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using Google Docs
102-9現代詩選(歷屆試題解答)
Updated automatically every 5 minutes

第九課 現代詩選

六、歷屆試題精選

(一)選擇題

1.仔細閱讀下文,確認甲、乙、丙、丁各為何人,選出正確的選項:「甲是乙的學生,為新月詩派代表人物,其詩作再別康橋等均膾炙人口;乙的文章風格獨特,當時號為『新民叢報體』;丙是甲的朋友,提倡白話文學運動,嘗試集為其新詩集;丁曾是甲愛戀的對象,後嫁給乙的長子,並成為中國建築史學者。」                                                  〔90.學測〕

                   

(A)

徐志摩

梁實秋

胡適

林徽音

(B)

徐志摩

梁啟超

胡適

林徽音

(C)

胡適

梁實秋

羅家倫

陸小曼

(D)

胡適

梁啟超

羅家倫

陸小曼

答案:(B)    

2.下引為徐志摩 一個詩人中的一段文字,閱讀後請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我敢說,我不遲疑的替她說,她是在全神的看,在欣賞,在驚奇這室內新來的奇妙─火的光在她的眼裡閃動,熱在她的身上流布,如同一個詩人在靜觀一個秋林的晚照。我的貓,這一晌至少,是一個詩人,一個純粹的詩人。」 (A)「她」代表詩人的靈感,像火光一樣閃爍又溫暖 (B)「她」比喻詩人的妻子或情人,對詩人懷抱著無限熱情 (C)徐志摩以貓喻人,藉冬夜火爐前的一隻貓,緬懷一位對寫詩狂熱的人 (D)就徐志摩而言,能對新來的奇妙充滿驚奇,全神欣賞、靜觀的,可以稱之為「詩人」。答案:(D) 〔92.學測〕

 解析:詩中的「她」即使只是作者的貓,但她全神凝視、欣賞著室內的奇妙,就如同一個詩人一樣。所以「她是在全神的看,在欣賞,在驚奇這室內新來的奇妙」為本文主旨所在。也是成為「詩人」的條件。    

3.現代文學名家輩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朱自清、徐志摩齊名,兩人均以浪漫而穠麗的文風著稱 (B)魯迅雜文具強烈批判性,剖析人情世故、社會百態,率皆銳利而深刻 (C)余光中詩、文兼擅,感性、知性兼具,其作品均重意象經營、句法錘鍊,表現鮮明的藝術匠心 (D)梁實秋學識博雅,會通中西,其散文小品多取材日常事物,文筆詼諧幽默,尤以雅舍小品聞名於世 (E)林文月兼擅散文與翻譯,其散文題材多元,要皆文筆細膩,情感內斂,常於平凡事物中展現自然美好的人間情味,平淡中饒富理趣。    〔94.指考〕

答案: (B) (C) (D) (E)

解析:(A)朱自清文風喜以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並無以浪漫而穠麗的文風著稱之說。             

4.寫作時,將某一種感官的感覺描寫,代之以另一種感官的感覺描寫,這種感覺轉移的手法,往往可以強化表達效果。如洛夫 西貢夜市:「嚼口香糖的漢子/把手風琴拉成/一條那麼長的無人巷子」,即以視覺上「狹長空蕩的巷子」,來描寫「手風琴」彈奏的聲音。下列文句畫底線處,也採用上述感覺移轉手法的選項是 (A)對著這細雨的黃昏/靜靜的城角/兩排榕樹掩映下的小街道  (B)他把今年在對面山上/裝進錄音機的蟬聲/拿出來/讓孩子們/烤火 (C)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D)走在春日喧囂的山林小徑上,耳畔清靜,蹲下來,卻能看見熱鬧鼎沸的聲音 (E)在西峰入口,那兒有一叢早開的野牡丹,正挺著四、五朵紫紅的花,精神奕奕地迎向北方,異常豔麗。  答案:(B) (D) 〔98.學測〕

解析:(A)畫底線部分前語寫聽覺,後語寫視覺,未有移轉。語出鄭愁予〈老水手〉。(B)蟬聲應為抽象的聽覺,讓孩子烤火則成了具象的觸覺。語出管管〈蟬〉。(C)全語以擬人法寫青荇,未有移覺。語出徐志摩〈再別康橋〉。(D)將聲音寫成可以看見,即是一種聽覺轉成視覺的手法。語出王家祥〈春天的聲音〉。(E)為擬人寫法,但未有移覺。

   

