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using Google Docs
正義界限:努斯鮑姆著作解析
Updated automatically every 5 minutes

via https://g.co/gemini/share/1276fb470900

瑪莎·努斯鮑姆《正義的界限》之深度哲學分析

專家簡介:本報告由團隊中的政治哲學博士執筆。該專家專注於當代正義理論、德性倫理學及人權哲學,尤其對羅爾斯之後的自由主義理論發展有深入研究。其學術工作致力於彌合抽象哲學理論與具體政策實踐之間的鴻溝,並曾發表多篇關於能力取徑、全球正義與身心障礙權利的學術論文。


引言:拓展正義的疆域

瑪莎·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aum)的著作《正義的界限:殘障、全球正義與物種成員身份》(Frontiers of Justice: Disability, Nationality, Species Membership)是21世紀政治哲學領域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它被廣泛視為對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所奠定的正義理論典範,進行了最深刻、最系統性的挑戰與擴展 1。本書的核心使命極具抱負:直面並試圖解決傳統社會契約論(social contract theory)在理論建構中,因其內在邏輯而系統性忽略的三大「未解的急迫問題」(unsolved problems of justice)——即如何為身心障礙者、不同國籍的全球公民以及非人動物社群成員提供一個堅實的正義理論基礎 2

努斯鮑姆的方法論既繼承又顛覆了羅爾斯的傳統。她採用了羅爾斯著名的「反思均衡」(reflective equilibrium)方法,即在抽象的理論原則與我們深思熟慮後的道德直覺之間,尋求一種融貫的平衡 6。然而,她的目標並非對契約論進行小修小補,而是要提出一個實質性的替代方案。本書不僅是一次理論思辨,更是一部旨在回應真實世界中不斷變遷的各種困境的「實踐性哲學」(essay in practical philosophy)巨著 5。努斯鮑姆試圖證明,一個真正完備的正義理論,必須敢於跨越傳統的疆界,將那些長期被置於正義版圖之外的群體,安全地納入其核心關懷之內。

第一部分:核心論證——作為正義理論的能力取徑

1.1 解構社會契約:努斯鮑姆對羅爾斯式正義的批判

努斯鮑姆的論證始於對西方政治哲學主流——社會契約論——的根本性批判。她精準地指出,從霍布斯(Thomas Hobbes)、洛克(John Locke)到當代的羅爾斯,這一傳統都建立在幾個關鍵且充滿問題的假設之上。

  1. 立約者的約略平等:契約的參與者被假定為在體力、智力和能力上是「約略對等」(roughly equivalent)的。這種對等性使得他們在自然狀態下相互構成威脅,從而產生了訂立契約的動機 2
  2. 立約者的獨立性與生產力:參與者被設想為「自由、平等且獨立」(free, equal, and independent)的成年男性。他們是健全的、能夠進行生產性合作的個體,為社會的整體利益做出貢獻 6
  3. 為互利而合作的動機:社會合作的根本動機被設定為「互利」(mutual advantage)。人們之所以同意放棄自然狀態下的絕對自由,是因為進入社會能更好地促進和保障自身利益。正義被視為一場精明的交易 2

這種批判不僅僅是為了擴大正義的適用對象,更是一場深刻的範式轉移。它挑戰了正義本身的動機。努斯鮑姆試圖用一種植根於亞里斯多德和康德思想的、基於個體內在「善」與「尊嚴」的正義觀,來取代霍布斯和羅爾斯式的、基於自利考量的互利模式 2。在努斯鮑姆看來,政治合作的終極目的,不應僅僅是為了保障個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創造一個所有生命的尊嚴都能得到尊重、其繁盛發展的能力都能得到保障的世界。這將正義的基礎從工具理性,轉向了一種實質性的倫理承諾,是對自由主義傳統的一次深刻重塑。

1.2 能力取徑的理論建構

在批判社會契約論的基礎上,努斯鮑姆提出了她的替代方案——能力取徑(Capabilities Approach, CA)。這一理論框架最初由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開創,努斯鮑姆將其發展為一套完整的政治哲學理論。

  1. 個人因素:如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身心障礙、新陳代謝率等 12
  2. 社會因素:如社會規範、公共政策、歧視性慣例、性別角色等 12
  3. 環境因素:如氣候、地理位置、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等 12

