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我是致昕,這陣子辛苦了。很感謝願意撥空打開這個文件,我們試著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邀請熟悉國會運作的你,希望記下一些未來回頭看,或者協助聽眾往前看的一些想法、經歷或只有你們才看見的事情。以下,想邀請你分享過去這一週,你的第一感受、經歷,以及想跟過去的自己、跟聽眾說的話,願意的話,也回應一些我們聽眾的問題。

再次感謝!

本集將在5/19日錄音,最晚5/20播出

更新:已播出(收聽連結

以下可選答:

  • 自我介紹(幾歲,來自於哪裡,在國會相關工作多久?
  • 過去這一週,你的生活/工作是怎麼過的?你會怎麼形容?
  • 如何形容此次「審查國會職權修法相關法案」的意義?你們在過去一週的評估是什麼?與後來發生的情況有何不同?與十年前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同與不同?
  • 藍白合推的這一系列法案,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 5/17晚上,近千民眾聚集在青島東上,當時,你腦袋有什麼念頭?


以下是
聽眾的提問,供參:

  • 想問這法案真的如新聞所說是擴權無法監督嗎?從條文看,民眾不是很懂是否真有很大影響?
  • 請問環島高鐵條例這些天方夜譚的建設,真的只要立法院核定通過,不用環評就一定要蓋?
  • 身為太陽花世代,很擔憂歷史重演,若藍白持續挾持多數優勢,強行推法案,要如何抵制?真的無法抵制立委嗎?
  • 那麼多違規的事,立委們真的都沒有辦法用法律制裁嗎?國民除了關注與擴散資訊的作法?
  • 議事程序符不符合議事規則,在立法院任職的專業文官完全沒有話語權,任由立委恣意主持議事嗎?
  • 除了衝突真的沒別的辦法了嗎?
  • 請問會鼓勵民眾看到立院發生這樣的事情就上街嗎?還是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反映自己的民意呢?
  • 藐視國會罪也會打到立委自己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答時請注意:

  • 請以底線與下一位區隔
  • 你可以閱讀其他人的答案,但不鼓勵回應、並禁止刪改他人內容
  • 此為公開文件,一但作答,即同意作為節目內容使用

作答區:


嗨,我是盈君,在立法院待了三屆在這工作八年多,不算資深,只是中生代🙂,我其實是個蠻執著且很無趣的人。

過去的這週,我跟平常一樣,幫老闆寫各類發言稿、開很多場協調會、籌辦一些大型的會議。像這週就寫了一篇中國跨境鎮壓講稿、開了樂生以及西藏人簽證問題的幾場協調會,籌辦台灣國會西藏連線的成立大會。

每天還要觀察各委員會都在審什麼議案,質詢關注的方向,以及各類黨團協商到什麼樣的階段、有沒有共識、結論是什麼。

每天就是出門上班,回家,然後剩下的時間大概就只夠做幾分鐘舒緩的伸展運動,洗澡然後睡覺。

這次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爭議很大,主要就是國民黨的重點放在藐視國會罪,以及範圍過大的調查權。而民進黨則是將重點放在強化秘密會議、國會資通安全、國會議員自律的部分。但只有國民黨的版本逕付二讀,但民進黨的版本卻不被討論。

過去幾周在觀察司法法制委員會的審查狀況其實蠻擔憂的,因為召委吳宗憲其實態度非常強硬,不好好逐條審查,甚至數次都不讓民進黨立委發言,在民進黨立委表示對條文有異議的情況下,召委還置之不理。這種狀況都是以前沒發生過的。

我覺得這是警訊,在過去一週也跟很多NGO朋友聊到這件事,但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我覺得很嚴重,所以我才決定要寫一篇文章好好跟大家講一下,立法院現在到底面臨了什麼樣的民主風險,到底出了什麼大事。不能讓這一切就這樣不明不白的發生,然後就通過了。(沒想到這篇文章後來居然有五千多次分享)

其實評估就是這個法案會被國民黨和民眾黨以多數碾壓過去。但沒想到的是,韓國瑜居然使用1989年之後就沒在院會使用的舉手表決,立委可是113人,且在議場內走來走去、推來推去,這種狀況是要怎麼舉手表決和計算?

以前立委推擠也就是推擠個樣子,但大家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也知道其實也沒什麼深仇大恨,只是立場不同,做個樣子,其實也不會真的要對方死或重傷。

但這次不太一樣,這次立院裡的確就是有一些黑道背景的立委,幹架起來就是特別兇殘,非常的江湖手法,所以很多位民進黨的立委也被打到送醫院。

十年前的兩岸服貿協定,各界當時都有在關注,NGO和學者們更是將立院的一舉一動盯得很緊,但這次就不是這樣的狀況。

而且十年前的兩岸服貿協定的確是會影響到一般民眾生活、就業,民間很快就有反應。但是這次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跟一般民眾的生活無關,所以沒什麼人在意,也沒什麼人討論。

但相同的地方,我認為背後可能都有中國的干涉在背後,兩岸服貿有中國干涉這這很好理解,而這次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則是調查權範圍過大的部分,讓我們不禁懷疑傅崑其到底要拿這個調查權調取什麼資料?藐視國會罪又是要趁機鬥掉什麼對中國具威脅的官員?

