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象參考短片
◆ 以下僅收錄已提及、或存放於電腦中的作品。
2013|Will
「我們的願望將會實現。」
時長八分鐘,實驗短片,未面世。
亞爾曼與卡琳的嘗試作,兩人通常不會將此列入作品中。
劇情簡介:
兩幕劇,以十八世紀末的西歐為背景。
第一幕。
男、女主角於室內神色如常的交流著。
無視於窗外的風聲悽愴、大雨滂沱,他們談天說地,氣候、星象、藝術、歷史…無一不談。
直到老舊的掛鐘響起,女主角驀地起身,執起傘、走入雨勢中。
他們最後一次對望,平靜、悠遠、美好,男主角朗聲說道,「那一天終會到來。」
第二幕。
在監獄囹圄內,男主角一身狼狽,再沒有原先的斯文得體。
受到殘酷且不人道的對待,他躺臥於冰冷的水泥地上,望向窗外。
緩緩抬起手,他彷彿看見女主角在身旁流淚的模樣,但他只是揚起微笑,再次重複:
「那一天終會到來——自由意志被體現的那天。」
備註:
本片為學生作業。製作團隊——包括演員,都只有亞爾曼及卡琳。
故第一幕較缺乏鏡頭運動(以腳架拍攝兩人對戲的畫面)、第二幕則為卡琳主掌鏡,可以看見兩人不同的攝影風格。
相關提及:
2015|Call it lie or love?
「那是自欺欺人的執著,還是對愛堅持的真諦?」
時長三十分鐘,藝術短片,大學畢業作品(定義上的首部作品)。
科學家與仿生人的故事;關於愛、關於倫理、關於自我價值。
劇情簡介:
主角致力於製作出『完美』的仿生人。但不論他如何竭盡所能,總會找出一處不滿意的瑕疵,這讓他不斷反覆地重新來過,他啟動了一具具機器人,也在他手中一次次的迎來終結。
過程中,他逐漸察覺自己想要的、以及所進行的事物,呈現極大的反差與矛盾。他渴望的『完美』不在於技藝精巧,或者外型與人無異,而是能全心全意,給予他真實的『愛』。
然而,當科學家再一次失敗,他躺臥在房間的床墊,注視正前方那面巨大的落地鏡,近乎癡迷、發狂地、失去理智地用手重擊鏡面,直到它徹底碎裂、暈散一地,滿目瘡痍。
他隨手執起一枚,望著上頭自己的倒影,將銳利刺入胸膛。
相關提及:
2017|His monologue
「我並不認為,自己做出了罪不可赦的事。」
「你會去責怪『死亡』本身的必然性嗎?」
「我只不過是加速了這個進程。」
時長五分鐘,實驗劇情短片。
模擬連續殺人犯的自白剖析,探究犯罪心理學與暴力美學。
劇情簡介:
整部短片,以第一人稱鏡頭完成剪輯,讓觀眾進入殺人犯的視角。
藉由主角自述犯罪過程,呈現從搜尋適合的『人選』開始、到殘忍的作案手法、以及過分理性的後續處理。主角在受害者面前,展現優雅從容的對答談吐、關於自身性癖、偏執心理的自白吐露,在病態、偏執的血腥擬真場面中,建立起荒誕瘋狂的美感。
相關提及:
2018|Good Morning!