5.徐志摩〈再別康橋〉:「夏蟲也為我沉默」,句中的「夏蟲」原本只是「無聲」,卻被詩人說成「為我沉默」,是因為詩人把自己的情感投射於夏蟲。下列歌詞,也運用這種手法的選項是 (A)時間是凍結在玄關的雨/模糊你離去的腳印/至少那/漣漪/證明我們曾走在一起 (B)淒冷的月暗暝/茫霧罩海邊/海面燈塔白光線/暗淡無元氣/只有是一直發出水螺聲哀悲 (C)想我一生的運命/親像風吹打斷線/隨風浮沉沒依偎/這山飄浪過彼山/一旦落土低頭看/只存枝骨身已爛 (D)風冷心灰/吻別的季節/每棵樹都在流淚/滿街金黃的落葉/不怪誰/不承認離別/當你搬出我心扉/寂寞翻箱倒櫃 (E)今天晚上的/星星很少/不知道它們/跑哪去了/赤裸裸的天空/星星多寂寥/我以為傷心可以很少/我以為我能/過得很好/誰知道一想你/思念苦無藥/無處可逃。答案:(B) (D) (E) 〔102.學測〕

解析:題幹「夏蟲也為我沉默」是轉化修辭中的擬人,題目要求還必須有「作者自己的情感投射」(移情)。(A)「是凍結在玄關的雨」這是譬喻;「(時間)模糊你離去的腳印」是擬人;「漣漪證明我們曾走在一起」是擬人。雖有擬人,但作者情感不明顯,因此本選項不列入答案。見梁文音〈雪雨歌詞〉。(B)「海面燈塔白光線暗淡無元氣」,以形容人的「無元氣」來形容燈塔光線,是有作者情感的擬人;「一直發出水螺聲哀悲」即「船上發出哀悲的汽笛聲」,這是用屬於作者情感的「哀悲」來形容汽笛。見鄭日清〈霧夜的燈塔〉歌詞。(C)「我一生的運命親像風吹打斷線」這是譬喻;「(運命)隨風浮沉沒依偎,這山飄浪過彼山,一旦落土低頭看,只存枝骨身已爛」是擬人兼擬物,但作者情感不明顯,因此本選項不列入答案。見潘越雲〈桂花巷〉歌曲。(D)「每棵樹都在流淚」,是有作者情感的擬人;「寂寞翻箱倒櫃」應是「翻箱倒櫃到處都是寂寞」,是抽象變具體。見許茹芸〈Don't say goodbye〉歌詞。(E)「星星多寂寥」,是有作者情感的擬人。見辛曉琪〈味道〉歌詞。                  

 (二)非選擇題

1.作文:                                   〔95.指考〕

  人總是想飛的。飛,是一種超越,帶來心靈的自由;但也有人禁錮自我,扼殺了想飛的念頭。你是否想飛?你想飛翔在什麼樣的國度?飛帶給你什麼不一樣的感覺與改變?

  試以「想飛」為題,寫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敘事、抒情、議論皆無不可,文長不限。

【參考範文】

想 飛                          (成功高中 簡廷育)

世界從地平線的那端亮了起來。陽光穿過窗戶,掉落在床鋪上,棉被上。六點整鬧鐘先生準時演奏,直到一千八百秒之後,被窩裡的瞌睡蟲才不急不徐的坐起,並讓精疲力盡的鬧鐘畫下歌曲的句點。穿上制服,揹起帆布書包,朝捷運站邁進,這是我每天的開始。

疾速奔馳的捷運上,上班族、寒窗苦讀的無奈考生忙著補眠,而我悠閒背著英文單字,聆聽著由MP3播出的美妙音符。這臺高科技產品是暑假買來,準備陪我度過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考前生活。

「如果驕傲沒被現實大海冷冷拍下,又怎會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遠方?如果夢想不曾墬落懸崖千鈞一髮,又怎會曉得執著的人擁有隱形翅膀?」

這首在無意間搜尋得來的曲子,對此刻的我而言,更顯意義深遠。高中生活已經度過三分之二,我確定了志向,我知道了夢想,但前方的路還有好長,目標似乎遙不可及。

「最初的夢想,緊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麼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夢想,絕對會到達,實現了真的渴望,才能夠算到過了天堂。」

我駐足於十字路口中央,觀望著人生的大道。即使張大眼睛,目的地還不太清晰,我努力不懈,為得是領取好的車票,獲得通往美好人生的資格。為了不枉年少,我要開創未來,讓世界的繽紛美麗我的未來。

我邁向學校,邁向我的未來,伴隨著地平線那端的希望之光。我想飛,我在飛!