畢竟傅崑萁他何時曾關注過國會改革?一個人的路線有其脈絡,如果他之前就有關心,那很合理,但如果他過去從未關心過,但在520前卻用這麼爭議的方式要通過,那他的動機、脈絡、利益就是我們應該要有所警覺的。

其實這幾年社會動員能量都不是太高,所以5/17晚上看到有這麼多年輕朋友願意站出來,我其實是很意外也很感動。

而且五年前5月17日的青島東路,當時站了滿滿的人,在同婚法案表決三讀通過那刻,聲援民眾齊聲歡呼為立委喝采。

但今年的517青島東路再次聚集近千民眾卻是因為台灣的民主有難,面臨威脅。當時心情很激動,覺得台灣國會是台灣人經歷百年追求而來的,希望大家的守護,能讓民主國會成長茁壯,不要長成可怕的怪獸。



轉眼間從事政治相關工作已經進入第9年,17號晚上所發生的一切,相信讓許多人有恍若回到318的錯覺,只是當時和我們並肩站在一起的黃國昌,瞬間變成了群眾討伐的對象,10年的歲月,造就了一個貪戀官位、背棄理想的大魔王。

我曾經和黃國昌有過還算緊密的共識,當時我在時代力量內工作,曾經我也和許多人一樣,欽佩他的論述能力,對於他的政治判斷深信不疑,而隨著和他工作時間久了,我發現這個人除了極盡自戀,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拋下夥伴。我算很早期看清黃國昌的人,也看著他是如何將時代力量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第三勢力品牌,推向傾頹的邊緣。

我在國會工作將近四年的時間,是在民進黨擁絕對多數的時期,平心靜氣地說,的確在那段日子裡,身為不同政營,有許多議案會被表決碾壓,但這一次,藍白沒收討論、立委不知道自己在表決什麼法條的情況,真的是前所未聞。這段期間我一直關注著這幾項法案,看著「假改革,真擴權」的法案被藍白多數輾壓,心中很是感慨。一旦當立委的權力無限上綱,這個國家的民主將只剩民粹,憲政體制的國家應該是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衡,而看這幾份草案內容,就是將立法權無限上綱,立法委員可以用藐視國會罪讓官員入獄;立法委員可以作為預算監督者,卻可以自己提出高達兩兆的預算,不經任何評估要求行政機關興建建設;甚至,立法委員可以超脫憲法,一個民意基礎僅有幾萬票的立委,可以質詢民意基礎五百多萬票的總統,放眼全球總統制的國家,真的是前所未有。

毀憲亂政,可能是這幾個月以來對國會最佳的註解。

觀眾所提的問題,都圍繞在一個點上:真的沒有別的方法了嗎?我想比較悲觀的是,在這四年內,恐怕同樣的事情只會一再上演。發動罷免的門檻過高,除非是特定高仇恨值的政治人物,不然不太有機會通過,一般民眾唯一可以做的事,就是積極關注。雖然這樣說感覺很疲弱,但2014年,也是靠著公民的力量,將複雜的服貿協議簡化成各種一般人聽得懂的論述。

公民的力量聽起來很空泛,但單看那日黃國昌、傅崐萁等人得知外面群眾開始聚集的緊張,就可以知道,一個人的力量雖小,但民意凝聚的力量,卻是可以推翻政客的。如果你不能上街,就多用不同的方式,說服身邊的人,多轉發正確的資訊,突破社群的演算法限制,這是最基本能做的。

其餘的,我們只能相信天佑台灣,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曾挺過艱辛的2008及2014年,只要團結,只要懷抱希望,我相信終會渡過夜晚的,我們一起加油!