    一個身處殘障狀態的人,可能需要比健全人多得多的資源,才能達到同樣的「自由移動」的能力。一個生活在充滿性別歧視社會中的女性,即使擁有與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權利,也可能無法將其轉化為真正的職業發展機會。因此,只關注資源分配的正義理論,會系統性地忽視這些由「轉化因子」造成的不平等。

這一理論框架精妙地試圖調和普世主義與特殊性之間的張力。傳統的資源型理論提供了一份普世的「物品」清單(如基本善),並假設這些物品對每個人都同等有用,但能力取徑的「人類多樣性」論證揭示了這種普世主義的粗糙之處 14。努斯鮑姆轉而提出一種更為複雜的普世主義:她主張存在一份普世的「目的」清單——即對任何一個有尊嚴的人類生活都至關重要的核心能力 7。然而,她同時承認,實現這些普世目標所需的具體「途徑」和資源,是高度脈絡化和依賴個體差異的。這就構建了一個雙層結構:在核心權利(能力)的層面上是普世的,但在具體實施和資源分配的層面上則是特殊和彈性的。這使得該理論既能提出一個全球適用的正義標準,又能保持對地方文化和個體差異的敏感性。

1.3 十大核心能力:一份尊嚴生活的藍圖

為了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政治原則,努斯鮑姆提出了一份包含十項核心能力的清單。這份清單旨在作為一個跨文化的規範性框架,用以評估一個社會是否為其所有公民提供了過上有尊嚴生活的最低限度正義 1

清單的性質與目標

表1:十大核心能力詳解及其政策意涵

這份清單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性的列表,它本身就是一份充滿哲學意涵的政治宣言。它融合了亞里斯多德主義對人類繁盛的關懷 10、現代自由主義對個人權利和自主的強調 25,以及女性主義對情感和身體完整性的重視 25。通過將「情感」、「遊戲」和「與其他物種的關係」等納入核心,它挑戰了西方哲學傳統中過於偏重理性和生產力的狹隘人性觀,提出了一種更為整全、豐富、多維度的美好生活圖景。


能力 (Capability)

定義 (Definition)

哲學基礎 (Philosophical Grounding)

政策意涵 (Policy Implications)

1. 生命 (Life)

能夠活到正常的壽命終點;不夭折,或生命不被貶低到不值得活的程度 21

生命的根本價值,生存權

公共衛生政策、預防醫學、降低嬰兒死亡率的措施、反對死刑的論據。

2. 身體健康 (Bodily Health)

能夠擁有良好健康,包括生殖健康;獲得充足營養;擁有適當居所 21

身體福祉,免於可預防的疾病與匱乏

全民健康保險、食品安全與營養保障計畫、公共住房政策、環境保護法規。

3. 身體完整 (Bodily Integrity)

能夠自由遷徙;免於暴力侵犯(包括性侵和家庭暴力);擁有性滿足和生育選擇的機會 21

人身自主權,自我所有權

反對家庭暴力和性侵的法律、保障遷徙自由、提供生殖健康服務與避孕資訊。

4. 感官、想像與思考 (Senses, Imagination, and Thought)

能夠以一種「真正屬人」的方式運用感官、想像、思考和推理,並受到良好教育的培養。能夠自由地進行藝術和政治表達,以及宗教實踐 21

心靈自由,理性與創造力的發展

保障教育權(包括人文藝術教育)、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宗教自由。

5. 情感 (Emotions)

能夠對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物產生依戀;去愛、去悲傷、去體驗渴望、感激和正當的憤怒;情感發展不受恐懼和焦慮的摧殘 21

情感生活的豐富性,人性完整

支持家庭和社群等情感發展的關鍵性社會組織、心理健康服務、兒童早期發展計畫。

6. 實踐理性 (Practical Reason)

能夠形成關於「善」的觀念,並對自己的人生規劃進行批判性反思 21

道德自主性,康德式的自律

保障良心自由和宗教自由、提供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教育、保護個人隱私。

7. 連結 (Affiliation)

