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114-1seminar(日碩)
說明:
4. 報告者
課程週次:
週次 | 日期 | 指導 教師 | 主講 師生 | 題目 | 值日生 (週次群組) | 備註 |
1 | 9/10 | 書報討論課程介紹 | ||||
2 | 9/17 | 張育傑 沈育生 | 張育傑、 沈育生 | 老師研究成果分享 | ||
3 | 9/24 | 劉思岑 沈育生 | 彭蒂菁 | 從災害認知到住居決策(演講) | ||
4 | 10/1 | 劉思岑 | 劉思岑 | 老師研究成果分享 | ||
5 | 10/8 | 許婷雅 | 桌上遊戲融入六大類食物與碳足跡教學 對國小學生環境素養之影響研究 | |||
10/15 吳易璇 |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study of opportunities and linkages in the primary curriculum in Ireland, Chilli and Taiwan. 愛爾蘭、臺灣、智利的永續環境教育在國小課綱的研究機會與聯結。 | |||||
6 | 10/15 | 王耀昱 | 珊瑚礁魚群水下調查方法 | |||
7 | 10/22 | 李庭妤 | 自然探索活動在種子教師研習的學習成效評估 | |||
劉玉婷 | 低碳城市的效率分析 | |||||
8 | 10/29 | 期中考周 | ||||
9 | 11/5 | 許嘉珍 | 台灣與東亞地區藍碳生態系統之比較研究 | |||
李衡宇 | 地振動參數經驗預估模式資料分析 | |||||
10 | 11/12 | 劉益彰 | 因材網數位教學成效相關文獻探討 | |||
黃姿菱 | 國小六年級學生社會情緒能力對氣候行動之路徑分析 | |||||
11 | 11/19 | 陳惠雯 | 氣候變遷意識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 |||
陳冠綸 | 台灣特有種金絲桃保育之研究:溫室復育與野外棲地之光合生長比較 | |||||
12 | 11/26 | 李昀軒 | 高山省道公路降雪結冰預警分析及風險管理 | |||
鄭榆潔 | 樹葬園區作為環境教育場域的潛力與實踐 | |||||
13 | 12/3 | 官子絹 | 低碳生活態度與行為落差及其影響因素之分析 | |||
胡家銓 | 氣候變遷對季風影響之分析 | |||||
14 | 12/10 | 徐禎里 | 以桌遊促進小學生對淨零綠生活的知識與行為意圖 | |||
籃畯宏 | 大型污染事件後的海洋生態變化 | |||||
15 | 12/17 | 余定華 | 人工智慧科技融入食物網概念教學對國中生環境素養之影響 | |||
賴芓涵 | 地衣與藻類的共生模式 | |||||
林幼鎂 | 微塑膠汙染分析 | |||||
16 | 12/24 | 期末考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