我是洪國鈞,先是在關注立法院的 NGO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工作,2016 年加入獨立媒體沃草,算起來監督國會的相關工作經驗已經超過 10 年了(怕)。不過平時興趣就是挖掘各種冷僻政治相關資料,所以整體而言做得蠻開心的  >///<

過去這幾個禮拜,體感上真的有種回到十年前 318 的感受。會感覺身體有些熱熱的,不容易餓、不大想睡,就算熬夜隔天也能準時(甚至提早)起床。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盯一下立法院內外的各種最新資訊,不過各種資訊大量爆炸,有真的、有假的、有惡意誤導的、也有只是善意搞錯的,如果沒有靜下心來,自己設定好一個完整的邏輯架構,很容易被搞到過度焦慮。

前面先講個人體感的部分,接著再來說說工作上。

沃草本來就是一個長期關注立法院動態的獨立媒體,而我們和其他媒體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也很鮮明的「政治立場」——我們追求台灣獨立自主性、落實轉型正義,但這不代表我們有「政黨立場」。

這幾週藍白政營推動所謂的「國會改革」過程,程序上真的是非常荒腔走板,出現許多民進黨過去國會多數的八年從來沒發生過的誇張行徑。

但媒體必須依據事實講話,不能純粹以自己好惡評價。於是我們花了非常多時間去找資料,總算讓我們找到幾個大獨家!

5/15 黃國昌在排隊守議場大門時,有和他們黨團助理通電話,希望和國民黨溝通條文,因為現在的條文「不行」。而沒人注意到,黃國昌這通電話的發言過程,全部被中天架在議場大門外的直播記錄下來!

我們趕緊將影片備份,確認逐字發言內容後,就把影片分次做成短影片素材,在沃草社群媒體發送。

第一次要發影片時,一位同事還說,有一種「真的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的感覺,身體像打了腎上腺素。

果不其然,影片發出後在社群上獲得廣大迴響,許多政治人物、KOL 都引用我們影片內容,直到 5/19 中午,單在沃草 Instagram 就已經超過 200 萬觀看次數。

我想,我們應該多少有成功造成了一些改變。

回頭來說這次所謂的「國會改革」法案,退一萬步言,我個人其實對各個版本內容沒有太多意見,因為這本來就是可以拿出來討論的,誇張的是,整個法案推進的過程,中國國民黨立委幾乎未對自己的條文內容發表意見,更不讓其他立委討論!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把法案拿到司法法制委員會審議是在 4/1,而他們原本希望在當天質詢完後,4/3 就要在委員會進行逐條討論,並送出委員會。

在民進黨黨團的壓力下,中國國民黨才在 4/3 上午加開公聽會,但仍在同日下午安排審查(對,公聽會和審查同一天,是在公聽什麼?)。只不過 4/3 花蓮發生了大地震,各種客觀情況不允許立法院繼續開會,才在上午公聽會結束後,宣布下午會議取消,進度暫緩推進。

而隔週換成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擔任司法法制委員會主席,他再加開了兩場關於「國會改革」法案的公聽會(同時針對國民黨版和民進黨版內容),同上週公聽會,發言專家學者提出非常多對國民黨版「擴充聽證調查權」和「訂定藐視國會罪」的問題。

隔週又輪到中國國民黨吳宗憲擔任會議召委,他週一(4/15)就安排了法案逐條審查,並且同日就將數十個不同版本法案強勢送出委員會,過程沒有任何實質「逐條討論」。

憑什麼說沒有實質「逐條討論」呢?因為當日會議只要有立委對條文提出不同意見,中國國民黨籍會議主席吳宗憲就會宣布「條文保留送協商」(意即不在委員會處理,直接交到後續黨團協商會議),因此根本沒有給立委們辯論條文優劣的機會。

為了中斷這種沒有實質討論就把法案通過委員會的行為,民進黨立委提出必須優先處理的「散會動議」,試圖中斷主席的放水審查,並在「散會動議」和「散會動議」間,趕緊發言提出對法條和程序的疑慮。

(圖:當日討論過程和散會動議使用方式)

因為民進黨人數不夠(黃國昌每次皆和國民黨投票相同),散會動議當然不會過。而即使提出了 40 次左右的散會動議,國民黨依舊在當日下午 15:39 將數十個不同法案版本以「保留協商」的方式,全數送出委員會。

上面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要表達藍白所謂的審查過程,根本沒有進行過任何的「逐條討論」,誰的版本好、哪個條文需要修正、不同文字會造成什麼不同影響?完~全~沒~有~討~論~過。

在委員會完全沒有討論過的法案,到了要院會表決前,黃國昌才橫空出世,生一個整套全新的「再修正動議」,而且直到表決前一刻,都不讓人知道修正內容。

如果這不是黑箱,什麼是黑箱?

我也必須承認,現在藍白的「再修正動議」版本,已經比原本中國國民黨版的傷害減輕很多,這和這幾個禮拜來公民社會的壓力不能說沒有關係。但是,其中依然有不少讓人有疑慮的條文,即使不一定有問題,但在最後一刻才拿出來,根本已經沒有機會驗證。

而我個人覺得最讓人擔心的不是這次法案通過的版本,畢竟投票表決終究會通過;而是這樣的立法程序,會不會成為這一屆藍白過半立法院的「新常態」?

