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using Google Docs
11001社會領域第二次會議記錄表0923【新版】(國中).doc 的副本.docx
Updated automatically every 5 minutes

后綜高中110學年度第1學期   社會  科  2 次教師教學研究會

日期

110年9月23

時間

10時-12時

地點

307教室

主席:林x

列席:

記錄:楊x

出席簽到(請出席人員務必簽名,研習時數核報的依據):

教學組:

教務主任:

校長:

回應與建議:

后綜高中110學年度第1學期 社會科第 2 次教師教學研究會紀錄

教師教學研究會議紀錄:

  1. 關於108新課綱教學實務上遇到的挑戰與困難
  1. 歷史科
  1. 重複性地理跟歷史部分內容重複,例如草原與農業民族的論述部分。在時數精簡之下,頗為可惜。
  2. 知識片斷化 二年級歷史不再講述各朝代,導致學生學習時缺乏對當時代的背景了解,不清楚事情發生的脈絡與因果關係,再加上很多過去老師可以講小故事的內容都被刪掉了,導致上課變得較為無趣,產稱內容空泛的空虛問題,於是很多內容學生只能硬背,失去探究過去的樂趣。
  3. 缺乏先備知識,主題式的教學困難學生二上才開始接觸中國歷史,但第一課就橫跨9個朝代,他們才第一次知道有這九個朝代,就要分辨其中的差異,學生容易混淆並深感挫折,如此不利循序漸進的學習發展。
  1. 地理科
  1. 課本內容編排與重要性似乎不成比例三年級部分,講述”非洲”部分從一課變成兩課,但是”歐洲經濟”全都省略沒有在課本內容中。偏偏這個又是重要的知識。
  2. 課外補充與時間不足的兩難:承上,因此重要且系統性的東西,老師只能用課外補充的方式講述,但一周只有一節地理,所以實務上又缺乏時間,在時間的壓力下,讓老師面臨兩難。
  1. 公民科
  1. 以系統性的建構知識較佳:例如討論法律相關的內容,系統性的可能比較好。主題式的處理法律相關議題,容易導致知識片斷,不能全面的了解該法律的結構。又如討論經濟議題時,原本是生產者、消費者、市場分開個別討論,現在是一起討論,導致系統零散,學生更不容易了解。
  2. 國高中內容沒有統整連貫:例如刑法的部分,老師發現刑法的構成要件,不管是國中還是高中都沒有教。但是這個是刑法的重要基礎,課本內容卻都沒有提到,老師只好自己補充。但補充一樣會面臨時間上的壓力。


第2次教師教學研究 照片一

第2次教師教學研究 照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