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using Google Docs
102-5左忠毅公逸事(歷屆試題解答)
Updated automatically every 5 minutes

第五課 左忠毅公逸事、歷屆試題精選

1.下列引文,在言談中表現出斥責對方語氣的選項是  (A)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B)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C)燭之武對秦伯:「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D)孟子對齊宣王:「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E)左光斗對史可法:「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                  〔100.指考〕

答案:(B)

解析:(A)關懷、憐惜的語氣。出自〈項脊軒志〉。語譯:我的孩子,好久不見你的身影,為什麼整天不聲不響地在這裡,太像個女孩子呢?(B)出自《論語˙公冶長》。語譯:他像朽木一樣無法雕琢,像糞牆一樣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C)分析說明間利害關係。出自〈燭之武退秦師〉。語譯:越過晉國而以遠地的鄭國作為邊鄙,您知道是很難治理的。那又何必滅鄭國而來擴張晉國的疆域呢?晉國國力增強了,秦國的國力也就削弱了。(D)論述、說明語氣。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語譯:破壞仁愛的人叫做「賊」,破壞道義的叫做「殘」。這樣的人,我們就叫他做「獨夫」。我只聽說過,周武王殺了獨夫殷紂,沒有聽說過他是殺害國君。(E)出自〈左忠毅公逸事〉。語譯:蠢材!這是什麼地方,你竟敢前來!國家大事,敗壞到這種地步,我已經完了!你又不顧生命、不明事理,冒險入獄,天下事還有誰能夠支撐呢?

2.下列有關文化知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資治通鑑》司馬光所撰,以人物傳記為主,屬於「紀傳體」 (B)〈項脊軒志〉的「志」即「記」,該篇重點在記錄書齋建造的原因及過程 (C)〈左忠毅公逸事〉中的「軼事」又稱「逸事」,多屬史傳沒有記載且不為人知之事 (D)〈儒林外史〉揭露儒林群相的醜態,是一部詳細記載中國科舉制度的重要史書 (E)〈臺灣通史〉起自隋代,終於割讓,是研究臺灣歷史的重要典籍。                       〔101.學測〕

答案:(C)(E)

解析:(A)《資治通鑑》屬於「編年體」。(B)〈項脊軒志〉重點不在記錄書齋建造的原因及過程,而是以項脊軒的興廢變遷為線索,透過家庭瑣事的敘述,表達出物在人亡的感慨;抒發對祖母、母親及妻子的深切懷念,並寄託深沉的身世之感與不凡的襟懷志節。(D)〈儒林外史〉是章回體小說,不是記載中國科舉制度的史書。

3.下列各組文句,「 」內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B)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願「假」東壁輝,餘光照貧女 (D)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E)「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101.學測〕

答案:(A)(C)

解析:(A)皆為遇到。出自諸葛亮〈出師表〉。語譯:後來正遇著重大的失敗,我在戰敗時接受任務出自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語譯:又碰到有如古代接輿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這個今之陶淵明面前狂歌。(B)大概。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語譯:項脊軒一共遭遇過四次火災,卻能不被焚毀,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著它/此處的「殆」有兩個意義,一為疑惑,一為危殆。兩者皆可通,部編本《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取後一義。出自《論語˙為政》。語譯:光是讀書卻不去思考,便會沒有心得;光去思考卻不肯讀書,便會危疑不安。(C皆為借、提供。出自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語譯:何況溫暖的春天用如煙似霧的美景來召喚我們,大自然又提供我們如錦似繡的風光/典出《列女傳》:「徐吾者,東海上貧婦人也,與鄰婦李吾之屬,會燭相從夜績(按︰績,緝麻。把麻分成極纖微的絲,再用指頭捻績成細紗)。徐吾最貧而燭數不屬(按︰不屬,不能連續供應),李吾謂其屬曰:『徐吾燭數不屬,請無與夜。』徐吾曰:『一室之中,益一人燭不為暗,損一人燭不為明,何愛東壁之餘光,不使貧女得蒙見愛之恩,長為妾役之事,使諸君常有惠施於妾,不亦可乎?』李吾莫能應,遂復與夜,終無後言。」依此,「假東壁輝」非「『借』東邊鄰居之光」,而是「提供原應照在東壁上的光」。出自李白〈陳情贈友人〉。語譯:希望提供原只會照在東邊牆壁上的燈光,用來照亮貧女。(D)堅決。出自《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語譯:梁國使者往返三次,孟嘗君堅辭,不肯前往任職/本來。出自顧炎武〈廉恥〉。語譯:在眾人沉迷昏醉時,必定會有仍獨自清醒的人啊!(E)庸愚。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語譯:蠢材!這是什麼地方,你竟敢前來/表反詰語氣,豈、何必。出自韓愈〈師說〉。語譯:我學習的是道理啊,何必在乎他們出生比我早還是晚呢?