「……」
「親愛的,早安。」
時長一小時,劇情藝術長片。
騎著單車追逐太陽的少年。關於光、夢想、以及一無所有。
劇情簡介:
全片台詞不超過十句。仰賴主角的演技呈現,有多顆一鏡到底的長鏡頭。
少年騎乘單車的身影遍及各地,從交通壅塞的十字路口、人煙飄渺的荒郊野外、崎嶇不平的群山峻嶺。路途中他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嗤之以鼻的司機,從他身旁匆匆開過,輪胎壓過的泥濘將他噴濺得面目全非;有正實踐環遊創舉的登山客,陪他將單車推上山頭;也有經營不善,即將倒閉的餐館老闆,給他煮最後一盤義大利麵……
最終,他抵達某處廢棄的回收場,翻過禁止通行的柵欄,在破敗中找到一顆燈泡。
少年欣喜若狂,一路騎著單車奔馳,駛過那些陽光普照、燦爛美好的風景,他來到陰暗潮濕的無光窄房,和他相貌如出一轍的少年正躺臥於床,身上接滿維繫生命的導管和儀器。
單車少年將燈泡換上,瞬間滿室明亮,從骯髒、凌亂、破舊,成了每個孩子理想中的房間。
床上面色蒼白、營養不良的自己正逐漸睜開雙眼,而單車少年露出微笑,說:「早安。」
相關提及:
暫無
2019| Reason in itself
「我們需要多少動力,才能產生向夢想前進的勇氣?」
「或許,答案只是一個簡單的理由。」
時長一小時四十分鐘,紀錄長片。
一名女性放棄銀行高薪職務,以Jane Goodall為榜樣,投身環境保育。
劇情簡介:
著眼於小人物的不凡之處,數十年來的生命歷程。
主角原為對環境變遷議題漠不關心的職場新女性,但在日復一日的忙碌工作中,對自我產生迷惘和懷疑。一次出走遊歷,山河的壯闊遼遠,讓她恍然領略到過去錯失的美好,和捍衛自然美景的重要之處,她辭去職務,全心致力於雨林濫伐、海洋塑膠垃圾與生態危機等問題。發起多次街頭氣候遊行、淨灘、從零開始研議資源保育相關數據、至偏遠校園演講授課……
故事線平淡,沒有顯著的高潮迭起,但敘事手法溫柔、細膩、真切,將主角對於自然環境的熱愛,堅定美麗的身影如實紀錄下來。具有正向、激勵人心的感動之處。
相關提及:
2020| Liar Paradox
「當一個說謊者說出,『我正在說謊時』——」
「他究竟有沒有說謊?」
時長兩小時,紀錄長片。
導演為畢夏普,主要攝影師為亞爾曼。
劇情簡介:
2018年,犯下殺人罪的艾德溫因刑滿釋放,引起強烈的社會反彈。原因無他,當初年僅15歲的艾德溫,夥同友人丹,於遊樂場拐騙男童、凌虐致死,並利用家中的打穀機毀屍滅跡。在家人和警方鍥而不捨的調查,加上目擊證人的指證,才終於真相大白。
以2001年的事件為濫觴,持續追蹤後續,透過採訪警方、受害者家屬,新聞畫面的補充,加上部分戲劇重演手法,還原當時的事發經過,許多法律相關人士及艾德溫的獄友皆現身說法。
片中包括艾德溫出獄後在超市工作的情形,日常生活,直到最後一次的訪談中,選擇開槍了結、飲彈自盡的結局;也記錄了艾德溫的家屬向劇組報復,造成部分人員重傷的過程。
此片牽涉的層面極廣,引起不少爭議和討論。
相關提及:
2022—2023| Walk towards
「為了生存,也為了生活,我們必須向前。」
時長一小時十分鐘,紀錄長片。
導演及主要攝影師為亞爾曼,剪輯為萊昂。
曾被選為獨立製片影展的開幕片,在不少電影節中獲頒獎項。
是亞爾曼於意外過後,克服後遺症與復健過程,終於面世的作品。
劇情簡介:
以英國本地多起大規模罷工行動為核心,圍繞通貨膨脹、低薪資等難題,切入不同社會階級、職業類別的立場,將多名受訪者的經歷帶入其中,喚起人民的共感。
片中紀錄了多場社會運動的參與盛況,以空拍機展現人潮的洶湧,也以大量的手持鏡頭,捕捉人們最寫實的互動、激昂的表情特寫、對社會控訴的吶喊,和無法宣之於口的無助。
結合議題與小人物的刻畫,展現多方觀點,兼具理性與感性。
相關提及:
2023|Memoria
「於是,我只能用遺忘的方式來銘刻永恆。」
時長四十分鐘,劇情片。
剪輯為亞爾曼,電影以其非線性敘事的剪輯手法著稱。
劇情簡介:
主角阿爾加患有失憶症,每天早上醒來,都會遺忘昨天發生的事。
每天,他都將發生的事紀錄於平板,包括文字日記及必做的清單。
日復一日,異樣的違和感漸漸出現:他總是在不同地方,尋獲被藏起來的字條,上面是他本人的字跡,內容卻令他陌生,全與照顧某位戀人相關。
阿爾加百思不得其解,向摯友百般逼問後,才得知:
他曾有位雙腿殘疾的戀人,即使失憶,他依然竭盡所能地想照顧、陪伴對方,可戀人不願給他徒增麻煩,遂刪去日記與清單內,所有與自己有關的部分,從他的生命中消失。
戀人未曾想到,阿爾加還藏了許多字條在家中各處,自我提醒,為的正是不要遺忘。
知曉真相,阿爾加決心要再去與對方相見。哪怕明天的他便會遺忘一切,哪怕所有記憶都無從回想、無法停留,他依然不會放棄,去記憶與探究『愛』本身。
相關提及: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