A. 能夠與他人共處,關懷他人,參與各種社會互動。B. 擁有自尊和不受羞辱的社會基礎;被當作有尊嚴的、與他人價值相等的存有來對待 21

社會性,相互尊重,社群歸屬感

保障集會和政治言論自由、反歧視法(基於種族、性別、性取向、宗教等)、促進公民參與的政策。

8. 其他物種 (Other Species)

能夠關懷並與動物、植物和自然世界和諧共存 21

生態關懷,承認人類與自然的聯繫

環境保護法、動物福利法、支持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推動永續發展教育。

9. 遊戲 (Play)

能夠歡笑、玩耍、享受娛樂活動 21

生活的樂趣,非工具性價值

保障休閒時間、建設公共娛樂設施(公園、運動場)、支持文化和體育活動。

10. 對自身環境的控制 (Control Over One's Environment)

A. 政治上:能夠有效參與影響自己生活的政治選擇。B. 物質上:能夠擁有財產,平等地尋求就業;在工作中被當作人來對待 21

政治參與權,經濟自主權

保障投票權、勞動權益保護法(如最低工資、安全工作環境)、財產權保護、反對不正當的搜查與扣押。

第二部分:擴展疆界——比較哲學分析

為了凸顯努斯鮑姆理論的獨創性及其哲學意涵,有必要將其置於當代正義理論的版圖中進行比較分析。下表提供了一個高層次的概覽,展示了能力取徑與其主要對話者在核心問題上的異同。

表2:主要正義理論比較

哲學家 (Theorist)

理論名稱 (Theory Name)

正義基礎 (Basis of Justice)

正義度量衡 (Metric of Justice)

正義範疇 (Scope of Justice)

對殘障的立場 (Stance on Disability)

對全球正義的立場 (Stance on Global Justice)

對動物的立場 (Stance on Animals)

努斯鮑姆 (Nussbaum)

能力取徑 (Capabilities Approach)

尊嚴與繁盛 (Dignity & Flourishing)

能力 (Capabilities)

所有感知生命 (All sentient beings)

正義的核心問題 (Central problem of justice)

普世權利與積極義務 (Universal entitlements & positive duties)

有權實現物種特有的繁盛 (Entitled to species-specific flourishing)

羅爾斯 (Rawls)

公平即正義 (Justice as Fairness)

社會契約 (Social Contract)

基本善 (Primary Goods)

自由民主社會的公民 (Citizens of a liberal society)

在立法階段處理 (Addressed at legislative stage)

有限的援助義務 (Limited duty of assistance)

在正義範疇之外 (Outside the scope of justice)

博格 (Pogge)

制度主義 (Institutionalism)

避免傷害 (Non-harm)

人權赤字 (Human Rights Deficits)

全球所有人類 (All human beings globally)

非其理論的主要焦點 (Not a primary focus)

改革全球制度的消極義務 (Negative duty to reform institutions)

未明確處理 (Not explicitly addressed)

辛格 (Singer)

效益主義 (Utilitarianism)

效益最大化 (Utility Maximization)

快樂/痛苦 (Pleasure/Pain)

所有感知生命 (All sentient beings)

依感知能力考量 (Considered via sentience)

援助義務基於效益原則 (Duty to assist based on utility)

利益應被平等考量 (Interests deserve equal consideration)

雷根 (Regan)

權利論 (Rights Theory)

內在價值 (Inherent Value)

權利 (Rights)

生命主體 (Subjects-of-a-life)

若為生命主體則擁有權利 (Has rights if a subject-of-a-life)

未明確處理 (Not explicitly addressed)

擁有不被當作工具的權利 (Has a right not to be treated as a means)

2.1 身心障礙者的正義:超越生產力與互惠

在身心障礙議題上,能力取徑展現了其最具革命性的力量。努斯鮑姆將這一議題從傳統的「慈善」、「醫療」或「個人不幸」的領域,直接提升到「社會正義」的核心 7。她堅決主張,一個人的公民身份和應享有的尊嚴,絕不能取決於其經濟生產力或與他人進行互惠合作的能力 2

這一理論為殘障的「社會模式」(social model)提供了堅實的哲學後盾。它認為,「殘障」(disability)並非由個體的「損傷」(impairment)直接且必然地導致,而是由社會環境——包括建築設計、制度安排、公共政策和社會態度——未能充分適應人類身體狀況的多樣性所建構出來的結果 7。因此,正義的首要任務不是「修復」個人,而是改造社會結構,移除這些人為的障礙,以確保所有公民,無論其身體狀況如何,都能夠實現其核心能力。

