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using Google Docs
102-2愛之淚珠(歷屆試題解答)
Updated automatically every 5 minutes

第二課 愛之淚珠、歷屆試題精選

1.請閱讀下文,選出適合做為標題的選項:「開蘭舉人黃纘緒的老家,那傳統的三合院建築,在經濟掛帥的壓力下,一瞬間,化為醜陋的建築工地。被怪手鏟除掉的,不只是傳統的建築文化,更是一段宜蘭人驕傲的開墾歷史。宜蘭舊城有條優美的護城河,曾經悠悠地流過宜蘭人的心中,豐富了宜蘭人的鄉愁記憶。河中搖曳的水草、岸邊的垂柳,曾經是宜蘭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今,站在已掩蓋的原址,過去護城河流經的地方,只見車來車往,一片匆忙。真難想像失去河流滋潤的城市,就像乾枯的蘋果,怎會美麗得起來!」 (A)除舊與布新 (B)被抹去的記憶 (C)消失的宜蘭城 (D)宜蘭舊城風物考 (E)優美的傳統建築文化。               〔92.學測〕

答案:(B) (C)

解析:本段文字主旨主要是在惋惜宜蘭的舊建築文化已逐漸被現代文明取代,故(B) (C)作標題都很適當。

2.閱讀下列文字後作答:

  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裡,耍著折下來的小樹枝兒。

  我微笑著看你在那裡耍弄那根折下來的小樹枝兒。

  我正忙著算帳,一小時一小時在那裡加疊數字。

  也許你在看我,心想:「這種好沒趣的遊戲,竟把你一早晨的好時間浪費掉了!」

  孩子,我忘了聚精會神玩耍樹枝與泥餅的方法了。

  我尋求貴重的玩具,收集金塊與銀塊。

  你呢,無論找到什麼便去做你的快樂的遊戲;我呢,卻把我的時間與力氣都浪費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東西上。

  我在我的脆薄的獨木船裡掙扎著,要航過欲望之海,竟忘了我也是在那裡做遊戲了。

                                           (泰戈爾《新月集.玩具》)

依據上文文意,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我」羨慕孩子能隨時隨地盡情快樂的遊戲,感嘆自己早已失去這種心情 (B)「我」明白自己的玩具貴重,懊悔自己常浪費時間精力在其他無謂的追求上,而忘了專注於金錢遊戲 (C)本文旨在透過孩子與「我」的對比,表達類似蘇軾〈臨江仙〉「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的感慨 (D)作者以「我」駕著脆薄的獨木船航過欲望之海,比喻成人陷溺於既危險又充滿誘惑的遊戲中,無法自拔,卻仍汲汲追求。 〔95.指考〕                                                     答案:(B)

解析:(B)主角「我」羨慕玩耍的孩子,認為他不論找到什麼都快樂的遊戲,對比之下,「我」花費力氣在金錢遊戲,不但把力氣與時間浪費在永不能得到的東西上,更忘了自己也在遊戲。並非期望自己專注金錢遊戲,而是對金錢遊戲的一種反動。

3.現代漢語有一種名詞詞組,是名詞加上名詞組合而成,後面的名詞為量詞,對前面的名詞具有補充說明的作用,例如:車輛。下列選項中,二者均屬於上述組成方式的是   (A)米粒,麵條  (B)雪花,汗珠  (C)書本,紙張  (D)人口,心扉  (E)馬匹,槍枝

 答案:(A) (C) (E)

 解析:選出備選答案中二者皆為:名+名(量詞)。(A)米粒、麵條,名+名,且「粒」、「條」是量詞。(B)雪花、汗珠,名+名,但「花」、「珠」不是量詞。(C)書本、紙張,名+名,「本」、「張」是量詞。(D)人口、心扉,名+名,「口」是量詞,但「扉」,門扇,不是量詞。(E)馬匹、槍枝,名+名,且「匹」、「枝」是量詞。

4.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97.指考〕

我們走過廟後的墓地,萋萋的野草,零亂的碑石,在風吹雨打的歲月剝蝕下,呈現著更為荒涼殘破的另一張面目。我們坐在那裡遠眺,環視著我們一路走過來的那些廟宇,大的、小的、新的、舊的,瓊樓玉宇,斷垣頹壁,都在暮色四合中,逐漸消失了它們的蹤影。只有燈,一盞一盞的亮起,從山上的小廟一直亮到山腳的住宅再亮到遠處的深澳海濱。一家一家,一戶一戶,映照著那小小的一窗窗燈影,很溫柔,也很動人。恍然之間,似乎昔日號稱「小香港」的九份,又張開了伊的眼睛,滴溜溜的流轉著拋起媚眼來了。畢竟伊是老了,美人遲暮了。洗盡了鉛華,卸下了彩衣,在一場美夢破碎後,依舊留戀著那殘破的夢影。           (古蒙仁〈破碎了的淘金夢〉)

