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注意事項:
近年來第二大題文章分析取材皆為四十古文,本屆同學國文選文是三十古文,故這三十篇文章必須精熟,唯有先正確瞭解文章內容,才能進一步掌握作者的心態與寫作技巧。由於〈始得西山宴遊記〉不在高一教材範圍內,同學們對文意不易掌握,因此能點出文章關鍵同學就有優勢。
本題第一小題需針對文章中三個「始」字發揮,「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指異之」、「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也就是從未知西山、到已知西山之景、最後遊西山而知人生三個層面著筆。
第二小題強調心靈境界的轉變,其實關鍵在「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這兩句,同學只要能點出關鍵句的文意,就能掌握分數。
206 32 黃于珊
(一) 文章一開始提到「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作者即使遊歷山水,卻不曾發覺西山的奇特,後來作者在法華寺的西亭「始指異之」,故帶著僕人同登西山,到達西山山頂後,作者有所領悟,並提到「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表達不但由此行發現西山的遼闊視野,也跟著帶動了心靈上更高一層的成長。
(二) 作者一開始認為自己行遍永州,任何山水奇特的地方都已有自己的足跡,其實心態上是有點自大的。直到發覺西山並登上西山,用了許多篇幅來描寫山頂奇特的景色,視野彷彿被打開變得遼闊,而作者的心靈彷彿也被打開了,發現自己原來不曾真的遊歷山水,真正的賞遊是從西山開始,可見在心靈層面的領悟。
208 04 林承翰
(一) 先說明了作者自己曾經到永州各地的山水奇景遊玩,而未始之西山的特色。後來坐法華寺的西亭,遙望西山後,始知西山的特色。等到了西山遊玩,豁然明白,自己之前所遊不是真正的遊,真正的遊是始於西山之遊。
(二) 本來作者四覽名山大川,卻還是很不快樂,到了西山遊玩後,心靈與萬物合而為一,從「有我」之後受到西山的影響漸漸「忘我」,而後達成了一個「無我」的階段,也忘了世俗的愁苦與被謫的不滿。
208 12 陳維鑫
(一) 全文首先以作者的「皆我有也」開始,敘述永州所有山水奇特之地都已經被作者遊玩過了,這裡是淺的層次,接下來寫到了「望西山始指異之」,以及去西山的過程與美景,說明西山令人驚異之處,這裡是中段的層次,最後以「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道出為何西山之旅是作者真正第一次遊賞。
(二) 作者一開始自滿,認為遊遍永州,到遠眺西山的驚異,登頂之後的愉悅,喝酒喝到太陽下山的忘我,到最後心凝形釋的覺悟,體認到自己以前根本就不懂何謂遊賞。
216 33 陳羿君
(一)第一「始」是發覺,可從這裡慢慢發現作者從為真正的體會西山的奇特;第二個「始」是「才」的意思,有種突然、經其的感覺,因為明明是熟悉的,但從西亭看去時又好像新的從未碰過、遇過的新奇之味;而最後一個「始」則有種重新、再來一次的心情。
(二)作者一開使用「皆我有也」驕傲的態度,到最後「吾嚮之未始遊」覺醒的心情完全不同,這是因為西山的場景實在太寬廣了,從山頂往下看,所有的視野盡收眼底,在這種場景下作者也明白了這就是天地共存的景象,此時作者的心情不再高傲,而是讓自己與大自然在一起,一起感受此刻,也體會到真正的遊玩。
216 36 黃俞慈
(一)本文以景色、萬物、心靈書寫,先是出乎意料的發覺西山的奇特,再是大自然萬物在山頂遠望的交織,最後則是喝了點酒,將心靈與前二者融為一體,有種放鬆舒服的享受。
(二)有許多人觀山水只有欣賞,而作者是親自登山,並在山頂瀏覽從高俯瞰的景色,將其與心靈交流,使心靈由意外發覺轉為驚訝,加上酒的點綴,使作者由驚訝轉為領悟,最後以「遊於是乎始」作結,說明以前遊玩並非遊玩,這一次才是真正的遊玩,作者從觀山水這行為,把心靈昇華到最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