這種觀點將殘障重新定義為一種身體與不友善環境之間的「錯配」(misfit)28。當一個人因為使用輪椅而無法進入一棟沒有坡道的建築時,問題的根源不在於這個人的身體,而在於建築設計的排他性。這將一個看似私人的困難,轉化為一個公共的、政治性的不義。倫理的焦點從同情或治癒個體,轉向了重塑社會以實現包容的政治訴求。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羅爾斯的處理方式。羅爾斯承認身心障礙問題的重要性,但他選擇將其排除在建構正義原則的「原初狀態」(original position)之外,認為這屬於「非理想理論」的範疇,可以在後續的立法階段通過特殊安排來處理 3。努斯鮑姆對此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她認為這是一個根本性的理論缺陷。任何一個完備的正義理論,都必須從一開始就將所有的人類,無論其身心狀況如何,都視為平等的、首要的正義主體 9。將他們的問題延後處理,無異於承認他們在正義的建構中處於次要地位。

此外,努斯鮑姆還將「照護者的正義」納入考量。她指出,照護工作是維持人類社會運轉不可或缺的一環,但長期以來被忽視和貶低。一個正義的社會必須對照護工作給予社會性的承認、公平的分配和合理的經濟補償,這不僅是對照護者的正義,也是對被照護者尊嚴的真正尊重 6

2.2 全球正義:從國家契約到全球權利

努斯鮑姆將其正義理論的視野從單一國家內部,擴展到整個全球社群。她主張,每一位人類,無論其國籍、出生地或財富狀況如何,都因其固有的人類尊嚴,而對十項核心能力擁有平等的、基本的權利(entitlements)6。這是一個激進的普世主義立場,它要求我們超越國家邊界的限制,去思考全球性的責任。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努斯鮑姆提倡建立一個「分化的全球制度結構」(differentiated global institutional structure),這個結構由多層次的行動者組成,包括富裕國家、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界銀行)、跨國公司以及非政府組織,它們共同承擔著在全世界範圍內促進和保障人類核心能力的責任 3

努斯鮑姆、羅爾斯和博格(Thomas Pogge)的理論,清晰地展示了關於全球義務的三種不同層次的道德要求:

  1. 羅爾斯的最小化援助模型:在《萬民法》(The Law of Peoples)中,羅爾斯提出了一種較為有限的「援助義務」(duty of assistance)。其目標是幫助那些「負擔沈重的社會」(burdened societies)達到能夠建立並維持「良序」(well-ordered)政治制度的水平,從而可以自給自足地管理自身事務。這一義務的目標並非實現全球範圍內的財富平等或分配正義,而更接近於一種確保各國達到政治穩定基本門檻的國際援助 3。這本質上仍是一種以國家為中心的觀點。
  2. 博格的制度改革與消極義務模型:博格的全球正義理論則提出了一個更強的道德主張。他認為,全球貧困並非僅僅是貧窮國家自身的問題,而是現行的全球制度秩序——一個由富裕國家主導設計和維持的秩序——積極地、可預見地且可避免地「傷害」(harm)了全球貧困人口的結果 29。因此,富裕國家對全球窮人負有嚴格的「消極義務」(negative duty),即停止通過不公正的制度(如國際借貸規則、資源特權等)傷害他們,並積極改革這些制度。這是一個基於因果責任和非傷害原則的強有力論證。
  3. 努斯鮑姆的普世權利與積極義務模型:努斯鮑姆的立場則最為激進和廣泛。她認為,我們的全球義務不僅僅源於我們所屬的國家(羅爾斯),也不僅僅源於我們造成的傷害(博格),而是植根於所有人類所共享的、普世的尊嚴 6。這種共同的人性產生了一種「積極義務」(positive duty),即全球社群有責任去主動建構和支持各種制度,以確保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達到十項核心能力的門檻。這種觀點將世界重新想像為一個單一的道德社群,所有成員對彼此的福祉都負有共同的責任,而不僅僅是互不傷害。