2.文章解讀                                〔101.學測〕

閱讀框內文章之後,請解讀:為什麼作者認為「心教」才是劍橋教育真正的精華?並加以評論。文長約150—200字(約7—9行)。

劍橋的教育,最有作用的恐怕不在「言教」。其導修制,是在「言教」之外,還有「身教」,這一向被視為劍橋的特色。這點是真,但也不可太過誇張,依我想,劍橋的「心教」也許才是真正的精華。「心教」是每個人對景物的孤寂中的晤對,是每個人對永恆的剎那間的捕捉。劍橋的偉大之子,不論是大詩人或大科學家,對宇宙人生都有那種晤對與捕捉。劍橋的教育似乎特別重視一景一物的營造,在他們看來,教室、實驗室固然是教育的場所,但一石之擺置、一花之鋪展,也都與「悟道」有關。在根本上,劍橋人相信人的真正成長必須來自自我的心靈的躍越。劍橋的教育,不像西洋油畫,畫得滿滿的;反倒像中國的文人畫:有有筆之筆,有無筆之筆。真正的趣致,還在那片空白。空白可以詠詩,可以飛墨,可以任想像馳遊,當然也可以是一片無意義的白。劍橋不把三年的課程填得滿滿的,一年三學期,每學期只有九個星期,它是要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想,去涵泳,去自我尋覓。                 (改寫自金耀基〈劍橋語絲〉)

【寫作提示】

(1)本題第一個要求是︰解讀「為什麼作者認為「心教」才是劍橋教育真正的精華」。作答時須先找出作者如此認為的原因──此即所謂的「為什麼」,然後再予以「解讀」。

(2)文中提到的劍橋「心教」,有以下四點︰

○1劍橋的偉大之子,不論是大詩人或大科學家,對宇宙人生都有那種晤對與捕捉。

○2劍橋人相信人的真正成長必須來自自我的心靈的躍越。

○3劍橋的教育似乎特別重視一景一物的營造,在他們看來,教室、實驗室固然是教育的場所,但一石之擺置、一花之鋪展,也都與「悟道」有關。

○4劍橋不把三年的課程填得滿滿的,一年三學期,每學期只有九個星期,它是要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想,去涵泳,去自我尋覓。

(3)上述四小點,○1與○2在說心靈的探索與超越,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無比重要。○3與○4則是劍橋如何從空間、時間進行「心教」。

(4)可以解讀的方向︰

○1就「言、身、心」的層次而言,「言」為最外層,而「心」在最核心。因此心靈的探索與超越本就是所謂的「教育真正的精華」。

○2不論是人文學科領域的詩人,抑或是自然學科領域的科學家,都需要「對宇宙人生都有其晤對與捕捉」。因此心教可謂是一切人才培養的根本核心。

○3「言教」有其速效,「身教」是明顯可掌握的,唯有「心教」只能於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自行探索改變,不但緩慢無效率,而且沒有一定形式。其他的教育機構鮮少能進行如此的教育,這正是劍橋大學教育的可貴之處,也是其他地方的施教者與受教者應該深思的地方。

(5)本題第二個要求是︰對作者的看法加以評論。

【參考範文】

  作者認為「言教」與「身教」皆不及「心教」的原因,乃是由於「心教」是個人自我的探索、獨立的思考,是學習在白紙黑字之外,去尋覓死板教條沒有明說的世界。

  愛因斯坦曾說:「邏輯可以帶你從A到B,想像力卻能帶你恣意遨遊。」由此我相信,所謂的大科學家也不得不承認,在嚴謹的邏輯之外,如山水畫的刻意留白,讓思緒跳出局限,也是學問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景美女高  蔡必婕)

  作者認為劍橋教育特別重視一景一物的營造,因為那與悟道有關,就像中國文人的水墨畫,重視的是「空白」的部分。在空白中可以與自己的孤寂晤對,可以去捕捉宇宙人生。又如其課表,不將學生的時間剝奪,不把學生的腦袋占據,而留給他們「空白」以自省。這才是劍橋教育的精華。

我認為這種作法將使學生有如中空的杯子,中空,所以有用,才可裝水,而那水,便是自己涵泳一切而得來的結果。這也是我認為劍橋教育可取、可學習之處。    (景美女高  藍立晴)

102高中國文(一)L9