4.下列文句「 」內詞語的運用,最適當的選項是 (A)領導者必須「目光如炬」,通觀全局,洞察先機 (B)李爺爺的身體硬朗,如「松柏後凋」,老而彌堅 (C)父母要子女專精一種才藝,常落得「梧鼠技窮」 (D)兒童科學營活動,學員「群賢畢至」,齊聚一堂。         〔101.指考〕

答案:(A)

解析:(A)目光如炬:形容人怒視、或目光炯炯有神、或見識遠大。(B)松柏後凋:比喻君子處亂世或逆境時,仍能守正不苟,不變其節操。(C)梧鼠技窮:比喻技能雖多而不精。(D)群賢畢至:眾多賢能的人全部聚集在一起。

5.下列各組文句,「 」內文字詞性相同的選項是  (A)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C)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每得降卒,必「親」引問委曲  (D)一妓有殊色,執紅拂,立於前,獨「目」靖/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E)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                                〔101.指考〕

答案:(B)(C)

解析:(A)名詞,指兄長。語見《史記‧五帝本紀》/副詞,指以侍奉兄長的態度。語見《史記‧鴻門宴》。(B)均為動詞,駐紮。前語見《史記‧鴻門宴》。/後語見《左傳‧燭之武退秦師》(C)均為副詞,指親自。前語見〈左忠毅公逸事〉/後語見《資治通鑑‧李愬雪夜入蔡州》。(D)動詞,指注視。語見〈虬髯客傳〉/名詞,指眼睛。語見〈庖丁解牛〉。(E)動詞,指飲酒。語見〈蘭亭集序〉/名詞,指酒杯。語見〈始得西山宴遊記〉。

6.奕軒和同學組隊參加「語文達人競賽」,決勝題抽到的題目是:「奴『婢』/麻『痹』/『裨』益」,請先判斷『  』內三字的讀音為完全相同、完全不同或二同一異,再選出與上述三字發音關係相同的一組答案」,正確答案的選項是  (A)「劬」勞/「瞿」然/「佝」僂 (B)髮「綹」/馬「廄」/自「咎」 (C)阿「諛」/舞「雩」/膏「腴」 (D)造「詣」/福「祉」/抽「脂」。                                                            〔102.學測〕

答案:(C)

解析:題幹︰ㄅㄧˋ。奴婢:男僕稱奴,女僕稱婢/ㄅㄧˋ。麻痹︰失去知覺。「痹」一般寫作「痺」。/ㄅㄧˋ。裨益︰補益、幫助。裨,增加、幫助、修補。「裨」字又有「ㄆㄧˊ」的音,意為小的,如「裨海」;或指副的,如「裨將」。(A)ㄑㄩˊ。劬勞︰勤勞/ㄐㄩˋ。瞿然︰驚視的樣子。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公瞿然注視」/ㄎㄡˋ。佝僂︰僂,音ㄌㄡˊ,背部前彎。見洪醒夫〈散戲〉︰「僅剩的那一點餘光照在他佝僂的身上」。(B)ㄌㄧㄡˇ。綹︰絲縷編成的線;計算絲、線、髮、鬚等的量詞單位。見琦君〈髻〉︰「一綹綹的短髮」/ㄐㄧㄡˋ。馬廄︰養馬的場所/ㄐㄧㄡˋ。自咎︰自我責備。(C)ㄩˊ阿諛︰阿附諂諛/ㄩˊ。舞雩︰古代祭天求雨的儀式或地方/ㄩˊ。膏腴︰形容土地肥美。見李斯〈諫逐客書〉、賈誼〈過秦論〉︰「割膏腴之地」。(D)ㄧˋ。造詣︰學業或技藝達到的程度/ㄓˇ。福祉︰幸福/ㄓ。脂︰脂肪。

7.下列對文人或其著作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顧炎武反對空疏之學,重性靈、貴獨創,開清代樸學之風 (B)曹雪芹《紅樓夢》,未渲染史傳故事,是清代最出色的諷刺章回小說 (C)郁永河《裨海紀遊》透過虛構人物的赴臺採硫,描繪臺灣的地形、氣候、原住民生活等 (D)方苞以「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在韓歐之間」與友好相期勉,文章嚴標義法,為桐城派初祖。

〔102.學測〕

答案:(D)

解析:(A)顧炎武是反對空疏之學,開清代 樸學之風。但「重性靈、貴獨創」是明代 公安派的主張,不是顧炎武的主張。(B)《紅樓夢》不是諷刺章回小說,《儒林外史》才是。(C)郁永河《裨海紀遊》不是小說,是實地記錄文字,沒有出現虛構人物。

102高中國文(一)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