2.3 動物正義:物種成員身份的新範式

努斯鮑姆最大膽的理論創舉之一,是將正義的疆界最終擴展到非人動物。她認為,任何一個只關心人類的正義理論都是不完整的。她提出的能力取徑為動物倫理學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第三條道路」,超越了傳統的效益主義和權利論。

其核心論點是,正義要求我們保障每種動物都有機會實現其「物種特有的繁盛」(species-specific flourishing)31。這意味著我們的道德義務不僅僅是避免讓動物遭受痛苦,而是要積極地去理解和支持它們過上一種符合其天性的、完整的、有尊嚴的生活。

努斯鮑姆的能力取徑巧妙地試圖融合二者的優點並規避其缺點。它像雷根的理論一樣,堅持每一個體的獨立價值,主張每個生命都是目的自身,反對為了集體利益而犧牲個體 23。但它判斷正義的標準並非某個單一的認知屬性,而是一系列豐富的、依據不同物種的生物學特性而定的能力清單 31。這種方法提供了一種更為細膩和整全的倫理分析框架。例如,在評估一個動物園的倫理狀況時,問題不再僅僅是「獅子是否感到痛苦?」(辛格),或「獅子是否是生命主體?」(雷根),而是「這隻獅子是否有機會去實現其物種特有的、對於奔跑、潛行、社交和遊戲的能力?」。這種對生命形式本身的尊重,為批判那些剝奪動物天性的實踐提供了強大而直觀的道德基礎。

第三部分:不朽的遺產——《正義的界限》的影響

自出版以來,《正義的界限》及其所闡述的能力取徑,在學術界之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成功地將高度抽象的哲學思辨轉化為推動社會變革的實踐工具。

3.1 形塑政策與法律:能力取徑的實踐

能力取徑之所以能在現實世界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於其獨特的「橋樑語言」功能。它既具備哲學上的嚴謹性,又擁有直觀的吸引力和實踐上的可操作性。其核心問題——「人們實際上能夠做什麼、能夠成為什麼?」19——既深刻又易於理解。這使得它能夠有效地連接學術理論、政策制定和社會倡議,讓經濟學家、律師、政府官員和社會活動家等不同領域的行動者,都能採用其框架來進行評估、對話和倡導,從而推動具體的社會變革。

3.2 批判性回應與持續的辯論

儘管影響深遠,努斯鮑姆的理論也引發了持續而激烈的學術辯論。主要的批判聲音來自不同方面,共同指向其理論建構中的一些核心張力。

這些來自不同方向的批判,最終都匯集到一個根本性的哲學張力上:普世主義與特殊主義的矛盾。努斯鮑姆試圖建構一個適用於所有人類(甚至所有感知生命)的普世正義理論,其基礎是普世的人類尊嚴。然而,批判者們不斷提醒我們,任何宣稱普世的理論,都可能不自覺地將某種特殊的(如西方的、亞里斯多德式的)美好生活觀念普遍化,從而壓抑了真實世界中存在的多元價值和特殊經驗。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努斯鮑姆理論最核心的挑戰,也是其留給後人最重要的思想遺產之一。

結論:未竟的正義事業

瑪莎·努斯鮑姆的《正義的界限》無疑是當代政治哲學的一部奠基之作。它不僅對自羅爾斯以來最具影響力的正義理論——社會契約論——提出了一次全面、深刻且極具說服力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它沒有止步於解構,而是充滿勇氣地提出了一個富有建設性、更具包容性和同情心的替代方案。

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它成功地將三個長期被主流政治哲學邊緣化甚至完全忽視的群體——身心障礙者、全球貧困人口與非人動物——帶到了正義討論的中心舞台。努斯鮑姆以其標誌性的嚴謹論證和人文關懷,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正義的基礎、動機和範疇,追問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一個真正正義的社會,應該確保其所有成員能夠做什麼、能夠成為什麼?