(1)關於上文的敘寫線索,正確的選項是 (A)先寫九份的海濱,再寫九份的山巒 (B)先寫九份的黃昏,再寫九份的夜色 (C)先寫九份廟宇殘破,再寫九份居民蒼老 (D)先寫九份昔日的盛況,再寫九份今日的沒落。

(2)關於上文寫作技巧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以墓地、野草、碑石、暮色等景物,營造寥落的氣氛 (B)以燈由山上亮到山腳的視野延展,營造欣欣向榮的氣氛 (C)用「洗盡了鉛華,卸下了彩衣」,比喻九份的純樸美好 (D)用「滴溜溜的流轉著拋起媚眼」的擬人手法,凸顯淘金者的慾望。

答案:(1) (B);(2) (A)

解析:(1)全文由黃昏至燈亮,故知線索為時間之黃昏至夜色。

(2) (B)全文取材殘破,氛圍悲涼。(C)九份的繁華不再。(D)擬人手法寫九份曾有的嫵媚風姿。

5.閱讀下文,推斷□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地壇的古園彷彿就是為了等我,而□□□□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腳。四百多年裡,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

       (史鐵生〈我與地壇〉)

(A)歷盡滄桑/粉飾/紙醉金迷         (B)披星戴月/粉飾/玉砌雕欄   (C)歷盡滄桑/淡褪/玉砌雕欄           (D)披星戴月/淡褪/紙醉金迷。                             〔99.指考〕

答案:(C)

解析:1.第一個缺空處,既然是「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應填「歷盡滄桑」,歷盡滄桑比喻經歷無數事故與變化。披星戴月則形容早出晚歸,旅途勞累,與「等待」不相應。

2.第二個缺空處,呼應前後文的「剝蝕」、「坍圮」、「散落」來形容古園,應做「淡褪」。

3.第三個缺空處,是指古園的建築,應做「玉砌雕欄」,華美的欄杆、用玉石砌的臺階。  紙醉金迷是比喻奢侈浮華的享樂生活,不宜形容古園。

補充: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雙腿癱瘓,後來又罹患腎疾而導致尿毒症,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著有《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人;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是一個師父以自己生命歷程使徒弟自行體悟到生存啟示的故事,凸顯有希望,才能熬過重重苦難;生命雖苦,但恰是這苦楚見證了生命價值的旨意,後導演陳凱歌改編為電影《邊走邊唱》。

6. 閱讀下文,依照前後文意的連貫關係,選出適合填入的文字,正確的選項是:

廢墟是古代派往現代的使節,經過歷史君王的 (甲) 。廢墟是祖輩曾經發動過的壯舉,會聚著當時當地的 (乙) 。碎成齏粉的遺址也不是廢墟,廢墟中應有歷史最 (丙) 。廢墟能提供破讀的可能,廢墟散發著讓人 (丁) 的磁力。

   (余秋雨《文化苦旅‧廢墟》)

(A) ()可填入「流連盤桓」 (B) ()可填入「挑剔和篩選」 (C) ()可填入「強勁的韌帶」(D) ()可填入「團結和凝聚」。                                         〔100.指考〕

答案:(C)

解析:從「碎成齏粉」來看,「最強勁的韌帶」富對稱性,能連貫上句「碎成齏粉的遺址也不是廢墟」。

原文:廢墟是古代派往現代的使節,經過歷史君王的挑剔和篩選。廢墟是祖輩曾經發動過的壯舉,會聚著當時當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齏粉的遺址也不是廢墟,廢墟中應有歷史最強勁的韌帶。廢墟能提供破讀的可能,廢墟散發著讓人流連盤桓的磁力。

7. 閱讀下文,依序選出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

(甲)小個子繼續跑,我繼續追;激湍的河面□□著一線白光,很像是球,在另一端與我競速賽跑。                                             (張啟疆〈消失的球〉)

(乙)那段日子裡,每當我的思念□□得將要潰堤時,竟是書中許多句子和意象安慰我、幫助我平靜下來。                    (李黎〈星沉海底〉)

(丙)此刻,我獨自一人,□□對望雨洗過的蒼翠山巒與牛奶般柔細的煙嵐,四顧茫茫,樹下哪裡還有花格子衣的人影?         (陳義芝〈為了下一次的重逢〉)

(A)浮滾/洶湧/蕭索  (B)映照/沖刷/悠然  (C)浮滾/沖刷/蕭索  (D)映照/洶湧/悠然。

                              〔101.學測〕

答案:(A)

解析:()因為「一線白光,很像是球」,故選「浮滾」比「映照」更為適合。 ()因為「思念將要潰堤」,故用「洶湧」較有氾濫之意。而「沖刷」須較長時間累積,方能改變現狀。()因為「四顧茫茫」,而覓人無著(「哪裡還有花格子衣的人影」),不免黯然,故不適用「悠然」(閒適自得的樣子),而以「蕭索」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