如果我們這次對這樣粗暴的立法程序低頭,就是默許這件事再次發生。一個關於國家核心政治體制修改的「國會改革」法案都如此審理,未來更多攸關國家安全的《反滲透法》、《國安五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會不會也發生類似的事情呢?

試想一個情境:

各黨團提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法案,在委員會審查時,雖然部分條文讓人有疑慮,但在藍白過半優勢下,被強勢送出委員會。到了院會表決前一刻,藍白突然拿出一個新版全文修正法案,在公民社會都還沒有暸解內容的情況下,當日即表決三讀通過。事後發現,裡面藏了一個適用「和平協議」的條款,會讓台灣在不自覺中,讓渡國家主權。

所以如果真的要和「服貿」比較,這次有更強的「亡國感」,因為公民社會根本來不及動員,會連死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

・關於議事衝突

很多人覺得議事衝突是件壞事,其實我倒覺得相反,這代表是國會議員為了表達價值立場,甚至願意做出很多層面上都屬於「高風險」的行為。

以 517 為例,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看到民進黨立委前仆後繼,一個個從 2 公尺的主席台上被摔下來,才能確定地告訴自己「這件事一定很重要,否則他們不會這麼做」。如果我們選出來的立委願意為表達理念而危及自己的生命,那不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嗎?

當然那種不是以自己身體為代價,而去絆倒別人、背後偷揍、惡意讓人受傷的衝突製造者,就非常讓人看不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感謝致昕邀請我,在這個時節點寫下我的感想。昨天想必對大家來說,都是個情緒很滿的夜晚。

這是我第一次擔任國會助理。我們辦公室的同仁大部分出生於公民社會,參與過公民運動或是在NGO工作過,因此過去三個月以來我們始終以做議題的熱忱在準備每一個法案和每一次的質詢。

我們老闆其實政治性不高,但出乎意料的在5/17的議場中成為焦點。當時我們都心急如焚,但助理也不能進議場,我們只能確認他的狀況後,繼續在螢幕前守著。我則開始把議場中的片段傳出去,希望有人會幫忙擴散。後來開始有朋友說想要過來立法院看看,心中滿是感激。晚上八點多的時候我問他們:「你們到了嗎?雖然我也不能幹嘛,但你們來的話至少比較窩心」

那個時間從辦公室看出去路邊黑黑的,看不到外面的狀況,所以我原本心想:他們過來可能也不會有什麼群眾,如果大家早早散了可能可以去找他們聊天散散心。沒想到的是我開始看到朋友們陸續回傳群眾、警察聚集的照片和影片,等我忙完回過神來已經有人手上有麥克風了。

我今年二十六歲,十年前的我,在南部讀私校,還沒有政治啟蒙。當時的我雖然看著電視機上的群眾感到激動,但並沒有轉變成我打破家長及老師框架我安全泡泡的勇氣。十年後的我開始對議題有所認識、也有幸進入國會工作,我認知到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找好自己的戰鬥位置,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就是最好的分工。

對我來說,全武行的國會存在於小時候的記憶中,不知不覺間過去八年國會也長得不一樣了。我印象很深,小時候的我是以全武行國會為恥的,應該說我到昨天以前都對於在國會有肢體衝突感到不解。但是看著藍白在國會蠻橫的沒收討論權、投票權,我突然懂了。當你連說話的權利都被沒收的時候,這樣的表達方式就是你唯一的出路。

國會的議事規則好多好複雜,要全部搞清楚真令人很頭疼。複雜到我週五上午因為出公差不在辦公室,中午回來的時候已經跟不上進度了,也只能一直向經驗比較豐富的同事請教。

對我來說,我最關心的是藍白接下來會不會真的開始打國安法案的主意。今天的國會法案、花東條例有釋憲的機會,但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框架之下,任何有關中國的討論都會變得很tricky。如果民意代表持續赴中,持續接收中國的指令,我們的國家、政府、社會最後會被分裂成什麼樣子?

現在我們有的國安五法,當時通過的很大助力就是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因此時至如今還是有很多人會以「勿讓台灣香港化」作為呼籲。常有人批評這是在賣弄亡國感,但我就想問,我們的亡國危機難道消失了嗎?威脅我國民主體制、國家主權的源頭難道移除了嗎?並沒有。所以,台灣人不可以健忘,要記得中共的惡行惡狀,要記得台灣這塊土地的傷疤,要記得國際盟友給我們的聲援,要繼續守護我們的國家。


☕ be 午營咖啡宅配訂閱會員

⚡ 贊助我們走得更遠:單筆支持 | 定期定額

✋ 追蹤IG、一起來提問: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午營咖啡

💌 合作邀約、投稿、悄悄話:realityisbusiness@gmail.com

🎨 節目封面公版設計:王凌

📢 社群協力: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