儘管能力取徑面臨著來自理論和實踐層面的諸多挑戰與批評,但它為我們思考發展、人權、法律和倫理問題提供了一個不可或缺的、極其寶貴的分析框架。它改變了全球發展話語,為國際人權法注入了新的哲學活力,並為社會運動提供了強有力的道德語言。

努斯鮑姆的著作並未終結關於正義的探索,恰恰相反,它為一項更廣闊、更深刻、更富同理心的正義事業開闢了全新的疆界。她提醒我們,正義的旅程永無止境,總有新的「界限」等待我們去發現、去挑戰、去跨越。這份對未竟事業的執著追求,構成了她對我們這個時代最持久、最寶貴的哲學貢獻。

引用的著作

  1. Book Reviews Martha C Nussbaum, . Frontiers of Justice: Disability, Nationality, Species Membership.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elknap Press, 2006. Pp. 487. $35.00 (cloth); $18.95 (paper). | Ethics,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journals.uchicago.edu/doi/10.1086/591430
  2. Disability and the Social Contract (reviewing Frontiers of Justice - Chicago Unbound,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chicagounbound.uchicago.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5725&context=uclrev
  3. A Review of “Frontiers of Justice: Disability, Nationality, Species ...,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pdf/10.1080/14754830902935534
  4. Martha C. Nussbaum, Frontiers of justice: disability, nationality, species membership,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philpapers.org/rec/NUSFOJ
  5. 正義的界限:殘障、全球正義與動物正義- 三民網路書店,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0697123
  6. Frontiers of Justice: Disability, Nationality, Species Membership by ...,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philosophynow.org/issues/60/Frontiers_of_Justice_Disability_Nationality_Species_Membership_by_Martha_Nussbaum
  7. Title: Frontiers of Justice: Disability, Nationality, Species Membership Author: Martha C. Nussbaum Publisher: Cambridge: Harva,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rdsjournal.org/index.php/journal/article/download/192/614/1167
  8. 正義的界限: 殘障、全球正義與動物正義| 誠品線上,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5811813933
  9. (PDF) Frontiers of Justice. Disability, Nationality, Species Membership - ResearchGate,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8318583_Frontiers_of_Justice_Disability_Nationality_Species_Membership
  10. A Summary (of the first portion) of “Frontiers of Justice” by M. Nussbaum,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tafacorianthoughts.com/2020/06/30/nussbaum-frontiers-of-justice/
  11. October | 2007 | sans everything | Page 3,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sanseverything.wordpress.com/2007/10/page/3/
  12.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capability-approach/
  13. scholar.harvard.edu,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scholar.harvard.edu/sites/scholar.harvard.edu/files/katieebnerlandy/files/pt-2023-kel.pdf
  14. Martha Nussbaum's outcome-oriented theory of justice Philosophical comments - UiO,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sv.uio.no/arena/english/research/publications/arena-working-papers/2001-2010/2010/wp-16-10.pdf
  15. Rawls and capabilities: the current debate - VTechWorks - Virginia ...,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vtechworks.lib.vt.edu/bitstream/handle/10919/80461/Rawls_and_capabilities_the_current_debat.pdf?sequence=1
  16. Considerations of Social Justice: Primary Goods & Functional Capabilities,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cpsa-acsp.ca/papers-2007/Blythe.pdf
  17.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pr2024/entries/capability-approach/
  18. What are HD & the CA? | Human Development and Capability ...,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hd-ca.org/about/what-are-hd-and-the-ca
  19. Martha Nussbaum's Creating Capabilities - Crooked Timber,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crookedtimber.org/2011/08/29/martha-nussbaums-creating-capabilities/
  20. 從M. C. Nussbaum 能力取徑觀點論國家面對個人追求幸福的角色與教育的重要性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大學,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research1.utaipei.edu.tw/var/file/5/1005/img/407377013.pdf
  21. Sen's Capability Approach -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iep.utm.edu/sen-cap/
  22. nussbaum's capability theory, human dignity and profound - UCL Discovery,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discovery.ucl.ac.uk/1520523/1/Vorhaus_nussbaum%27s_capability_theory_human.pdf
  23. Should We Ascribe Capabilities to Sentient Animal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Extension of Nussbaum's Capabilities Approach - DiVA portal,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www.diva-portal.org/smash/get/diva2:1417875/FULLTEXT01.pdf
  24. Social justice and Nussbaum's concept of the person* (Chapter 16) - Capabilities, Gender, Equalit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Assessment,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books/capabilities-gender-equality/social-justice-and-nussbaums-concept-of-the-person/55653BEE8DECDD0EA5DDE29419A3B7E9
  25. Capability approach - Wikipedia,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pability_approach
