

圖二十 孔廟牆上浮雕

  1. 庭園美景、崇聖遊憩勝地

中國庭園造景有異於日本、西方,在所有孔廟的庭園中,古木參天、枝葉蒼翠。萬仞宮牆、門牆、鼓石、壁飾銅錢、深院長廊、紅牆黃瓦、圓柱石階都顯示中國庭園造景「天人合德」之意,使孔廟成為觀光遊憩勝景,讓人流連忘返之聖地。殿內偶見小池一方,清澈見底,「可以濯我足,可以鑑我心」,讓人身心舒暢無比。1953年蔣介石先生指示:「為保護聖域之莊嚴,任何機關、軍隊、團體、個人,一律不准進入孔廟殿宇中辦公或住宿。」

圖二十一 台北孔廟花木扶疏景觀優美

  1. 文化傳承重鎮

許多台灣孔廟設有敬字亭,每當祭孔時,會將倉頡神位迎到庭前予以祭拜。每年祭孔活動以「釋奠禮」稱之,八佾舞是大典最具代表性的節目。舞生持翟、籥,人數縱横行列為佾。自周代祭孔均為六佾(36人),明英宗二年(1437)將祭孔改為八佾(64人),與帝王同格,表示對孔子至尊的禮敬。台灣八佾舞之佾生選自中小學生,所著服飾是政府頒訂的統一式樣,動作雅緻流暢是最令人賞心悅目的節目。

典禮於凌晨六時舉行,從典禮開始、鼓初嚴、…闔扉、撤班、禮成共37項。演奏樂器有:金石絲竹匏土革木20多件,樂曲為大成樂章:咸和之曲、寧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等,均為專譜詞曲。典禮由地方政府首長主持,文武百官陪祭,在莊嚴肅穆、祥和康寧中進行,隆重優雅。早年祭品牛羊豬三牲,典禮完成書生爭拔智慧毛,造成秩序混亂,爭先恐後,後來改以麵粉所作太牢替代,用智慧糕代替智慧毛。

圖二十二 祭孔大典

  1. 庠序聖地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全台孔廟大成殿都有「萬世師表」匾額。台南孔廟康熙五十四所立碑文曰:「…既興廟學於其始,願執經士子,出有為,無負國家教育振興庠序之至意。…」因知,孔廟是教化士民的聖地,並藉孔廟把中華文化在社會生根。台灣分散各地眾多孔廟,幾百年來在傳道授業,弘揚教化之功,至深且鉅。                                                                                   圖二十三 台南孔廟以成書院

  1. 孔子誕辰紀念日與教師節

台灣訂孔子誕辰紀念日為教師節,每年在孔廟舉行隆重釋奠大典,各級學校舉行教師節慶祝大會及各種教師節活動。學校教師以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為尚,發揚有教無類,學不厭,教不倦,尊師重道的精神,對提升教師社會地位、砥礪師道、純化校風,具有重大作用。日本、歐美人士每年來台參觀,參與教師節活動,都給予極高的稱讚。筆者在此呼應與香港共同響應,將孔子誕辰紀念日定為「世界教師節」。

圖二十四 孔子誕辰紀念日慶祝活動一景

柒、結語

孔廟是奉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聖域--廟,也是弘揚儒學,建立中華文化道統的庠序重地--學。孔子仁道的偉大思想歷兩千五百多年而歷久彌新。台灣對孔廟、孔學宏揚的努力,一直精進不歇。

二十一世紀,人類拜西方科技文明之賜,成就物質享受和方便,卻造成世局動亂、人慾横流、毒品氾濫、心智空虛、人際疏離等空前亂象。東西學者,在尋求救亡圖存之道的反思結果,認為代表東方文明的儒家思想,是未來人類萬世太平的曙光(王朝茂,2005)。

孔廟無論從建築、格局、文物、典章、祭孔大典與禮儀,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精髓,是世界共享的文化資產,應予努力保存與弘揚。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哲學家、政治家、思想家,是東方也是世界人類的師表。特於此再高聲呼籲以孔子誕辰日(九月二十八日)作為「世界教師節」。

參考文獻

王朝茂(2005)。〔全球視野互利共榮之和平經濟學論述〕。東日本國際大學:和平經濟學國際論壇發表。

毛禮鋭等(1989)。〔中國教育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李乾郎等(1999)。〔古蹟入門〕。台北:遠流圖書公司。

杜維明(1988)。〔儒學發展的宏觀透視〕。台北:正中書局。

林衡道等(1988)。〔台灣古蹟概覽〕。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桃園縣崇聖會(2004)。〔悠遊聖域-桃園縣孔廟〕。桃園:桃園縣孔廟忠烈祠聯合管理所。

湯民雄等(1996)。〔旗山孔廟暨祭孔大典〕。旗山:蕉心鄉土文藝社。

楊玉姿(2004)。〔高雄市孔子廟〕。高雄:高雄市文献委員會。

葉倫會(2002)。〔台北孔廟文化之美〕。台北:葉倫會出版。

傅朝卿等(2001)。〔全台首學台南市孔子廟〕。台南: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