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using Google Docs
話我苑裡─了解老故事與老傳說-林坤山(苑裡)
Updated automatically every 5 minutes

話我苑裡─了解老故事與老傳說

一、上課地點:苑裡

二、上課時間:苑裡-10/4開課,每週五晚上7:00-9:00,共18小時

三、課程名稱話我苑裡─了解老故事與老傳說

四、授課師資:林坤山

五、講師簡介:苑裡文史協會第一屆理事長、文史工作者、前苑裡鎮公所主秘

六、課程簡介:很少人會特別留意,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地名,其實,它都有自己的一段歷史,這些地名都具有文化的深層意涵,同時也是泛文化的一部分。林坤山老師以社會與歷史的脈絡著手,從事地名變遷的研究。他在追查地名演變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人、事、物的傳奇、掌故、趣聞和軼事。聽他以地名來講故事,新鮮又有趣,既增廣見聞又長智慧;在娓娓道來中,也許你會聽到自己都不知道的長輩親友的鮮事,這是地方人認識地方人文的最佳課程。

七、授課方式:以文史圖像、影像、討論解說,以戶外教學方式走進各社區,聽聽地方耆老的經驗分享,讓學員更深切瞭解苑裡的人文和歷史。

八、課程預期效益

    學員自我能力提升的效益:藉由了解在地文史故事,進而對苑裡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學員公民素養提升的效益:認識更多故鄉事,更能產生一段割捨不掉的情感,期望學員進而對於苑裡的人事物有關心、關懷的作為。

九、學分數及上課堂數:1學分(18小時、9堂)

十、課程大綱

堂  數

授課主題

內容簡介

第1堂

道卡斯族蓬山八社之境域

由古文書介紹蓬山八社境域及延續族語的相關地名,瞭解苑裡鎮的前世和今生,古典有趣又有新意。

第2堂

苑裡鎮苑東、苑南、苑北等里轄區內地名的由來及歷史

細數這三里的地名,從原住民時期,再經荷蘭、明鄭、清領、日治時代、民國時期的更替,知其來龍去脈,清楚其緣起和人文歷史演變。

第3堂

苑裡鎮苑港、西平、西勢等里轄區內地名的由來及歷史

細數這三里的地名,從原住民時期,再經荷蘭、明鄭、清領、日治時代、民國時期的更替,知其來龍去脈,清楚其緣起和人文歷史演變。

社大週(10/21-10/25)

本週為共同課程,並非停課,請師生到校參加社大主題性講座活動。

第4堂

苑裡鎮海岸、房裡、客庄等里轄區內地名的由來及傳說的故事

細數這三里的地名,從原住民時期,再經荷蘭、明鄭、清領、日治時代、民國時期的更替,知其來龍去脈,清楚其緣起和人文歷史演變。

第5堂

苑裡鎮中正、苑坑、水坡等里轄區內地名的由來及傳說的故事

細數這三里的地名,從原住民時期,再經荷蘭、明鄭、清領、日治時代、民國時期的更替,知其來龍去脈,清楚其緣起和人文歷史演變。

第6堂

苑裡鎮新復、山腳、舊社等里轄區內地名的由來及傳說的故事

細數這三里的地名,從原住民時期,再經荷蘭、明鄭、清領、日治時代、民國時期的更替,知其來龍去脈,清楚其緣起和人文歷史演變。

第7堂

苑裡鎮福田、石鎮、蕉埔等里轄區內地名的由來及傳說的故事

細數這三里的地名,從原住民時期,再經荷蘭、明鄭、清領、日治時代、民國時期的更替,知其來龍去脈,清楚其緣起和人文歷史演變。

第8堂

苑裡鎮南勢、泰田、上館等里轄區內地名的由來及傳說的故事

細數這三里的地名,從原住民時期,再經荷蘭、明鄭、清領、日治時代、民國時期的更替,知其來龍去脈,清楚其緣起和人文歷史演變。

第9堂

苑裡鎮玉田、社苓、山柑、田心等里轄區內地名的由來及傳說的故事

細數這三里的地名,從原住民時期,再經荷蘭、明鄭、清領、日治時代、民國時期的更替,知其來龍去脈,清楚其緣起和人文歷史演變。

社區公共參與行動日

師生參與課程相關之社區公共參與活動

十一、評鑑方式:出席率40%、上課討論參與度60%

十二、學員資格:需年滿18歲

十三、課程指定教材:教師自編講義

十四、延伸閱讀書目及資料:苑裡鎮志、苑裡鎮地名與故事

十五、其它費用(所收費用全數用於學員上課所需,多退少補)

1.書籍費、材料費:老師於開學第一堂課說明所需書籍、教材、材料,由學員自行決定購買方式。

2.車資、戶外保險費:成課後,老師於開學第一堂課說明,由全班學員統一平均分攤。

十六、開課第一堂學員需攜帶之物品、服裝上的要求:

十七、收費規定:學分費:1學分,1000元 報名費: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