  26. Martha Nussbaum - Wikipedia - Index of /,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static.hlt.bme.hu/semantics/external/pages/li/en.wikipedia.org/wiki/Martha_Nussbaum.html
  27. Disability and Capability: Exploring the Usefulness of Martha ...,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59845315_Disability_and_Capability_Exploring_the_Usefulness_of_Martha_Nussbaum's_Capabilities_Approach_for_the_UN_Disability_Rights_Convention
  28. Misfits: A Feminist Materialist Disability Concept - First Church Berkeley,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firstchurchberkeley.org/wp-content/uploads/2021/04/Misfits-RGT.pdf
  29. Global Justic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justice-global/
  30. nussbaum and global Justice - Cosmopolitanism, Material Aid and Immigratio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Assessment,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services/aop-cambridge-core/content/view/39058E7B46905E64399D0392A15B3AC6/stamped-9781399505499c8_p163-184_CBO.pdf/nussbaum_and_global_justice_cosmopolitanism_material_aid_and_immigration.pdf
  31. "Justice for Animals: Our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by Martha C. Nussbaum -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ellbeingintl.org/justice-for-animals-our-collective-responsibility-by-martha-c-nussbaum/
  32. The Capabilities Approach and Animal Entitlements - ResearchGate,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97455223_The_Capabilities_Approach_and_Animal_Entitlements
  33. The Capabilities Approach to Justice and the Flourishing of Nonsentient Life,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59733791_The_Capabilities_Approach_to_Justice_and_the_Flourishing_of_Nonsentient_Life
  34. Animal rights - Wikipedia,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imal_rights
  35. Study Guide: Peter Singer's Animal Liberation: 'All Animals are Equal' - Utilitarianism.net,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utilitarianism.net/peter-singer-animal-liberation/
  36. Nussbaum's Capabilities Approach and Animal Rights - Leiden ...,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studenttheses.universiteitleiden.nl/access/item%3A2628852/view
  37. Ethics and Nonhuman Animals: A Philosophical Overview - Quadranti - Rivista Internazionale di Filosofia Contemporanea,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rivistaquadranti.eu/riviste/06/Oliveira_08.pdf
  38. How to Help when It Hurts: The Problem of Assisting Victims of Injustice - PhilArchive,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philarchive.org/archive/ABBHTH
  39. (PDF) Capability Approach and Human Development - ResearchGate,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6602042_Capability_Approach_and_Human_Development
  40.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and Human Development: Some Reflections,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hdr.undp.org/system/files/documents/osmanitemplate.pdf
  41. Equality of What?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and the Right to Education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 Article | Social Inclusion - Cogitatio Press,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cogitatiopress.com/socialinclusion/article/view/1193
  42. exploring the usefulness of Martha Nussbaum's capabilities approach for the UN disability rights convention - PubMed,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446936/
  43. (PDF) MARTHA NUSSBAUM'S CAPABILITIES APPROACH AS A FOUNDATION FOR WOMEN'S RIGHTS AND GENDER JUSTICE - ResearchGate,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84673992_MARTHA_NUSSBAUM'S_CAPABILITIES_APPROACH_AS_A_FOUNDATION_FOR_WOMEN'S_RIGHTS_AND_GENDER_JUSTICE
  44. WOMEN AND HUMAN DEVELOPMENT: The Capabilities Approach,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genderbudgeting.files.wordpress.com/2012/12/nussbaum_women_capabilityapproach2000.pdf
  45. Effective Ways to Advocate for Animals - Humane Decisions,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humanedecisions.com/effective-ways-to-advocate-for-animals/
  46. Nussbaum's Capabilities Approach and Nonhuman Animals: The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 University of Central Arkansas,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uca.edu/cahss/files/2020/07/2016-12-Momand-Nussbaum.pdf
  47. Can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Be Justified? - MIT,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mit.edu/~shaslang/mprg/PoggeCCABJ.pdf
  48. (PDF) A critique of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 ResearchGate,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8967482_A_critique_of_the_capability_approach
  49. 論瑪莎‧納斯邦(Martha C. Nussbaum)的動物正義論 - 關懷生命協會, 檢索日期:7月 4, 2025, https://www.lca.org.tw/article/4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